塑料薄膜切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4990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塑料薄膜切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薄膜生产设备,具体为一种塑料薄膜切边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薄膜生产时要经过横向拉伸工序,在横向拉伸过程中,薄膜两边被铗子夹住, 故边缘处没有被拉伸或拉伸不完全,其厚部与中间部位不同,这些边部必须切除。因此在薄膜生产线的两侧布置有切边装置。切刀刃与薄膜相接触,当生产线薄膜前行时,薄膜两侧边部被切刀切除。现有的切边装置缺陷是生产线正常运行不停机的情况下,在切刀磨损、需更换切刀时,由于无法连续切边影响薄膜产量。另外切边装置固定于生产线两侧,左右位置无法调整,很难根据工艺要求改变薄膜的生产宽度。切刀在非工作位无外罩保护,因其位于生产线两侧,不便于生产时的穿膜操作,另外暴露的锋利刀刃也是现场操作不安全因素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塑料薄膜切边装置,有多把切刀,可自动更换磨损的切刀。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塑料薄膜切边装置,包括刀架、气缸,刀架固定于气缸的活塞杆上,气缸控制刀架垂直位置,在需要切边时,活塞杆伸出、刀架上的切刀处于切割位置,不需要切边时,活塞杆收回、刀架上升。电机固定于刀架,圆形的刀盘中心安装于电机输出轴,η把切刀均布、固定安装于刀盘,切刀的刀刃伸出刀盘边缘,η为4 12的整数。电机的供电线路连接控制中心。所述电机接有减速器。切刀磨损需要换刀时,控制中心接通电机,电机带动刀盘转动360度/η,不停机、 也无需卸下磨损切刀即可换用新的切刀。本装置还配有移动架、丝杆和螺母,移动架固定于螺母,水平方向的丝杆穿在螺母内,丝杆可转动地固定于机架,移动架一侧有气缸架,其上固定气缸的缸体。当丝杆转动,螺母在丝杆上向左或向右移动,带动移动架及气缸、刀架等同步移动,即可调节切刀的横向位置。丝杆一端有手轮,可用手轮转动丝杆移动螺母及移动架进而调节切刀的位置。为了保证移动架的移动平稳,在机架上还固定有与丝杆平行的直线导轨,在移动架上固定有与直线导轨相配合的滑块,滑块嵌于直线导轨上,当螺母带动移动架横向移动时,滑块在直线导轨上同步移动,以保证移动架动作的水平和稳定。为了保证刀架上下移动平稳,刀架上有至少2根导向杆,穿过气缸架上对应的导向孔,在气缸带动刀架上下移动时,刀架的导向杆在气缸架的导向孔内滑动。为了安全,在气缸架一侧固定有保护罩,保护罩为与刀盘的最大外径和厚度相配合的、下方开口的外罩,其内侧面有与电机输出轴连接处外径和行程相配合的倒U形槽,当气缸活塞杆带动刀架上升,倒U形槽不妨碍电机及刀盘的上升,刀盘进入保护罩内。[0012]为保证刀盘的升降位移范围,限位块上大于导向杆直径的孔套在导向杆的上部, 限位块上有紧定螺钉将其固定于导向杆上,对应于刀架的下限位置,限位块限制刀架下降的最大距离。限位块的安装位置可根据现场情况调节。本实用新型塑料薄膜切边装置的优点为1、刀盘上安装有多把切刀,切刀磨损时,可不停机迅速换刀,极少产生薄膜无切边现象;2、移动架可横向移动,最大移动距离达 300mm,可根据生产薄膜宽度,调节移动刀片位置;3、刀架上的导向杆保证刀架上下平稳垂直,且刀架的升降行程,可通过限位块及紧定螺钉进行调整;4、切刀不用时,刀盘收入保护罩,可更好地保证安全。

图1为本塑料薄膜切边装置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本图所示为刀盘处于切割位置;图3为图1的侧视图,本图所示为刀盘收回防护罩内;图4为图1的立体示意图。图内标号为1、机架,2、直线导轨,21、滑块,3、移动架,4、导向杆,41、紧定螺钉, 42、限位块,5、气缸,6、气缸架,7、丝杆,71、螺母,72、轴承,8、手轮,9、保护罩,10、刀架,11、
刀盘,12、电机,13、薄膜、14、导向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塑料薄膜切边装置实施例如图1至4所示,机架1上固定有直线导轨2,丝杆7 的两端经轴承72固定于机架1,直线导轨2和丝杆7均为横向水平。移动架3背面固定的滑块21和螺母71,滑块21嵌于直线导轨2,丝杆7穿在螺母71内。丝杆7外端有手轮8。移动架3 —侧固定气缸架6,其上固定气缸5的缸体,气缸5的活塞杆从气缸架6的底部垂直伸出,刀架10固定于气缸5的活塞杆下端,接有减速器的电机12固定于刀架10, 刀盘11的中心安装于电机12输出轴。刀盘11为圆盘,其周边均布、固定安装6把切刀,切刀的刀刃伸出刀盘11的边缘。电机12的供电线路连接控制中心。需要换刀时,控制中心接通电机,电机带动刀盘转动60度,即换上新切刀。刀架10上有2根导向杆,穿过气缸架6上对应的导向孔。限位块42上有大于导向杆4直径的孔,2根导向杆4的上部各套有限位块42,限位块42上有紧定螺钉41将限位块42固定在导向杆4的上部。2个限位块42连为一体呈U形。松开紧定螺钉41调节限位块42的上下位置,即可调节刀架10的升降行程,刀架10下降时刀盘11最下方切刀的刀刃穿过绕到导向辊14上的薄膜13,如图2所示。气缸架6的外侧固定有保护罩9,保护罩9为与刀盘11的最大外径和厚度相配合的、下方开口的外罩,其内侧有与电机12输出轴连接处的外径和行程相配合的倒U形槽,刀架10上升时刀盘11收入保护罩9,如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仅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一步详细说明的具体个例,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公开的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塑料薄膜切边装置,包括刀架(10)、气缸(5),刀架(10)固定于气缸(5)的活塞杆, 其特征在于接有减速器的电机(12)固定于所述刀架(10),刀盘(11)的中心安装于电机(12)输出轴;刀盘(11)为圆盘,其周边均布、固定安装η把切刀,切刀的刀刃伸出刀盘(11)的边缘; 电机(12)的供电线路连接控制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薄膜切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配有移动架(3)、丝杆(7)和螺母(71),移动架(3)固定于螺母(71),水平方向的丝杆(7)穿在螺母(71)内,丝杆(7)可转动地固定于机架(1),移动架C3) —侧固定气缸架 (6),其上固定气缸( 的缸体,气缸( 的活塞杆从气缸架(6)的底部垂直伸出,刀架(10) 固定于气缸(5)的活塞杆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薄膜切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7)外端有手轮0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薄膜切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固定有直线导轨O),直线导轨( 与丝杆(7)平行;移动架C3)背面固定的滑块嵌于直线导轨O)。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塑料薄膜切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架(10)上有至少2根导向杆0),穿过气缸架(6)上对应的导向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塑料薄膜切边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块G2)上有大于所述导向杆⑷直径的孔,套在导向杆⑷上,限位块G2)有紧定螺钉Gl)将定位块G2)固定在导向杆(4)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料薄膜切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2根导向杆(4)上各套有一个限位块02),2个限位块02)连为一体呈U形。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塑料薄膜切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架(6)的外侧固定有保护罩(9),保护罩(9)为与刀盘(11)的最大外径和厚度相配合的、下方开口的外罩,保护罩(9)内侧有与电机(12)输出轴连接处的外径和行程相配合的倒U形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塑料薄膜切边装置,气缸活塞杆顶端固装刀架。固定于刀架的电机输出轴安装刀盘,4~12把切刀均布、固定安装于刀盘,刀刃伸出刀盘边缘。换刀时,控制中心接通电机,刀盘转动即可换用新切刀,无需停机。移动架固定于丝杆上的螺母,水平丝杆安装于机架。气缸固定于移动架上的气缸架。当丝杆转动,螺母带动移动架及气缸、刀架等同步移动,即可调节切刀的横向位置。机架上还有与丝杆平行的直线导轨,在移动架上的滑块嵌于直线导轨,以保证移动架横移稳定。刀架上的导向杆穿过气缸架上对应的导向孔,使刀架上下垂直移动。导向杆上有可调限位块,限定刀架行程。气缸架一侧固定与刀盘配合的保护罩,刀盘上升可进入保护罩内,以保安全。
文档编号B26D1/12GK202185930SQ201120301090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8日
发明者冯勇刚, 陈甘霖, 马云华, 黄永生 申请人: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