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治具及用其加工工件方法

文档序号:2374549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吸附治具及用其加工工件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吸附治具,包括筒体、活塞以及至少一弹性元件,所述筒体具有相远离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筒体内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吸附腔,所述活塞包括按压件、活塞杆及密封头,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按压件连接,另一端与密封头连接,所述另一端穿过所述吸附腔位于所述第一端面的开口并容置于所述吸附腔内,所述密封头与所述吸附腔紧密接触,所述弹性元件介于所述按压件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至所述第一端口向吸附腔推压所述按压件时,所述活塞杆及所述密封头于所述腔体内滑动,所述弹性元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按压件和所述第一筒体相抵。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工件加工方法。
【专利说明】吸附治具及用其加工工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附治具及利用该吸附治具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尤其涉及一 种在工件加工过程中用于对工件进行吸附固定的吸附治具及利用该吸附治具的工件加工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治具是一个木工、铁工、钳工、机械、电控以及其它一些手工艺品的大类工具,主要 是作为协助控制待加工工件的位置或动作的一种工具,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或实现某个功能 而针对性制作的辅助性装置。随着工业的发展为了能够更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员工 劳动强度和作业难度,提高产品的品质,就更需要治具来辅助作业。
[0003] 目前市面上的吸附治具均采用空气压缩机产生负压,从而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吸 附,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喷管高速喷射压缩空气,在喷管出口形成射流,从而产生卷吸流动, 在卷吸作用下,使得喷管出口周围的空气不断的被抽吸走,使吸附腔内的压力降至大气压 以下,形成一定真空度。此类吸附治具存在体积大、结构复杂、造价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吸附治具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 活塞作为真空发生器的吸附治具。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附治具,包括筒体、活塞以及至少一弹性元件,所述筒体具有相 远离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筒体内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吸附腔, 所述活塞包括按压件、活塞杆及密封头,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按压件连接,另一端与密 封头连接,所述另一端穿过所述吸附腔位于所述第一端面的开口并容置于所述吸附腔内, 所述密封头与所述吸附腔紧密接触,所述弹性元件介于所述按压件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 至所述第一端口向吸附腔推压所述按压件时,所述活塞杆及所述密封头于所述腔体内滑 动,所述弹性元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按压件和所述第一筒体相抵。
[0006] -种工件加工的方法,包括步骤:提供一种吸附治具;推压所述活塞上的按压件, 向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运动,从而推动活塞杆在吸附腔内滑动,使得弹性元件与按压 件相接触,并使弹性元件压缩产生弹性回复力;将待加工工件置于治具的第二端面上,使吸 附腔形成密闭空间;释放对按压件上的压力,使弹性元件的弹性回复力推动活塞自动回弹, 继而在筒体中产生负压,直至筒体内的负压与弹性回复力达成平衡,从而使待加工工件吸 附于第二端面上;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加工;再次按压按压件向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运 动,使筒体内的负压消失,取下加工完毕的工件。
[000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吸附治具利用筒体和活塞作为真空发生器,代替了空 气压缩机进行工作,使治具结构更简单,体积更小巧,造价更低廉。使用时,只需推动活塞 即可实现工件的吸附固定,操作也更简单。另外,本吸附治具活塞上还连接着一导引柱,所 述导引柱为可拆卸、可更换型,当导引柱严重磨损,无需更换整套治具只需要更换导引柱即 可,方便快速亦降低了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吸附治具的立体示意图。
[0009] 图2是图1所示吸附治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0] 图3是沿图1中的III-III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11] 图4是沿图1中的IV-IV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12]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权利要求】
1. 一种吸附治具,包括筒体、活塞以及至少一弹性元件,所述筒体具有相远离的第一端 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筒体内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吸附腔,所述活塞包括 按压件、活塞杆及密封头,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按压件连接,另一端与密封头连接,所 述另一端穿过所述吸附腔位于所述第一端面的开口并容置于所述吸附腔内,所述密封头与 所述吸附腔紧密接触,所述弹性元件介于所述按压件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至所述第一端 口向吸附腔推压所述按压件时,所述活塞杆及所述密封头于所述腔体内滑动,所述弹性元 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按压件和所述第一筒体相抵。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筒体和 第二筒体,所述吸附腔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筒体的第一吸附腔和开设于第二筒体的第二吸 附腔,第一吸附腔和第二吸附腔相连通,所述第一端面位于所述第一筒体远离所述第二筒 体的端部,所述第一吸附腔为圆柱孔且中心轴垂直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位于所 述第二筒体远离所述第一筒体的端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开设有至少一导引孔, 所述至少一导引孔为中心轴垂直于第一端面的圆柱形孔;所述吸附治具还包括至少一导 引柱,所述至少一导引柱一端部分容置于所述至少一导引孔内且在所述至少一导引孔内滑 动,所述至少一导引柱的相对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按压件上。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治具,其特征在于,第一端面还开设有至少一定位螺孔, 所述至少一定位螺孔的中心轴也垂直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吸附治具还包括至少一定位螺 丝,所述至少一定位螺丝包括螺帽与螺杆,所述螺杆一端与所述螺帽固定,另一端具有与所 述定位螺孔相配合的外螺纹且旋合于所述定位螺孔内;所述按压件具有至少一第三通孔, 所述螺杆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并在所述至少一第三通孔内滑动,所述螺帽在与所述螺杆的轴 向相垂直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开口面积,且所述螺帽设置于所述按压件背离与 所述筒体的一侧。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头包括圆柱形头部、连接部以 及密封圈,所述头部的横截面半径小于所述活塞杆的横截面半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头部 同轴连接且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头部的横截面积,且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活塞杆,所述密 封圈套设于所述头部的圆柱形外表面且与所述头部外表面过盈配合,所述密封圈的外表面 与所述吸附腔内表面紧密贴合以密封所述吸附腔。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材料为柔性材料。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弹性元件为柱形压缩弹簧, 所述柱形压缩弹簧套置于所述至少一导引柱上,所述柱形压缩弹簧一端与按压件相接触, 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面相邻。
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导引孔于第一端面开口处 具有至少一弹性元件收容槽,所述弹性元件收容槽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引孔直径,且所述弹 性元件收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导引孔的深度,所述柱形压缩弹簧邻近于所述第一端面的一 端容置于所述弹性元件收容槽。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面设置有垫圈收容槽,所述 垫圈收容槽为环形,且围绕所述第二吸附腔设置;所述吸附治具还包括环形垫圈,所述垫圈 置于所述垫圈收容槽中,且所述垫圈收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垫圈的横截面高度。
10. -种工件加工的方法,包括步骤: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治具;推压所述活 塞的按压件,向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运动,从而推动活塞杆在吸附腔内滑动,使得弹性 元件与按压件相接触,并使弹性元件压缩产生弹性回复力;将待加工工件置于治具的第二 端面上,使吸附腔形成密闭空间;释放对按压件上的压力,使弹性元件的弹性回复力推动活 塞自动回弹,继而在筒体中产生负压,直至筒体内的负压与弹性回复力达成平衡,从而使待 加工工件吸附于第二端面上;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加工;再次按压按压件向靠近所述第一端 面的方向运动,使筒体内的负压消失,取下加工完毕的工件。
【文档编号】B25B11/00GK104044094SQ201310083233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5日
【发明者】朱志豪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