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前桥总成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汽车前桥总成固定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新型涉及一种前桥总成疲劳、刚度、强度、应力应变试验所用的固定装置,具体是一种汽车前桥总成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前桥总成疲劳、刚度、强度、应力应变试验装配时,采用轴头加紧、滑动式固定装置。汽车前桥凸轮轴支架形状复杂,加工困难,在不同的方向上需多工位进行加工,力口工部位相互之间有位置精度要求。由于前桥总成轴头尺寸、轮距各不相同,每次试验都需加工新的固定装置。这样既影响试验周期,又加大试验成本。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设计了可调式的适用于多种型号汽车前桥总成的固定装置。[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前桥总成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前桥试验测试台的上底座和下底座,所述上底座中心设有通孔孔径,孔径内贯穿有固定轴头的轴瓦,所述轴瓦为两个半圆锥筒组合在一起;所述下底座的两侧设有固定孔,上底座的下部与下底座连接处设有导向槽,固定孔和导向槽之间通过导向螺栓连接。[0005]所述下底座的底部设有滚动槽,滚动槽的内设有相互配合的滚动圆柱。[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通过上述方案得出:通过将上底座的中心孔处设置分体式轴瓦,可更快速换轴瓦满足不同型号的轴头,同时还通过导向螺栓调节上、下底座的相互位置,满足不同轮距的需求,达到准确的模拟试验件装车形式,使装配便捷、试验数据准确、节约试验成本。[0007]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0008]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0]其中,I为上底座,2为下底座,3为滚动槽,4为轴瓦,5为滚动圆柱,6为导向螺栓,7为固定孔,8为导向槽,9为孔径。[0011]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0013]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前桥总成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前桥试验测试台的上底座I和下底座2,所述上底座I中心设有通孔孔径9,孔径9内贯穿有固定轴头的轴瓦4,所述轴瓦4为两个半圆锥筒组合在一起;所述下底座2的两侧设有固定孔7,上底座I的下部与下底座2连接处设有导向槽8,固定孔和导向槽8之间通过导向螺栓6连接。所述下底座2的底部设有滚动槽3,滚动槽3的内设有相互配合的滚动圆柱5。[0014]操作步骤为:先根据前桥总成轮距,调整上底座I和下底座2位置,调节导向螺栓6在导向槽8中的位置,固定锁紧导向螺栓6。[0015]根据前桥总成轴头尺寸,选择对应尺寸轴瓦4,轴瓦4加紧前桥总成轴头,使轴瓦4贯穿孔径9,固定轴头螺母并锁紧。[0016]将滚动圆柱5放置在试验台上,前桥总成安装到试验台上,使滚动槽3压在滚动圆柱5上,开始试验。[0017]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前桥总成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前桥试验测试台的上底座和下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座中心设有通孔孔径,孔径内贯穿有固定轴头的轴瓦,所述轴瓦为两个半圆锥筒组合在一起;所述下底座的两侧设有固定孔,上底座的下部与下底座连接处设有导向槽,固定孔和导向槽之间通过导向螺栓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桥总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座的底部设有滚动槽,滚动槽的内设有相互配合的滚动圆柱。
专利摘要本新型涉及一种前桥总成疲劳、刚度、强度、应力应变试验所用的固定装置,具体是一种汽车前桥总成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前桥试验测试台的上底座和下底座,所述上底座中心设有通孔孔径,孔径内贯穿有固定轴头的轴瓦,所述轴瓦为两个半圆锥筒组合在一起;所述下底座的两侧设有固定孔,上底座的下部与下底座连接处设有导向槽,固定孔和导向槽之间通过导向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底座的中心孔处设置分体式轴瓦,可更快速换轴瓦满足不同型号的轴头,同时还通过导向螺栓调节上、下底座的相互位置,满足不同轮距的需求,达到准确的模拟试验件装车形式,使装配便捷、试验数据准确、节约试验成本。
文档编号B25B11/00GK203062641SQ20132006633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5日
发明者何子龙, 刘鹏飞, 时迎刚, 王超 申请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