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门锁的锁体离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3496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电子门锁的锁体离合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门锁的锁体离合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电子门锁中离合机构内置的锁体,因内外门把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使得锁体在使用时受到了开门方式的限制,一款锁体为了适应不同的开门方式(左内开、左外开、右内开、右外开)通常都要衍生出4个类型的锁体,生产种类较多、选择麻烦。并且不同开门方式,需求的数量又是不确定的,这就给锁体生产厂家的生产及库存管理方面带来极大的困扰,同时,也给产品的销售带来不便,在选购时客户必须先搞清楚自身需要的开门方式并在订单上注明,一旦标注有误,产品将无法使用,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置上菱角、下菱角以及通过插销机构与上菱角同步转动的中菱角来实现不同开门方式的电子门锁的锁体离合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电子门锁的锁体离合机构,包括锁壳、与内门把连接的内方条以及与外门把连接的外方条,所述锁壳内设有上菱角、与上菱角固定连接的下菱角,上菱角和下菱角间设置有可相对上菱角和下菱角转动的中菱角,所述内方条与上菱角或下菱角嵌合连接并带动上菱角或下菱角转动,所述外方条与中菱角嵌合连接并带动中菱角转动,所述锁壳内位于上菱角旁侧设置有用于使中菱角与上菱角同步转动的插销机构,使用时,内门把从门内插入锁壳内,无论是与上菱角配合,还是与下菱角配合,都可直接开锁,外门把从门外插入,只有验证信息正确的情况下,插销机构工作,外门把转动才能开门。

当内方条转动,为了带动上菱角或下菱角转动,当外方条转动,为了带动中菱角转动;所述上菱角和下菱角上开设有与内方条相适应的方孔,所述中菱角上开设有与外方条相适应的方孔,上菱角和下菱角上的方孔大于中菱角上的方孔。

为了控制离合插销在需要开门时能嵌入中菱角,以使中菱角的转动能有效带动上菱角转动从而实现开门;所述锁壳内位于插销机构一端旁侧设置有用于控制插销机构工作的顶杆,所述顶杆连接有用于驱动顶杆的马达。

当中菱角转动时,为了能带动上菱角同步转动进而开锁,并且实现离合插销的自动复位;所述插销机构包括穿设于上菱角内并可相对上菱角径向移动的离合插销、套设于离合插销上的用于复位离合插销的复位簧,所述上菱角上设置有用于限位安装复位簧的阶梯孔,离合插销上设有与阶梯孔配合的用于限位复位簧的凸缘。

为了将离合插销固定安装在上菱角内以便于离合插销的正常工作;所述上菱角上设置有用于将插销机构限位在上菱角内的插销挡片。

为了便于离合插销的插入能使中菱角的转动带动上菱角转动;所述中菱角上开设有用于插入插销机构进而与上菱角同步转动的插销孔。

当上菱角转动时,为了能正常开启门锁;所述上菱角的一端设置有楔形头部便于与锁舌控制机构转动连接以带动锁舌控制机构转动开锁。

为了使内门把无论从锁壳的哪一个方向插入锁体都能开门,所述上菱角与下菱角间通过螺丝相固连,这样内门把与上菱角配合能直接开门,与下菱角配合,上菱角与下菱角固定连接,也能直接开门。

为了将锁壳安装固定在门体上;所述锁壳包括底壳,与底壳连接的盖板以及与底壳连接的用于将锁壳安装在门体上的侧面板。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上菱角带动锁舌控制机构开锁,相固连的上菱角和下菱角保证了无论内门把从哪个方向插入锁壳都能开门,外门把的转动通过插销机构将中菱角与上菱角连接从而间接带动上菱角转动开锁,进而实现了四种开门方式,保证的使用者的实际安装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菱角和中菱角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菱角和中菱角连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内方条;2-底壳;3-顶杆;4-下菱角;5-中菱角;6-上菱角;7-离合插销;8-插销挡片;9-盖板;10-侧面板;11-复位簧;12-螺丝;13-外方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电子门锁的锁体离合机构,包括锁壳、与内门把连接的内方条1以及与外门把连接的外方条13,所述锁壳内设有上菱角6、与上菱角6固定连接的下菱角4,上菱角6和下菱角4间设置有可相对上菱角6和下菱角4转动的中菱角5,所述内方条1与上菱角6或下菱角4嵌合连接并带动上菱角6或下菱角4转动,所述外方条13与中菱角5嵌合连接并带动中菱角5转动,所述锁壳内位于上菱角6旁侧设置有用于使中菱角5与上菱角6同步转动的插销机构,使用时,内门把从门内插入锁壳内,无论是与上菱角6配合,还是与下菱角4配合,都可直接开锁,外门把从门外插入,只有验证信息正确的情况下,插销机构工作,外门把转动才能开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控制离合插销7在需要开门时能嵌入中菱角5,以使中菱角5的转动能有效带动上菱角6转动从而实现开门;所述锁壳内位于插销机构一端旁侧设置有用于控制插销机构工作的顶杆3,所述顶杆3连接有用于驱动顶杆3的马达。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控制离合插销7在需要开门时能嵌入中菱角5,以使中菱角5的转动能有效带动上菱角6转动从而实现开门;所述插销机构一端与有用于控制插销机构工作的顶杆3抵触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当中菱角5转动时,为了能带动上菱角6同步转动进而开锁,并且实现离合插销7的自动复位;所述插销机构包括穿设于上菱角6内并可相对上菱角6径向移动的离合插销7、套设于离合插销7上的用于复位离合插销7的复位簧11,所述上菱角6上设置有用于限位安装复位簧11的阶梯孔,离合插销7上设有与阶梯孔配合的用于限位复位簧11的凸缘。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离合插销7固定安装在上菱角6内以便于离合插销7的正常工作;所述上菱角6上设置有用于将插销机构限位在上菱角6内的插销挡片8。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离合插销7的插入能使中菱角5的转动带动上菱角6转动;所述中菱角5上开设有用于插入插销机构进而与上菱角6同步转动的插销孔。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内门把无论从锁壳的哪一个方向插入锁体都能开门,所述上菱角6与下菱角4间通过螺丝12相固连,这样内门把与上菱角6配合能直接开门,与下菱角4配合,上菱角6与下菱角4固定连接,也能直接开门。

在本实施例中,当上菱角6转动时,为了能正常开启门锁;所述上菱角6的一端设置有楔形头部便于与锁舌控制机构转动连接以带动锁舌控制机构转动开锁。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锁壳安装固定在门体上;所述锁壳包括底壳2,与底壳2连接的盖板9以及与底壳2连接的用于将锁壳安装在门体上的侧面板10。

在本实施例中,任意时间转动内门把,与内门把相连接的内方条1的转动都会带动上菱角6转动,进而带动锁舌控制机构开锁,外门把则只有当读取到正确的指纹、密码、卡片等开锁信息从而触发马达驱动顶杆3,顶杆3将离合插销7压入中菱角5时,才可以开锁。上菱角6和下菱角4通过两个螺钉连接成为一体后,再通过内方条1与内门把连接,保证了无论内方条1从哪个方向插入锁壳内,只要转动内门把都可以开锁;中菱角5活动的装配在上菱角6与下菱角4之间,可以自由转动一定角度,并通过外方条13与外门把连接,外门把的转动一般情况下只会带动中菱角5空转,只有通过离合插销7来连接中菱角5与上菱角6,才能正常开门。

在本实施例中,正常状态下,离合插销7在复位簧11的作用下退出中菱角5,中菱角5与上菱角6处于分离状态,转动外门把时,中菱角5空转,不能开锁,只有当读取到正确的指纹、密码、卡片等开锁信息时,顶杆3在马达的驱使下伸出,推动离合插销7插入中菱角5,中菱角5与上菱角6处于连接状态,转动外门把即可开锁。内方条1、外方条13从锁体的两边都可以插入锁体,可根据需要任意调换,只要保证在安装电子门锁时,内方条1从门内插入锁体,外方条13从门外插入锁体即可适应各种不同的开门方式,达到了锁体不分方向的目的。

具体实施过程:内方条1、外方条13从锁体的两边都可以插入锁体,可根据需要任意调换,当内方条1与上菱角6配合时,内方条1转动时可直接开锁,当内方条1与下菱角4配合时,下菱角4与上菱角6固定连接,内方条1转动时也可直接开锁;当转动中菱角5时,插销机构不动作,中菱角5空转,上菱角6未发生转动,只有读取到正确的指纹、密码或卡片等开锁信息时,顶杆3在马达的驱使下伸出,推动离合插销7插入中菱角5时,中菱角5的转动带动上菱角6转动才能有效开锁。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