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力耦合器拔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3746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力耦合器拔出器。



背景技术:

液力耦合器是一种液力传动装置,又称液力联轴器,主要安装在电动机和减速机之间,以液体为介质起到传递和改变转速的作用。而由于使用过程中存在机械磨损、液体泄漏等原因,造成液力耦合器损坏,而要修复这些损坏部件,需频繁在减速机上拆卸液力耦合器。但由于液力耦合器机壳为非常薄弱的铝合金材料,无法使用较为省力的通用拔轮器,且与减速机轴配合部分(主轴)装有橡胶材料的密封圈,并半封闭在液力耦合器机壳中,无法进行加热拆卸,同时液力耦合器和减速机采用过盈配合,有0~0.3的过盈量,由于结构复杂,过盈量较大,增加了拆卸难度,实际拆卸时非常困难。

传统的液力耦合器拆卸方法是靠专用丝杠旋在耦合器主轴螺纹孔内,不断旋入至顶到减速机轴上,继续旋转使减速机轴和耦合器产生相对位移,直至将耦合器拔出。这种方法往往需要4至6人连续工作6~8小时才能将一个耦合器拔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力耦合器拔出器,解决了传统方式将液力耦合器拔出过程中费时费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液力耦合器拔出器,包括主体框架1、千斤顶2、螺杆3、螺母4、顶杆A5和顶杆B6,主体框架1内部左侧水平固定设置千斤顶2,主体框架1右端水平开设通孔A7,螺杆3右端与耦合器螺纹连接,螺杆3左端穿过通孔A7与螺母4螺纹连接,且螺母4设置在主体框架1内部,螺杆3内沿长度方向开设通孔B8,千斤顶2右端水平固定设置顶杆A5,通孔B8内滑动设置顶杆B6,且顶杆A5与顶杆B6中轴线共线。

所述的千斤顶2为螺旋千斤顶,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

所述的顶杆A5右端开设凹槽9,顶杆B6左端开设凸起10,且凹槽9与凸起10相吻合,使顶杆A在推动顶杆B的过程中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简单,携带方便,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2、千斤顶为螺旋千斤顶,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3、顶杆A右端开设凹槽,顶杆B左端开设凸起,且凹槽与凸起相吻合,使顶杆A在推动顶杆B的过程中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体框架、2-千斤顶、3-螺杆、4-螺母、5-顶杆A、6-顶杆B、7-通孔A、8-通孔B、9-凹槽、10-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液力耦合器拔出器,包括主体框架1、千斤顶2、螺杆3、螺母4、顶杆A5和顶杆B6,主体框架1内部左侧水平固定设置千斤顶2,主体框架1右端水平开设通孔A7,螺杆3右端与耦合器螺纹连接,螺杆3左端穿过通孔A7与螺母4螺纹连接,且螺母4设置在主体框架1内部,螺杆3内沿长度方向开设通孔B8,千斤顶2右端水平固定设置顶杆A5,通孔B8内滑动设置顶杆B6,且顶杆A5与顶杆B6中轴线共线。

所述的千斤顶2为螺旋千斤顶,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

所述的顶杆A5右端开设凹槽9,顶杆B6左端开设凸起10,且凹槽9与凸起10相吻合,使顶杆A在推动顶杆B的过程中更稳定。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简单,携带方便,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2、千斤顶为螺旋千斤顶,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3、顶杆A右端开设凹槽,顶杆B左端开设凸起,且凹槽与凸起相吻合,使顶杆A在推动顶杆B的过程中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