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内贴标系统的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5284阅读:2197来源:国知局
模内贴标系统的机械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内贴标系统的机械手。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模内贴标系统的机械手的模内送标及取产品过程是分开的,即,模内机械手进入注塑机后,先通过贴标治具将标签送入注塑机模腔内壁上,然后利用取产品治具将注塑机内的注塑产品取出,耗费的时间较长,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模内贴标系统的机械手,以实现贴标及取产品的同步进行,缩短生产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一种模内贴标系统的机械手,包括固定座、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的传动机构、分别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的取产品治具及贴标治具,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机、减速机、齿轮及两个齿条,所述电机及所述减速机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座,所述齿轮与所述减速机连接,两个所述齿条分别设置于所述齿轮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齿轮啮合,一所述齿条与所述取产品治具连接,另一所述齿条与所述贴标治具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连接所述减速机,用于通过所述减速机带动所述齿轮旋转,以带动两个所述齿条相向或相背运动,从而带动所述取产品治具及所述贴标治具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两滑轨组,每一所述滑轨组设置一滑块组,所述滑轨组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座,所述滑块组与所述齿条一一对应连接,且一所述滑块组还与所述取产品治具连接,另一所述滑块组还与所述贴标治具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滑轨组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滑轨,每一所述 滑块组包括若干个设置于所述滑轨上的滑块,每一所述滑轨上至少设置有一滑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两垫块,所述垫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座,每一所述滑轨组的一所述滑轨通过一所述垫块与所述固定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两连接板,所述齿条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所述齿条的表面与所述滑块组固定连接,且一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取产品治具连接,另一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贴标治具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两平行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连接板垂直连接,一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取产品治具连接,另一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贴标治具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连接板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加强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镂空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上还设置有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减速机的转轴穿设所述安装孔后与所述齿轮连接。

上述模内贴标系统的机械手,通过电机带动齿轮齿条的啮合实现了模内取产品治具及贴标治具的同步动作,大大缩短了模内贴标系统中模内占用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利用一个电机实现了两者的同步运动,节约了设备成本,同时节省了设备空间;此外,利用齿轮齿条的啮合,精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模内贴标系统的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模内贴标系统的机械手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模内贴标系统的机械手运行过程中的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模内贴标系统的机械手运行过程中的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及图2,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模内贴标系统的机械手10的结构示意图及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模内贴标系统的机械手10包括:固定座100、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座100上的传动机构200、分别与所述传动机构200连接的取产品治具300及贴标治具400。所述传动机构200包括:电机210、减速机220、齿轮230及两个齿条240,所述电机210及所述减速机220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座100,所述齿轮230与所述减速机220连接,两个所述齿条240分别设置于所述齿轮230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齿轮230啮合,一所述齿条240与所述取产品治具300连接,另一所述齿条240与所述贴标治具400连接,所述电机210驱动连接所述减速机220,用于通过所述减速机220带动所述齿轮230旋转,进而带动两个所述齿条240相向或相背运动,从而带动所述取产品治具300及所述贴标治具400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运动。

请参阅图2,所述固定座100上开设有安装孔110,所述减速机220的转轴穿设所述安装孔110后与所述齿轮230连接。具体地,所述电机210及所述减速机220固定设置于固定座100内,所述齿轮及齿条位于所述固定座100远离所述减速机220的表面。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及图2,模内贴标系统的机械手10还包括两滑轨组,每一所述滑轨组滑动设置有一滑块组,所述滑轨组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座100,所述滑块组与齿条240一一对应连接,且一所述滑块组还与所述取产品治具300连接,另一所述滑块组还与所述贴标治具400连接。具体地,每一所述滑轨组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滑轨500,每一所述滑块组包括若干个设置于所述滑轨上的滑块600,每一所述滑轨500上至少设置有一滑块600。通过设置滑轨500及滑块600,可以使取产品治具300及贴标治具400的运行更加平稳顺畅,从而提高了机械手10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为了使取产品治具300及贴标治具400相对运动时不发生干涉,请参阅图1,模内贴标系统的机械手10还包括两垫块700,所述垫块700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座100,每一所述滑轨组的一所述滑轨500通过一所述垫块700与所述固定座10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两滑轨组的两滑轨相互错开排列,即,一滑轨组的一滑轨位于另一滑轨组的两滑轨之间。位于外侧的两滑轨通过垫块700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座100,位于内侧的两滑轨直接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座100。

请参阅图1及图2,模内贴标系统的机械手10还包括两连接板800,所述齿条240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板800,所述连接板800设有所述齿条240的表面与所述滑块组固定连接,且一所述连接板800与所述取产品治具300连接,另一所述连接板800与所述贴标治具400连接。

请参阅图2,模内贴标系统的机械手10还包括两平行设置的固定板900,所述固定板900与所述连接板800垂直连接,一所述固定板900与所述取产品治具300连接,另一所述固定板900与所述贴标治具400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增加结构的稳定性,所述固定板900与所述连接板800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加强筋910。通过设置加强筋910,可以使得连接板800与固定 板900形成的结构更加稳固,使取产品治具300及贴标治具400的移动更加平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900还开设有若干镂空孔920,以减轻固定板900的重量,有助于降低模内贴标系统的机械手10的能耗。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100上还设置有挡块120。具体地,挡块120位于与所述齿条240连接的滑轨500的两端,以避免齿条240带动所述滑块600滑出所述滑轨500,影响机械手10的正常使用。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模内贴标系统的机械手运行过程中的状态图。图3为取产品治具300与贴标治具400相互远离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取产品治具300与贴标治具400相互合拢时的结构示意图。

当模内贴标系统的机械手进入注塑机的模腔后,启动电机210,通过减速机220带动齿轮230旋转,通过齿轮230及齿条240的啮合,以带动取产品治具300与贴标治具400相互分开,将取产品治具300送入动模位置吸取产品,同时将贴标治具400送入定模位置以将标签放置于定模内,完成后,使电机210反向旋转,通过减速机220带动齿轮230方向旋转,通过齿轮230及齿条240的啮合,以带动取产品治具300与贴标治具400相对合拢,最后退出注塑机的模腔。然后,使取产品治具300与贴标治具400相互分开,取产品治具300将产品送入指定位置取出,同时贴标治具400吸取标签,最后,使电机210反向旋转,以带动取产品治具300与贴标治具400相对合拢,完成一个循环。

上述模内贴标系统的机械手10,通过电机210带动齿轮230齿条240的啮合实现了模内取产品治具300及贴标治具400的同步动作,大大缩短了模内贴标系统中模内占用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利用一个电机210实现了两者的同步运动,节约了设备成本,同时节省了设备空间;此外,利用齿轮230齿条240的啮合,精度较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