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机器人麦克风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智能机器人的研究越发深入,其携带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具有视觉、听觉、嗅觉等功能的高度智能化机器人已经出现,这种机器人均具有一套识别系统,通过该识别系统采集信息,经过处理器及其携带的处理系统所采集的信息获取识别结果,常见的如人脸识别系统,通过摄像头采集人脸图像信息,经过图像处理后与预设的图像比较,即可识别该人脸图像是否已录入机器人的识别系统中;这类智能机器人通常还配置有人机交互界面,识别后通过该人机交互界面获取人的指令,指令执行结束人机交互界面还可现实结果,带给人先进的智能化体验。
智能机器人的识别系统中需要安装若干麦克风作为声音拾取设备,如图1所示,现有一种可以360旋转的智能机器人,其具有碗型底壳1、圆盘形底座2,底座固定在底壳内,在底座2上安装控制主板3、旋转机构4等,由于这种机器人需要面相各个方向拾取声音信号,所以其需要在底座2上安装若干个麦克风MIC,MIC由于比较小,不便于安装,目前只能将MIC封装在底座上,当需要拆换MIC时,非常不方便。
因此,本实用新型人特别研制出一种智能机器人的麦克风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机器人麦克风安装结构,其便于安装和拆换麦克风,节省维修成本,还利于麦克风拾取声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机器人麦克风安装结构,包括麦克风、麦克风套、位于底座底部的连接柱和位于控制主板上的连接座;所述麦克风套具有扣槽,麦克风置入扣槽中,麦克风套的扣槽与连接柱下端扣合,使麦克风固定在扣槽内,扣槽侧面与连接柱侧面均开设供线缆穿过的连接孔,麦克风通过线缆与控制主板上的连接座连接。
所述底座底部还形成限位柱,麦克风套上对应限位柱形成限位孔,限位柱插入限位孔中使连接柱不能挤压麦克风。
所述底座还开设位于连接柱上方的走线通道。
所述麦克风套由一连接板和两个扣槽组成,两个扣槽通过连接板连接,底座底部对应麦克风套的两个扣槽形成两个连接柱。
所述底座底部通过连接柱等间距安装有三组麦克风套。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安装时,将先将线缆从底座顶部沿着中心孔向下达到连接柱末端并与麦克风连接,然后麦克风置入扣槽中,接着讲麦克风套的扣槽扣合在连接柱上,即可完成安装;
拆卸时,只需把麦克风套从连接柱上拿下,将麦克风从扣槽中拨出即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利用底座的结构特点,通过麦克风套将麦克风扣合在底座底部,利于安装和拆卸,提高安装和维修效率,扣槽还能够为底座提供支撑,同时也利于麦克风拾取声音。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智能机器人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A方向侧剖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仰侧视图;
标号说明
底壳1,底座2,连接柱21,连接孔211,限位柱22,走线通道23,控制主板3,连接座31,旋转机构4,麦克风5,麦克风套6,连接板61,扣槽62,连接孔621,限位孔63,支撑柱64,线缆7。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其主体结构有碗型底壳1、圆盘形底座2,底座固定在底壳1内,在底座2上安装控制主板3、旋转机构4。
如图2-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智能机器人麦克风安装结构,包括麦克风5、麦克风套6、位于底座底部的连接柱21和位于控制主板上的连接座31;所述麦克风套具有扣槽62,麦克风置5入扣槽62中,麦克风套的扣槽62与连接柱21下端扣合,使麦克风5固定在扣槽62内,扣槽62侧面与连接柱21侧面均开设供线缆7穿过的连接孔621、211,麦克风5通过线缆7与控制主板3上的连接座31连接。
底座2底部还形成限位柱22,麦克风套6上对应限位柱22形成限位孔63,限位柱22插入限位孔62中使连接柱21不能挤压麦克风5。
所述底座2还开设位于连接柱上方的走线通道23,走线通道23可使线缆7从连接柱21上方走线,减少绕线长度。
具体的,所述麦克风套6由一连接板61和两个扣槽62组成,两个扣槽62通过连接板61连接,底座2底部对应麦克风套的两个扣槽形成两个连接柱21。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智能机器人能够从各个方向都能获取声音信号,所述底座2底部通过连接柱21等间距安装有三组麦克风套6,每个麦克风套6内置入两个麦克风,这样就有6各麦克风5安装在智能机器人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凡依本案的设计思路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