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门拉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5415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汽车门拉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门拉手。



背景技术:

汽车门拉手是开启车门的必备附件,拉手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用户使用的方便性与外形的完美性,现有技术的轿车拉手都是传统的捏拉式开启结构,打开车门比较困难,如使用者未掌握捏拉同步的开启方法,往往需要经过多次捏拉动作才能打开,使用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开启方便的汽车门拉手。

一种汽车门拉手,包括一个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拉手,所述支架包括一个第一连接端、一个第二连接端,拉手的一端枢转的安装在第一连接端上,拉手的另一端摆动的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上设置有枢转轴,第二连接端上设置有摆动复位组件,所述摆动复位组件包括长销轴、扭簧、连接块、开启转臂,所述拉手与第二连接端连接的一端形成一个摆动臂,所述连接块的两端分别卡嵌的安装在所述摆动臂与开启转臂上,所述开启转臂紧配合的套设在所述长销轴上,所述扭簧套设在长销轴上,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长销轴上,扭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支架的第二连接端。

所述长销轴与枢转轴垂直设置,支架的第二连接端设置有销轴转动架,所述长销轴转动的安装在销轴转动架上。

所述支架的第二连接端形成一个滑动槽,所述摆动臂伸入第二滑动槽内沿第二滑动槽滑动,第二滑动槽内还设置有衬套,衬套上端套设有减震垫。

所述支架的第一连接端底部能拆卸的设置有支架垫,所述支架的第二连接端底部能拆卸的连接有手柄壳垫,所述手柄壳垫的顶部形成有手柄壳嵌件,支架的第二连接端形成与手柄壳嵌件紧配合的手柄壳嵌入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门拉手的拉手的一端枢转的安装在第一连接端上,拉手的另一端摆动的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上设置有枢转轴,第二连接端上设置有摆动复位组件,使用者直接拉动拉手的第二连接端即可将拉手拉起,摆动复位组件再带动拉手复位,结构设计简单,操作方便;摆动复位组件设置长销轴、扭簧、连接块、开启转臂,拉手与第二连接端连接的一端形成摆动臂,连接块的两端分别卡嵌的安装在所述摆动臂与开启转臂上,开启转臂紧配合的套设在所述长销轴上,所述扭簧套设在长销轴上,长期使用后摆动复位组件仍能够稳定的带动所述拉手复位,结构稳定,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门拉手的俯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门拉手的主视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门拉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门拉手,包括一个支架1,所述支架1上安装有拉手2,所述支架2包括一个第一连接端3、一个第二连接端4,拉手2的一端枢转的安装在第一连接端3上,拉手2的另一端摆动的与所述第二连接端4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3上设置有枢转轴5,第二连接端4上设置有摆动复位组件6,所述摆动复位组件6包括长销轴7、扭簧8、连接块9、开启转臂10,所述拉手2与第二连接端4连接的一端形成一个摆动臂11,所述连接块9的两端分别卡嵌的安装在所述摆动臂11与开启转臂10上,所述开启转臂10紧配合的套设在所述长销轴7上,所述扭簧8套设在长销轴7上,扭簧8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长销轴7上,扭簧8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支架的第二连接端4。

所述长销轴7与枢转轴5垂直设置,支架1的第二连接端4设置有销轴转动架12,所述长销轴7转动的安装在销轴转动架12上。

所述支架1的第二连接端4形成一个滑动槽13,所述摆动臂11伸入第二滑动槽13内沿第二滑动槽13滑动,第二滑动槽13内还设置有衬套14,衬套14上端套设有减震垫15。

所述支架1的第一连接端3底部能拆卸的设置有支架垫16,所述支架1的第二连接端4底部能拆卸的连接有手柄壳垫17,所述手柄壳垫17的顶部形成有手柄壳嵌件18,支架1的第二连接端4形成与手柄壳嵌件18紧配合的手柄壳嵌入孔19。

由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门拉手的拉手的一端枢转的安装在第一连接端上,拉手的另一端摆动的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上设置有枢转轴,第二连接端上设置有摆动复位组件,使用者直接拉动拉手的第二连接端即可将拉手拉起,摆动复位组件再带动拉手复位,结构设计简单,操作方便;摆动复位组件设置长销轴、扭簧、连接块、开启转臂,拉手与第二连接端连接的一端形成摆动臂,连接块的两端分别卡嵌的安装在所述摆动臂与开启转臂上,开启转臂紧配合的套设在所述长销轴上,所述扭簧套设在长销轴上,长期使用后摆动复位组件仍能够稳定的带动所述拉手复位,结构稳定,使用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