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器拾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8109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配件装配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编码器拾取装置。



背景技术:

编码器是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技术中,装配工人多通过手拿编码器以进行装配;但装配工人手上或手套上有灰尘,编码器容易被弄脏,编码器的使用会受到影响,装配效率较低。需要一种不会对编码器造成损伤,可提升装配效率的装配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会对编码器造成损伤、可提升装配效率的编码器拾取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编码器拾取装置,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内设有芯轴,所述套筒的前端形成有膨胀部,所述芯轴沿套筒向前移动以使所述芯轴的前段延伸至所述膨胀部内,所述膨胀部包括若干呈以芯轴轴线为中心的环形均匀间隔设置的弹性膨胀爪,若干弹性膨胀爪间形成有供芯轴前段通过的膨胀腔,所述膨胀腔前端的内径小于膨胀端后端的内径,所述膨胀腔前端的内径小于所述芯轴前段的直径。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套筒的膨胀部放置于编码器的通孔内,通过使芯轴向套筒前侧移动以使膨胀部的膨胀爪膨胀,以使膨胀爪与编码器相抵,从而使编码器与本实用新型相固定,随即将编码器安装在电机的编码器支架上,随后控制本实用新型套筒内的芯轴向套筒后侧移动以使编码器和膨胀爪相脱离。本实用新型用于编码器的辅助装配,不会对编码器造成损伤,编码器的使用不会受到影响,也不会因编码器受损以导致需从电机上取下编码再进行新的编码器的装配,可提高装配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芯轴包括前段、中段和后段,所述中段的直径大于前段的直径,所述套筒前段形成有供芯轴前段通过的前通孔,所述芯轴前段上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芯轴中段相抵,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套筒相抵。其中,压缩弹簧与芯轴配合以用于编码器与膨胀爪的分离。

作为优选,所述芯轴的前段始终位于所述前通孔内。上述设置可保证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稳定性,避免芯轴向前移动时以与套筒内壁相抵。

作为优选,所述芯轴中段的直径大于前段的直径,所述套筒后端形成有供所述芯轴后段通过的后通孔,所述芯轴的后段始终延伸至所述套筒外侧。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装配工人按压芯轴后端即可使芯轴外伸,装配工人停止对芯轴的按压即实现芯轴的复位。其中,根据需要设置芯轴前段、中段、后段的长度,根据需要设置膨胀腔的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膨胀爪的数量至少为三个。

作为优选,所述芯轴后端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按压部。上述设置便于装配人员对芯轴的按压。

作为优选,所述套筒表面设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用于编码器的装配辅助,具有不会对编码器造成损伤、可提升装配效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由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编码器拾取装置,包括套筒1,套筒1内设有芯轴,芯轴包括前段2、中段3和后段4,套筒1的前端形成有膨胀部。膨胀部包括三个弹性膨胀爪5,三个弹性膨胀爪呈以芯轴轴线为中心的环形均匀间隔设置,三个弹性膨胀爪5间形成有供芯轴前段2通过的膨胀腔11,膨胀腔11前端的内径小于膨胀端11后端的内径,

芯轴中段3的直径大于前段2的直径、后段4的直径,套筒1前端形成有供芯轴前段通过的前通孔,套筒1后端形成有供芯轴后段4通过的后通孔,芯轴前段2上套设有压缩弹簧6,膨胀腔11前端的内径小于芯轴前段2的直径。芯轴的前段2始终位于前通孔内,芯轴的后段4始终延伸至套筒外侧,压缩弹簧6的一端与芯轴中段3相抵,压缩弹簧6的另一端与套筒1相抵。芯轴后端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按压部,套筒表面设有防滑纹。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装配人员握住套筒1并将套筒1的膨胀部放置于编码器7的通孔内,随后装配人员通过手指对芯轴后段4进行按压以使芯轴向前移动,芯轴前段2进入膨胀腔11内以使弹性膨胀爪5前端被撑开,此时编码器7固定于芯轴前端,随即将编码器7安装在电机的编码器支架上,装配人员松手以使压缩弹簧6带动芯轴复位,此时弹性膨胀爪5收缩、编码器7脱离弹性膨胀爪5。

本实用新型用于编码器的辅助装配,不会对编码器造成损伤,编码器的使用不会受到影响,也不会因编码器受损以导致需从电机上取下编码再进行新的编码器的装配,可提高装配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