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7402阅读:2120来源:国知局
旋转夹持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夹持装置,尤指其定位于驱动板的推动件的推动部位于枢转轴表面螺旋状的导引槽内,当驱动板直线运动时,推动部会于导引槽内位移并推动枢转轴,使以环型阵列排列的三夹头组产生旋转夹持,并放大气压缸所输出的机械能,让夹持装置可以较小的气压缸使夹头组产生足够的夹持力,达到缩小体积、方便设置与使用的效果。



背景技术:

按,一般以供气设备作动的夹持装置,其夹持的力道完全取决于供气设备所输出的气压,故而当需要较大的夹持力时,必须使用较大型的供气设备,才可以产生足够的力量,导致夹持装置的整体体积过大而不方便手持,造成作业上的不便。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相关业者所亟欲研发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利用枢转轴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导引槽,而定位于驱动板的推动件的推动部位于导引槽内,当驱动板直线运动时,推动部会于导引槽内位移并推动枢转轴,使以环型阵列排列的三夹头组产生旋转夹持,以放大气压缸所输出的机械能,达到缩小体积、方便设置与使用的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旋转夹持装置,包含有基座、驱动板、三推动件以及三夹头组,基座的基板上设置有以环型阵列排列的三个枢接孔,驱动板位于基板的侧方,并设置有贯穿上下表面的三个穿孔,且各穿孔分别正对于各枢接孔,各推动件的推动部分别定位于各穿孔,各夹头组具有枢转轴以及连接于枢转轴一端的夹头,枢转轴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导引槽,导引槽由枢转轴表面靠近夹头的侧方朝向远离夹头的侧方延伸,而各枢转轴远离夹头的一端分别枢接于枢接孔,使枢转轴位于穿孔内,而夹头位于驱动板远离基座的一侧,并使推动件的推动部位于导引槽内。

前述旋转夹持装置,其中该驱动板于各穿孔的侧方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孔连通于穿孔,而推动件具有定位部,推动部设置于定位部末端,各推动件的定位部分别定位于驱动板的各定位孔内,使推动部位于穿孔内。

前述旋转夹持装置,其中该夹头组的夹头一侧凸设有夹持部。

前述旋转夹持装置,其中该基座的基板下方设置有气压缸,气压缸连接于驱动板。

前述旋转夹持装置,其中该夹头组的枢转轴上端设置有非圆形的连接部,夹头设置有贯穿上下表面的对接孔,对接孔的形状相对于连接部的形状,而各枢转轴的连接部连接于各夹头的对接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通过驱动板带动推动部于导引槽内位移并推动枢转轴,使三夹头组产生旋转夹持,达到缩小体积、方便设置与使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枢转轴及推动件定位于驱动板时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板靠近基板时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夹头组于驱动板靠近基板时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板远离基板时的作动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夹头组于驱动板远离基板时的作动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11-基板;111-枢接孔;12-气压缸;121-活塞杆;2-驱动板;21-穿孔;22-定位孔;3-推动件;31-定位部;32-推动部;4-夹头组;41-枢转轴;411-导引槽;412-连接部;42-夹头;421-对接孔;422-夹持部;5-被夹持件;6-锁固元。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旋转夹持装置,包含有基座1、驱动板2、三推动件3以及三组夹头组4。

该基座1具有基板11以及设置于基板11下方的气压缸12,基板11上设置有以环型阵列排列的三个枢接孔111,气压缸12一侧凸露有活塞杆121,活塞杆121一端连接气压缸12,另一端系贯穿基板11,并位于基板11远离气压缸12的一侧。于图示实施例中,该活塞杆121系贯穿于基板11上位于三个枢接孔111所形成的圆形中心位置。

该驱动板2系以锁固元件6固接于上述活塞杆121远离气压缸12的一端,使驱动板2位于基板11远离气压缸12的一侧,驱动板2设置有三个穿孔21以及各穿孔21侧方所设置的定位孔22,每一穿孔21系贯穿于驱动板2的上下表面,且各穿孔21分别正对于基座1的各枢接孔111,而定位孔22连通于穿孔21。

该推动件3具有定位部31以及定位部31一端所设置的推动部32,各推动件3的定位部31分别定位于驱动板2的各定位孔22内,使推动部32定位于穿孔21内。

该夹头组4具有枢转轴41以及连接于枢转轴41一端的夹头42,枢转轴41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导引槽411,导引槽411由枢转轴41表面靠近夹头42的侧方朝向远离夹头42的侧方延伸,且枢转轴41上端设置有非圆形的连接部412,夹头42设置有对接孔421及夹持部422,对接孔421系贯穿于夹头42上下表面,且对接孔421的形状相对于连接部412的形状,而各枢转轴41的连接部412连接于各夹头42的对接孔421内,避免枢转轴41与夹头42相互旋转,夹持部422系凸设于夹头42的一侧。

于组合时,上述各推动件3的定位部31系定位于驱动板2的定位孔22内,而各夹头组4的枢转轴41远离夹头42的另一端分别枢接于基座1的各枢接孔111内,使枢转轴41位于驱动板2的穿孔21内,而夹头42位于驱动板2远离基座1的另一侧,并使推动件3的推动部32位于导引槽411内。

请参阅图3至图7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凭借气压缸12带动活塞杆121将驱动板2往远离基板11的方向作直线位移,此时,各推动件3的推动部32会沿各枢转轴41的导引槽411往远离基板11的方向作位移,以推动各枢转轴41作枢转,让各夹头42的夹持部422以转动方式相互靠近,进而夹持被夹持件5,凭借将各夹头组4以旋转方式放大气压缸12所输出的机械能,以增加三组夹头组4的夹持力,让夹持装置可以以较小的气压缸12使三组夹头组4产生足够的夹持力,进而有效缩小夹持装置的整体体积,达到方便设置与使用的效果,且由于三组夹头组4的各夹持部422采用三点定位的方式夹持被夹持件5,因此,于夹持过程中,夹持部422不会与被夹持件5产生滑移,达到平稳夹持的效果。

当需要松开被夹持件5时,凭借气压缸12带动活塞杆121将驱动板2往靠近基板11的方向作直线位移,此时,各推动件3的推动部32会沿各枢转轴41的导引槽411往基板11的方向作位移,以推动各枢转轴41作反方向的枢转,让各夹头42的夹持部422以转动方式相互远离,进而松开被夹持件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