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手电气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7389阅读:8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手电气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手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机械手电气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催化下,越来越多的工业设备开始出现并且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尤其在机械手领域,新型的机械手不仅能够取代人工进行日常操作,而且还能胜任一些人类无法进行的困难操作,给企业的生产提供了便捷,但同时机械手需要能够稳定控制机械手的电气控制装置进行控制,目前的机械手的控制装置相对来说都采用一般的红外控制器,器信号接收和处理能够性能不够稳定,在某些特殊场合甚至难以工作,给生产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机械手电气控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械手电气控制装置,包括壳体、信号滤波模块和信号分拣模块,所述壳体上方安装有底座,且底座上方安装有天线,所述壳体表面安装有指示灯,且指示灯下方安装有显示屏,所述壳体表面安装有开关按钮,所述壳体表面安装有复位按钮,所述壳体表面安装有功能按钮,所述壳体右侧安装有手柄,所述壳体右侧安装有充电口,所述信号滤波模块输出端与信号放大模块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信号分拣模块输出端与方向信号模块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方向信号模块输出端与方向控制器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信号分拣模块输出端与功能信号模块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为可伸缩旋转结构。

优选的,所述壳体表面安装有方向旋钮,且方向旋钮表面安装有手柄。

优选的,所述信号滤波模块输入端与信号接收模块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功能信号模块输出端与功能控制器输入端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底座为可伸缩旋转结构,能够将天线进行全角度的旋转,增强了天线接收发射信号的强度,提高了设备工作效率。

2)通过壳体表面安装的方向旋钮和手柄,能够更加灵活的操作机械手进行操作,提高了设备的可操作性,通过安装的信号滤波模块,能够对信号进行稳定滤波作用,清除信号内的杂质信号,提高信号的纯净度。

3)通过功能信号模块输出端与功能控制器输入端电性连接,能够将功能信号稳定的控制输出,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中:1天线、2底座、3指示灯、4显示屏、5手柄、6方向旋钮、7壳体、8功能按钮、9手柄、10开关按钮、11复位按钮、12充电口、13方向信号模块、14方向控制器、15信号接收模块、16信号滤波模块、17信号放大模块、18信号分拣模块、19功能信号模块、20功能控制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机械手电气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机械手电气控制装置的系统程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参照图1-2,一种机械手电气控制装置,包括壳体7、信号滤波模块16和信号分拣模块18,壳体7上方安装有底座2,且底座2上方安装有天线1,壳体7表面安装有指示灯3,且指示灯3下方安装有显示屏4,壳体7表面安装有开关按钮10,壳体7表面安装有复位按钮11,壳体7表面安装有功能按钮8,壳体7右侧安装有手柄9,壳体7右侧安装有充电口12,信号滤波模块16输出端与信号放大模块17输入端电性连接,信号分拣模块18输出端与方向信号模块13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方向信号模块13输出端与方向控制器14输入端电性连接,信号分拣模块18输出端与功能信号模块19输入端电性连接,天线底座2为可伸缩旋转结构,壳体7表面安装有方向旋钮6,且方向旋钮6表面安装有手柄5,信号滤波模块16输入端与信号接收模块15输出端电性连接,功能信号模块19输出端与功能控制器20输入端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当使用该机械手电气控制装置时,通过充电口12将设备充电,按下开关按钮10启动设备,通过方向旋钮6和手柄5控制机械手的方向,功能按钮8控制机械手的功能操作,之后信号接收模块15接收信号经过信号滤波模块16和信号放大模块17对信号处理,之后由信号分拣模块18对方向信号和功能信号分拣后分模块处理,之后通过方向控制器14和功能控制器20控制机械手,显示屏4能够控制器的运行参数,指示灯3指示工作状态。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