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循迹机器人的感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7914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循迹机器人的感测结构。



背景技术:

自循迹机器人具有自行移动能力,自动化程度高,适于远程控制。通常,机器人采用多传感器,将信息融合后进行处理。常见的包括视觉传感器、听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等。目前,国内对于视觉传感器、听觉传感器的研究较多,对于触觉传感器的研究还未全面展开。

有鉴于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满足目前对机器人尤其是自循迹机器人的感测结构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循迹机器人的感测结构,结构简单、欢迎适应性强、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循迹机器人的感测结构,包括:触觉接触器、二维PSD传感器、遮光片、弹性元件、底座、发光元件。

进一步的,触觉接触器为π形结构,由弹性材料制作的三根细杆构成,其中两根细杆深入底座中,第三根细杆将上述两根细杆的末端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在底座的表面开设两个圆孔,用于通过上述两根细杆,在每个圆孔的外侧位置,在底座的内表面上设置二维PSD传感器。

进一步的,在上述两根细杆的根部分别设置一个遮光片,在遮光片上正对发光元件的中心位置开设一小透光孔,其透射光作为二维PSD传感器的入射检测光源,二维PSD传感器将上述透射光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

进一步的,在上述每根细杆的根部固连有弹性元件,在触觉接触器接触到外界障碍物发生弹性变形后,弹性元件对细杆起到复位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循迹机器人的感测结构示意图。

(注意:附图中的所示结构只是为了说明实用新型特征的示意,并非是要依据附图所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循迹机器人的感测结构,采用光电原理,包括:触觉接触器1、二维PSD传感器2、遮光片3、弹性元件4、底座5、发光元件6。

其中,触觉接触器1为π形结构,由弹性材料制作的三根细杆构成,其中两根细杆深入底座5中,第三根细杆将上述两根细杆的末端连接在一起。

在底座5的表面开设两个圆孔,用于通过上述两根细杆,在每个圆孔的外侧位置,在底座5的内表面上设置二维PSD传感器2。

在上述每根细杆的根部分别设置一个遮光片3,在遮光片3上正对发光元件6的中心位置开设一小透光孔,其透射光作为二维PSD传感器2的入射检测光源,二维PSD传感器2将发光元件6入射光点的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

在上述每根细杆的根部固连有弹性元件4,在触觉接触器1接触到外界障碍物发生弹性变形后,弹性元件4对细杆起到复位的作用。

工作时,发光元件6发射的光线通过其所在的通道照射到遮光片3上,当触觉接触器1与外界障碍物发生接触时产生弹性变形,触觉接触器1带动遮光片产生偏移,从而导致二维PSD传感器2感应面上的投射光点发生移动,二维PSD传感器2的输出电流也就随之变化,电流变化的大小反映出偏移信息,该信息与机器人处理系统连接即可得出对应的偏移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循迹机器人的感测结构,与传统的自循迹机器人的感测结构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结构简化、成本低;(2)环境适应性强;(3)不易损坏。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