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装置的装配方法和门锁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29149阅读:743来源:国知局
门锁装置的装配方法和门锁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门锁装置的装配方法和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能够利用电机来切换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门锁装置。关于这种门锁装置,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致动器单元,其不会引起部件数的增加,能够缩短门闩装置的动作时间。专利文献1的致动器单元通过抑制部件数的增加而能够降低成本。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217050号

在此,从降低门锁装置的制造成本的角度考虑,优选能够简化组装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简化组装操作的门锁装置的装配方法和门锁装置。

本发明的门锁装置的装配方法包括:锁止杆组装工序,在设置于壳体的第一轴上组装锁止杆,其中,所述壳体支承门闩装置,所述锁止杆用于切换是否将开门操作传递给所述门闩装置;蜗轮组装工序,在组装于所述第一轴的所述锁止杆的上方重叠蜗轮,并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二轴上组装所述蜗轮,其中,所述蜗轮利用电机的动力使所述锁止杆动作;以及弹簧组装工序,在组装于所述第一轴的所述锁止杆的上方重叠弹簧,使所述弹簧与所述锁止杆的突起卡合,并且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三轴上组装所述弹簧,其中,所述弹簧对所述锁止杆赋予旋转方向的作用力。

在上述门锁装置的装配方法中,优选还包括开启连杆组装工序,所述开启连杆组装工序在组装于所述第一轴的所述锁止杆的上方重叠开启连杆,并将所述开启连杆组装于所述锁止杆,其中,所述开启连杆在将所述开门操作向所述门闩装置传递的解锁状态和不将所述开门操作向所述门闩装置传递的锁定状态之间切换。

本发明的门锁装置包括:壳体,支承门闩装置;电机;锁止杆,用于切换是否将开门操作传递给所述门闩装置;蜗轮,利用所述电机的动力使所述锁止杆动作;弹簧,具有卡合部和卷绕成线圈状的线圈部,对所述锁止杆赋予旋转方向的作用力;以及第一轴、第二轴和第三轴,设置于所述壳体,并且朝向相同方向突出,所述锁止杆组装于所述第一轴,所述蜗轮相对于所述锁止杆重叠在所述第一轴的前端侧,且组装于所述第二轴,所述弹簧的所述卡合部相对于所述锁止杆重叠在所述第一轴的前端侧并与所述锁止杆的突起卡合,且所述弹簧的所述线圈部组装于所述第三轴。

在上述门锁装置中,优选所述门锁装置还包括开启连杆,所述开启连杆在将所述开门操作向所述门闩装置传递的解锁状态和不将所述开门操作向所述门闩装置传递的锁定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开启连杆从所述第一轴的前端侧组装于所述锁止杆。

在上述门锁装置中,优选所述锁止杆包括:杆主体,组装于所述第一轴;以及抵接部,与所述杆主体组合,且与所述蜗轮抵接并接受来自所述蜗轮的动力,所述抵接部的材质与所述杆主体的材质相比消音性更高。

本发明的门锁装置的装配方法包括:锁止杆组装工序,相对于壳体的第一轴组装锁止杆;蜗轮组装工序,在组装于第一轴的锁止杆的上方重叠蜗轮并将涡轮组装于壳体的第二轴;弹簧组装工序,在组装于第一轴的锁止杆的上方重叠弹簧且使弹簧与锁止杆的突起卡合,并且将弹簧组装于壳体的第三轴。根据本发明的门锁装置的装配方法,能够相对于壳体从同一方向组装锁止杆、蜗轮和弹簧,能够实现简化组装操作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内部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锁止杆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抵接部的俯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杆主体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内部的后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的开启连杆的后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锁止杆组装工序执行之前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锁止杆组装工序执行之后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蜗轮组装工序执行之后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弹簧组装工序执行之后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开启连杆组装工序执行之后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壳体安装有罩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门锁装置的内部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1门锁装置;2、12门闩装置;3、13壳体;3a收容部;3b、13b第一轴;3c、13c第二轴;3d、13d第三轴;3e、13e底面;3f支承部;3g壁部;4罩;5、6线缆;7防水罩;8线缆罩;21主体;22罩板;22a进入槽;23卡锁机构;24、124卡锁;24a轴;24b卡合槽;25、125棘轮;25a轴;25b解除操作杆;30、130电机;30a蜗杆;31、131锁止杆;311、1311杆主体;311a轴孔;311b线缆连接部;311c主体侧卡合部;311d第一卡合槽;311e第二卡合槽;311f缺口部;311g台阶部;311h、311i、1311h突起;311j表面;311k背面;312、1312抵接部;312a主体;312b突出部;312c第一卡合突起;312d第二卡合突起;312e爪部;312f啮合槽;32、132蜗轮;32a轴孔;32b突起;32c背面;32d孔部;33、133偏心弹簧;33a线圈部;33b卡合部;34、134开启连杆;34a连接孔;34b抵接部;34c背面;34d槽部;35键杆;36第一连接部件;37第二连接部件;37a连接孔;38外侧操作杆;38a连接突起;39内侧操作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装配方法和门锁装置进行详细说明。而且,本发明不受本实施方式的限定。此外,下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结构要素或者实质相同的结构要素。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4,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门锁装置和门锁装置的装配方法。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内部的俯视图。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具有门闩装置2、壳体3和罩4。此外,如图3所示,门锁装置1还具有电机30、锁止杆31、蜗轮32、偏心弹簧(overcenterspring)33、开启连杆34、第一轴3b、第二轴3c和第三轴3d。门锁装置1配置于车辆的门。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用于车辆的右前门。门闩装置2是与设置于车辆主体的锁止销卡合而锁门的卡合机构。门闩装置2固定于壳体3,并由壳体3支承。罩4为封闭壳体3的开口部的罩部件。而且,在各图中,在门锁装置1安装于门的状态下表示各个方向。

如图1所示,门闩装置2具有主体21、罩板22和卡锁机构23。罩板22具有进入槽22a。进入槽22a为关闭门时供锁止销s(参照图2)进入的槽。

图2图示了在门闩装置2中省略了罩板22。如图2所示,卡锁机构23具有卡锁24和棘轮25。卡锁24和棘轮25分别由轴24a和轴25a支承为旋转自如。卡锁24被弹簧朝向图2的顺时针方向(开放方向)施力。棘轮25被弹簧朝向图2的逆时针方向施力。图2表示卡锁机构23的完全锁止状态。卡锁24利用卡合槽24b与锁止销s卡合并保持锁止销s。棘轮25抵接于处在与锁止销s卡合的状态的卡锁24,限制卡锁24向开放方向旋转。棘轮25能够使卡锁24停止在半锁止或者完全锁止的旋转位置。

图3图示了在门闩装置2中省略了主体21和罩板22。如图3所示,壳体3组装有电机30、锁止杆31、蜗轮32、偏心弹簧33和开启连杆34。壳体3还组装有键杆35、第一连接部件36、第二连接部件37、外侧操作杆38和内侧操作杆39等。

锁止杆31利用用户的上锁解锁操作或来自电机30的动力而转动,由此切换是否向门闩装置2传递未图示的门把手的开门操作。开启连杆34与锁止杆31的转动连动而进行转动,由此切换成将开门操作向门闩装置2传递的解锁状态和不将开门操作向门闩装置2传递的锁定状态。蜗轮32利用电机30的动力而使锁止杆31动作。偏心弹簧33是对锁止杆31赋予旋转方向的作用力的弹簧。

对于壳体3的结构和配置于壳体3的锁止杆31等各部件进行说明。壳体3为收容电机30、锁止杆31、蜗轮32、偏心弹簧33和开启连杆34等的部件,并具有凹状的收容部3a。收容部3a为由底面3e和包围底面3e的壁部3g形成的空间部。第一轴3b、第二轴3c和第三轴3d设置于收容部3a。各轴3b、3c、3d为从底面3e朝向与底面3e垂直的方向突出的剖面圆形的支承轴。各轴3b、3c、3d的中心轴线平行。锁止杆31组装于第一轴3b。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锁止杆31具有杆主体311和抵接部312。杆主体311是组装于第一轴3b的主体部。抵接部312组合于杆主体311。抵接部312与蜗轮32的突起32b(参照图7)抵接,接受来自蜗轮32的动力。抵接部312的材质与杆主体311的材质相比,其消音性更高。在本实施方式中,杆主体311的材质为聚甲醛(pom),抵接部312的材质为聚酯弹性体(pe)。抵接部312由消音性优良的材料构成,由此降低利用电机30将锁止杆31切换成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时产生的声音。

杆主体311为具有轴孔311a的板状部件。轴孔311a在板厚方向上贯穿杆主体311。通过将第一轴3b插入轴孔311a,杆主体311被第一轴3b支承为旋转自如。杆主体311在与第一轴3b的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上、换言之在第一轴3b的半径方向上延伸。杆主体311的一侧的端部设有线缆连接部311b。线缆连接部311b安装有用于连接杆主体311和锁捏手的线缆5(参照图14)。当操作门上设置的锁捏手时,该操作通过线缆5传递到杆主体311,锁止杆31围绕第一轴3b转动,并移动到锁定位置或解锁位置。

如图3所示,抵接部312与杆主体311的另一侧的端部卡合。在杆主体311的另一侧的端部设有主体侧卡合部311c。主体侧卡合部311c的宽度随着朝向第一轴3b的半径方向的外侧而变宽,且主体侧卡合部311c的外周面为大致圆弧形状的扇形部分。如图4所示,主体侧卡合部311c的外周面具有矩形或梯形的缺口部311f。缺口部311f配置在第一轴3b的周向上的中央部。凹状的第一卡合槽311d设置于缺口部311f。此外,在主体侧卡合部311c的外周面隔着缺口部311f设有一对第二卡合槽311e。一对第二卡合槽311e隔着第一卡合槽311d配置在第一轴3b的周向的两侧。各卡合槽311d、311e在轴向的两侧设有壁部。利用该壁部,限制抵接部312相对于杆主体311沿着轴向相对移动。

如图5所示,抵接部312具有主体312a、第一卡合突起312c和第二卡合突起312d。在主体312a的内周面设有突出部312b。突出部312b的形状为与主体侧卡合部311c的缺口部311f对应的矩形或梯形。第一卡合突起312c配置在突出部312b的前端。在主体312a的内周面,隔着突出部312b设置一对第二卡合突起312d。一对第二卡合突起312d隔着第一卡合突起312c配置在第一轴3b的周向的两侧。第二卡合突起312d具有爪部312e。爪部312e从第二卡合突起312d的周向内侧的端部朝向第一卡合突起312c突出。

图6示出了杆主体311的板厚方向的中间部处的剖面。如图6所示,杆主体311的第二卡合槽311e设有台阶部311g。台阶部311g是与抵接部312的爪部312e卡合以限制抵接部312脱出的止动部。抵接部312在图6中的箭头y1所示的方向上组装于杆主体311。通过将第一卡合突起312c插入第一卡合槽311d,并将第二卡合突起312d插入第二卡合槽311e,由此将抵接部312组装于杆主体311。当第二卡合突起312d插入第二卡合槽311e时,爪部312e与台阶部311g卡合。由此,抵接部312相对于杆主体311固定。

返回到图4,杆主体311设有突起311h和突起311i。突起311h、311i配置在杆主体311的表面311j侧。表面311j为杆主体311中的位于第一轴3b的轴向前端侧的面。也就是说,杆主体311的背面为与壳体3的底面3e对置的面,表面311j为与该背面相反侧的面。组装于壳体3的其他部件也同样如此,在组装于壳体3的状态下与底面3e对置的面称为“背面”,与背面相反侧的面、即朝向轴向前端侧的面称为“表面”。突起311h配置在主体侧卡合部311c的周向的一端,突起311i配置在主体侧卡合部311c的周向的另一端。如图3所示,突起311h与偏心弹簧33卡合,突起311i与开启连杆34卡合。

如图3所示,蜗轮32为圆环形状的部件。蜗轮32组装于第二轴3c。更具体而言,在蜗轮32的轴芯部设有轴孔32a。轴孔32a在板厚方向上贯穿蜗轮32。通过将第二轴3c插入轴孔32a,蜗轮32被第二轴3c支承为旋转自如。第二轴3c位于比锁止杆31的最外周在第一轴3b的半径方向上稍靠外侧的位置。

如图7所示,在蜗轮32的背面32c侧设有突起32b。突起32b的俯视形状为大致三角形。突起32b成为随着朝向蜗轮32的半径方向外侧而宽度变窄的锥形。沿着蜗轮32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三个突起32b。突起32b与锁止杆31的啮合槽312f啮合。蜗轮32利用电机30的动力而在周向按压抵接部312,由此使锁止杆31向上锁方向和解锁方向转动。在蜗轮32的外周面形成有未图示的螺纹槽。蜗轮32的螺纹槽与电机30的蜗杆30a啮合。当电机30旋转时,与该旋转方向对应地使蜗轮32向上锁方向或者解锁方向旋转。蜗轮32的旋转利用突起32b从啮合槽312f向锁止杆31传递,使锁止杆31向上锁方向或解锁方向转动。

在杆主体311的背面311k设有突起311m。突起311m插入第二连接部件37的连接孔37a,由此将锁止杆31与第二连接部件37连接。当由于用户的钥匙操作而使键杆35旋转时,该旋转从键杆35通过第一连接部件36和第二连接部件37传递到锁止杆31。由此,锁止杆31向上锁方向和解锁方向转动。

返回到图3,开启连杆34为板状的部件,且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延伸。开启连杆34具有连接孔34a。外侧操作杆38的连接突起38a插入连接孔34a。连接突起38a为板状的突起部。连接孔34a允许开启连杆34相对于连接突起38a在规定范围内相对旋转。更具体而言,连接孔34a允许开启连杆34在从锁定位置至解锁位置的范围内围绕连接突起38a旋转。如图8所示,在开启连杆34的背面34c设有槽部34d。槽部34d沿着开启连杆34的长边方向、换言之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延伸。锁止杆31的突起311i插入该槽部34d,由此将锁止杆31与开启连杆34连接。

如图3所示,偏心弹簧33组装于第三轴3d。偏心弹簧33为扭簧,具有线圈部33a和卡合部33b。线圈部33a是将线材卷绕成线圈状的部分。通过将线材的两端交叉而形成卡合部33b。对于偏心弹簧33,在第三轴3d插入线圈部33a的状态下,卡合部33b与锁止杆31的突起311h卡合。偏心弹簧33在利用比交叉部分更靠前端侧的线材夹着突起311h的状态下组装于第三轴3d。偏心弹簧33对锁止杆31赋予解锁方向(顺时针方向)的作用力。

图3中,开启连杆34位于解锁位置。当对门的外侧手柄或内侧手柄进行开门操作时,外侧操作杆38动作,连接突起38a使开启连杆34朝向车辆上侧移动。在开启连杆34的旋转方向的位置为解锁位置的情况下,开启连杆34的抵接部34b与解除操作杆25b抵接。解除操作杆25b为与棘轮25连接且与棘轮25一体旋转的操作杆。抵接部34b在与解除操作杆25b抵接的状态下朝向车辆上侧移动时,解除操作杆25b和棘轮25向开放方向(图2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解除棘轮25与卡锁24的啮合,卡锁24向开放方向旋转,卡锁机构23切换为锁止解除状态。如此,解锁位置的开启连杆34成为将开门操作向门闩装置2传递的解锁状态。

开启连杆34的锁定位置为从图3所示的位置以连接突起38a为旋转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后的位置。在用户通过钥匙或锁捏手进行上锁操作的情况下、以及电机30借助蜗轮32驱动锁止杆31向上锁方向旋转的情况下,锁止杆31向上锁方向旋转。开启连杆34与锁止杆31的旋转连动,也以连接突起38a为旋转中心向上锁方向旋转。当开启连杆34的位置为锁定位置时,即使开启连杆34向车辆的上侧移动,抵接部34b也不与解除操作杆25b抵接。换言之,锁定位置的开启连杆34成为不会将开门操作向门闩装置2传递的锁定状态。

在开启连杆34位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在用户通过钥匙或锁捏手进行解锁操作的情况下、以及电机30借助蜗轮32驱动锁止杆31向解锁方向旋转的情况下,锁止杆31向解锁方向旋转。开启连杆34与锁止杆31的旋转连动而向解锁方向旋转,从锁定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

(门锁装置1的装配方法)

接下来,对门锁装置1的装配方法进行说明。而且,在此以门锁装置1的装配方法的全部工序中的抵接部组装工序、锁止杆组装工序、蜗轮组装工序、弹簧组装工序和开启连杆组装工序为中心进行说明。而且,优选在壳体3的底面3e朝向铅垂方向上侧的状态下进行从组装锁止杆至组装开启连杆的各工序。以下对于装配操作者进行各组装工序的情况进行说明。

(抵接部组装工序)

在锁止杆组装工序之前执行抵接部组装工序。在抵接部组装工序中,装配操作者将抵接部312组装于杆主体311。装配操作者将抵接部312的第一卡合突起312c插入杆主体311的第一卡合槽311d,将第二卡合突起312d插入第二卡合槽311e,从而装配锁止杆31。装配操作者将抵接部312朝向杆主体311压入,并使第二卡合突起312d的爪部312e与第二卡合槽311e的台阶部311g卡合。

(锁止杆组装工序)

在蜗轮组装工序、弹簧组装工序和开启连杆组装工序之前执行锁止杆组装工序。图9示出了执行锁止杆组装工序之前的壳体3。也就是说,在未将蜗轮32、偏心弹簧33和开启连杆34组装于壳体3的状态下开始执行锁止杆组装工序。例如图9所示,在将电机30、键杆35、第一连接部件36、第二连接部件37、外侧操作杆38和内侧操作杆39组装于壳体3的状态下开始执行锁止杆组装工序。

在锁止杆组装工序中,将锁止杆31组装于壳体3的第一轴3b。组装于第一轴3b的锁止杆31是在抵接部组装工序中将杆主体311与抵接部312组合起来的构件。在锁止杆组装工序中,装配操作者在使锁止杆31的背面311k与壳体3的底面3e对置的状态下,使锁止杆31从轴向的前端侧朝向基端侧移动,将第一轴3b插入轴孔311a(参照图10)。此时,装配操作者将背面311k的突起311m(参照图7)插入第二连接部件37的连接孔37a。

(蜗轮组装工序)

在锁止杆组装工序之后执行蜗轮组装工序。也就是说,如图10所示,在锁止杆31组装于壳体3的状态下开始执行蜗轮组装工序。蜗轮组装工序是在组装于第一轴3b的锁止杆31的上方重叠蜗轮32,并在设置于壳体3的第二轴3c上组装蜗轮32的工序。在蜗轮组装工序中,装配操作者在使蜗轮32的背面32c与壳体3的底面3e对置的状态下,使蜗轮32从轴向的前端侧朝向基端侧移动,将第二轴3c插入轴孔32a(参照图11)。将第二轴3c插入轴孔32a时,电机30的蜗杆30a与蜗轮32外周的螺纹槽啮合。

将蜗轮32组装于第二轴3c时,装配操作者调节蜗轮32的旋转方向的位置,以使背面32c的突起32b与锁止杆31的抵接部312在轴向上不发生干扰。例如图7所示,装配操作者以使突起32b比抵接部312的最外周更位于第二轴3c侧的方式来调节蜗轮32的姿态。例如,装配操作者以蜗轮32的孔部32d为标记进行该调节。孔部32d在板厚方向贯穿蜗轮32。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突起32b的中间位置形成孔部32d。装配操作者能够以该孔部32d为标记从蜗轮32的表面侧知晓突起32b的位置。因此,孔部32d使蜗轮32的对位变得容易,从而提高了蜗轮组装工序的操作性。

(弹簧组装工序)

弹簧组装工序是在组装于第一轴3b的锁止杆31的上方重叠偏心弹簧33,使偏心弹簧33与锁止杆31的突起311h卡合,并在设置于壳体3的第三轴3d上组装偏心弹簧33的工序。在锁止杆组装工序之后执行弹簧组装工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蜗轮组装工序之后执行弹簧组装工序。在弹簧组装工序中,装配操作者使偏心弹簧33从轴向的前端侧朝向基端侧移动,将第三轴3d插入线圈部33a(参照图12)。此时,装配操作者将卡合部33b重叠在锁止杆31的上方,使卡合部33b与突起311h卡合。在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中,在锁止杆31的表面311j设有突起311h。因此,装配操作者能够目视确认卡合部33b与突起311h恰当地卡合并向第三轴3d组装线圈部33a。因此,提高了弹簧组装工序的效率、速度和可靠性。

壳体3的底面3e具有用于支承偏心弹簧33的支承部3f。支承部3f为在轴向上进行偏心弹簧33的定位的面。组装于第三轴3d的偏心弹簧33的线圈部33a载置于支承部3f,并被支承部3f支承。在轴向上,支承部3f的位置成为与突起311h的基部相同的位置。在线圈部33a与支承部3f抵接的状态下,偏心弹簧33在第三轴3d的半径方向上与突起311h对置。如此,通过设有在与突起311h相同的高度位置支承偏心弹簧33的支承部3f,装配操作者能够容易地组装偏心弹簧33。

(开启连杆组装工序)

开启连杆组装工序是将开启连杆34组装于锁止杆31的工序。在锁止杆组装工序之后执行开启连杆组装工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蜗轮组装工序和弹簧组装工序之后执行开启连杆组装工序。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在锁止杆31、蜗轮32和偏心弹簧33组装于壳体3的状态下开始执行开启连杆组装工序。

开启连杆组装工序是在组装于第一轴3b的锁止杆31的上方重叠开启连杆34,并将开启连杆34组装于锁止杆31的工序。在开启连杆组装工序中,装配操作者在使开启连杆34的背面34c与壳体3的底面3e对置的状态下,使开启连杆34从轴向的前端侧朝向基端侧移动,并将锁止杆31的突起311i插入开启连杆34的槽部34d(参照图8)。此时,装配操作者将外侧操作杆38的连接突起38a插入开启连杆34的连接孔34a。开启连杆34利用开启连杆组装工序与锁止杆31和外侧操作杆38连接(参照图13)。

如果完成了抵接部组装工序、锁止杆组装工序、蜗轮组装工序、弹簧组装工序和开启连杆组装工序,并在壳体3内组装了其他部件,则如图14所示,将罩4安装于壳体3。由此,壳体3的收容部3a被罩4封闭。罩4具有与各轴3b、3c、3d对应的凹部,在安装于壳体3时该凹部与各轴3b、3c、3d的前端部嵌合。线缆5的一端连接于锁止杆31的线缆连接部311b。线缆5的另一端连接于门的锁捏手。线缆6的一端连接于内侧操作杆39。线缆6的另一端连接于门的内侧手柄。在连接线缆5、6之后,将线缆罩8(参照图1)安装于罩4。此外,在将罩4安装于壳体3之后,安装门闩装置2或防水罩7。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装配方法包括锁止杆组装工序、蜗轮组装工序和弹簧组装工序。各工序均是将组装对象部件从壳体3的开口部侧,以重叠在已组装的部件的上方的方式组装于壳体3。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装配方法,能够效率良好地在短时间内装配门锁装置1。例如,装配操作者在各工序中能够单手握持部件并组装于壳体3,其结果能够短时间内完成各工序。

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装配方法还包括开启连杆组装工序。开启连杆组装工序是在组装于第一轴3b的锁止杆31的上方重叠开启连杆34并将开启连杆34组装于锁止杆31的工序。通过将开启连杆34从轴向的前端侧组装于锁止杆31,提高了组装的操作性。

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包括:支承门闩装置2的壳体3;电机30;锁止杆31;蜗轮32;偏心弹簧33;以及设置于壳体3的第一轴3b、第二轴3c和第三轴3d。锁止杆31组装于第一轴3b。蜗轮32相对于锁止杆31重叠在第一轴3b的前端侧,且组装于第二轴3c。偏心弹簧33的卡合部33b相对于锁止杆31重叠在第一轴3b的前端侧并与锁止杆31的突起311h卡合,且偏心弹簧33的线圈部33a组装于第三轴3d。

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中,由于能够将蜗轮32和偏心弹簧33重叠在锁止杆31的上方并组装于壳体3,因此有利于提高装配的操作性和缩短装配时间。例如,锁止杆31的突起311h设置于第一轴3b的轴向上的前端侧的面(表面311j)。因此,在锁止杆31组装于壳体3的状态下,能够目视突起311h并使偏心弹簧33的卡合部33b与突起311h卡合。由此,能够确认突起311h与卡合部33b适当地卡合的状况并将线圈部33a组装于第三轴3d。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中,以在装配时不会使蜗轮32与偏心弹簧33发生干扰的方式来配置各轴3b、3c、3d。如图3所示,从轴向观察,以使蜗轮32与偏心弹簧33不重合的方式来确定第二轴3c和第三轴3d相对于第一轴3b的相对位置。由此,蜗轮32的组装和偏心弹簧33的组装无论先进行哪个都可以,提高了组装工序的自由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中,开启连杆34从第一轴3b的轴向的前端侧组装于锁止杆31。因此,该门锁装置1能够从轴向的前端侧进行开启连杆34的组装,缩短了组装时间。

锁止杆31包括:组装于第一轴3b的杆主体311;与杆主体311组合且与蜗轮32抵接并接受来自蜗轮32的动力的抵接部312。抵接部312的材质与杆主体311的材质相比,消音性更高。在本实施方式中,杆主体311的材质为聚甲醛,抵接部312的材质为聚酯弹性体。抵接部312使用消音性高的材料,而杆主体311使用比抵接部312的材料价格便宜的材料,从而能够兼顾消音性能和降低成本。抵接部312与杆主体311的装配为插入式。因此,将锁止杆31分为两个结构要素而导致对门锁装置1的装配时间所造成的影响非常小。

而且,杆主体311的材质和抵接部312的材质并不限定于例示的材质。抵接部312的材质与杆主体311的材质相比,只要是消音性更高的材质即可,例如优选相对软的材质、吸收冲击性能相对优良的材质。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参照图15,对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门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门锁装置11用于车辆的右后门。门锁装置11具有门闩装置12、壳体13、电机130、锁止杆131、蜗轮132、偏心弹簧133和开启连杆134。壳体13支承门闩装置12。门闩装置12与上述实施方式的门闩装置2同样地具有卡锁124和棘轮125。

锁止杆131用于切换是否将开门操作向门闩装置12传递。锁止杆131是将杆主体1311与抵接部1312组合而成的部件。抵接部1312的材质与杆主体1311的材质相比,消音性更高。蜗轮132利用电机130的动力使锁止杆131动作。偏心弹簧133具有线圈部133a和卡合部133b,对锁止杆131赋予旋转方向的作用力。壳体13具有第一轴13b、第二轴13c和第三轴13d。轴13b、13c、13d平行且从壳体13的底面13e向相同方向突出。

锁止杆131组装于第一轴13b。蜗轮132相对于锁止杆131重叠在第一轴13b的前端侧,且组装于第二轴13c。偏心弹簧133的卡合部133b相对于锁止杆131重叠在第一轴13b的前端侧并与锁止杆131的突起1311h卡合,且偏心弹簧133的线圈部133a组装于第三轴13d。开启连杆134相对于锁止杆131从第一轴13b的前端侧进行组装。

本变形例的门锁装置11能够利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相同的装配方法进行装配。即,在门锁装置11的装配方法中,在执行了锁止杆组装工序之后,执行蜗轮组装工序和弹簧组装工序,进而执行开启连杆组装工序。

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公开的内容能够适当地组合并执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