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引导和支撑站台屏蔽门的门扇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11805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站台屏蔽门的门扇的引导和支撑系统,并且涉及一种配备有这种引导和支撑系统的站台屏蔽门。

当站台所延伸的交通线路上没有交通时,站台立面使得站台地面与所述交通线路隔离。然而,当列车(例如快速直通列车)沿着站台停靠在站台时,站台立面必须允许用户进入停靠的列车的车厢。为此,站台立面包括一系列的屏蔽门,其设置成面对可能沿着站台停靠的列车的进入门延伸。众所周知,站台屏蔽门形成一模块,该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固定部和关联的滑动门扇,该滑动门扇可在门扇的平面内沿水平方向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反之亦然)移动,并且基本上平行于屏蔽门所处于的站台边缘压顶。在打开位置中,门扇至少部分地释放一开口,以允许邻近于屏蔽门的固定部的用户通行。在关闭的位置中,门扇阻挡该开口。为此,在固定部与关联的滑动门扇之间设置有引导和支撑系统,以及用于使滑动门扇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以平移运动移动的马达驱动装置。

通常,站台屏蔽门包括以镜像方式对称定位的两对固定部/滑动门扇。两个固定部通过门槛相互分开,该组件界定允许用户通行的开口。然后,可根据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反之亦然)彼此对称的门扇的平面内的水平平移运动来移动两个滑动门扇。每个滑动门扇具有引导和支撑系统以及关联的马达驱动装置。

此外,站台屏蔽门的强制标准要求提供至少一个引导和支持系统,其允许:

-抵抗由列车在沿着站台立面(因此,沿着配备有引导和支撑系统的屏蔽门)的交通线路上通行所引起的泵风效应

-抵抗风

-抵抗由可能位于站台地面上的用户引起的可能的推力

-对于将引导和支撑系统连接到关联的固定部的滑动门扇的重量的支撑。

例如在文献jp2010-105547中示出了这样的引导和支撑系统。可以看出,这样的引导系统需要许多移动部件或相互摩擦的部件。这增加了维护干预的复杂性并增加了故障风险。然后,这涉及很高的制造和维修成本。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站台屏蔽门的滑动门扇的引导和支撑系统,其制造和维修更简单且成本更低。

为此,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站台屏蔽门的门扇的引导和支撑系统,门扇能够通过在门扇平面内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的水平平移运动而相对于固定板件移动,其中,门扇至少部分地释放或阻挡邻近于固定板件的开口,其包括:

-轨道,沿着水平平移运动的方向延伸

-第一组滚轮,与轨道配合以在水平平移运动中引导和支撑该轨道,该组滚轮中的每个滚轮包括与门扇平面成直角的旋转轴,第一组滚轮包括:

●主滚轮,与轨道的底部支承表面接触,

●第一辅助滚轮和第二辅助滚轮,在至少一个竖直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偏移并且分别与轨道的底部支承表面和轨道的顶部支承表面接触,第一辅助滚轮和第二辅助滚轮被定为成在水平平移运动的方向上和从关闭位置转换到打开位置的方向上与主滚轮相距一距离。

有利地但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引导和支撑系统提供以下附加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第二辅助滚轮位于主滚轮与第一辅助滚轮之间;

-第二辅助滚轮相对于第一辅助滚轮在水平平移运动的方向上偏移;

-系统包括第二组滚轮,第二组滚轮旨在沿与水平平移运动的方向成直角的水平方向上横向引导轨道;

-第二组滚轮包括定位在与一个辅助滚轮和主滚轮中的一者对准的位置处的第一对滚轮;

-第二组滚轮包括定位在与一个辅助滚轮和主滚轮中的另一者对准的位置处的第二对滚轮;

-第一组滚轮包括与轨道的顶部支承表面接触且定位成竖直于主滚轮的附加滚轮;

-主滚轮包括在水平平移运动的方向上一个接一个地定位的两个滚轮;

-底部支承表面和顶部支承表面包括内切成圆形的滚动导轨,以便在轨道与第一组滚轮之间形成枢转功能;以及

-第一组滚轮中的滚轮被安装成对抗弹性限制装置而在其轴上平移移动,弹性限制装置形成校正弹簧。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站台屏蔽门,其包括门槛、第一固定板件和第一门扇,第一门扇能够通过在该门扇的平面内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的水平平移运动而相对于第一固定板件移动,其中,第一门扇至少部分地释放或阻挡邻近于第一固定板件的开口,以及用于第一门扇的具有至少一个前述技术特征的引导和支撑系统。

有利地但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屏蔽门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轨道固定至第一门扇,并且第一组滚轮固定至第一固定板件;

-引导和支撑系统位于屏蔽门的底部部分;

-屏幕门包括:

o第二固定板件,通过开口和门槛与第一固定板件分开;

o第二门扇,能够通过在门扇的平面内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的水平平移运动而相对于第二固定板件移动,其中,第二门扇部分地释放或阻挡开口,第二门扇的水平平移运动与第一门扇的水平平移运动对称;以及

o用于第二门扇的具有至少一个前述技术特征的引导和支撑系统;

-屏蔽门包括用于门扇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马达、交叉固定的两个柔性细长驱动元件,驱动马达仅驱动两个柔性细长驱动元件中的一个,所述柔性细长驱动元件中的一个包括分别固定到用于第一门扇的引导和支撑系统的轨道的左端和用于第二门扇的引导和支撑系统的轨道的左端的两个端部,并且柔性细长驱动元件中的另一个包括分别固定到用于第一门扇的引导和支撑系统的轨道的右端和用于第二门扇的引导和支撑系统的轨道的右端的两个端部;

-柔性细长驱动元件部分地在门槛中或在门槛下方行进;

-柔性细长驱动元件是皮带、链条或线缆;

-驱动马达位于第一固定板件和第二固定板件之中的一者的底部部分;以及

-驱动马达定位在第一固定板件和第二固定板件之中的一者的引导和支撑系统的轨道下方。

从以下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站台屏蔽门模块的三维视图;

-图2是用于图1的屏蔽门的根据本发明的引导和支撑系统以及马达驱动机构的三维视图;

-图3是图2的马达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系统的端部的局部三维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引导和支撑系统的三维视图;

-图6是图2和图5的系统的各组滚轮的的三维视图;

-图7是图5的系统的侧视图;

-图8是图6的各组滚轮的前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引导和支撑系统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各组滚轮的三维截面图;以及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和引导系统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一组辅助滚轮的对准位置(level)处的局部截面图。

参考图1,如本说明书的前序部分中所指出的,这里,屏蔽门1从一端到另一端包括第一应急门4、第一固定部3、与第一固定部3关联的第一滑动门扇2、第二滑动门扇2、与第二滑动门扇2关联的第二固定部3以及第二应急门4。在变型实施方式中,第一和第二应急门4可以是固定板件。门槛6将两个固定部3彼此分开并且与其界定邻近于固定进入部3的开口。第一和第二滑动门扇被安装成在固定部3上的滑动门扇的平面内水平平移地移动,该固定部经由根据本发明的引导和支撑系统8与第一和第二滑动门扇关联。因此,每个滑动门扇可以呈现:关闭位置,在关闭位置中,滑动门扇至少部分地阻挡邻近开口;以及打开位置,在打开位置中,滑动门扇至少部分地释放上述邻近开口。此外,两个滑动门扇由对称的并且优选地同步的平移运动来驱动。

应该注意,这里,根据本发明的引导和支撑系统8定位在屏蔽门的底部部分,并且因此定位在固定部3及其连接的滑动门扇2的底部部分。此外,如后文将看到的,滑动门扇2的马达驱动机构本身也位于该底部部分中。在变型实施方式中,引导和支撑系统8和/或马达驱动机构可以位于屏蔽门的任何部分中并且因此位于固定部3及关联的滑动门扇2的任何部分中。

现在参照图2,现在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引导和支撑系统8、8’。这里,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引导和支撑系统8允许第一滑动门扇2安装在屏蔽门1的第一固定部3上,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引导和支撑系统8’允许第二滑动门扇2安装在屏蔽门1的第二固定部3上。根据本发明的两个引导和支撑系统8和8’是以镜像方式对称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引导和支撑系统8包括轨道11和轨道支撑件20。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引导和支撑系统8’包括第二轨道12和第二轨道支撑件30。这里,轨道11和12是相同的,并且轨道支撑件20、30是以镜像方式对称的。在下文中,将仅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引导和支撑系统8,该描述在细节上作必要的修改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引导和支撑系统8’。

参照图5至图8,轨道是挤压型材并且优选地固定在滑动门扇2上。如这里示出的,在截面中,轨道11总体上为矩形。作为一变型,其它形式也是可能的。因此,这里,其包括顶壁115、连接到顶壁115的外侧壁(在图7的右侧)。轨道11包括底壁118,该底壁在侧边缘上连接到外侧壁116。底壁118包括底部支承表面1181和顶部支承表面1182。轨道11还包括通过顶边缘连接到顶壁115的内侧壁117(在图7的左侧)。内侧壁117仅在轨道11的截面的高度的顶部部分上竖直地延伸。由于内侧壁117和底壁118不直接彼此连接,因此它们限定一纵向开口,该纵向开口使得能够将轨道11与轨道支撑件20接合。

轨道支撑件20包括形成底座的板件23,该底座使得能够将轨道支撑件20固定到站台边缘压顶上。其包括固定在板件23上并通过从其输出突出而延伸的第一立柱22。在第一立柱22的一侧,轨道支撑件包括主滚轮221,该主滚轮安装成在与滑动门扇2的平面成直角的旋转轴(这里,水平的)上在第一立柱22上自由旋转。而且,第一立柱22在顶部包括第一对滚轮225,第一对滚轮被安装成根据竖直的旋转轴在第一立柱22上旋转地移动。这里,第一对滚轮225定位在与其成直线的主滚轮221的对准位置处。当轨道11定位在轨道支撑件20中时,轨道11的底壁118的底部支承表面1181开始支承在主滚轮221上。同时,内侧壁117被接收在第一对滚轮225的两个滚轮225之间。

轨道支撑件20包括第二立柱21,该第二立柱固定在板件23上,与第一立柱22相距一距离,并且通过从其竖直突出而延伸。在第二立柱21的一侧,轨道支撑件包括第一辅助滚轮211和第二辅助滚轮212,该辅助滚轮被安装成在与滑动门扇2的平面成直角的旋转轴(这里,水平的)上在第二立柱21上旋转。第二辅助滚轮212定位成与第一辅助滚轮211竖直地相距一距离,使得第一滚轮211的滚动表面的高点与第二辅助滚轮212的滚动表面的低点之间的距离e等于轨道11的底壁118的厚度,其具有功能间隙。因此,当轨道11定位在轨道支撑件20中时,轨道11的底壁118的顶部支承表面1182开始支承在第二辅助滚轮212上,并且轨道11的底壁118的底部支承表面1181开始支承在第一辅助滚轮211上。而且,第二辅助滚轮212与第一辅助滚轮211水平地偏移,使得第二辅助滚轮212在轨道11的运动方向上位于第一辅助滚轮211与主滚轮221之间。而且,这里,第一辅助滚轮211和第二辅助滚轮212与主滚轮221处于一个且相同的平面内。作为变型,它们在不同但平行的平面内。此外,第二立柱21在顶部包括第二对滚轮215,第二对滚轮被安装成根据竖直的旋转轴在第二立柱21上旋转地移动。这里,第二对滚轮215定位在第一辅助滚轮211和第二辅助滚轮212中的与其成直线的一个的对准位置处。在附图所示的当前情况下,第二对滚轮215定位成与第一辅助滚轮211成直线。当轨道11定位在轨道支撑件20中时,内侧壁117被接收在第二对滚轮215的两个滚轮215之间。显然,第一对滚轮225与第二对滚轮215对准。

因此,第一组滚轮由主滚轮221以及第一辅助滚轮211和第二辅助滚轮212形成。这组滚轮的主要作用是支撑滑动门扇2并在其从关闭位置转换到打开位置(反之亦然)期间对其进行引导。主滚轮221支撑滑动门扇2的两倍重量:为此,其具有比辅助滚轮211、212的直径更大的直径。辅助滚轮211、212确保滑动门扇2不会在其平面内倾斜,而不管其占据的位置如何。

类似地,第二组滚轮由第一对滚轮225和第二对滚轮215形成。第二组滚轮的主要作用是在与滑动门扇2的水平平移运动方向成直角的水平方向上横向引导固定在滑动门扇2上的轨道11。这使得能够承受施加到滑动门扇2上的由于泵风效应和人群推力或甚至风推力而产生的载荷。

在根据本发明的屏蔽门1中,轨道支撑件定位在与根据本发明的引导和支撑系统8所连接的滑动扇叶2关联的固定部3中,使得:

-第一立柱22在邻近于根据本发明的屏蔽门1的固定部3的开口的一侧。

-在这里示出的情况下,第二立柱21在固定部3的与邻近开口相对的一侧,也就是在应急门4的一侧。

刚刚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引导和支撑系统8包括更少的移动部件,这是因为滚轮的数量已减少,特别是对于第一组滚轮。此外,涉及滑动门扇2的引导和支撑的部件都不会与轨道11摩擦:只有支撑件。因此,维修成本被最小化,且机械效率接近1,这产生能源节约。

根据一变型实施方式,第一对滚轮225和第二对滚轮215的滚轮可以由例如由ptfe(聚四氟乙烯)制成的摩擦滑橇代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主滚轮221可以由例如类似于滚轮211和212的两个较小的滚轮代替。这使得能够标准化使用的所有滚轮;这简化了制造和维护。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附加滚轮2214可以与第一立柱22上的主滚轮221关联。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主滚轮221和附加滚轮以与第二立柱21上的两个辅助滚轮211和212的定位类似或对称的方式定位在第一立柱22上。这使得能够在某些情况下防止门扇在打开位置中在其平面内倾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主滚轮221以及辅助滚轮211和212(以及可能的附加滚轮)是人字形滚轮,在轨道11的表面1181和1182上形成的圆形滚动导轨上滚动。这允许在所述滚轮上的门扇2的自定心。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可以调节主滚轮221以及辅助滚轮211和212(以及可能的附加滚轮)的位置,尤其是根据它们的旋转轴,以便允许相对于屏蔽门1的其它门扇2调节门扇2的竖直度及其对准性。

作为实例,在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和引导系统80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伴随地示出了前述四个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图9和图10对其进行描述。

首先将描述支撑和引导系统80的第一组滚轮2210、211和212。其包括主滚轮2210以及第一辅助滚轮211和第二辅助滚轮212。这里,主滚轮2210包括在轨道1100的运动方向上一个接一个地布置的两个滚轮2211和2212。两个滚轮2211和2212是相同的。此外,优选地但可选地,它们在尺寸和/或形状上类似于辅助滚轮211和212。而且,两个滚轮2211和2212围绕其自己的轴线至少可旋转移动地安装在链板2213上。该链板本身安装成在第一立柱22上可旋转地移动。这使得能够确保与轨道1100接触,而不管其相对于第一立柱22的定向如何,并由此确保门扇2在两个滚轮2211和2212上的载荷的最佳分布,而不管轨道1100(并因此,门扇2)相对于第一立柱22的定位如何。

此外,在这里示出的,第一组滚轮还包括与第一立柱22上的主滚轮2210关联的附加滚轮2214。两个主滚轮2210和附加滚轮2214以与第二立柱21上的两个辅助滚轮211和212的定位类似或对称的方式定位在第一立柱22上。具体地,根据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附加滚轮2214定位成竖直于主滚轮2210的链板2213的旋转轴。这使得能够在某些情况下防止门扇在打开位置中在其平面内倾斜。

当安装在门扇2上时,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和引导系统80包括挤压型材和固定类型的轨道1100。轨道1100包括旨在与第一组滚轮211、212、2210、2214配合的第一区域1102。为此,轨道1100在第一区域1102中包括形成在凸形形式(这里,圆弧形式)的顶面1182上的滚动导轨。轨道1100还包括形成在也是凸形形式(这里,也为圆弧形式)的底面1181上的滚动导轨。这里,形成在顶面1182上以及形成在底面1181上的滚动导轨是彼此对称且镜像的。

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形成在导轨1100的顶面1182和底面1181上的滚动导轨内切成圆形,从而在操作中产生与滚轮的枢转功能:因此,门扇2的竖直度缺陷在滚轮中不产生载荷。

而且,轨道1100包括与邻近于第一区域1102的第二区域1101,其中:

-轨道1100被固定到门扇2

-轨道1100包括倒“u”形式的滑道1103,滑道1103沿着轨道1100的纵向轴线平行地延伸。

在安装时,滑道1103旨在在“u”的分支部之间滑动地接收邻接形成装置27,该邻接形成装置位于传动部件26的自由端,该传动部件在板件23附近的其底座的对准位置处固定到第二立柱21。在第一立柱22上也类似地设置有传动部件26。在这两种情况下,支承邻接形成装置27的自由端分别面向主滚轮2210和第一辅助滚轮211延伸并与其相距一距离。在邻接形成装置27和“u”的分支部之间设置有操作间隙,以允许邻接形成装置27在滑道1103内在横向方向上的有限的相对运动。

而且,这里,各个滚轮211、212、2211、2212和2214是人字形滚轮。事实上,如图10所示,辅助滚轮211的滚动表面2112在采取人字形的截面上具有凹入形状。这同样适用于另一辅助滚轮212的滚动表面2122。在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和引导系统80的操作中,这些滚动表面2112和2122在分别形成在轨道1100的表面1181和1182上的圆形滚动导轨上开始支承和滚动。这允许门扇2在所述滚轮上的自定心以及从门扇2向立柱21和22传递横向载荷的可能性。

第一组滚轮的各个滚轮均被安装成在其关联的立柱21或22上可旋转地移动并且沿其旋转轴以有限的平移移动。对抗弹性限制装置28进行沿着滚轮的旋转轴的这些平移运动。这里,这些弹性限制装置28是贝氏弹簧垫圈(bellevillespringwashers)的堆叠件,两个相邻的贝氏弹簧垫圈彼此以镜像方式定位。此外,在图9和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类似的贝氏弹簧垫圈的堆叠件定位在每个滚轮的任一侧。因此,对于每个滚轮211、212、2211、2212和2214,每个滚轮轴有贝氏弹簧垫圈的两个堆叠件。这样的系统构成弹簧套管。贝氏弹簧垫圈的每个堆叠件28都像经校正弹簧一样起作用。

因此,当门扇2经受横向载荷时,例如阵风、人群推力或由于列车的通行而引起的泵风效应之后,该横向载荷产生所述门扇2的横向运动。横向载荷被传递到固定到门扇2的轨道1100。由于第一组滚轮的滚轮的滚动表面的形状与轨道1100的凸起的滚动导轨1181和1182配合,横向载荷被传递到滚轮,滚轮对抗弹性限制装置28根据其旋转轴平移移动,只要诱导的横向运动保持小于邻接形成装置27与滑道1103的“u”形的分支部之间的操作间隙即可。然后,横向载荷被传递到立柱21和22。

而且,由于每个堆叠件28像校正弹簧一样起作用,只要趋于产生横向移动的横向载荷不超过堆叠件28的校准值,就没有横向移动,并且邻接形成装置27不起作用。如果横向载荷增加,则超过校准力,贝氏弹簧垫圈被压扁,滚轮在其轴上滑动,并且门扇横向移动,直到邻接形成装置27开始支承抵靠在滑道1103的“u”形的分支部中的一个。

如果横向载荷使得诱导的横向运动大于上述操作间隙,则邻接形成装置27开始支承抵靠滑道1103的“u”形的分支部中的一个:横向载荷的一部分经由滚轮和弹性限制装置28传递到立柱21和22,横向载荷的其他部分经由邻接形成装置27和传动部件26传递到立柱21和22。这样的结构使得能够保护第一组滚轮免受显着的横向载荷的影响。此外,这样的结构还使得能够在其运动中产生门扇2的横向引导,其代替由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和引导系统8、8’的前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对滚轮225和第二对滚轮215的滚轮形成的第二组滚轮。

而且,第一组滚轮的各个滚轮2210、2214、211和212可以在位置方面进行调节,特别地在高度方面进行调节。为此,滚轮211、212、2210和2214的轴分别被接收在形成于关联立柱21、22的厚度的椭圆形开口2111、2121、2217和2216(这里,竖直的)中。为此目的提供了用于调节椭圆形开口中的位置的装置2110、2120、2215。这里,位置调节装置是拧入立柱21、22的厚度中的螺栓,其一端与滚轮的轴成直角地出现在椭圆形开口中并开始支承抵靠后者。

在另一变型实施方式中,引导和支撑系统8在固定部3和门扇2的顶部部分中由互补引导系统支撑,该互补引导系统包括轨道和在结构上类似于第二组的滚轮/滑橇215、225的成组的滚轮/滑橇。这使得能够增强对由于风力、泵风效应或人群推力所致的门扇2可能承受的横向载荷的对抗。

现在参照图2至图4对驱动机构40的描述,该驱动机构使得能够以同步的方式移动根据本发明的屏蔽门1的滑动门扇2。

驱动机构40包括驱动马达41。这里,其定位在轨道12的下方且在轨道支撑件30的立柱之间。其驱动马达带轮42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柔性细长驱动元件51和第二柔性细长驱动元件52。柔性细长驱动元件51和52可以是皮带、线缆或甚至是链条。柔性细长驱动元件51、52交叉地安装,驱动马达41直接驱动柔性细长驱动元件51、52中的仅一个52。

第一柔性细长驱动元件51在第一端部111(例如,第一轨道11的左端)处固定,并且在第二端121(例如,第二轨道12的左端)处固定。返回带轮441、442、443、444使得能够使第一柔性细长驱动元件51(尤其是部分地在门槛6下方)变紧并为其限定行进,从而使第一柔性细长驱动元件51在邻近于根据本发明的屏蔽门1的固定部3的开口下方行进。为此,如图3所示,两个返回带轮443和444位于第一固定部3处,并且两个返回带轮441、442位于第二固定部3处。在变型实施方式中,返回带轮441和442可以是同一个返回带轮。每一对滑轮443、444和441、442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偏移,例如如图4中所示的一对滑轮443、444。

类似地,第二柔性细长驱动元件52在第一端部112(例如第一轨道11的右端)处固定,并且在第二端122(例如第二轨道12的右端)处固定。再次,返回带轮431、432、433、434使得能够使第二柔性细长驱动元件52(尤其是部分地在门槛6下方)变紧并为其限定行进,从而使第二柔性细长驱动元件52在邻近于根据本发明的屏蔽门1的固定部3的开口下方行进。为此,如图3所示,两个返回带轮433和434位于第一固定部3处,并且两个返回带轮431、432位于第二固定部3处。在变型实施方式中,返回带轮433和434可以是同一个返回带轮,如图4所示。在另一变型实施方式中,滑轮431和432可以是同一个返回带轮。每一对滑轮433、434和431、432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偏移。

此外,这里,第二柔性细长驱动元件52与待由驱动马达41驱动的马达带轮42配合。

两个柔性细长驱动元件51、52被并排定位和行进,成组的返回带轮431、432、433、434相对于成组的返回带轮441、442、443、444轴向偏移。因此,能够将两组滑轮安装在同一个轴上,如图4中示出的滑轮433/434和443。此外,由于在门槛6中仅有两个并排行进的柔性细长驱动元件51、52,所以门槛6的截面非常小,并因此其在土木工程作业中的体积也非常小:这简化了站台边缘压顶处的土木工程作业的准备以及整个屏蔽门1模块的安装。

在操作中,将参照图3示出从滑动门扇2的关闭位置转换到打开位置,由驱动马达41通过旋转运动r驱动的马达带轮42与第二柔性细长件驱动元件52啮合,然后该第二柔性细长件驱动元件根据运动d52移动。第二柔性细长驱动元件52的这种运动d52具有拉动第二柔性细长驱动元件52的端部112的效果。然后,其在运动d11中驱动第一轨道11并因此驱动第一柔性细长驱动元件51的端部111。然后,后者执行沿着其行进的运动d51,其结果是拉动第一柔性细长驱动元件51的端部121。因此,第二轨道12被设定为根据与第一轨道11的运动d11相反且对称的运动d12而运动。然后,第二轨道12在其运动d12中驱动第二柔性细长驱动元件52的端部122,由此使连续地由第二柔性细长驱动元件52、第一轨道11、第一柔性细长驱动元件51和第二轨道12形成的驱动回路形成回路。

因此,非常简单地,将两个滑动门扇2设定为通过单个驱动马达41在其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运动,同时确保两个滑动门扇2之间的完美同步。这避免了使用两个马达驱动系统和两个控制系统(每个门扇一个)。

在文献cn203361842u中示出和描述了驱动机构40的变型实施方式,如果需要,可以参考其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显然,在不以任何方式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多种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