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72621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切割笔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将被切断介质切断的切割笔。



背景技术:

在将片状的被切断介质切断为规定的形状时,使用例如在日本特开2013-78813号公报(以下称为“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0595号公报(以下称为“文献2”。)所公开那样的切绘机。这种切绘机采用使用刀片突出的切割笔将被切断介质切断的结构。

文献1中公开的切割笔具备:圆筒状的切割笔主体、在该切割笔主体的中心部设置的刀具、以及与切割笔主体的一端部螺合的有底圆筒状的帽。刀具在一端部具有刀片,且刀具在该刀片从切割笔主体的一端部突出的状态下被切割笔主体支承为旋转自如。在帽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供刀具的刀片穿过的贯通孔。通过将帽旋入切割笔主体,从而刀片穿过帽的贯通孔而从帽突出。

该切割笔在刀片从帽突出的状态下使用。通过使帽相对于切割笔主体旋转来改变刀片从帽突出的突出量。以下,将刀片从帽突出的突出量简称为“出刀量”。

通过将夹具嵌合于帽并使帽与该夹具一起相对于切割笔主体旋转来进行出刀量的调整。在夹具中设有用于与设置于切割笔主体的每个出刀量的标记对合的标识。夹具旋转至该标识与切割笔主体的标记对齐的位置,使得刀片以对应于标记的出刀量从帽突出。

文献2中公开的切割笔能够在安装于切绘机的状态下改变出刀量。在该切割笔的帽上设置有小齿轮。该小齿轮形成为在帽的外周面上沿周向延伸的形状。

在该切割笔中,出刀量的调整通过在小齿轮与切绘机的齿条啮合的状态下使切割笔沿齿条移动来进行。齿条设置于切绘机的突起部。该突起部形成为与切割笔同等的高度,并配置在载置被切断介质的作业台的附近。

在文献1所示的切割笔中存在出刀量的精度降低的问题。其原因是,出刀量的调整通过使用者用手使帽与夹具一起旋转并将夹具的标识与切割笔主体的标记对合来进行。即,使用者目视判断标识是否与标记一致,因此夹具停止的位置不正确,出刀量的精度降低。在出刀量少的情况下,无法可靠地将被切断介质切断,而在出刀量多的情况下,有时刀片会破损。

文献2所示的切割笔不依赖于使用者的判断,能够使用切绘机来调整出刀量。但是,该切割笔若不使用切绘机则无法正确地调整出刀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依赖于使用者的判断且不使用切绘机即能够正确地调整出刀量的切割笔。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切割笔具备:切割笔主体,其形成为筒状,且包括从所述切割笔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突出的刀片;介质按压构件,其包括帽部,所述帽部包括供所述刀片穿过的贯通孔,该介质按压构件在所述帽部从所述一端部突出的状态下以沿所述长度方向移动自如的方式插入所述切割笔主体中;以及按击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切割笔主体内,通过使所述介质按压构件相对于所述切割笔主体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反复往复来逐步地改变所述介质按压构件相对于所述切割笔主体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位置。

发明效果

在切割笔主体的长度方向上,介质按压构件相对于切割笔主体的位置改变意味着从帽部突出的刀片的突出量即出刀量发生变化。在本发明中,该出刀量利用按击机构并基于介质按压构件相对于切割笔主体的往复动作的次数的来规定。该往复动作作为如下的按击动作而实施,即,切割笔主体接近帽部被按压的被按压部,然后切割笔主体返回到初始位置。因此,使用者通过适当反复上述按击动作来正确地调整出刀量。因此,本发明可提供不依赖于使用者的目视判断且不使用切绘机即能够正确地调整出刀量的切割笔。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切割笔的切绘机的立体图。

图2是将笔托架放大示出的立体图。

图3是切割笔的立体图。

图4是切割笔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切割笔主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介质按压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按击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用于说明按击机构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0~图15是用于说明按击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6是将第一按击部放大示出的立体图。

图17是将第二及第三按击部放大示出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8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切割笔进行详细地说明。

<切绘机的结构>

图1所示的切绘机1是用于使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切割笔2从片状的被切断介质3将图形、文字等切出的装置。该切绘机1具备:位于图1中左右方向的一端部的操作部1a;位于另一端部的切割笔保管部1b;位于上述的操作部1a与切割笔保管部1b之间的作业部1c;以及用于覆盖上述的功能部的开闭式罩1d。该切绘机1在操作部1a与切割笔保管部1b沿水平方向排列并且作业部1c朝向上方开放的状态下被使用。以下,将操作部1a与切割笔保管部1b排列的方向简称为左右方向,将与该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简称为前后方向。

在操作部1a设置有操作面板4和控制装置5(参照图18)。在切割笔保管部1b形成有供预备的切割笔2插入的孔6。在作业部1c设置有载置被切断介质3的作业台7、用于搬运被切断介质3的驱动辊8及夹送辊9、以及支承切割笔2的笔托架10。

作业台7形成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板状,且配置在切绘机1的前侧部分。在该作业台7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设置有在改变切割笔2的出刀量时使用的第一至第三按击部11~13(被按压部)。如图16所示,第一按击部11具有在作业台7的上表面7a开口的圆形凹部14、以及从该圆形凹部14的开口缘向下方延伸的一对槽15。如图17所示,第二按击部12由作业台7的上表面7a和在该上表面7a开口的小孔16构成。如图17所示,第三按击部13由作业台7的上表面7a和在该上表面7a开口的长孔17构成。长孔17形成得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第二按击部12与第三按击部13在安装于笔托架10的切割笔2能够到达的范围内沿左右方向排列设置。后面将对第一至第三按击部11、12、13的用途进行叙述。

驱动辊8配置为沿左右方向横穿作业台7的中间部的状态,并由该切绘机1的未图示的框架支承为能够旋转。该驱动辊8与将第一电动机21(参照图18)作为动力源的第一驱动装置22连接。驱动辊8通过利用该第一驱动装置22驱动而进行正转或反转。第一电动机21的动作由控制装置5控制。

夹送辊9形成为圆筒状,在旋转轴23贯穿其中的状态下固定于旋转轴23并定位在驱动辊8的上方。旋转轴23配置为与驱动辊8平行,并被上述框架支承为旋转自如。该旋转轴23与驱动辊8配置于能够在夹送辊9与驱动辊8之间夹着作业台7上的被切断介质3的位置。被切断介质3在夹在夹送辊9与驱动辊8之间的状态下,通过驱动辊8旋转而沿着作业台7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在旋转轴23的中间部设置有用于对被切断介质3从上方进行按压的辊(螺旋弹簧)24。

笔托架10被保持为在与作业台7对置的位置(上方)沿着被切断介质3的主面移动自如。具体而言,笔托架10被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两根引导杆25、26支承为移动自如,并且与驱动用带27连接。驱动用带27构成驱动笔托架10的第二驱动装置31(参照图18)的一部分。第二驱动装置31具有第二电动机32,利用驱动用带27将该第二电动机32的旋转改变为往复运动从而沿左右方向驱动笔托架10。第二电动机32的动作由控制装置5控制。

另外,笔托架10构成为将切割笔2支承为沿与被切断介质3的主面垂直的方向(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笔托架10具备用于保持切割笔2的第一及第二保持件33、34、以及将上述的第一及第二保持件33、34沿上下方向驱动的第一及第二按压装置35、36。第一及第二保持件33、34分别具有将切割笔2保持为能够装卸的功能。

第一及第二按压装置35、36是将切割笔2以规定的按压力按压至被切断介质3的装置。具体而言,第一按压装置35具备用于将第一保持件33朝向下方按压的第一螺线管37(参照图18)、以及将第一保持件33朝向上方施力的弹簧构件(未图示)。第二按压装置36具备用于将第二保持件34朝向下方按压的第二螺线管38、以及将第二保持件34朝向上方施力的弹簧构件(未图示)。该实施方式的第一螺线管37和第二螺线管38能够分两步改变按压力。第一及第二螺线管37、38的动作由控制装置5控制。

如图18所示,控制装置5具备切割动作控制部41和出刀量控制部42,并与操作面板4和切割数据作成用的个人计算机43连接。切割动作控制部41基于从个人计算机43发送来的切割数据来控制第一及第二驱动装置22、31和第一及第二按压装置35、36的动作。出刀量控制部42在通过切绘机1调整切割笔2的出刀量时控制第一及第二驱动装置22、31和第一及第二按压装置35、36的动作。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装置5由计算机构成。

<切割笔的结构>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切割笔2通过向刀片44从上述的图中下侧的一端部突出的筒状的切割笔主体45组装后述的多个部件而形成。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叙述,刀片44从切割笔主体45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突出。以下在说明方向时,在其方向为与切割笔主体45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情况下,简称为“上下方向”。另外,以下在说明位置时,在其位置为切割笔主体45的一端部侧的情况下,简称为“下侧”,在说明与此相反一侧(切割笔主体45的另一端部侧)的位置时,简称为“上侧”。

<切割笔主体的说明>

如图6所示,该实施方式的切割笔主体45由刀片44从一端部突出的筒状的刀具保持部46、以及用于闭塞该刀具保持部46的另一端部的罩部47构成。刀具保持部46具有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三个功能部。上述的功能部是形成得在上下方向上最长的第一筒状部48、在该第一筒状部48的上侧设置的凸缘部49以及第二筒状部50。

第一筒状部48具有装卸自如地嵌合于上述第一及第二保持件33、34的功能。如图4以及图5所示,该第一筒状部48包括形成为圆筒状的外筒51、位于该外筒51的轴心部的内筒52、以及将上述的外筒51与内筒52连接的隔板53。外筒51、内筒52、隔板53与后述的凸缘部49以及第二筒状部50以塑料为材料并通过一体成形而形成为一体。

在外筒51的一端部设置有两个限位件54。上述的限位件54形成为外筒51的一部分局部地在上下方向上突出的形状。另外,上述的限位件54分别设置在将外筒51沿周向二等分的位置。

利用隔板53将内筒52与外筒51定位在同一轴线上。在该内筒52的内部,具有上述刀片44的刀具55被轴承56、57支承为旋转自如。刀具55与外筒51以及内筒52被定位在同一轴线上,轴线方向上的刀具55相对于第一筒状部48的位置固定。

如图5所示,在隔板53上形成有三个贯通孔58。上述的贯通孔58用于供后述的介质按压构件61(参照图7)的三根爪片62穿过。上述的贯通孔58分别形成在将外筒51沿周向三等分的位置。

凸缘部49具有在切割笔2安装于第一及第二保持件33、34时决定切割笔2相对于第一及第二保持件33、34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的功能。该实施方式的凸缘部49是外径比外筒51的外径大的环状,形成为从上方与第一及第二保持件33、34重叠的形状,并与外筒51的上侧的端部连接。

第二筒状部50(圆筒部)形成为圆筒状,并与凸缘部49的上侧的端部连接。该第二筒状部50具有支承罩部47的功能、以及与后述按击机构63(参照图8)的旋转体64位于同一轴线上并支承旋转体64的功能。如图4所示,该实施方式的第二筒状部50的外径比外筒51的外径大,且比凸缘部49的外径小。另外,该第二筒状部50的内径比外筒51以及凸缘部49的内径大。因此,在第二筒状部50与凸缘部49的边界部分形成有由凸缘部49的内周缘部构成的台阶部65。

如图6所示,在该第二筒状部50的上侧的端部形成有构成后述的按击机构63的一部分的多个锯齿状的齿66。上述的齿66不中断地设置在第二筒状部50的周向的整个区域。另外,如图9所示,上述的齿66从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观看时呈台阶状排列。换言之,多个齿66以随着朝向第二筒状部50的周向的一方(在图9中为左方)而各个齿66的顶以及底逐渐朝向下方的方式(逐渐接近切割笔主体45的一端部的方式)排列。

第二筒状部50的上侧的端部在周向上分割为多个区域,在各个区域形成有由多个齿66的组构成的台阶67。即,台阶67沿周向在空间上周期性地设置于第二筒状部50的上端部。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第二筒状部50沿周向被三等分的各个区域设置有台阶67。图9所示的三个台阶67分别由11个齿66构成。

各个锯齿状的齿66具有倾斜的定位面66a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引导面66b。定位面66a与台阶67向相同的方向倾斜。即,定位面66a随着朝向台阶67的高度变低的方向(在图9中为左方)而逐渐向位于下侧的形状倾斜。位于最下侧的齿66与位于最上侧的齿66在第二筒状部50的周向上相邻。在该实施方式中,台阶67的位于最低位置的齿66与位于同该台阶67相邻的另一台阶67的最高位置的齿66在第二筒状部50的周向上相邻。详细叙述而言,台阶67的位于最低位置的定位面66a的最低部与同该台阶67邻接的另一台阶67的位于最高位置的齿66的引导面66b连接。

如图6所示,在第二筒状部50的外周部形成有用于固定罩部47的凹部68。

罩部47形成为与第二筒状部50嵌合的有底圆筒状。在该罩部47的内周部设置有卡止于第二筒状部50的凹部68的爪(未图示)。罩部47通过爪卡止于凹部68而固定于刀具保持部46。在罩部47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形成有沿周向(后述的旋转体64(参照图8)的旋转方向)延伸的贯通孔69。

如图4所示,在切割笔主体45中收容有从该切割笔主体45的一端部突出的介质按压构件61;在该介质按压构件61的上侧配置的旋转体64;在该旋转体64的上侧配置的第一弹簧构件71;以及供介质按压构件61贯穿的第二弹簧构件72。

<介质按压构件的结构>

如图7所示,该实施方式的介质按压构件61由三个构件构成。上述的三个构件是指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轴部73、安装于该轴部73的下端部的圆筒状的连结部74、以及与该连结部74螺接的有底圆筒状的帽部75。

在轴部73的一端部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三根爪片62。上述的爪片62移动自如地嵌合于在上述切割笔主体45的隔板53上形成的贯通孔58。在上述的爪片62分别穿过贯通孔58的状态下,爪片62卡止于连结部74的卡合孔74a,从而连结部74固定于轴部73。因此,插入切割笔主体45中的介质按压构件61相对于切割笔主体45而沿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另一方面,相对于切割笔主体45而无法沿轴部73的周向旋转。在帽部75的中央部穿设有用于使刀片44穿过的贯通孔75a。

在轴部73的上侧的端部设置有外径比轴部73的其他部分的外径大的圆环状的凸部73a,并且设置有构成后述按击机构63的一部分的多个凸轮76。如图9所示,上述的凸轮76在从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观看时形成为剖面山形状,且沿轴部73的周向排列。上述的凸轮76具有随着朝向上述台阶67的高度变低的方向(在图9中为左方)而逐渐朝向下侧(在图9中为下侧)倾斜的凸轮面76a。如图10所示,该凸轮面76a在从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观看时与锯齿状的齿66的定位面66a平行,且形成为在自然状态下凸轮76的顶部侧的约一半与定位面66a重叠的形状。此处的自然状态是指帽部75未向上侧受到按压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多个齿66以及多个凸轮76在从旋转体64的旋转中心(轴心c)观看时以相同周期排列。

<按击机构的结构>

按击机构3设置在切割笔主体45内,包括上述锯齿状的齿66及凸轮76、后述旋转体64、以及第一及第二弹簧构件71、72。详细内容后述,通过使介质按压构件61相对于切割笔主体45反复往复,该实施方式的按击机构63能够逐步地改变介质按压构件61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如图8所示,旋转体64具备圆筒77、以及从该圆筒77的外周部朝向径向的外侧突出的多个连结片78。圆筒77构成旋转体64的下端部,且如图4所示那样形成为能够移动地嵌合于介质按压构件61的内周部的形状。连结片78设置在旋转体64的上端部。在该实施方式中,三片连结片78设置在将圆筒77沿周向三等分的位置,形成为以圆筒77为中心呈放射状延伸的板状。如图10所示,连结片78的下端部形成为沿着锯齿状的齿66的定位面66a的形状。

旋转体64在圆筒77嵌合于介质按压构件61并且三片连结片78与切割笔主体45的锯齿状的齿66接触的状态下收容于切割笔主体45中。上述罩部47的贯通孔69形成在使像这样与锯齿状的齿66接触的连结片78露出的位置。在罩部47的外周部的沿着贯通孔69的部分粘贴有与连结片78配合动作而构成指示器的标签(未图示)。该标签上打印有示出出刀量的数字。

在该旋转体64的上端部设置有将连结片78彼此在圆筒77的周向上连接的加强用肋79、以及与圆筒77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环状的突条80。该突条80从连结片78以及从加强用肋79向上侧突出。

如图4所示,第一弹簧构件71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以压缩的状态插入到旋转体64的上端部与罩部47的底壁47a之间。在罩部47的底壁47a设置有插入第一弹簧构件71中的简体81。第一弹簧构件71在插入有该简体81且插入有旋转体64的突条80的状态下组装。通过第一弹簧构件71像这样组装于旋转体64与罩部47的底壁47a之间,从而旋转体64被第一弹簧构件71的弹簧力向下侧施力,三片连结片78从上侧被按压至锯齿状的齿66。在该按压状态下,连结片78与锯齿状的齿66的定位面66a接触。

第二弹簧构件72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且如图4所示那样在介质按压构件61的轴部73贯穿其中的状态下,以压缩的状态组装于切割笔主体45(凸缘部49)的台阶部65与介质按压构件61(轴部73)的凸部73a之间。通过这样组装第二弹簧构件72,从而介质按压构件61被第二弹簧构件72的弹簧力向上侧施力,并从下侧被按压至旋转体64。在该按压状态下,凸轮76的凸轮面76a与连结片78接触。

第二弹簧构件72的弹簧力比第一弹簧构件71的弹簧力小。因此,在介质按压构件61的帽部75未被施加按压力的自然状态下,连结片78克服第二弹簧构件72的弹簧力而被第一弹簧构件71的弹簧力按压至锯齿状的齿66。如图10所示,在该状态下,连结片78被第一弹簧构件71的弹簧力按压而定位在定位面66a的最低部分,并且与相邻的齿66的引导面66b接触。像这样连结片78与引导面66b接触的旋转体64的位置为“被切割笔主体限制的停止位置”。

介质按压构件61的凸轮76形成为凸轮面76a的一部分与沿着引导面66b的连结片78接触的形状。该凸轮面76a的一部分是指位于剖面山形状的凸轮76的顶部侧的一部分。

第一弹簧构件71的弹簧力比在使用该切割笔2将被切断介质3切断时施加于介质按压构件61的按压力大。换言之,第一弹簧构件71的弹簧力是对介质按压构件61由于切割动作而相对于切割笔主体45向上侧移动的情况进行限制的大小。因此,以介质按压构件61在切割时被按压至被切断介质3的状态正确地执行切割。

在介质按压构件61的帽部75被比第一弹簧构件71的弹簧力大的力向上侧按压时,介质按压构件61相对于切割笔主体45向上侧移动。这样通过介质按压构件61移动,刀片44穿过帽部75的贯通孔75a而从帽部75突出。因此,若介质按压构件61相对于切割笔主体45的上下方向的位置改变,则帽部75相对于刀片44的位置改变,从帽部75突出的刀片44的突出量改变。刀片44相对于该帽部75的突出量为“出刀量”。按击机构63是用于改变该出刀量的机构。

<按击机构的动作说明>

在此,利用图10~图15对通过按击机构63改变出刀量的步骤进行说明。

在旋转体64的连结片78位于由多个锯齿状的齿66构成的台阶7的中途的状态下,如图10所示,连结片78被定位在定位面66a的最低位置。

在该状态下介质按压构件61相对于切割笔主体45向上侧移动时,如图11所示,介质按压构件61的凸轮76向上侧移动,将连结片78向上侧按压。此时,连结片78由于在沿着倾斜的凸轮面76a的方向上作用的推力而被按压至相邻的下一齿66的引导面66b。该下一齿66是指台阶67的位于下一级的齿66。

在介质按压构件61进一步向上侧移动时,连结片78越过引导面66b的前端,从而引导面66b的限制解除。由于限制像这样被解除,从而连结片78从凸轮面76a滑下,如图12所示那样移动至凸轮76的最低谷部并停止。此时旋转体64的朝向下侧的移动转换为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c(参照图4)为中心的旋转动作,从而旋转体64旋转规定的角度。此时的旋转体64的旋转方向为第二筒状部50的周向的一方、即由多个锯齿状的齿66构成的台阶67变低的方向。

在连结片18像这样移动至凸轮76的谷部后,介质按压构件61的移动方向反转从而介质按压构件61相对于切割笔主体45向下侧移动,由此如图13所示那样,凸轮76的谷部从下一齿66的定位面66a向下侧移动。此时,连结片78从上侧与下一齿66的定位面66a接触,通过在沿着该定位面66a方向上作用的推力而被按压至凸轮76的顶部。然后,连结片78通过凸轮76进一步向下侧移动而从定位面66a滑下。

在介质按压构件61进一步向下侧移动,从而凸轮76的顶部从定位面66a向下侧移动时,如图14所示那样,凸轮76的顶部对移动的限制被解除的连结片78沿着定位面66a进一步移动。该移动通过连结片78与位于下一齿66前的齿66的引导面66b接触而被限制。在此所说的位于下一齿66前的齿66是指台阶67的位于更低一级的位置的齿66。

因此,介质按压构件61相对于切割笔主体45向上侧移动足以越过台阶67的以及的长度,之后返回到初始位置,由此连结片78移至台阶67的位于低一级的位置的齿66,旋转体64相应地旋转。即,介质按压构件61的沿上下方向的往复动作转换为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c为中心的旋转动作,由此旋转体64旋转规定的角度。

如图9所示,足以越过台阶67的一级的长度是指比台阶67的位于最低位置的齿66与台阶67的位于最高位置的齿66之间的高低差h1短,并且比在台阶67的中途相邻的齿66彼此的高低差h2长的长度。换言之,足以越过台阶67的一级的长度也可以指如下长度:比多个锯齿状的齿66中的、位于最靠近切割笔主体45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的位置的齿66的顶与位于最靠近切割笔主体45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的位置的齿66的顶之间的长度方向的距离h1短,并且,比相邻的两个齿66的顶之间的长度方向的距离h2长。

切割笔2的限位件54的前端与从切割笔主体45突出且停止的处于自然状态的帽部75的前端之间的上下方向的距离同足以越过台阶67的一级的长度相等。

以下,将介质按压构件61向上侧移动足以越过台阶67的一级的长度然后返回的往复动作称为“第一按击动作”。通过进行该第一按击动作,从而旋转体64旋转相当于台阶67的一级的角度,并且相对于切割笔主体45向下侧移动台阶67的一级的高低差。因此,通过反复进行第一按击动作,从而旋转体64与介质按压构件61的上下方向的位置逐步地变化,出刀量也逐步地变化。根据该实施方式,由锯齿状的齿66构成的台阶67以逐渐变低的方式形成,因此介质按压构件61的帽部75逐步地下降从而出刀量逐步地减少。连结片78移至台阶67的位于最低位置的齿66,由此出刀量变为最少。在该实施方式中,该状态下的出刀量为0。

移动至台阶67的位于最低位置的齿66的连结片78与相邻的台阶67的位于最高位置的齿66的引导面66b相抵。该引导面66b与台阶67的位于中途的齿66的引导面66b相比形成得在上下方向上较长。因此,连结片78不会由于第一按击动作下而越过该长引导面66b。

连结片78通过向上侧移动比介质按压构件61由于第一按击动作而移动的长度更大的长度,从而越过长引导面66b,移至相邻的台阶67的位于最高位置的齿66的定位面66a。通过连结片78移至下一台阶67,从而出刀量成为最大。以下,将这样连结片78向相邻的台阶67的位于最高位置的齿66移动的介质按压构件61的往复动作称为“第二按击动作”。

<手动调整出刀量>

出刀量的调整通过手动或自动进行。为了手动调整出刀量,使用者手持切割笔2,并将其按压至图16所示的切绘机1的第一按击部11。第一按击部11的圆形凹部14供帽部75的下端部嵌合,对帽部75自该嵌合状态向下的移动的情况进行限制。第一按击部11的槽15形成为能够供切割笔主体45的一对的限位件54插入的形状,允许该限位件54从作业台7的上表面7a向下方移动。

在切割笔2被按压至第一按击部11时,切割笔主体45在帽部75与圆形凹部14的开口缘部相抵的状态下下降,切割笔主体45的限位件54插入第一按击部11的槽15。在该情况下,切割笔主体45通过相对于介质按压构件61在下降后上升来改变出刀量。

在手动调整出刀量的情况下,使用者能够通过声音以及向持切割笔2的手传达的振动而得知旋转体64使得旋转出刀量改变。声音及振动在切割笔主体45下降的行程和切割笔主体45上升的行程时分别产生一次。在切割笔2下降的行程中,在连结片78越过齿66的引导面66b后沿着凸轮76的凸轮面76a移动而与凸轮76的顶部相抵时产生声音及振动。在切割笔主体45上升的行程中,在连结片78与下一齿66的引导面66b相抵时产生声音及振动。

在手动调整出刀量的情况下,一边将从罩部47的贯通孔69看到的连结片78与贴在罩部47的标签的数字作比较,一边实施上述按击动作。进行按击动作78直至连结片78移动至成为期望的出刀量的标签的数字的位置,由此调整出刀量。

<自动调整出刀量>

在自动调整出刀量时,将切割笔2按压至图17所示的切绘机1的第二及第三按击部12、13。第二按击部12的小孔16形成为在帽部75抵接于作业台7的上表面7a的状态下能够插入刀片44的形状。第二按击部12对帽部75与连结部74向下方移动的情况进行限制,并且对切割笔主体45的限位件54从作业台7的上表面7a向下方移动的情况进行限制。

第三按击部13的长孔17形成为在帽部75抵接于作业台7的上表面7a的状态下能够插入刀片44和限位件54的形状。第三按击部13对帽部75与连结部74向下方移动的情况进行限制,并且允许限位件54从作业台7的上表面7a向下方移动的情况。

在自动调整出刀量的情况下,切割笔2安装于切绘机1的笔托架10,切绘机1的控制装置5与个人计算机43连接。并且,能够特定目标出刀量的数据从个人计算机43发送至控制装置5。在目标出刀量输入控制装置5时,第二驱动装置31与第一及第二按压装置35、36基于预先存储于控制装置5的动作步骤发生动作,实施第一按击动作与第二按击动作。

第一按击动作在笔托架10由第二驱动装置31驱动从而切割笔2移动至第二按击部12的上方的状态下进行。实施第一按击动作后,首先切割笔2下降,帽部75与作业台7的上表面7a相抵。第一及第二按压装置35、36在进行第一按击动作的情况下,向切割笔2施加比切割时更大的按压力。

通过这样将切割笔2按压至第二按击部12,从而切割笔主体45在刀片44插入于小孔16的状态下相对于介质按压构件61下降,限位件54与作业台7的上表面7a相抵。切割笔主体45向下方的移动通过限位件54与作业台7相抵而受到限制。通过切割笔主体45这样下降,从而介质按压构件61相对于切割笔主体45向上侧移动足以越过上述台阶67的一级的长度。

之后,包括切割笔主体45在内的切割笔2整体上升至初始位置,由此结束一次第一按击动作。该第一按击动作实施的次数比相当于上述台阶67的级数的次数多。在此所说的相当于台阶67的级数的次数是指,在台阶67的级数如图9所示那样为11级的情况下,该次数为10次。

接下来,笔托架10由第二驱动装置31驱动从而切割笔2移动至第三按击部13的上方,实施一次第二按击动作。进行第二按击动作使得切割笔下降,从而在帽部75与作业台7相抵而介质按压构件61向下方的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下,限位件54插入长孔17从而切割笔主体45比第一按击动作时更大地下降。切割笔主体45向下方的移动通过外筒51与作业台7相抵来限制。因此,介质按压构件61以比第一按击动作时大的长度相对于切割笔主体45向另一端侧移动。之后,包括切割笔主体45在内的切割笔2整体上升至初始位置,由此结束第二按击动作。

控制装置5接下来将切割笔2再次定位于第二按击部12的上方,将第一按击动作实施成为目标出刀量的次数。通过该第一按击动作来调整出刀量,由此完成切割准备,控制装置5成为待机状态。

<实施方式的效果的说明>

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切割笔2中,出刀量基于介质按压构件61的往复动作的次数来限定。该往复动作作为在帽部75被按压至被按压部的状态下,切割笔主体45接近被按压部然后返回到初始位置的按击动作而实施。因此,使用者通过将上述按击动作实施成为期望的出刀量的次数来正确地调整出刀量。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可提供不依赖于使用者的目视判断即能够正确地调整出刀量的切割笔。

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作为供帽部75按压的被按压部使用第一至第三按击部11~1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被按压部的例子并不限于第一至第三按击部11~13。例如,使用者也能够使用指尖按压帽部75来进行按击动作。在该情况下,指尖成为被按压部。因此,根据该切割笔2,不使用切绘机即能够正确地调整出刀量。

在调整出刀量时使用切绘机1的情况下,能够将帽部75按压至位于与作业台7相同高度的第二或第三按击部12、13来进行按击动作。因此,切绘机1将上述按击动作实施成为目标出刀量的次数,从而正确地调整出刀量。上述的第二或第三按击部12、13能够利用作业台7的一部分形成,因此不会妨碍相对于作业台7放入取出被切断介质3的作业。因此,根据该切割笔2,能够在切绘机1的作业台7较大开放的状态下使用切绘机1来调整出刀量。

该实施方式的按击机构63具备旋转体64和第一及第二弹簧构件71、72。通过介质按压构件61沿上下方向的往复动作转换为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c为中心的旋转动作,从而该旋转体64旋转规定角度。另外,该旋转体64相对于切割笔主体45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伴随旋转而改变。第一弹簧构件71对旋转体64朝向下侧施力,将其保持于由切割笔主体45限制的停止位置。第二弹簧构件72对介质按压构件61朝向切割笔主体45的上侧施力。通过进行上述第一及第二按击动作,该实施方式的介质按压构件61在被第二弹簧构件的弹簧力按压至旋转体64的状态下与旋转体64一体地沿上下方向移动。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改变出刀量,介质按压构件61需要以旋转体64旋转所需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以上的动作量来相对于切割笔主体45向上侧移动。因此,对改变出刀量所需的介质按压构件61的动作量实质上设置了阈值,能够防止不必要地改变出刀量。

该实施方式的第一弹簧构件71的弹簧力为对介质按压构件61由于切割动作而相对于切割笔主体45向上侧的移动的情况进行限制的大小。因此,在切割时不会不必要地改变出刀量。因此,该实施方式的切割笔2能够进行稳定地切割。

该实施方式的切割笔主体45具有与旋转体64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第二筒状部50。在该第二筒状部50形成有多个锯齿状的齿66。上述的齿66分别具有定位面66a和引导面66b。在该实施方式的介质按压构件61上形成有沿第二筒状部50的周向排列的多个凸轮76。上述的凸轮76具有随着朝向周向的一方而逐渐朝向切割主体45的下侧倾斜的凸轮面76a。该实施方式的旋转体64具有连结片78,该连结片78被第一弹簧构件71的弹簧力从上侧按压至上述定位面66a,并且凸轮面76a通过第二弹簧构件72的力而从下侧受到按压。

根据该实施方式,进行上述第一或第二按击动作使得介质按压构件61相对于切割笔主体45向上侧移动,由此连结片78在被凸轮面76a按压的同时沿引导面66b向上侧移动。然后,连结片78在越过引导面66b时,通过沿着定位面66a与凸轮面76a的推力而沿第二筒状部50的周向移动。该推力源是第一弹簧构件71的弹簧力。因此,在第一及第二按击动作时不受使用者向切割笔2施加的力的大小的影响,旋转体64通过由第一弹簧构件71的弹簧力构成的一定大小的驱动力而旋转。因此,对该实施方式的切割笔2而言,通过上述第一及第二按击动作来调整出刀量时的动作的可靠性高。

在该实施方式的切割笔主体45的一端部设置有沿上下方向突出的限位件54。该限位件54在切绘机1的第二按击部12处抵接于作业台7的上表面7a,能够插入到第三按击部13的长孔17。因此,该实施方式的切割笔2能够使用切绘机1进行第一按击动作和第二按击动作,因此能够利用切绘机1改变出刀量。

另外,该实施方式的切割笔2进行次数比与由锯齿状的齿66构成的台阶67的级数相当的次数多的第一按击动作,由此连结片78移动至台阶67的位于最低位置的齿66。因此,不受开始出刀量的调整以前的切割笔2的出刀量的影响即能够进行出刀量的调整。

在该实施方式中,切割笔主体45的第二筒状部50的上侧的端部沿周向分割为多个区域,并在各个区域设置有多个齿66。另外,该实施方式的旋转体64设置有与上述多个区域分别对应的多个连结片78。该旋转体64以被第二筒状部50在周向的多个位置支承的状态旋转。因此,旋转体64以相对于切割笔主体45不倾斜的方式顺畅地旋转。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出刀量的调整。

该实施方式的旋转体64的连结片78设置在与切割笔主体45的内表面对置的位置。另外,在切割笔主体45的与连结片78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在旋转体64的旋转方向上长的贯通孔69。连结片78通过切割笔主体45的贯通孔69而露出。旋转体64的旋转方向上的连结片78的位置与出刀量连动而变化。因此,连结片78作为利用旋转体64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来表示出刀量的标识而发挥功能。因此,使用者能够基于连结片78的位置来确认出刀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由多个锯齿状的齿66构成的台阶67随着朝向旋转体64的旋转方向而逐渐变低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样的限定。台阶67能够形成为随着朝向旋转体64的旋转方向而逐渐变高的形状。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仅通过第一按击动作使旋转体64旋转,出刀量逐步地变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各个齿66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引导面66b的例子。然而,引导面66b也可以倾斜。但是,在引导面66b向与定位面66a相反的方向倾斜(随着朝向第二圆筒部50的周向的一方(在图9中为左方)而朝向上侧倾斜)的情况下,凸轮面76a的周向的长度需要比引导面66b的周向的长度长。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被切断介质3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形式的切绘机1中所使用的切割笔2的一例。但是,本发明的切割笔也能够在被切断介质不移动的所谓的平台(flatbed)型的切绘机中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