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818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自动化的工业机器人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工业机器人一般通过控制器进行算法的计算,然后通过执行器也就是电机对机器人进行动作的控制,控制过程中有传感器用于监控;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的检测功能大多比较单一,虽然这样的检测效果也能满足要求,但效率太低;另外,人的主观因素,也经常会导致产品经不同的人检测结果会不一样,虽然这种情况较少,但也不能完全避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好和效率高的机器人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测试装置,包括主机、传感装置、通讯装置、控制装置和至少一个驱动装置,所述传感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测试机器人不同功能的传感器,所述传感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所述控制装置为PID控制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伺服补偿器、伺服驱动器以及由所述伺服驱动器驱动的电机,所述伺服驱动器通过所述伺服补偿器与用于向所述伺服驱动器发出指令的所述PID控制器相连,所述PID控制器通过所述通讯装置与主机通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装置包括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力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主机为能够人为控制所述PID控制器的电脑。

进一步的,所述PID控制器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电路、微型CPU、存储元件和输出电路,所述传感器与输入电路相连,所述输出电路与伺服驱动器相连。

更进一步的,所述PID控制器还包括能与所述通讯装置通讯相连的无线通讯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通讯装置WIFI通讯装置。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测试装置通过一系列检测机器人的动作,自动化程度高,保证了机器人测试装置的自动化和高效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包括主机、传感装置、通讯装置、控制装置和至少一个驱动装置,传感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测试机器人不同功能的传感器,传感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控制装置为PID控制器,驱动装置包括伺服补偿器、伺服驱动器以及由伺服驱动器驱动的电机,伺服驱动器通过伺服补偿器与用于向伺服驱动器发出指令的PID控制器相连,PID控制器通过通讯装置与主机通讯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测试装置的原理如下:

机器人测试装置中的主机通过通讯装置与控制装置实时通讯连接,主机主要用于完成人机交互,便于操作员控制或者调试机器,或者进行高级运算,即机器人运动规划等等,控制装置主要用于外加动力来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轨迹,驱动装置主要用于改善由于电机本身物理特性并不具备的位置、速度和力矩跟踪能力,因此需要依靠控制来改善,由于机器人的机械本身并不具备跟踪轨迹的能力,可将伺服补偿器配置为用于补偿传动系统非线性性,例如:由于齿轮间隙、微小弹性变形导致的末端偏移,需要驱动装置中的伺服驱动器和伺服补偿器相互配合才能具有更高的实时性能,这样电机充当执行器,将电信号转化为机械运动,驱动待检测的机器人完成一系列动作。

为了检测机器人的运动速度、障碍物、声音、力度、距离等环境参数,传感装置包括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力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

为了具有高等运算功能,而算法通常是基于操作系统的,主机为能够人为控制PID控制器的电脑。

为了对机器人的运行轨迹进行实时的记录和数据存储,PID控制器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电路、微型CPU、存储元件和输出电路,传感器与输入电路相连,输出电路与伺服驱动器相连,PID控制器还包括能与通讯装置通讯相连的无线通讯元件。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