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力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3986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助力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速控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助力缓冲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诸如洗衣机(尤其是波轮机)、马桶、冰柜等翻盖式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对产品上的盖板进行翻转操作(如90°-0°范围内);以马桶盖板为例,当盖板相对于马桶主体由纵向方向(即:盖板与马桶主体之间的夹角呈90°)翻转至水平方向(即:盖板与马桶主体之间的夹角呈0°)过程中,盖板会形成一个翻转下落的运动效果,由于受盖板的重力作用以及因重力所产生的加速度的影响,盖板的下落速度会逐渐加快,当盖板翻转至水平方向时,盖板的速度会达到最大值,此时往往会因为与马桶主体发生碰撞而产生极大的冲击噪音和冲击力,从而很容易造成盖板损坏或者发生伤人事故。

目前,市面上虽然出现了一些利用诸如阻尼转轴等缓冲装置将盖板与产品主体进行连接以减小盖板翻转下落速度的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却普遍存在如下缺陷:1、现有的缓冲装置因结构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其结构相对复杂且输出扭力有限,当遇到较大(或较重)的盖板时,缓冲装置所产生的缓冲效果并不明显或者根本起不到缓冲作用;2、如果向上翻转比较重的盖板且翻转角度过小时(如小于20°)就放手,缓冲装置一般无法起到缓冲效果,盖板再次下落时很可能出现夹伤事故,从而影响产品使用的安全性;3、如果需要向上翻转较重的盖板时,由于缓冲装置本身阻抗的影响,人力操作时会比较费力,不便于用户对产品进行方便舒适的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力缓冲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助力缓冲器,它包括:

一外壳,所述外壳内形成有一具有外端口且内端封闭的行程轴腔,所述行程轴腔的内周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沿平行于行程轴腔的轴向方向分布的导向滑槽;

一单向液压阻尼器,所述单向液压阻尼器插套于行程轴腔内,且所述单向液压阻尼器的内端与行程轴腔的内端面相连;

一轴向移动套件,所述轴向移动套件插套于行程轴腔内,所述轴向移动套件的内端部与单向液压阻尼器的外端相连,所述轴向移动套件的周壁上设置有对位嵌合于导向滑槽内的导向滑轨;

一周向旋转套件,所述周向旋转套件贯穿于行程轴腔的外端口分布,且所述周向旋转套件的内端部与轴向移动套件的外端相连;

所述周向旋转套件相对于外壳作旋转运动的同时推动轴向移动套件沿导向滑槽的分布方向朝行程轴腔的内端侧作直线运动以通过轴向移动套件推动单向液压阻尼器作压缩运动,所述单向液压阻尼器沿外壳的轴向方向作拉伸运动的同时推动轴向移动套件沿导向滑槽的分布方向朝行程轴腔的外端侧作直线运动以通过轴向移动套件带动周向旋转套件相对于外壳作旋转运动。

优选地,它还包括一置于行程轴腔内的助力弹簧,所述助力弹簧的外端与轴向移动套件的内端面相抵、内端与行程轴腔的内端面相抵,所述单向液压阻尼器插套于助力弹簧内并与助力弹簧同轴分布。

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一包括外端口的孔径小于内端口的孔径的套管、由套管的外周壁沿套管的径向方向作延伸后形成的固定板、插套于套管的内端口内的端盘以及沿套管的径向方向同时贯穿于端盘和套管分布的定位销,所述行程轴腔由套管的内部空间经端盘对套管的内端口进行封堵后成型,所述单向液压阻尼器的内端插套于端盘的外端面的中心处,所述助力弹簧的内端与端盘的外端面相抵。

优选地,所述周向旋转套件包括置于行程轴腔的前端部内的内转轴部以及由内转轴部的外端向外延伸后成型并贯穿于行程轴腔的外端口分布的外转轴部,所述内转轴部的周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沿内转轴部的轴向方向分布的第一缺口导向槽,所述轴向移动套件的周壁上且位于第一缺口导向槽的相对侧开设有第二缺口导向槽;

所述第一缺口导向槽和第二缺口导向槽的其中一个轴向侧壁均为平面、另一个轴向侧壁均为螺旋斜面,且所述第一缺口导向槽的平面侧壁与第二缺口导向槽的平面侧壁相向分布,所述第一缺口导向槽的螺旋斜面与第二缺口导向槽的螺旋斜面相向分布。

优选地,所述内转轴部的周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环绕内转轴部均匀分布的第一缺口导向槽,所述轴向移动套件的周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与第一缺口导向槽一一对位分布的第二缺口导向槽。

优选地,所述内转轴部的内端面的中心区域且沿内转轴部的轴向方向向内延伸后形成有一定位轴,所述轴向移动套件的中心区域还开设有一用于供定位轴对位插套的定位轴孔。

优选地,所述轴向移动套件的周壁上且位于每相邻的两个第二缺口导向槽之间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滑轨。

优选地,所述外转轴部的外端部为扁圆柱体结构。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单向液压阻尼器所具有的压缩速度越快、输出阻抗越大的特点以及周向旋转套件与轴向移动套件之间的旋转运动转直线运动的效果,在将其装配于翻盖式产品上后,当盖板翻转的下落速度快时,阻尼器会产生较大的阻抗,从而可保证盖板翻转后的下落速度被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避免盖板因重力及重力加速度的影响而产生较大的冲击噪音及冲击力,对产品本身及操作人员形成有效的安全防护;其结构简单紧凑、适用范围广、缓冲效果及助力效果显著,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要部件在装配状态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向移动套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周向旋转套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向移动套件与周向旋转套件的装配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助力缓冲器,其装配于诸如洗衣机、马桶、冰柜等翻盖式产品或类似产品上以用于实现盖板相对于产品主体进行相对翻转运动的功能,它包括:一固定装配于产品主体上且形成有一具有外端口且内端封闭的行程轴腔a的外壳10、一主要由贮存有液压油的液压主体21和活塞杆22构成且整体插套于行程轴腔a内的单向液压阻尼器20、一插套于行程轴腔a内的轴向移动套件30以及一端部固定装配于盖板上且整体贯穿于行程轴腔a的外端口分布的周向旋转套件40;其中,在行程轴腔a的内周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沿平行于行程轴腔a的轴向方向分布的导向滑槽11,单向液压阻尼器20的内端(其内外端主要取决于其放置在行程轴腔a内的方向,如当活塞杆22处于行程轴腔a的内端时,则活塞杆22的端部作为阻尼器的内端、液压主体21的端部则作为阻尼器的外端;反之,则液压主体21的端部作为阻尼器的内端、活塞杆22的端部作为阻尼器的外端,为保证整个缓冲器的运动性能,本实施例优选为活塞杆22的端部作为阻尼器的内端、液压主体21的端部则作为阻尼器的外端,以下均以此优选方式为例进行相关说明)与行程轴腔a的内端面相连,轴向移动套件30的内端部与单向液压阻尼器20的外端(即:液压主体21的端部)相连,同时在轴向移动套件30的周壁上设置有对位嵌合于导向滑槽11内的导向滑轨31,而周向旋转套件40的内端部则与轴向移动套件30的外端相连。当周向旋转套件40相对于外壳10作旋转运动的同时可推动轴向移动套件30沿导向滑槽11的分布方向朝行程轴腔a的内端侧作直线运动以间接通过轴向移动套件30推动单向液压阻尼器20作压缩运动,而当单向液压阻尼器20沿外壳10的轴向方向作拉伸运动的同时则可推动轴向移动套件30沿导向滑槽11的分布方向朝行程轴腔a的外端侧作直线运动以间接通过轴向移动套件30带动周向旋转套件40相对于外壳10作旋转运动。

本实施例的缓冲器充分利用单向液压阻尼器20在被压迫时其活塞杆22会根据压缩速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阻抗(压缩速度越快,其输出力越大、产生的阻抗也越大,反之,输出力越小、产生的阻抗也越小)的特性,在将周向旋转套件40与盖板进行装配连接及将外壳与产品主体进行装配连接后,当盖板翻转的下落速度快时,阻尼器产生较大的阻抗,翻转的下落速度较小时,阻尼器则会产生相应较小的阻抗,从而可保证盖板翻转后的下落速度被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避免盖板因重力及重力加速度的影响而产生较大的冲击噪音及冲击力,对产品本身及操作人员形成有效的安全防护;同时,当需要将盖板打开时(即:向上翻转后),阻尼器被压缩的能量会得到逐步释放,从而为盖板的打开提供助力,便于操作人员施加较小的力量即可打开盖板;另外,可通过对行程轴腔a的设置长度的选择,使阻尼器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或者在盖板完全复位时,阻尼器恰好处于被压缩与未被压缩的临界点),可避免盖板在翻转过程中出现虚行程,从而,当盖板在只打开很小角度(如10°)时,仍然可以让其自由慢落。当然,为实现周向旋转套件40与轴向移动套件30之间的旋转运动转直线运动的效果以通过轴向移动套件30压迫阻尼器,或者在阻尼器拉伸(即:阻尼器的被压缩能量释放的过程中)的过程中通过轴向移动套件30推动周向旋转套件40进行转动,周向旋转套件40与轴向移动套件30之间的连接结构可采用现有的斜面配合结构。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为能够在盖板翻转下落的过程中通过周向旋转套件40与轴向移动套件30向盖板提供一定的反弹力,帮助阻尼器共同抵消盖板下落时的加速度,同时辅助阻尼器完成复位拉伸动作,本实施例的缓冲器还包括一置于行程轴腔a内的助力弹簧50,助力弹簧50的外端与轴向移动套件30的内端面相抵、内端与行程轴腔a的内端面相抵,单向液压阻尼器20插套于助力弹簧50内并与助力弹簧50同轴分布。由此,通过选择合适的弹簧和阻尼器进行相互配合,可满足不同大小、不同重量的盖板的翻转使用要求,扩大整个缓冲器的适用范围。

为便于对缓冲器的各个组成部件进行拆装维护,同时增强各个部件之间的结构紧凑性,本实施的外壳10包括一包括外端口的孔径小于内端口的孔径的套管12、由套管12的外周壁沿套管12的径向方向作延伸后形成的固定板13、插套于套管12的内端口内的端盘14以及沿套管12的径向方向同时贯穿于端盘14和套管12分布的定位销15,而行程轴腔a则由套管12的内部空间经端盘14对套管12的内端口进行封堵后成型,单向液压阻尼器20的内端(即:活塞杆22的端部)插套于端盘14的外端面的中心处,助力弹簧50的内端与端盘14的外端面相抵。由此,利用套管12内外端口之间的孔径差异,可将周向旋转套件40、轴向移动套件30、单向液压阻尼器20、助力弹簧50和端盖14由套管12的内端口侧顺序地装配于外壳10(也相当于行程轴腔a内或套管12内)内,然后再利用定位销15将端盘14锁固于套管12上即可。当然,可以毫无疑义的确定,导向滑槽11是开设于套管12的内周壁上的。

为保证盖板的旋转运动效果能够转换为缓冲器的内部部件的直线运动效果,本实施例的周向旋转套件40包括置于行程轴腔a的前端部内的内转轴部41以及由内转轴部41的外端向外延伸后成型并贯穿于行程轴腔a的外端口分布的外转轴部42,在内转轴部42的周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沿内转轴部42的轴向方向分布的第一缺口导向槽b,相应地,在轴向移动套件30的周壁上且位于第一缺口导向槽b的相对侧开设有第二缺口导向槽c;其中,第一缺口导向槽b和第二缺口导向槽b的其中一个轴向侧壁均为平面、另一个轴向侧壁均为螺旋斜面,并且第一缺口导向槽b的平面侧壁与第二缺口导向槽c的平面侧壁相向分布,第一缺口导向槽b的螺旋斜面与第二缺口导向槽c的螺旋斜面相向分布(可以理解为:轴向移动套件30的周壁上除了第二缺位导向槽c外的其他盈余部分是对位嵌合于第一缺位导向槽b内的,内转轴部42的周壁上除了第一缺位导向槽b外的其他盈余部分是对位嵌合于第二缺位导向槽c内的)。由此,当周向旋转套件20在盖板的作用下进行转动时,由于缺口导向槽c的螺旋斜面的作用以及导向滑槽11与导向滑轨31之间的对位嵌合关系会使得轴向移动套件30只能沿着行程轴腔a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而无法随着周向旋转套件20作同步转动;而利用导向槽的平面侧壁则可对周向旋转套件40与轴向移动套件30两者相对运动的位置进行限位,以达到止停的效果;同时,本实施例的导向槽可根据盖板翻转角度的设置作具体数量的选择,如周向旋转套件40与轴向移动套件30分别具有一个导向槽时,可保证盖板能够相对于产品主体作接近180°的最大角度范围的翻转,如设置多个导向槽则可实现小角度的翻转。

由于一般的翻盖式产品只需盖板能够在90°-0°范围内进行翻转,故本实施例优选方案为:在内转轴部42的周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环绕内转轴部42均匀分布的第一缺口导向槽b,相应地,在轴向移动套件30的周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与第一缺口导向槽b一一对位分布的第二缺口导向槽c。

为保证周向旋转套件40与轴向移动套件30之间的结构紧凑性,避免两者发生脱离或者运动轨迹发生偏差,在内转轴部42的内端面的中心区域且沿内转轴部42的轴向方向向内延伸后形成有一定位轴43,相应地,在轴向移动套件30的中心区域还开设有一用于供定位轴43对位插套的定位轴孔32。由此,可保证周向旋转套件40只能以定位轴孔32的中轴线进行旋转运动,从而提高旋转运动转直线运动的精确度和顺畅性。

为保证轴向移动套件30能够平稳地在行程轴腔a内作直线运动,在轴向移动套件30的周壁上且位于每相邻的两个第二缺口导向槽c之间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滑轨31。由此,可在轴向移动套件30的周壁上形成环周分布的多个导向滑轨31,从而在保证轴向移动套件30与外壳10的结构紧凑的同时,提高轴向移动套件30的直线运动效果。

另外,为便于将外转轴部41(即:周向旋转套件40)装配到翻盖上,本实施例的外转轴部41的外端部优选为扁圆柱体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