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玻璃升降器的导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2673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汽车玻璃升降器的导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玻璃升降器的导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玻璃升降器的导轨组件,包括有导轨,导轨的上端设有导向轮、下端设有导向座,所述的导向轮经安装座安装在导轨上,导轨上还设有支架,所述的安装座与导轨直接铆接连接。但是,这种结构的汽车玻璃升降器的导轨组件,在使用时,导向轮受力较大,从而使得安装座与导轨之间连接不稳定,安装座容易与导轨分离,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玻璃升降器的导轨组件,其使得安装座与导轨连接稳定,大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玻璃升降器的导轨组件,包括有导轨,导轨的上端设有导向轮、下端设有导向座,所述的导向轮经安装座安装在导轨上,导轨上还设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座上设有一个定位柱以及两个凸块,定位柱与两个凸块呈三角状分布,所述的导轨上对应定位柱位置设有定位孔,所述的定位柱铆压在定位孔内,导轨上对应两个凸块位置还分别设有插孔,两个凸块分别插设在对应的插孔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两个凸块分别插入对应的插孔内,再将定位柱铆压在定位孔内,这样使得安装座与导轨形成三角定位,从而使得其连接更加稳定,大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导向座上设有一个凸柱以及一个插块,所述的导轨上对应凸柱位置设有通孔,凸柱铆压在通孔内,导轨上对应插块位置设有插槽,所述的插块插设在插槽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先将插块插入插槽内,再将凸柱铆压在通孔内,这样使得导向座与导轨连接稳定,不会产生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导轨的两端对应导向轮、导向座位置分别设有上加强框体、下加强框体。

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由于导轨的上、下两端在使用时受力大,通过设置的上加强框体、下加强框体,可以很好地防止导轨在使用时其两端产生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上加强框体、下加强框体均呈矩形状设置,上加强框体、下加强框体的一侧开口设置,两个插孔位于上加强框体内,插槽位于下加强框体内,所述的定位孔位于上加强框体开口处,通孔位于下加强框体的开口处。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这种上加强框体、下加强框体设置方式,既可以防止导轨任意方向产生变形,又可以方便将定位柱铆压在定位孔内以及将凸柱铆压在通孔内,加工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上加强框体、下加强框体内沿横向还设有加强筋。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使得上加强框体、下加强框体的强度高,导轨更加不易产生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导轨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安装座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导向座结构图;

图6为图3中I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3中J部分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一种汽车玻璃升降器的导轨组件,包括有导轨1,导轨1的上端设有导向轮2、下端设有导向座3,所述的导向轮2经安装座5安装在导轨1上,导轨1上还设有支架4,所述的安装座5上设有一个定位柱51以及两个凸块52,定位柱51与两个凸块52呈三角状分布,所述的导轨1上对应定位柱51位置设有定位孔11,所述的定位柱51铆压在定位孔11内,导轨1上对应两个凸块52位置还分别设有插孔12,两个凸块52分别插设在对应的插孔12内。安装时,先将两个凸块52分别插入对应的插孔12内,再将定位柱51铆压在定位孔11内,这样使得安装座5与导轨1形成三角定位,从而使得其连接更加稳定,大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所述的导向座3上设有一个凸柱31以及一个插块32,所述的导轨1上对应凸柱31位置设有通孔13,凸柱31铆压在通孔13内,导轨1上对应插块32位置设有插槽14,所述的插块32插设在插槽14内。安装时,先将插块32插入插槽14内,再将凸柱31铆压在通孔13内,这样使得导向座3与导轨1连接稳定,不会产生脱落。其中,所述的凸块52、插块32均为腰型,这样可以使得在将定位柱51铆压在定位孔11内以及将凸柱31铆压在通孔13内时,安装座5、导向座3不会产生位置偏移,铆压定位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导轨1的两端对应导向轮2、导向座3位置分别设有上加强框体6、下加强框体7。由于导轨1的上、下两端在使用时受力大,通过设置的上加强框体6、下加强框体7,可以很好地防止导轨1在使用时其两端产生变形。其中,上加强框体6、下加强框体7均呈矩形状设置,上加强框体6、下加强框体7的一侧开口61、71设置,两个插孔12位于上加强框体6内,插槽14位于下加强框体7内,所述的定位孔11位于上加强框体6开口61处,通孔13位于下加强框体7的开口71处。这种上加强框体6、下加强框体7设置方式,既可以防止导轨1任意方向产生变形,又可以方便将定位柱51铆压在定位孔11内以及将凸柱31铆压在通孔13内,加工更加方便。所述的上加强框体6、下加强框体7内沿横向还设有加强筋8。这样使得上加强框体6、下加强框体7的强度高,导轨1更加不易产生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