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接触器连接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0729发布日期:2018-07-10 23:20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激光测振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交流接触器连接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交流接触器作为一种用来频繁接通和切断主回路或大容量控制电路的电子器件,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电动机和其他电力负载。交流接触器的性能主要表现为绝缘电阻、吸合释放电压和振动噪声大小。其中,评价交流接触器产品性能的重要指标有交流接触器的振动幅度和噪声大小。因此,每台交流接触器在出厂前,都需要进行噪声监测,以判断其是否符合噪声标准。

国内一些学者对交流接触器运行噪声的产生原因作了详细的分析,从工艺上采取多种方法来降低其运行噪声,并从工艺上采取多种方法来降低其运行噪声。一部分学者选择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来实现其运行噪声的测量,但仍旧属于一种接触式测量方法。为了更加客观、快速、全面地检测交流接触运行噪声,更好的检测方式还是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进行检测。激光测振法是一种较好的非接触测量方式。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激光测振法的交流接触器定位装置,可实现工件的快速定位,并将表面通过电连接触点与外部电源快速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了一种交流接触器连接定位装置,能够更加客观、快速、全面地检测交流接触运行噪声,有很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交流接触器连接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薄型气缸、支承座、支承钉和夹具体;所述支承座凸设于所述底座表面,并沿水平方向对工件形成初步限位;

所述底座沿水平方向设有导轨,在导轨的延伸方向的一侧设有所述夹具挡板,该夹具挡板沿侧向设有用于定位的支承钉;所述夹具体在所述薄型气缸的带动下沿所述导轨运动,并推动所述夹具体与所述夹具挡板按压配合,并对工件进行进一步限位;所述夹具体的表面设有若干电连接触点,该若干电连接触点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并在夹具体与夹具挡板按压配合时与工件表面形成电连接,使工件表面与外部电源连接相电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若干电连接触点的端部设有弹性缓冲结构以弹性伸缩,并使夹具体可与不同表面形状的工件形成电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夹具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的滑动座,且夹具体的顶面和侧面均采用亚克力绝缘材料。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支承座共有二个,且该二个支承座的顶部设有配合端面。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薄型气缸通过一气缸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工件的固定分为初步定位和进一步定位两个阶段,工件通过支承块和支承钉进行初步限位,再通过薄型气缸带动的夹具体和夹具挡板进行进一步限位;保证工件的多个自由度同时被限定,一方面,有利于消除测量中的装夹误差,另一方面,可最大限度减小工件在装夹过程中与装夹工具之间的碰撞,防止工件被损坏。

2、通过在夹具体设置亚克力绝缘材料,保证电连接触点正确连接的同时能保证顶面和侧面能形成绝缘结构。

3、电连接触点的端部可弹性伸缩,可适配不同表面形状的工件,且能保证电连接触点和工件连接的稳定性。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交流接触器连接定位装置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薄型气缸,3.气缸座,4.滑动座,5.导轨,6.亚克力盖板,7.亚克力侧板,8.夹具体,9.电连接触点,10.导轨,11.支承座,12.支承钉,13.夹具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交流接触器连接定位装置,包括底座1、薄型气缸2、支承座11、支承钉12和夹具体8;所述支承座11凸设于所述底座1表面,并沿水平方向对工件形成初步限位;

所述底座1沿水平方向设有导轨5,在导轨5的延伸方向的一侧设有所述夹具挡板13,该夹具挡板13沿侧向设有用于定位的支承钉12;所述夹具体8在所述薄型气缸2的带动下沿所述导轨5运动,并推动所述夹具体8与所述夹具挡板13按压配合,并对工件进行进一步限位;所述夹具体8的表面设有若干电连接触点9,该若干电连接触点9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并在夹具体8与夹具挡板13按压配合时与工件表面形成电连接,使工件表面与外部电源连接相电连接。

所述若干电连接触点9的端部设有弹性缓冲结构以弹性伸缩,并使夹具体8可与不同表面形状的工件形成电连接。

所述夹具体8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导轨5滑动配合的滑动座4,且夹具体8的顶面和侧面均采用亚克力绝缘材料,图中标识为亚克力盖板6和亚克力侧板7。

所述支承座11共有二个,且该二个支承座11的顶部设有配合端面。

所述薄型气缸2通过一气缸座3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1。该薄型气缸2与夹具体8通过螺栓互相锁接。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交流接触器连接定位装置,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