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冲头且一冲头可多向移动的冲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6402发布日期:2018-09-11 22:21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裁成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多冲头且一冲头可多向移动的冲裁机。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冲裁机的用途非常广泛,其适用于各类皮革、布料、橡胶、软木以及玻璃纤维等柔性片状物的成型加工。主要是利用成型刀模,通过冲裁动作获得人们所需的片材或半成品。现有的双刀模冲裁机在裁切材料的过程中,通常只能针对输送台移动距离进行排版冲裁,即输送台一次位移,双刀模相应的冲裁一排,对于一些特殊形状的片材刀模进行拼排后,双刀模无法同时冲裁,造成时间上的浪费,使得加工效率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双冲头、且双冲头均可沿输送台横向移动的同时、其中一冲头还可沿输送台输送方向移动的一种具有可多向移动冲头的冲裁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多冲头且一冲头可多向移动的冲裁机,包括有输送待加工材料的输送台,包括有输送待加工材料的输送台,该输送台的上方在输送台输送方向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安装有刀模且用于冲裁的冲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龙门架、导轨以及驱动龙门架移动的纵移机构,输送台上前后两端的冲头装置分别安装于相应的龙门架上,所述导轨固定于输送台侧边并与输送方向平行,所述纵移机构驱动其中一龙门架于导轨上移动。

进一步,对应安装两冲头装置的两龙门架中,一龙门架于导轨上移动,另一龙门架相对输送台固定不动。

进一步,所述纵移机构包括有所述导轨、固定于龙门架上的螺母支座、螺旋连接螺母支座的纵移丝杠、驱动纵移丝杠转动的纵移电机以及固定于龙门架底部且与导轨适配的导轮。

进一步,所述输送台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两侧固定架上均连接有纵移丝杠,龙门架两侧均通过螺母支座与纵移丝杠螺旋连接,并且两侧纵移丝杠上的纵移电机同步驱动。

进一步,还包括有安装于龙门架内驱动冲头装置在输送台上横向移动的横一机构,所述横移机构包括有平行固定于龙门架横梁内的滑轨、固定于冲头底座上的螺母支座、与滑轨平行安装且于螺母支座螺旋连接的横移丝杠以及驱动横移丝杠转动的横移电机,所述冲头底座两侧转动连接有轴承,两侧轴承安装于滑轨上。

进一步,所述冲头装置包括有冲头底座、设置于冲头底座底部用于装夹刀模的刀模底板和固定盘。

进一步,所述冲头装置上还设置有裁断机构,所述裁断机构固定于冲头底座下方,所述固定盘固定于裁断机构动力输出端的。

进一步,所述裁断机构为液压缸系统,所述固定盘固定于裁断结构的活塞杆底部。

进一步,还包括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有转动连接于固定盘底部的转盘和驱动转盘旋转的旋转电机,所述刀模底板固定于转盘底部。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设有两个冲头装置,并且将两个冲头装置分别安装于输送台上方于输送方向的前后两端,并通过控制系统的控制可实现两冲头装置单独运行工作,以实现两冲头装置的双刀模混合交叉排版且同时冲裁或双刀模分区单独排版且同时冲裁的目的。并且其中一冲头装置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可沿输送机输送方向实现纵向移动,此方式实现了双刀模分区单独排版且同时冲裁的同时,可使单独排版的各区域可实现纵向的多种排版方式,即实现两刀模的分区排版且其中一刀模不限制于输送台的移动距离,相比现有的双刀模横向分区排版却无法纵向分区排版的冲裁机可进一步增加刀模排版选择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冲裁加工的效率,并且能够有效避免了材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冲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A向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和2所示,一种具有多冲头且一冲头可多向移动的冲裁机,包括有输送待加工材料的输送台1、架设于输送台1输送方向前后两端的龙门架3a与龙门架3b,分别安装于两龙门架3a和龙门架3b上的冲头装置2a和冲头装置2b、驱动冲头装置2于龙门架3上横向移动的横移机构、驱动刀模25垂直升降的裁断机构6、驱动刀模25旋转的旋转机构以及控制刀模25运行状态的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系统的控制,可实现两冲头装置2a和冲头装置2b单独完成冲裁工作或同时进行冲裁工作,进一步优化了冲裁排版的选择性,使冲裁加工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的。并且为达到增加多种排版方式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冲头装置2a和冲头装置2b中的任意一冲头装置2可沿输送台1输送方向前后纵向移动,以下以冲头装置2b相对输送台1可移动、冲头装置2a相对输送台1固定作为实施例进行描述。

参照附图1至3所示,安装冲头装置2b的龙门架3b上安装有可驱动龙门架3b沿输送台1纵向移动的纵移机构,以实现冲头装置2b沿输送台1纵向移动。所述纵移机构包括有固定于输送台1两侧且与输送台1输送方向平行的导轨74、固定于龙门架3b两侧底部的导轮75、固定于龙门架3b两侧的螺母支座73、螺旋连接于螺母支座73的纵移丝杠72以及驱动纵移丝杠72转动的纵移电机71。所述导轮75适配导轨74且可于导轨74上移动,通过导轮75于导轨74上移动实现龙门架3b相对输送台1平行纵向移动。所述龙门架3b两侧外围固定有与输送台1固定连接的固定架8,所述纵移丝杠72转动连接于固定架8上,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轴承座连接的方式。纵移电机71的输出轴与纵移丝杠72传动连接,并且龙门架3b两侧的纵移电机71同步驱动,实现了纵移电机71带动纵移丝杠72转动。通过纵移电机71带动纵移丝杠72转动,使纵移丝杠72的转动带动螺母支座73相对纵移丝杠72移动,从而实现纵移电机71带动龙门架3b于导轨74上相对输送台1作纵向移动。

参照附图4和5所示,所述冲头装置2包括有冲头底座21、设置于冲头底座21下方用于装夹刀模25的刀模底板23和固定于裁断机构6动力输出端的固定盘22。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有转动连接于固定盘22底部的转盘51和驱动转盘51旋转的旋转电机52,转盘51与旋转电机52通过同步带53传动连接,实现旋转电机52带动转盘51的转动,所述刀模底板23固定于转盘51底部。所述裁断机构6固定于冲头底座21下方,裁断机构6为液压缸体,所述固定盘22固定于液压缸体的活塞杆底部,通过裁断机构6的驱动实现固定盘22相对输送台1作升降运动,以实现裁断动作。此外,冲头装置2a的液压缸体和冲头装置2b的液压缸体可以由液压系统单独控制。所述刀模底板23固定于转盘51底部,刀模底板23可将刀模25固定装夹于其底部,具体的,刀模底板23固定刀模25的的方式为:于刀模底板23两侧设有呈L型的连接板24,连接板24的侧面设有竖向的腰型孔241,连接板24通过螺杆26穿过腰型孔241与刀模底板23螺旋连接,使刀模25固定于刀模底板23与连接板24之间,并且连接板24的底部位于刀模25的底部平面内。综上,冲头装置2通过裁断机构6带动固定盘22升降运动可实现刀模25对输送台1上待加工材料的裁断成型工作,通过旋转电机52可实现刀模25的角度旋转,使刀模25实现多种排版方式,从而实现材料的节省,避免材料的浪费。

参照附图2和4所示,所述横移机构包括有平行固定于龙门架3的横梁31内的滑轨43、与滑轨43平行安装的横移丝杠42、固定于冲头底座21上的螺母支座45以及驱动横移丝杠42转动的横移电机41。所述冲头装置2的冲头底座21两侧转动连接有轴承44,通过轴承44于滑轨43上滚动实现冲头装置2沿滑轨43方向移动。所述所述横移丝杠42与螺母支座45螺旋连接,通过横移电机41驱动横移丝杠42转动可带动冲头装置2横向移动。

参照附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的具体控制方式为:将选定的两种刀模25形状输入至控制系统,同时设定冲头装置2和输送台1的工作参数,即冲头装置2a和冲头装置2b的横向移动参数、转盘51的旋转角度、裁断刀数和输送台1的送料位移参数以及龙门架3b的移动参数。设置完成后启动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将设定参数传输至冲头装置2a和冲头装置2b的横移电机41中完成对冲头装置2a和冲头装置2b的横向移动控制;传输至旋转电机52完成对冲头装置2a的刀模25和冲头装置2b的刀模25的旋转角度的控制;传输至油压系统完成对冲头装置2a的裁断机构6和冲头装置2b的裁断机构6执行升降裁断动作的控制;传输至输送台1的驱动机构完成的输送台1的送料位移控制;传输至纵移机构的纵移电机完成刀模的纵向移动。控制系统在驱动上述相关机构工作时,将刀模底板23的坐标反馈、执行状态反馈、系统工作状态实时反馈传输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反馈信息实时传输冲裁机下一步需要执行的工作参数。

以下通过两个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如附图7所示的实施例一,将刀模A安装到冲头装置2a的底部,将刀模B安装到冲头装置2b的底部,并于控制系统中设定冲头装置2a和冲头装置2b的工作参数,即冲头装置2a和冲头装置2b的横向移动参数、转盘51旋转角度和裁断机构6的裁断刀数。具体的运行步骤为:冲头装置2a上的刀模A于起点位置裁断第一刀后,横向移动预先设定的距离,180°旋转冲头装置2a上的转盘51,使刀模旋转180°后冲裁第二刀;再次横向移动预先设定的距离,并180°旋转转盘51,使刀模A旋转至初始状态,并重复上述冲裁步骤,从而实现刀模A对材料成排的冲裁。在本实施例中无需旋转刀模B的旋转角度,只需设定冲头装置2b的横向移动距离,当已完成刀模A冲裁的材料在输送台1带动下移动至冲头装置2b的龙门架3下方时,刀模B在横移机构4的驱动下,其裁断位置刚好落入刀模A裁断后中间的空隙处,从而达到节省材料的目的。并且之后在输送台1的带动下,冲头装置2a的刀模A不断对材料进行冲裁,而位于刀模A后的刀模B同时不断刀模A裁断后中间的空隙处进行冲裁,实现双刀模混合交叉同时冲裁的目的,相比现有的单刀模冲裁机和双刀模分别依次冲裁的冲裁机,可进一步增加刀模排版选择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冲裁加工的效率,并且有效避免了材料的大量浪费。

如附图8所示的实施例二,附图8所示排版中的E为输送台1一次位移所移动的距离,可视为排版中的一整排E,左侧区域的刀模C为一排E,右侧区域的刀模D为分两小排F,即F为E的二分之一。现有的双刀模冲裁机中输送台一次一次移动距离E刀模C和刀模D相应的只能同时冲裁一排,若要实现上述排版冲裁,则需刀模C静止不动,输送台1移动距离F,使刀模D对右侧区域第二小排进行冲裁,此方式刀模C有一段时间不执行冲裁动作,无法实现刀模C和刀模D同时冲裁,使得加工效率无法提到有效的提高。本实用新型由于其中一冲头装置2b可沿输送台1输送方向移动,因此可采用如下实施方案:将刀模C安装到冲头装置2a的底部,将刀模D安装到冲头装置2b的底部,并于控制系统中设定冲头装置2a和冲头装置2b的工作参数,即冲头装置2a和冲头装置2b的横向移动参数、裁断机构6裁断刀数以及龙门架3b的纵向移动参数。具体的运行步骤为:冲头装置2a上的刀模C于起点位置裁断第一刀后,横移机构驱动刀模C横向移动预先设定的距离后冲裁第二刀,依此方式逐一冲裁至材料左侧区域第一排,之后输送台1依次移动距离E,使刀模C于材料左侧区域逐排冲裁;之后在输送台1的带动下,材料移动至冲头装置2b的龙门架3下方时,刀模D开始对材料右侧区域进行冲裁,此时刀模D在横移机构驱动下冲裁第一小排F,之后在纵移机构驱动下纵向移动距离F,再由横移机构驱动冲裁第二小排F,在冲裁一整排E结束后输送台1再次移动相应距离的同时龙门架3b在纵移机构的驱动下回复初始位置。依此方式在输送台1的带动下,冲头装置2a的刀模C不断对材料左侧进行冲裁,而位于刀模C后的刀模D依照上述方式同时不断对材料右侧区域进行冲裁。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冲头装置2可沿输送台1输送方向移动,使得本实用新型冲裁机实现双刀模分区单独排版且同时冲裁的目的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了刀模25排版的选择性,实现了双刀模25分区的纵向排版中,其中一刀模不受输送台1输送距离的限制,使分区的双刀模25相对待加工材料的纵向位移不必一致,可进行区域内纵向单独排版。相比现有的双刀模分区分别依次冲裁或双刀模横向分区排版却无法纵向分区排版的冲裁机可进一步增加刀模排版选择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冲裁加工的效率,并且能够有效避免了材料的浪费。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