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的门把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8747发布日期:2019-06-21 23:57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用于汽车的门把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门把手系统,包括固定支架、至少一个相对所述固定支架可动的构件,和至少一个用于采集所述可动构件相对所述固定支架的方位的传感器。



背景技术:

这种门把手系统原则上已为人所知。在这类门把手系统中,通常使用微动开关来采集一个可动构件或多个可动构件相对固定支架的方位。但这些微动开关的缺点是:所需工作空间相对较多、易磨损且易受振动、水分或灰尘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现有方案中也可以使用霍尔传感器来采集可动构件的方位。但其需要采用磁性材料,从而提高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本文开篇所述类型的门把手系统,其特点在于经济性有所提高。

本发明用以达成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为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一种门把手系统,特定而言,所述传感器为感应传感器。

就原理而言,感应传感器在该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测量导电材料(如金属)的含量变化所引起的电感变化。为此,感应传感器形成振荡回路,在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的导电材料的含量发生变化时,如该检测范围内的金属含量增大或减小时,该振荡回路的频率发生变化。

与微动开关相比,感应传感器的优点是非接触式且基本无磨损地进行检测,此外不受振动、水分或灰尘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两项优点均有助于实现传感器的持续可靠工作。此外,感应传感器所需结构空间远小于微动开关。此外与霍尔传感器相比,感应传感器的优点是无需使用磁性材料进行检测,使用导电材料(如金属)即可。

另外,感应传感器除能对可动构件的方位进行绝对测定外,还能借助单独一个感应传感器来测定该可动构件的多个位置。

这样一来,使用感应传感器不仅能实现紧凑的结构空间,还能降低门把手系统的制造成本,这两点均有助于提高门把手系统的经济性。

本发明的有利构建方案参阅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

所述传感器原则上可以安装在所述可动构件上并且检测该可动构件相对例如安装在固定支架上的静止式导电检测元件的运动。在多数情形下,根据在结构方面有益的方案,所述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并且采集可动导电检测元件的方位。

所述导电检测元件可以直接安装在所述可动构件上或其中。

作为替代方案,可以将所述导电检测元件安装在用于驱动所述可动构件的驱动元件上或其中。优选地,这种驱动元件是连接在马达(特别是电动机)与该可动构件之间的传动装置的组成部分。所述驱动元件例如可以是蜗轮蜗杆传动装置的组成部分,并且特别是蜗轮。

原则上可以采用某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检测元件穿过所述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实施线性运动。

但根据一种有利实施方式,所述检测元件穿过所述检测范围实施非线性运动,如圆形运动。为此,所述检测元件可以设置在形式为偏心轮的载体上或其中,所述载体与所述驱动元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载体用于实现检测元件的旋转运动,从而在提供紧凑型结构空间的同时,以非常简单的方式在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实现足以进行位置采集的导电材料含量变化,因为该检测元件可以环绕载体的旋转轴延伸。

与所述检测元件直线延伸还是有所弯曲无关地,所述检测元件可以沿运动方向连续增宽。作为替代或补充方案,所述检测元件可以沿运动方向连续加高。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检测元件可以由一系列离散的彼此间隔一定距离的单个元件构成。这些单个元件的距离和/或高度和/或宽度可以沿运动方向观察连续增大或减小。

这些措施中的每个均能在检测元件在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运动时,使得传感器所采集到的导电材料含量发生变化。

有利地,所述传感器在达到所述检测元件的预设方位时输出信号,所述信号例如可以触发该马达的停用和/或车门锁的电气打开。

所述可动构件可指把手部分,如门外把手。优选地,所述把手部分可如此地容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中,使得所述把手部分的外侧与包围所述门把手系统的汽车外板齐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并纯示例性地借助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描述。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门把手系统的透视图,该门把手系统的把手部分处于静止方位;

图2为图1所示门把手系统的视图,该门把手系统具有向外偏转的把手部分;

图3为图1所示门把手系统的电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一种用于汽车的门把手系统。具体而言,该门把手系统适用于装入门,特别是装入汽车的左侧门。该门把手系统包括固定支架10和把手部分12,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门外把手,其可偏转地支承在固定支架10上。具体而言,把手部分12可围绕偏转轴14偏转,该偏转轴在本实施例中大体竖向定向。图1所示把手部分12处于静止方位,在该静止方位中,把手部分完全容置在固定支架10中,使得把手部分12的外表面16与固定支架的外缘18大体齐平。

亦即,在固定支架10对齐地置入汽车外板的情况下,处于静止方位中的把手部分12的外表面16与汽车外板齐平。

为使使用者能够手动操纵把手部分12以打开车门,该门把手系统包括整合在固定支架10中的电驱动装置20(图3),其与把手部分12耦合,以便将该把手部分从图1所示静止方位偏转至图2所示操纵方位,在该操纵方位中,把手部分12,特别是该把手部分12的后区段,至少部分地从固定支架10伸出。举例而言,在经授权的使用者接近车辆时,电驱动装置20总是可以将把手部分12自动偏转至操纵方位。

如图3所示,电驱动装置20包括电动机22,在电动机的从动轴24上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构建有螺杆26。螺杆26与蜗轮28相卡合,该蜗轮的旋转轴30与把手部分12的偏转轴14重合。确切而言,蜗轮28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安置在偏转轴14上,使得蜗轮28的扭转直接引起把手部分12的偏转。

为将把手部分12准确偏转至操纵方位,需要采集把手部分12相对固定支架10的方位。借助感应传感器32实施这种方位采集,该传感器检测导电检测元件34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的检测元件34是金属箔,其呈长条形且沿周向环绕偏转轴14有所弯曲。检测元件34朝其一端,在图3中朝其左端,连续变尖。换言之,检测元件34朝其图3中的右端加宽,亦即,检测元件34的宽度在检测元件34的纵向上观察连续增大。可以理解的是,检测元件34也可以沿相反方向增宽。

所述金属箔施覆在由塑料材料构成的载体36上,该载体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安置在偏转轴14上。在本实施例中,载体36具有偏心轮的形状,但可以理解的是,载体36也可以具有使得检测元件34沿周向环绕偏转轴14延伸的任意其他形状。同样,并非一定需要为检测元件34设置专用载体36。例如在蜗轮28由塑料材料构成的情况下,检测元件34也可以直接安装在蜗轮28上,从而无需专用载体36。

检测元件34布置在传感器32的检测范围内并且在蜗轮28发生扭转和把手部分12发生扭转时,相对传感器32进行运动,确切而言,该检测元件沿周向环绕偏转轴14地穿过传感器32的检测范围。由于检测元件34沿周向观察连续增宽,传感器32根据蜗轮28和载体36的具体旋转方位而采集到不同量的导电材料,这一点引起传感器32的振荡回路的相应频率变化,从中就能绝对地测定检测元件34的位置,从而测定把手部分12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32布置在例如位于载体36上方的第一地点(1.)上。纯示例性地,图3中还示出了另三个用来布置传感器32的地点(2.-4.)。唯一重要之处在于,传感器32与检测元件34如此地相对布置,使得检测元件34在蜗轮28的扭转过程中穿过传感器32的检测范围进行运动。

可以将达到该振荡回路的某个预设频率变化定义为传感器32的切换点,在该切换点中,把手部分12达到其操纵方位,电动机22被停机。

在把手部分32处于其操纵方位的情况下,使用者就能在操纵方位范围内手动偏转把手部分12,以便通过把手部分12来操纵某个钢丝线,该钢丝线将把手部分12与车门锁的机构耦合在一起并相应地实现该车门锁的手动打开。

也可以采用车门锁的伺服打开,其中车门锁与门把手系统并非机械连接,而是电连接。在此情形下,同样由使用者在操纵方位范围内通过传感器32来采集把手部分12的手动偏转,并在达到把手部分12的某个预设偏转方位时,由传感器32将一个相应的信号输出至车门锁,以便将其电气打开。

附图标记表

10固定支架

12把手部分

14偏转轴

16外表面

18外缘

20电驱动装置

22电动机

24从动轴

26螺杆

28蜗轮

30旋转轴

32传感器

34检测元件

36载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