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抗震机器人胸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2783发布日期:2018-11-20 21:00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高强度抗震机器人胸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强度抗震机器人胸腔。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进行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等危险的工作。机器人的控制盒及一些关键控制部件皆安装在机器人上身胸腔处,由于这些部件不能外露,因此,通常需要设置外壳。

现有的机器人外壳通常有三种,有钣金外壳、金属外壳或塑料外壳,但其存在如下的问题:一:钣金外壳和金属外壳,虽然能满足高强度的力学条件,但其绝缘性能差,无法保证机器人在使用中的安全性;二:塑料外壳基本没有减震效果,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使控制盒里面的元器件损坏,严重时使机器人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强度抗震机器人胸腔,在满足高强度的力学性能下,具有一定的缓冲抗震效果,保证控制盒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强度抗震机器人胸腔,包括底座、盖板、胸板和控制盒,所述胸板和所述控制盒皆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盖板之间,四块所述胸板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边缘,相邻所述胸板之间相互垂直设置,所述控制盒位于四块所述胸板之间;

所述胸板靠近所述控制盒的表面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与所述胸板的表面平行,所述凹槽和所述控制盒之间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板簧,所述板簧靠近控制盒的表面与所述控制盒相抵触,所述板簧具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位于所述板簧的上端,且与所述板簧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凹槽的侧壁中位于所述定位片的一侧为开口;

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下凹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平行于所述底座的表面,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与所述控制盒的四周相匹配,所述安装槽和所述控制盒之间设有弹性支撑件;

相邻所述胸板之间设有若干块三角形加强筋,所述三角形加强筋的两直角侧边分别与两块所述胸板连接,且所述三角形加强筋由下至上均匀设置;

所述胸板包括内层板层、外层板层及位于所述内层板层和所述外层板层之间的两层瓦楞板层,两层所述瓦楞板层相互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说,所述弹性支撑件为弹簧,所述安装槽的底面均匀分布有若干个与所述弹簧相匹配的定位孔,若干个所述弹簧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定位孔,若干个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控制盒的下表面抵触。

进一步地说,所述胸板的上侧壁设有与所述定位片相匹配的让位部,所述定位片通过螺钉固定于让位部。

进一步地说,所述板簧的长度大于所述凹槽的长度以使所述板簧的中心向胸腔的中心凸起形成拱形结构。

进一步地说,所述板簧的长度为420-440mm,所述凹槽的长度为380-400mm。

进一步地说,所述胸腔的外表面设有机器人的头、手或脚。

进一步地说,所述凹槽的侧壁中相对于所述定位片的侧壁设有限位块,所述板簧位于所述限位块和所述凹槽的底面之间。

进一步地说,所述控制盒的高度为500mm,所述底座和所述胸板之间的距离为480-490mm。

进一步地说,四块所述胸板和所述底座为一体成型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具有以下几点:

本实用新型的胸板靠近控制盒的表面设有凹槽,且凹槽与胸板的表面平行,凹槽和控制盒之间设有与凹槽相匹配的板簧,板簧靠近控制盒的表面与控制盒相抵触,板簧的中心向胸腔的中心凸起形成拱形结构,为胸腔的内部的控制盒提供均匀、恒定的组装压力,使控制盒的侧壁受力均匀,保证控制盒的正常工作,更佳的是,拱形的结构设计,使板簧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增加控制盒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槽和控制盒之间设有弹性支撑件,弹簧的下端固定于定位孔,若干个弹簧的上端与控制盒的下表面抵触,通过这种封装结构,使控制盒的下表面受力均匀,在竖直方向上起到缓冲的作用,提高控制盒的抗震性能,更佳的是,控制盒的高度大于底座与盖板之间的距离,为控制盒提供恒定的组装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相邻胸板之间设有若干块三角形加强筋,三角形加强筋的两直角侧边分别与胸板连接,且三角形加强筋由下至上均匀设置,从而保证胸腔的稳定性和抗冲击强度,值得一提的是,胸板包括内层板层、外层板层及位于内层板层和外层板层之间的两层瓦楞板层,两层瓦楞板层相互对称设置,在确保胸腔强度的情况下,使其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从而保护控制盒,提高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胸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胸板的剖视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底座1、安装槽11、定位孔111、盖板2、胸板3、凹槽31、开口311、限位块312、内层板层32、外层板层33、瓦楞板层34、让位部35、控制盒4、板簧5、定位片51、三角形加强筋6和弹簧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种高强度抗震机器人胸腔,如图1-图5所示,包括底座1、盖板2、胸板3和控制盒4,所述胸板3和所述控制盒4皆位于所述底座1和所述盖板2之间,四块所述胸板3分别位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边缘,相邻所述胸板3之间相互垂直设置,所述控制盒4位于四块所述胸板3之间;

所述胸板3靠近所述控制盒4的表面设有凹槽31,且所述凹槽31与所述胸板3的表面平行,所述凹槽31和所述控制盒4之间设有与所述凹槽31相匹配的板簧5,所述板簧5靠近控制盒4的表面与所述控制盒4相抵触,所述板簧5具有定位片51,所述定位片51位于所述板簧5的上端,且与所述板簧5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凹槽31的侧壁中位于所述定位片51的一侧为开口311;

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有下凹的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平行于所述底座1的表面,所述安装槽11的侧壁与所述控制盒4的四周相匹配,所述安装槽11和所述控制盒4之间设有弹性支撑件;

相邻所述胸板3之间设有若干块三角形加强筋6,所述三角形加强筋6的两直角侧边分别与两块所述胸板3连接,且所述三角形加强筋6由下至上均匀设置;

所述胸板3包括内层板层32、外层板层33及位于所述内层板层32和所述外层板层33之间的两层瓦楞板层34,两层所述瓦楞板层相互对称设置。

具体实施时,内层板层32、外层板层33及两层瓦楞板层34之间通过电焊实现固定连接。

所述弹性支撑件为弹簧7,所述安装槽11的底面均匀分布有若干个与所述弹簧7相匹配的定位孔111,若干个所述弹簧7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定位孔111,若干个所述弹簧7的上端与所述控制盒4的下表面抵触。

所述胸板3的上侧壁设有与所述定位片51相匹配的让位部35,所述定位片51通过螺钉固定于让位部35。

所述板簧5的长度大于所述凹槽31的长度以使所述板簧5的中心向胸腔的中心凸起形成拱形结构。

所述板簧5的长度为420-440mm,所述凹槽31的长度为380-400mm。

所述胸腔的外表面设有机器人的头、手或脚。

所述凹槽31的侧壁中相对于所述定位片51的侧壁设有限位块312,所述板簧5位于所述限位块312和所述凹槽31的底面之间。

所述控制盒4的高度为500mm,所述底座1和所述胸板3之间的距离为480-490mm。

四块所述胸板3和所述底座1为一体成型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将板簧插入凹槽内,并将定位片通过螺丝固定于胸板的让位部,将弹簧的下端固定于底板的定位孔,将控制盒安放于底板上,再将盖板与四块胸板的上端通过螺丝固定(图未示意),在胸腔受到撞击时,通过胸腔的此种结构,在确保胸腔强度的情况下,使其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从而保护控制盒,提高其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