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取装置及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9278发布日期:2019-05-03 19:08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抓取装置及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模组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抓取装置及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OTP(One Time Programmable)是MCU的一种存储器类型,即一次性编程,OTP多采用融丝结构,且OTP具有价格低廉的优势,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子产品市场显得非常重要。

以将上述技术应用在摄像头模组中为例,OTP以其低廉的价格,方便快速的使用在高像素摄像头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对提升高像素摄像头的品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显示模组的像素、品质及技术提升越来越严格化,对显示模组OTP的烧录过程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用于手机显示模组检测其烧录程序的设备中,显示模组在相应工序之间的转换是通过人工实现的,导致检测效率较低,并且,可能损伤显示模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抓取装置,为解决显示模组在相应工序之间的转换是通过人工实现的,导致检测效率较低以及可能损伤显示模组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抓取装置,用于抓取显示模组,包括:与显示模组外形相适配的至少一个底盘。

所述底盘包括与显示模组的显示区相适配的第一区域和与显示模组的排线区相适配的第二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吸嘴,所述第二区域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吸嘴。

所述第一吸嘴和所述第二吸嘴通过气路均与气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区域上设有四个第一吸嘴。

和/或,所述第二区域上设有两个第二吸嘴。

进一步地,四个所述第一吸嘴在所述第一区域上呈“四边形”结构布设。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区域呈“L”型结构。

一个所述第二吸嘴设在所述“L”型结构的拐角处的一侧,另一个所述第二吸嘴设在所述“L”型结构的拐角处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底盘包括两个。

两个所述底盘之间通过支撑座相连,且相对所述支撑座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连接有机器人手臂。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抓取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该抓取装置中,通过设在第一区域的第一吸嘴和设在第二区域的第二吸嘴,对显示模组进行抓取,一方面便于显示模组的移送;另一方面,由于与显示模组直接接触的部分为吸嘴,不易使显示模组的表面产生划痕和刮碰,避免了损伤显示模组。

另外,该抓取装置根据显示模组的外形布设吸嘴,能够较好地吸附住显示模组,使其不易脱落,保证了吸附效果,从而为移送提供了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设备,为解决显示模组在相应工序之间的转换是通过人工实现的,导致检测效率较低以及可能损伤显示模组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检测位和上述的抓取装置。

所述机器人手臂能够将显示模组送至所述检测位。

进一步地,检测设备还包括检测机构和下压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用于检测待测屏显示效果的检测元件、驱动所述检测元件靠近或远离待测屏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用于限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运动范围,以使所述检测元件运动至待测屏正上方的限位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下压机构包括压头、与所述压头配合连接的微调滑台、用于控制所述微调滑台下压力度大小的调压阀,以及驱动所述微调滑台由上而下压向目标物的第二驱动单元。

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动力元件与所述调压阀通过气路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检测设备中包括上述的抓取装置,其中,该抓取装置的具体结构、连接关系以及有益效果等已在上述文字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抓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抓取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抓取部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下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00-抓取部;200-机器人手臂;300-检测机构;400-下压机构;

110-底盘;120-支撑座;

310-转轴;320-旋转杆;

410-压头;420-微调滑台;430-第二驱动单元;

111-第一区域;112-第二区域;

1111-第一吸嘴;1121-第二吸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抓取装置,用于抓取显示模组,包括:抓取部100和驱动抓取部100动作的机器人手臂200。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抓取部100包括与显示模组外形相适配的至少一个底盘110;底盘110包括与显示模组的显示区相适配的第一区域111和与显示模组的排线区相适配的第二区域112;第一区域111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吸嘴1111,第二区域11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吸嘴1121;第一吸嘴1111和第二吸嘴1121通过气路均与气缸连接。

在该抓取装置中,通过设在第一区域111的第一吸嘴1111和设在第二区域112的第二吸嘴1121,对显示模组进行抓取,一方面便于显示模组的移送;另一方面,由于与显示模组直接接触的部分为吸嘴,不易使显示模组的表面产生划痕和刮碰,从而避免了损伤显示模组。

另外,该抓取装置根据显示模组的外形布设吸嘴,能够较好地吸附住显示模组,使其不易脱落,保证了吸附效果,从而为移送提供了便利。

请继续参照图3,第一区域111上设有四个第一吸嘴1111;和/或,第二区域112上设有两个第二吸嘴1121。

该实施例中,第一区域111上设有四个第一吸嘴1111,且第二区域112上设有两个第二吸嘴1121。

请再次参照图3,四个第一吸嘴1111在第一区域111上呈“四边形”结构布设。

其中,第二区域112呈“L”型结构;一个第二吸嘴1121设在“L”型结构的拐角处的一侧,另一个第二吸嘴1121设在“L”型结构的拐角处的另一侧。

如图2所示,底盘110包括两个;两个底盘110之间通过支撑座120相连,且相对支撑座120对称设置。

其中,支撑座120与机器人手臂200连接。

该抓取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1)在机器人手臂200的作用下,使底盘110下降,运动至显示模组的正上方,且与显示模组接触;

(2)气缸工作,使第一吸嘴1111和第二吸嘴1121同时工作,吸附显示模组的上表面;

(3)在机器人手臂200的作用下,使底盘110上升送至检测位A的正上方;

(4)气缸工作,使第一吸嘴1111和第二吸嘴1121松开显示模组的上表面,并使显示模组恰好位于检测位A处。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检测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检测位A和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抓取装置;机器人手臂200能够将显示模组送至检测位A。

该检测设备中包括上述的抓取装置,其中,该抓取装置的具体结构、连接关系以及有益效果等已在上述文字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显示模组包括待测屏。

该实施例中,检测设备还包括检测机构300和下压机构400。

该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检测机构300包括用于检测待测屏显示效果的检测元件、驱动检测元件靠近或远离待测屏的第一驱动单元。

在第一驱动单元的作用下,检测元件能够靠近或远离待测屏,以使检测元件运动至待测屏的正上方,从而使检测元件实施对待测屏显示效果(如:亮度或颜色)的检测。该操作方式相对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操作来说,减轻了人工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也缓解了因人工造成的不必要的误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请继续参照图5,第一驱动单元包括能够转动的转轴310和固设在转轴310上的旋转杆320;检测元件设在旋转杆320能够面向检测位的一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驱动单元还包括用于驱动转轴310转动的电机。工作时,电机转动将带动转轴310转动,转轴310转动将带动旋转杆320转动,从而使旋转杆320上的检测元件转动;在旋转杆320向下转动的过程中,将逐渐靠近待测屏,并最终停在待测屏的正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在检测时,检测元件与待测屏的待测面之间的距离约为1mm。

该实施例中,用于检测待测屏的显示效果的检测元件为OTP传感器。

该实施例中,检测位A上设有针块,针块上设有用于检测针穿设的多个通孔。

应用时,检测针穿设通孔能够与软排线相接触,以检测软排线的好坏。

其中,针块为弹性材质。

该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下压机构400用于使检测针与软排线实现联通。

具体地,下压机构400包括压头410、与压头410配合连接的微调滑台420、用于控制微调滑台420下压力度大小的调压阀,以及驱动微调滑台420由上而下压向目标物的第二驱动单元430;第二驱动单元430的动力元件与调压阀通过气路连接。

在该下压机构400中,通过调压阀能够事先设定一个预设值,通过该调压阀能够控制微调滑台420,从而使压头410下压的力度可调;再者,通过手调微调滑台420的按钮,能够实现压头410位置的微调,使得压头410在下压时处于合适的位置。

由于该下压机构400能够实现压头410下压力度和位置的调整,因而在能够保证软排线和检测针实现联通的基础上,而又不至于将其压坏,其适应性较强。

再者,该下压机构400通过第二驱动单元430驱动微调滑台420由上而下的方式压向目标物(目标物即:软排线和检测针),一旦压头410与目标物接触,即可对其产生向下的压力,缩短了整个下压过程的时间,且下压效果较好。

该实施例中,第二驱动单元430还包括丝杠和沿丝杠轴线移动的螺母。

其中,动力元件的输出端与丝杠连接;微调滑台420连接在螺母上。

在该种结构中,动力元件工作,带动丝杠转动,进而带动螺母连同微调滑台420移动,从而使微调滑台420带动压头410压向或者远离目标物。

该实施例中,动力元件采用伺服电机,能够实现压头410下压力的精密控制。

或者是,动力元件采用旋转气缸。

需要说明的是,当压头410的下压位置不太合理时,可以通过此调节旋钮进行压头410位置的微调。

其中,微调滑台420可采用XYZ三轴精密微调滑台(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的XYZ三轴精密微调滑台)。

该实施例中,调压阀的预设值范围为0.05~8MPa,具体根据需要进行合理地设定。

该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为:

(1)在机器人手臂200的作用下,通过第一吸嘴1111和第二吸嘴1121,对待测屏进行抓取,并将待测屏送至检测位A处;

(2)通过检测位四周的硅胶挡圈夹紧以固定住待测屏;

(3)在第一驱动单元的作用下使旋转杆320停在待测屏的正上方;

(4)OTP传感器开始检测待测屏的亮度或颜色;

(5)通过调压阀事先设定一个预设值;

(6)手动调节微调滑台420的调节旋钮,使微调滑台420带动压头410处于合适的按压位置;

(7)第二驱动单元430工作,使压头410以由上而下的方式压向软排线和检测针。

(8)旋转杆320和压头410归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