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低噪及运动灵活的安全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5140发布日期:2019-09-17 19:3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器人低噪及运动灵活的安全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器人低噪及运动灵活的安全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于儿童教育方面越来越重视,为了激发儿童的兴趣,人们通常会购买一些高科技的儿童玩具供儿童们玩耍,其中就有智能卡片学习机器人,而智能卡片学习机器人的内部中重要的就是驱动装置,于是人们对于机器人驱动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现有的机器人驱动装置满足不了人们的使用要求;

现有的机器人驱动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目前市面上同类产品的驱动装置本体不够稳定,运动时容易脱落,并且,使用时噪音大,无离合,共震明显,转向不顺滑,不满足人们的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机器人低噪及运动灵活的安全驱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低噪及运动灵活的安全驱动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机器人低噪及运动灵活的安全驱动装置,包括智能卡片学习机器人平台上的两组运动系统组件,所述两组运动系统组件通过螺栓对称固定安装在机器人机体下壳的两侧,所述运动系统组件包括外壳、齿轮箱及万向轮,所述齿轮箱位于外壳的内部,所述万向轮活动安装在外壳的下端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齿轮箱包括齿轮箱上盖、齿轮箱下盖、中间隔板、皮带、小皮带轮、大皮带轮、驱动组件、输出轮、双连齿轮和铁轴,所述中间隔板、皮带、小皮带轮、大皮带轮、输出轮、双连齿轮和铁轴均位于齿轮箱上盖和齿轮箱下盖之间,所述小皮带轮与大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活动连接,所述铁轴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大皮带轮、输出轮和双连齿轮均通过铁轴活动安装在齿轮箱的内表面,所述驱动组件固定在齿轮箱上盖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上壳和下壳,且上壳和下壳之间通过螺栓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万向轮包括万向轮架、小轮子和固定铁轴,所述小轮子通过固定铁轴活动安装在万向轮架内部。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马达、马达盖以及设置在马达两端的EVA马达套A和EVA马达套B,所述EVA马达套B位于马达盖内部,所述小皮带轮的内表面与马达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出轮包括轮皮、轮子、齿轮和离合器,且离合器和齿轮均位于轮子内部,所述轮皮套设在轮子的外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器人低噪及运动灵活的安全驱动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两组运动系统组件对称安装在机器人机体下壳的两侧,能够使整个智能卡片学习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更加的稳定,更加的平衡,运动时不易脱落,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2、通过设置的EVA马达套A和EVA马达套B,能够降低机器人运行时马达震动产生的噪音,而且运动系统组件内部的第一级减速传动采用了皮带输出,降低了齿轮啮合产生的噪音,进一步降低了噪音;

3、在输出轮的内部增加了隐藏性的离合器,能够防阻死马达转动,在达到离合效果的同时减少了尺寸,而且机器人的后轮采用万向轮,使机器人的转动更加灵活并且降低了磨擦阻力,达到自由转向效果,配合机器人自带的手势感应,能够实现前进、后退、左右转动、极速旋转等多种运动模式,而且整个机器人低噪及运动灵活的安全驱动装置的结构比较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较为实用。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器人低噪及运动灵活的安全驱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器人低噪及运动灵活的安全驱动装置中运动系统组件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器人低噪及运动灵活的安全驱动装置中齿轮箱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器人低噪及运动灵活的安全驱动装置中输出轮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器人低噪及运动灵活的安全驱动装置中万向轮的结构图。

图中:1、运动系统组件;2、外壳;201、上壳;202、下壳;3、齿轮箱;301、齿轮箱上盖;302、齿轮箱下盖;303、中间隔板;304、皮带;305、小皮带轮;306、大皮带轮;307、驱动组件;3071、马达;3072、马达盖;3073、EVA马达套A;3074、EVA马达套B;308、输出轮;3081、轮皮;3082、轮子;3083、离合器;309、双连齿轮;310、铁轴;4、万向轮;401、万向轮架;402、小轮子;403、固定铁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一种机器人低噪及运动灵活的安全驱动装置,包括智能卡片学习机器人平台上的两组运动系统组件1,两组运动系统组件1通过螺栓对称固定安装在机器人机体下壳的两侧,运动系统组件1包括外壳2、齿轮箱3及万向轮4,齿轮箱3位于外壳2的内部,万向轮4活动安装在外壳2的下端外表面。

采用两组运动系统组件1对称安装在机器人的两侧,能够使整个智能卡片学习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更加的稳定,更加的平衡,运动时不易脱落,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实施例二

如图1-5所示,一种机器人低噪及运动灵活的安全驱动装置,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齿轮箱3包括齿轮箱上盖301、齿轮箱下盖302、中间隔板303、皮带304、小皮带轮305、大皮带轮306、驱动组件307、输出轮308、双连齿轮309和铁轴310,中间隔板303、皮带304、小皮带轮305、大皮带轮306、输出轮308、双连齿轮309和铁轴310均位于齿轮箱上盖301和齿轮箱下盖302之间,小皮带轮305与大皮带轮306之间通过皮带304活动连接,铁轴310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大皮带轮306、输出轮308和双连齿轮309均通过铁轴310活动安装在齿轮箱3的内表面,驱动组件307固定在齿轮箱上盖301的外表面。

外壳2包括上壳201和下壳202,且上壳201和下壳202之间通过螺栓活动连接。

驱动组件307包括马达3071、马达盖3072以及设置在马达3071两端的EVA马达套A3073和EVA马达套B3074,EVA马达套B3074位于马达盖3072内部,小皮带轮305的内表面与马达307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在马达3071两端的EVA马达套A3073和EVA马达套B3074,能够降低机器人运行时马达3071震动产生的噪音,而且运动系统组件1内部的第一级减速传动采用了皮带304输出,降低了齿轮之间啮合产生的噪音,进一步降低了噪音。

实施例三

如图1-5所示,一种机器人低噪及运动灵活的安全驱动装置,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万向轮(4)组件包括万向轮架(401)、小轮子(402)和固定铁轴(403),所述小轮子通过固定铁轴安装在万向轮架(401)内部,小轮子可以在固定铁轴上自由转动。

输出轮308包括轮皮3081、轮子3082、齿轮和离合器3083,且离合器3083和齿轮均位于轮子3082内部,轮皮3081套设在轮子3082的外表面。

在输出轮308的内部增加了隐藏性的离合器3083,能够防阻死马达3071转动,在达到离合效果的同时减少了尺寸,而且机器人的后轮采用万向轮4,使机器人的转动更加灵活并且降低了磨擦阻力,达到自由转向效果,配合机器人自带的手势感应,能够实现前进、后退、左右转动、极速旋转等多种运动模式,而且整个机器人低噪及运动灵活的安全驱动装置的结构比较简单,操作比较方便,使用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较为实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机器人低噪及运动灵活的安全驱动装置,使用时,首先,两组运动系统组件1侧面的马达3071同步启动,马达3071带动小皮带轮305转动,小皮带轮305通过皮带304带动大皮带轮306转动,然后大皮带轮306通过铁轴310带动双连齿轮309转动,双连齿轮309的数量为两组,相互配合带动后带动输出轮308一端的齿轮转动,从而带动输出轮308转动,输出轮308通过两组运动系统组件1带动机器人运动;

驱动装置在运行过程中,设置在马达3071两端的EVA马达套A3073和EVA马达套B3074能够减少机器人运行时马达3071震动产生的噪音,而且运动系统组件1内部的第一级减速传动采用了皮带304输出,降低了齿轮之间啮合产生的噪音,进一步降低了噪音;

而且整个驱动装置采用两组运动系统组件1对称安装在机器人的两侧,能够使整个智能卡片学习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更加的稳定,更加的平衡,运动时不易脱落,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最后,在输出轮308内部增加了隐藏性的离合器3083,能够防阻死马达3071转动,在达到离合效果的同时减少了尺寸,而且机器人的后轮采用万向轮4,使机器人的转动更加灵活并且降低了磨擦阻力,达到自由转向效果,配合机器人自带的手势感应,能够实现前进、后退、左右转动、极速旋转等多种运动模式,而且整个机器人低噪及运动灵活的安全驱动装置的结构比较简单,操作比较方便,使用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较为实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