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加工用的夹持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64698发布日期:2020-03-24 21:22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承加工用的夹持座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轴承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承加工用的夹持座。



背景技术:

夹具是加工时用来迅速紧固工件,使机床、刀具、工件保持正确相对位置的工艺装置。也就是说工装夹具是机械加工不可缺少的部件,在机床技术向高速、高效、精密、复合、智能、环保方向发展的带动下,夹具技术正朝着高精、高效、模块、组合通用、经济方向发展,在某些轴承的装配过程中需要运用热装配,由于热装配时温度较高,搬运、安装比较麻烦,需要有专门的夹具将轴承夹持住,现有的夹具满足不了使用需求,功能性较弱,夹持效果不好,不方便调节,不能够进行大批量夹持,增加了劳动强度。

目前,现有的轴承加工夹具,使用不便,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轴承加工夹具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轴承加工用的夹持座。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轴承加工用的夹持座,包括l型的前支撑座、外圈夹持装置和内圈夹持装置;外圈夹持装置包括一对竖直移动设置在前支撑座的竖直部的前端面上的外圈夹持支撑板;一对外圈夹持支撑板同步靠近或者远离设置;一对外圈夹持支撑板靠近的端面成型若干左右均匀分布的外圈夹持块;上侧的外圈夹持块的下端面和下侧的外圈夹持块的上端面上分别成型有v字型的外圈限位口;内圈夹持装置包括开口朝上设置的“凵”字形的后支撑座;后支撑座前后移动设置在前支撑座的后侧;后支撑座的一对竖直部之间设置有若干左右均匀分布的圆柱杆状的中心支撑部;中心支撑部的前端超出后支撑座;中心支撑部包括若干内圈夹持杆;当同一中心支撑部的所有内圈夹持杆靠近时组成一个完整的圆柱杆;内圈夹持杆以中心支撑部的旋转中心轴为轴径向移动设置;前支撑座上成型有若干左右均匀分布的供中心支撑部前后穿过和内圈夹持杆移动的前穿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一个中心支撑部由三个内圈夹持杆组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其中一个内圈夹持杆竖直向上移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后支撑座的后侧的竖直部的前端面上升降设置有驱动板;内圈夹持杆的圆弧面后部成型有径向设置的连接块;连接块的后端面的外侧端成型有圆柱状的驱动杆;驱动板的前端面上成型有三组左右均匀分布的后导向组;后导向组包括一对左右对称的后导向槽;同一后导向组的一对后导向槽自上而下向外倾斜设置并且两者呈六十度角度;同一中心支撑部的上侧的驱动杆的后端固定在驱动板上并且位于同一导向组的一对后导向槽的上端延伸交点处、下侧的一对驱动杆的后端移动设置在一对后导向槽内;后支撑座的前侧的竖直部成型有三组左右均匀分布的前导向组;前导向组包括三个以中心支撑部的旋转中心轴为轴圆周均匀分布的径向设置的前导向孔;驱动杆的前部穿过并且移动设置在相应侧的前导向孔;当驱动板处于最下端时,三个驱动杆处于同一前导向组的三个前导向孔的最内端、下侧的一对驱动杆处于同一后导向组的一对后导向槽的最上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后支撑座的后侧的竖直部的前端面上成型有供驱动板竖直移动的竖直移动槽;竖直移动槽的上下侧壁之间成型有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竖直导向杆;竖直移动槽的上下侧壁中心之间枢接有后驱动螺纹杆;竖直移动槽的下侧壁中心固定有后驱动电机;后驱动螺纹杆的下端与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驱动板竖直套设在一对竖直导向杆上并且螺接在后驱动螺纹杆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前支撑座的水平部上固定有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前后驱动气缸;后支撑座固定在一对前后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后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前支撑座的竖直部的前端面上成型有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竖直驱动槽;竖直驱动槽的上下侧壁之间枢接有前驱动螺纹杆;前驱动螺纹杆的上部和下部分别成型有旋向相反的外螺纹;前支撑座的上端面上固定有前驱动电机;前驱动螺纹杆的上端与前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外圈夹持支撑板的后端面上成型有一对与竖直驱动槽配合的前驱动块;一对外圈夹持支撑板的同侧的前驱动块竖直滑行在同一竖直驱动槽内并且螺接在前驱动螺纹杆不同的外螺纹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外圈夹持块的外圈限位口呈一百二十度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轴承上料方便,可分别实现内圈和外圈夹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右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图2中a-a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图2中b-b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前支撑座;100、竖直驱动槽;101、前穿孔;20、外圈夹持装置;21、前驱动电机;22、前驱动螺纹杆;23、外圈夹持支撑板;24、外圈夹持块;30、内圈夹持装置;31、前后驱动气缸;32、后支撑座;320、前导向孔;321、竖直移动槽;322、竖直导向杆;33、后驱动电机;34、后驱动螺纹杆;35、驱动板;350、后导向槽;36、内圈夹持杆;361、连接块;362、驱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一种轴承加工用的夹持座,包括l型的前支撑座10、外圈夹持装置20和内圈夹持装置30;外圈夹持装置20包括一对竖直移动设置在前支撑座10的竖直部的前端面上的外圈夹持支撑板23;一对外圈夹持支撑板23同步靠近或者远离设置;一对外圈夹持支撑板23靠近的端面成型若干左右均匀分布的外圈夹持块24;上侧的外圈夹持块24的下端面和下侧的外圈夹持块24的上端面上分别成型有v字型的外圈限位口;内圈夹持装置30包括开口朝上设置的“凵”字形的后支撑座32;后支撑座32前后移动设置在前支撑座10的后侧;后支撑座32的一对竖直部之间设置有若干左右均匀分布的圆柱杆状的中心支撑部;中心支撑部的前端超出后支撑座32;中心支撑部包括若干内圈夹持杆36;当同一中心支撑部的所有内圈夹持杆36靠近时组成一个完整的圆柱杆;内圈夹持杆36以中心支撑部的旋转中心轴为轴径向移动设置;前支撑座10上成型有若干左右均匀分布的供中心支撑部前后穿过和内圈夹持杆36移动的前穿孔101。

如图1~图4所示,一个中心支撑部由三个内圈夹持杆36组成。

如图1~图4所示,其中一个内圈夹持杆36竖直向上移动。

如图1~图4所示,后支撑座32的后侧的竖直部的前端面上升降设置有驱动板35;内圈夹持杆36的圆弧面后部成型有径向设置的连接块361;连接块361的后端面的外侧端成型有圆柱状的驱动杆362;驱动板35的前端面上成型有三组左右均匀分布的后导向组;后导向组包括一对左右对称的后导向槽350;同一后导向组的一对后导向槽350自上而下向外倾斜设置并且两者呈六十度角度;同一中心支撑部的上侧的驱动杆362的后端固定在驱动板35上并且位于同一导向组的一对后导向槽350的上端延伸交点处、下侧的一对驱动杆362的后端移动设置在一对后导向槽350内;后支撑座32的前侧的竖直部成型有三组左右均匀分布的前导向组;前导向组包括三个以中心支撑部的旋转中心轴为轴圆周均匀分布的径向设置的前导向孔320;驱动杆362的前部穿过并且移动设置在相应侧的前导向孔320;当驱动板35处于最下端时,三个驱动杆362处于同一前导向组的三个前导向孔320的最内端、下侧的一对驱动杆362处于同一后导向组的一对后导向槽350的最上端。

如图2、图4所示,后支撑座32的后侧的竖直部的前端面上成型有供驱动板35竖直移动的竖直移动槽321;竖直移动槽321的上下侧壁之间成型有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竖直导向杆322;竖直移动槽321的上下侧壁中心之间枢接有后驱动螺纹杆34;竖直移动槽321的下侧壁中心固定有后驱动电机33;后驱动螺纹杆34的下端与后驱动电机3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驱动板35竖直套设在一对竖直导向杆322上并且螺接在后驱动螺纹杆34上。

如图1~图3所示,前支撑座10的水平部上固定有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前后驱动气缸31;后支撑座32固定在一对前后驱动气缸31的活塞杆后端。

如图1所示,前支撑座10的竖直部的前端面上成型有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竖直驱动槽100;竖直驱动槽100的上下侧壁之间枢接有前驱动螺纹杆22;前驱动螺纹杆2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成型有旋向相反的外螺纹;前支撑座10的上端面上固定有前驱动电机21;前驱动螺纹杆22的上端与前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外圈夹持支撑板23的后端面上成型有一对与竖直驱动槽100配合的前驱动块;一对外圈夹持支撑板23的同侧的前驱动块竖直滑行在同一竖直驱动槽100内并且螺接在前驱动螺纹杆22不同的外螺纹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外圈夹持块24的外圈限位口呈一百二十度角。

轴承加工用的夹持座的工作原理;

初始状态:同一中心支撑部的所有内圈夹持杆36靠近时组成一个完整的圆柱杆,后支撑座32处于最前端,中心支撑部的前端穿过前支撑座10的竖直部;一对外圈夹持支撑板23相距最远;

需要外圈夹持时,只需要把轴承套设在中心支撑部的前端,然后一对外圈夹持支撑板23同步靠近,最终轴承会被上下对应的一对外圈夹持块24的外圈限位口夹住;最后后支撑座32向后移动,使得中心支撑部的前端脱离前支撑座10,这样方便后续对轴承内圈的加工;

需要内圈夹持时,首先只需要把轴承套设在中心支撑部的前端,然后同一中心支撑部的所有内圈夹持杆36同步径向向外移动直到夹住轴承内圈,这样方便后续对轴承外圈的加工;

上述工作时,轴承上料方便,可分别实现内圈和外圈夹持。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