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闭机构舱门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2311发布日期:2020-09-25 18:28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闭机构舱门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车组头部开闭机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开闭机构舱门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开闭机构作为动车组头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为:降低运行风阻,在列车高速运行时,减少能耗损失;防止雨水、异物进入头罩内部,保护车体前端设备;当列车需要重联编组或进行牵引救援时,露出车钩,实现车辆连挂,除此之外,还可提高列车外形的一体性,使得列车更为美观。

目前现有的动车组开闭机构,多为功能单一的手动开闭机构或自动开闭机构,而同时具备手动、自动功能的开闭机构,因在车辆断电断气工况下要实现锁定及解锁,且解锁装置接口应设置在头罩外部,以方便操作,故大多数都使用拉绳解锁,因为拉绳操作行程短的特性,无法使得拉绳直接锁定转臂,均通过拉绳操作机构限制驱动气缸位置的方式,来实现舱门的锁定。因舱门为旋转运动,气缸为直线运动,锁定气缸位置后,舱门旋转副转化为直线运动的机械结构中,必然会存在间隙,导致舱门无法完全锁紧,在气缸失去气源时,此种锁定方式,车辆运行会出现舱门晃动或打开一定角度的情况,不能很好的满足车辆运行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动车组前端舱门晃动出现缝隙以及在车辆头罩外部解锁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方便实现在车辆头罩外部解锁的开闭机构舱门锁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种开闭机构舱门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舱门、转臂、锁定机构、气缸、拨杆、解锁杆和框架,气缸包括锁定驱动气缸和转臂驱动气缸;所述转臂一端与舱门固定,转臂另一端通过旋转轴与框架连接,转臂驱动气缸安装在框架上,并与转臂连接,所述锁定装置与转臂限位卡合,锁定机构上连接有拨杆,拨杆与解锁杆连接,所述锁定机构一端连接锁定驱动气缸,锁定驱动气缸安装在框架上,整个框架安装在车体前端,通过拉动解锁杆,拨杆传动控制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带动转臂旋转控制舱门的开闭,保证开闭机构舱门锁定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装置还设有对称的阻尼器,在气缸无气源的情况下,阻尼器可使得锁定装置保持在锁定位置,防止锁定失效。优选地,所述阻尼器为阻尼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拨杆和解锁杆之间还设有方向转换装置,所述转向装置由齿轮齿条组件组成,通过拨杆及齿轮齿条组件,可使锁定装置的运动方向转化为其余平面的运行方向,可满足动车组头罩底部手动解锁开闭机构舱门的要求,通过调整拨杆及齿轮齿条组件的连接方式,还可实现将解锁接口布置在其他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转臂为两个,分别将左右舱门与框架连接。所述转臂上设有锁定杆,所述锁定杆包括前锁定杆和后锁定杆,所述锁定杆可由螺栓固定或焊接至转臂上。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导向座、插锁板和导向杆,所述的导向座与气缸连接,导向座通过连杆与插锁板一端连接,插锁板另一端设有导向杆。

进一步地,所述插锁板两端的两侧设有对称的凹槽,所述凹槽与转臂的锁定杆相匹配,通过锁定装置上的插锁板对转臂上的锁定杆进行限位,直接实现对舱门转臂位置的锁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开闭机构舱门锁定装置,舱门和转臂为刚性连接,通过锁定装置上的插锁板对转臂上的锁定杆进行限位,锁定装置机械结构、转臂与气缸相连接,可实现自动锁定及解锁,锁定装置又通过拨杆与齿轮齿条组件相连接,通过操作与齿轮连接的解锁杆,可实现手动锁定及解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开闭机构舱门锁定装置通过舱门和转臂的刚性连接,直接对舱门转臂实现锁定,没有运动轨迹的转化,完成锁定后,舱门可牢固锁死,不存在舱门晃动出现间隙的情况。锁定机械结构与气缸相连接,可实现自动锁定及解锁,又可通过操作与齿轮连接的解锁杆,可实现手动锁定及解锁,同时又可以调整解锁接口的安装位置。

本实用新型使车体前端的开闭结构同时具备手动、自动锁定及解锁功能,锁定方式稳定可靠,可对舱门位置进行直接机械限位,锁定装置需稳定可靠,完成锁定后,舱门位置不会出现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结构;

图2是本实用新型舱门关闭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舱门关闭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转臂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锁定机构结构图。

其中,1舱门,2转臂,201锁定杆,3锁定机构,301导向座,302插锁板,3021凹槽,303导向杆,4锁定驱动气缸,5拨杆,6解锁杆,7框架,8阻尼弹簧,9齿轮齿条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解释和阐明,但具体实施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有任何形式的限定。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方法和设备为本领常规方法和设备,所用原料均为常规市售原料。

实施例

一种开闭机构舱门锁定装置,包括舱门1、转臂2、锁定机构3、锁定驱动气缸4、拨杆5、解锁杆6和框架7,所述转臂2一端与舱门1固定,转臂2另一端通过旋转轴与框架7连接,转臂驱动气缸安装在框架7上,并与转臂2连接,所述锁定装置与转臂2限位卡合并呈对称分布。所述锁定机构3包括导向座301、插锁板302和导向杆303,所述的导向座301与锁定驱动气缸4连接,导向座301通过连杆与插锁板302一端连接,插锁板302另一端设有导向杆303。所述的两个转臂2上分别设有前后锁定杆201,插锁板302的两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对称的凹槽3021,锁定杆201可卡入凹槽3021中。所述的锁定机构3上连接有拨杆5,拨杆5与解锁杆6连接,通过拉动解锁杆6,拨杆5传动控制锁定机构3,锁定机构3带动转臂2旋转控制舱门1的开闭。所述锁定机构3连接锁定驱动气缸4,锁定驱动气缸4安装在框架7上,由框架7将整体其固定在车体前端,保证开闭机构舱门锁定装置的稳定性。

所述锁定装置还设有对称的阻尼弹簧8,在气缸无气源的情况下,阻尼弹簧8可使得锁定装置保持在锁定位置,防止锁定失效。

所述拨杆5和解锁杆6之间设有齿轮齿条组件9,通过拨杆5及齿轮齿条组件9,可使锁定装置的运动方向转化为其余平面的运行方向,可满足动车组头罩底部手动解锁开闭机构舱门的要求,通过调整拨杆5及齿轮齿条组件9的连接方式,还可实现将解锁接口布置在其他位置。

车体前端的舱门在关闭状态时,舱门1紧闭,转臂2之间靠近,转臂2上的锁定杆201卡入锁定机构3插锁板302的凹槽3021中,整个舱门1机械锁定。当进行自动解锁时,锁定驱动气缸4推动锁定机构3,转臂2的锁定杆201出槽解锁,转臂驱动气缸带动转臂2运动分开,舱门1打开,若关闭,则气缸4反向拉动即可。当进行手动解锁时,拉动车体外的解锁杆6,通过齿轮齿条组件9和拨杆5的联动,带动锁定机构3推移,带动转臂2的锁定杆201出槽解锁,舱门1打开,若关闭,则解锁杆6反向拉动即可。自动和手动联合,满足开闭机构同时具备自动锁定、解锁及手动锁定、解锁的要求。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