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裁断机输送带牵引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0622发布日期:2020-05-22 21:32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裁断机输送带牵引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裁断设备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裁断机输送带牵引机构。



背景技术:

裁断机是借助于机器运动的作用力加压于刀模,对非金属材料进行冲型加工的机器。其通常被用于裁切皮质、布料等柔性材料。现有的裁断机通过输送带输送物料,在使用时,先将物料平铺于输送带的上表面,然后开启电源,利用刀模裁断物料。

现有的裁断机输送被裁切物料时,一般采用输送带,在输送带两端设置一主动辊和一从动辊并配合电机间歇停转,在输送带停下的一瞬间,位于输送带上部的裁切机构对被裁切物料进行裁切,随后裁切机构复位输送带再次运转。但是,这种结构的输送带由于结构较大,主动辊与从动辊与输送带之间存在一定间隙且容易打滑,造成产品成型品质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裁断机输送带牵引机构,通过夹持带动的方式驱动输送带,夹持输送带以增加夹持组件与输送带间的摩擦力,减少输送带与夹持组件间打滑的可能性,提高物料输送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裁断机输送带牵引机构,包括机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形成有用于承载并输送被裁切物料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上方设置有用于裁切物料的裁切机构;所述承载面的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带,带动所述承载面由所述进料端往所述出料端方向运动的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以及与所述驱动组件驱动连接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承载面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可相互靠近和远离,以夹持或释放所述输送带,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驱动所述夹持组件位于所述进料端和所述出料端之间往复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位于所述输送带宽度方向的两侧形成与所述输送带相平行的支撑台面,两侧所述支撑台面上均设有与所述支撑台面滑动配合的支撑座,所述夹持组件与两所述支撑座相连,所述支撑座与所述驱动组件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承载面平行,且延伸方向与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一致的导轨,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的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一同步轮以及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设置在所述机架靠近所述进料端的一端,所述第二同步轮设置在所述机架靠近所述出料端的一端,所述第一同步轮和所述第二同步轮之间连接有同步带,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同步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同步轮或所述第二同步轮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夹持件置于所述输送带表面,所述第二夹持件置于所述输送带背面,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支撑座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相互靠近夹持所述输送带或相互远离释放所述输送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所述第二夹持件均与所述支撑座相对固定,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夹持件连接;

或所述气缸的缸体、所述第一夹持件均与所述支撑座相对固定,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分别设有相对的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和所述第二夹持面均平行于所述承载面;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夹持件或第二夹持件连接的平衡组件,所述平衡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相互靠近或远离过程中保持所述第一夹持面和所述第二夹持面相对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组件包括支撑架、第一平衡关节和第二平衡关节;所述支撑架一端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平衡关节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平衡关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平衡关节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平衡关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或第二夹持件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件或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平衡关节之间的铰接点与所述气缸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件或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地,两侧的所述平衡组件的所述第一平衡关节与所述第二平衡关节的铰接点之间连接有第三平衡杆。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牵引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以及与驱动组件驱动连接的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承载面位于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可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夹持或释放输送带,驱动组件设置在机架上,用于驱动夹持组件位于进料端和出料端之间往复移动,夹持组件夹持输送带后,驱动组件驱动夹持组件由进料端方向往出料端方向间歇运动,每当驱动机构停机,裁切机构则裁切承载面表面物料,随后裁切机构复位则驱动机构再次启动,当驱动组件将夹持机构带动到靠近裁切机构时,夹持组件释放输送带,驱动组件再次驱动夹持组件朝进料端方向运动复位,避免裁切机构与夹持组件间发生干涉,随后再次进行夹持输送,夹持的方式相对于传统通过主动辊和从动辊支撑、驱动输送带的方式更加稳定,夹持组件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相比传统输送带大,产生打滑的几率更低,输送过程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裁断机输送带牵引机构结构示意图之一(隐藏驱动组件);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裁断机输送带牵引机构结构示意图之二(显示驱动组件)。

图中:10、机架;11、支撑台面;12、支撑座;111、导轨;121、滑槽;20、输送带;21、承载面;22、进料端;23、出料端;30、驱动组件;31、第一驱动机构;32、第一同步轮;33、第二同步轮;40、夹持组件;41、第一夹持件;411、第一夹持面;42、第二夹持件;421、第二夹持面;43、第二驱动机构;50、平衡组件;51、支撑架;52、第一平衡关节;53、第二平衡关节;54、第三平衡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为了让裁断机在裁断过程中输送带20传动更加稳定,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裁断机输送带牵引机构,其包括机架10、安装在机架10上的输送带20,输送带20形成有用于承载并输送被裁切物料的承载面21,承载面21上方设置有用于裁切物料的裁切机构(图未示),裁切机构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的裁断机的裁切机构相仿,此处不再详细赘述,实际使用中,输送带20承载并输送被裁切物料经过裁切机构下部,裁切机构沿垂直于水平方向升降靠近和远离承载面21对物料进行裁切。

承载面21的一端为进料端22,另一端为出料端23,机架1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输送带20,带动承载面21由进料端22往出料端23方向运动的牵引机构;其中,牵引机构包括驱动组件30以及与驱动组件30驱动连接的夹持组件40,夹持组件40包括第一夹持件41和第二夹持件42,承载面21位于第一夹持件41和第二夹持件42之间,第一夹持件41和第二夹持件42可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夹持或释放输送带20,驱动组件30设置在机架10上,用于驱动夹持组件40位于进料端22和出料端23之间往复移动,当被裁切物料从进料端22放置于承载面21时,夹持组件40位于输送带20靠近进料端22的一端并夹持输送带20,与输送带20相对固定,随后驱动组件30驱动夹持组件40朝出料端23方向作间歇启停运动,输送带20被夹持组件40以夹持的方式间歇拖拽以使被裁切物料往出料端23方向移动随后被裁切,当夹持组件40靠近裁切机构时,夹持组件40释放输送带20,随后驱动组件30驱动夹持组件40重新复位到靠近进料端22的一端,继续上述动作步骤,夹持的方式相对于输送带20包饶主动辊、从动辊输送的方式更为稳定,第一夹持件41和第二夹持件42相互靠近与输送带20贴合夹持的方式相摩擦力较主动辊、从动辊与输送带20间的摩擦力更大,并能避免主动辊、从动辊的输送方式因输送带20的张力问题所导致的打滑现象。

具体的,机架10位于输送带20宽度方向的两侧形成与输送带20相平行的支撑台面11,两支撑台面11上还设有垂直于水平面的竖板(图未示),两竖板位于输送带20的两侧给输送带20限位,两侧支撑台面11上均设有与支撑台面11滑动配合的支撑座12,夹持组件40与两支撑座12相连,支撑座12与驱动组件30驱动连接,驱动组件30用于驱动支撑座12在进料端22和出料端23之间往复移动,从而带动夹持组件40移动。

为了让支撑座12在支撑台面11上滑动更稳定,支撑台面11上设置有与承载面21平行,且延伸方向与输送带20的输送方向一致的导轨111,支撑座12上设有与导轨111滑动配合的滑槽121。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驱动组件30包括第一驱动机构31、第一同步轮32以及第二同步轮33;第一同步轮32设置在机架10靠近进料端22的一端,第二同步轮33设置在机架10靠近出料端23的一端,第一同步轮32和第二同步轮33之间连接有同步带,支撑座12与同步带固定连接;第一驱动机构31与第一同步轮32或第二同步轮33驱动连接,优选的,第一驱动机构31为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同步轮32或第二同步轮33通过同步带连接,当然,同步轮与同步带的驱动结构也可更换为链条与链轮的啮合结构。

进一步,夹持组件40包括第二驱动机构43,第一夹持件41置于输送带20表面,第二夹持件42置于输送带20背面,第一夹持件41和第二夹持件42的两端分别与两支撑座12连接,使第一夹持件41和第二夹持件42均沿输送带20宽度方向延伸,增加夹持组件40与输送带20的接触面积,夹持状态更为稳定。第二驱动机构43设置在第一夹持件41和第二夹持件42之间,用于驱动第一夹持件41和第二夹持件42相互靠近夹持输送带20或相互远离释放输送带20。这里,第二驱动机构43为气缸;本例中,气缸的缸体、第二夹持件42均与支撑座12相对固定,第二夹持件42的第二夹持面421与输送带20的背面衔接抵碰,以使当第一夹持件41靠近夹持输送带20时,输送带20能够保持平稳,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夹持件41连接;或可采用气缸的缸体、第一夹持件41均与支撑座12相对固定,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夹持件42连接的方案。

第一夹持件41和第二夹持件42分别设有相对的第一夹持面411和第二夹持面421,第一夹持面411和第二夹持面421均平行于承载面21,当第一夹持件41与第二夹持件42相互靠近夹持输送带20时,第一夹持面411和第二夹持面421均紧贴输送带20相对的正反两面,以达到夹紧的效果;支撑座12上设置有与第一夹持件41或第二夹持件42连接的平衡组件50,平衡组件50用于在第一夹持件41和第二夹持件42相互靠近或远离过程中保持第一夹持面411和第二夹持面421相对平行,进一步提高夹持过程中的稳定性。

具体的,平衡组件50包括支撑架51、第一平衡关节52和第二平衡关节53;支撑架51一端与支撑座12固定连接,第一平衡关节52一端与支撑架51的另一端铰接,第一平衡关节52的另一端与第二平衡关节53一端铰接,第二平衡关节53的另一端与第一夹持件41或第二夹持件42铰接,本例中,支撑架51设置在支撑座12的上部并往远离承载面21的方向延伸设置,支撑架51与第一平衡关节52的铰接点高于第一夹持件41释放状态下的高度,在第一夹持件41升降过程中,第一平衡关节52绕其与支撑架51间的铰接点旋转,第二平衡关节53则用于在第一夹持件41升降过程中保持第一夹持面411始终平衡于承载面21。

第一夹持件41或第二夹持件42与第二平衡关节53之间的铰接点与气缸相对设置在第一夹持件41或第二夹持件42的上下两侧。

两侧的平衡组件50的第一平衡关节52与第二平衡关节53的铰接点之间连接有第三平衡杆54,本例中,平衡组件50与第一夹持件41连接,为了让第一夹持件41升降过程中,其两端保持水平状态,且避免其中一侧的第二驱动机构43损坏导致第一夹持件41一侧升降过程中无法保持平衡,通过两侧平衡组件50间所连接的第三平衡杆54,使即使其中一侧的第二驱动机构43无法工作,无法工作的一侧的第一夹持件41也能通过第三平衡杆54被带动升降,保持平行。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