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皮带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34828发布日期:2021-06-11 21:5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皮带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皮带拆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皮带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皮带具有传动运行平稳、噪音低、振动小、结构简单、调整方便等优点,因此在很多机加工场合都用到皮带传递动力。风机皮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因磨损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目前,由于缺乏专门的风机皮带拆卸的工具,大都依赖操作人员徒手操作更换。操作人员徒手拆卸皮带时,一般需要一只手转动皮带轮,另一只手拉动皮带,操作过程耗时又费力,同时拉动过程中会导致皮带轮在皮带的作用下发生不可控制的转动,从而导致操作人员的手夹在皮带和皮带轮之间,造成手部挤伤或手部永久性伤残等安全事故。

虽然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皮带的拆卸工具,但是现有的皮带拆卸工具只能拆卸某种固定尺寸或型号的皮带,若要拆卸不同的皮带,则需要设计不同规格的皮带拆卸工具,导致皮带拆卸工具的种类繁多,通用性差,使用成本较高。因此,亟需研发一款能够快速拆装不同尺寸或型号皮带的工具,以提高皮带拆装效率,同时避免皮带夹手等工伤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皮带拆卸费时费力,易造成工伤事故的问题,提供一种柔性皮带拆卸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柔性皮带拆卸装置,包括转轮本体和拉紧杆,所述转轮本体包括外轮圈和内轮圈,所述外轮圈与内轮圈之间设有若干周向设置的筋板,所述外轮圈上安装有操作杆,所述筋板上设有安装槽,所述拉紧杆插装在安装槽内,所述拉紧杆的一端设有紧固件,另一端设有拉紧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拉紧杆和拉紧板将皮带轮进行固定,通过操作杆转动转轮本体,从而带动皮带轮转动,避免维修人员更换皮带时手部直接接触皮带轮的啮压点,消除安全隐患,降低风险等级,避免伤残等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将拉紧杆插装在安装槽内,对拉紧杆起到支撑和导向的作用,使操作更加简单;通过在内外轮圈之间设置筋板,既能满足拉紧杆的安装需求,同时可降低转轮本体的重量,方便安装和拆卸。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为了达到使用的方便以及装备的稳定性,还可以对上述的技术方案作出如下的改进:

进一步,所述安装槽为长条形,所述安装槽的长度范围为r65mm-r180mm,所述安装槽的宽度与拉紧杆相适配。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根据皮带轮的尺寸大小,径向调整拉紧杆的位置,提高该拆卸装置的通用性。当安装槽的尺寸小于r65mm时,不适用于车间常用皮带轮上皮带的拆卸需求,当安装槽的尺寸大于r180mm时,则导致拆卸装置整体体积和重量偏大,不便于维修人员将其安装在皮带轮上。同时,所述安装槽的长度范围为r65mm-r180mm,可以满足车间内皮带轮上皮带的拆卸需求。

进一步,所述外轮圈与内轮圈之间设有三个周向均布的筋板,其中两个相邻筋板之间还设有第四个筋板。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四个筋板,可将拆卸装置固定在不同尺寸的皮带轮上,以满足皮带的拆卸需求。

进一步,所述外轮圈上设有多个均布的容纳孔,所述操作杆可拆卸的安装在容纳孔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根据皮带轮的大小可安装一个或多个操作杆,以便施加足够大的力使皮带轮转动,从而将皮带顺利拆卸下来。

进一步,还包括绑带,所述绑带用于绑定皮带。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避免维修人员的手部接触皮带,避免挤压,提高维修时的安全性。

进一步,所述拉紧板与拉紧杆呈l型。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将拆卸装置固定在风机皮带轮的筋板上,从而顺利转动皮带轮。

进一步,将所述拉紧杆拆除,所述内轮圈内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的内侧壁上设有键槽,所述轴套的外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内轮圈上设有与凹槽相对应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容纳顶丝。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键槽与风机的主轴固定在一起,并通过凹槽与固定孔及顶丝配合将轴套与内轮圈固定在一起,实现转动转轮本体时带动皮带轮转动,从而将皮带从皮带轮上拆卸下来,整体连接简单,拆卸方便,避免维修人员手部接触皮带轮的啮压点,降低安全风险。

进一步,所述轴套的侧壁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设有定位件。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定位件将轴套初步固定在皮带轮的输出轴上,使转轮本体安装时更加方便,同时与键槽配合保证轴套安装的牢固性,避免轴套在皮带轮的输出轴上发生转动。

进一步,所述凹槽设有三个,三个凹槽周向均布在轴套外侧壁上,所述凹槽沿轴套的长度方向延伸。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既能保证轴套安装的牢固性,同时可调整轴套固定的位置,降低安装的难度。

进一步,还包括撬棒,所述撬棒包括棒体和设置在棒体端部的撬动棒和支撑棒,所述撬动棒与棒体垂直,所述支撑棒与棒体呈夹角设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安装皮带时,通过撬棒可将皮带顺利安装在皮带轮内,避免维修人员手部直接安装,提高安装皮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3为转轮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拉紧杆和拉紧板连接的示意图;

图5为撬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2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记录如下:1、转轮本体;1-1、外轮圈;1-2、内轮圈;1-3、筋板;2、拉紧杆;3、拉紧板;4、操作杆;5、紧固件;6、轴套;6-1、键槽;6-2、凹槽;6-3、定位孔;7、撬棒;7-1、棒体;7-2、撬动棒;7-3、支撑棒;8、顶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5,一种柔性皮带拆卸装置,包括转轮本体1和拉紧杆2,所述转轮本体1包括外轮圈1-1和内轮圈1-2,所述外轮圈1-1与内轮圈1-2之间设有若干周向设置的筋板1-3,所述外轮圈1-1上安装有操作杆4,所述筋板1-3上设有安装槽,所述拉紧杆2插装在安装槽内,所述拉紧杆2的一端设有紧固件5,另一端设有拉紧板3。

所述安装槽为长条形,所述安装槽的长度范围为r65mm-r180mm,所述安装槽的宽度与拉紧杆2相适配。根据皮带轮筋板的尺寸,可以调整拉紧杆2在安装槽的位置,使拉紧板3顺利固定在皮带轮筋板上,从而满足不同尺寸皮带的维修需求。

可选的,所述安装槽也可以为多个通孔,也能实现安装拉紧杆2的作用。

所述外轮圈1-1与内轮圈1-2之间设有三个周向均布的筋板1-3,其中两个相邻筋板之间还设有第四个筋板。

所述外轮圈1-1上设有多个均布的容纳孔,所述操作杆4可拆卸的安装在容纳孔内。

所述拉紧板3与拉紧杆2呈夹角设置,所述拉紧板3与拉紧杆2呈l型。

还包括绑带,所述绑带用于绑定皮带。

可选的,也可以使用卡勾卡在皮带上,并将皮带向外拉,以便于将皮带从皮带轮上拆下。

如图7所示,还包括撬棒7,所述撬棒7包括棒体7-1和设置在棒体7-1端部的撬动棒7-2和支撑棒7-3,所述撬动棒7-2与棒体7-1垂直,所述支撑棒7-3与棒体7-1呈夹角设置。

所述撬动棒7-2与支撑棒7-3位于棒体7-1的两侧。

所述撬动棒7-2与支撑棒7-3呈y型。

在本申请中,所述操作杆4设有两个,两个操作杆4固定在相对的两个容纳孔上,所述拉紧杆2设有两个且固定在相对的两个筋板1-3的安装槽内,既能保证拆卸装置与皮带轮连接的牢固性,同时,方便维修人员通过两个操作杆4施加足够的力,使皮带轮转动以便将皮带拆卸下来。

本实施例的皮带拆卸装置适用于带筋板的皮带轮,拉紧板3用于固定在皮带轮的筋板上。

实施例2

参照图6和图7,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与皮带轮连接的结构,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将所述拉紧杆2拆除,所述内轮圈1-2内放置有轴套6,所述轴套6的内侧壁上设有键槽6-1,所述轴套6的外侧壁上设有凹槽6-2,所述内轮圈1-2上设有与凹槽6-2相对应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容纳顶丝8。

所述轴套6的侧壁上设有定位孔6-3,所述定位孔6-3内设有定位件。

可选的,所述定位件可以为螺栓或螺钉。

所述凹槽6-2设有三个,三个凹槽6-2周向均布在轴套6的外侧壁上,所述凹槽6-2沿轴套6的长度方向延伸。

可选的,可以设置不同内径尺寸的轴套6,从而使该拆卸装置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皮带轮。

本实施例中的皮带拆卸装置,适用于平面皮带轮、无工艺孔或工艺孔较小的皮带轮,轴套6用于固定在风机的主轴上。

本申请的使用过程如下:

当需要拆卸皮带轮上的皮带时,首先将皮带轮的电源系统进行锁定,避免误启动机器造成危险,然后拆下风机护罩,将拉紧杆2插装在转轮本体1的安装槽内,根据皮带轮的尺寸调整拉紧杆2的位置,直至将拉紧板3卡接在风机皮带轮的筋板上,通过紧固件5将拉紧杆2固定在转轮本体1上;或者,首先将轴套6安装在风机的主轴上,安装时,主轴上的平键条对准凹槽6-1,实现径向固定轴套6,定位孔6-3内安装螺钉使螺钉的端部与主轴相抵,保证轴套6安装的牢固性,然后将转轮本体1套设在轴套6上,通过将顶丝8的端部伸入轴套6的凹槽6-2内,实现转轮本体1与轴套6的固定,使维修人员转动转轮本体1时通过风机主轴带动皮带轮转动。

最后,一名维修人员对皮带上半部分2/3的位置使用绑带进行绑定,并将皮带向外拉,另一名维修人员通过操作杆4转动皮带轮,直至皮带脱落取下皮带。

当需要将皮带安装在皮带轮上时,一名维修人员将皮带卡接在撬动棒7-2和支撑棒7-3之间并将皮带搭接在从动轮上,另一名维修人员转动主动轮,直至皮带与从动轮完全啮合,完成皮带的安装。

综上所述,皮带安装或拆卸时,该拆卸装置避免了人手与皮带轮啮压点的接触,消除了安全隐患,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整体操作简便、快捷,提高了拆卸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