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扳手用紧固套筒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65821发布日期:2021-09-15 09:12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扳手用紧固套筒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扳手用紧固套筒组件。


背景技术:

2.常规的扭矩扳手反作用力臂和支撑扳手施加扭矩会产生很大的侧向载荷以及周向对中变形,增加螺栓载荷散布并降低精度,螺栓紧固需要额外人力资源和协调,增加受伤的风险。
3.为克服该缺陷专利2016800341643公开了反作用垫圈及其紧固套管,其可以消除侧向载荷变形,改善轴向对中,减少螺栓载荷散布并提高整体的精度,其结构见图10,其包括驱动套筒16和反作用套筒17,为便于驱动套筒16的安装,反作用套筒17上端的开口设置可拆卸的套筒藕接装置18,由于将反作用套筒17和套筒藕接装置18做成分体式的结构,因此在使用时,反作用套筒17的筒口处在使用段时间后会发生变形,导致反作用套筒17的报废,另外该专利中的驱动套筒16只能针对一个尺寸的螺母使用,在安装现场常常多种型号的螺母同时存在,因此该驱动套筒16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若同时携带多种尺寸的驱动套筒进行作业,每次繁琐的更换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液压扳手用紧固套筒组件。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
6.一种液压扳手用紧固套筒组件,包括反作用力套筒、驱动套筒、反作用垫圈、螺栓以及螺母,所述驱动套筒可转动的置于反作用力套筒内,液压扳手驱动驱动套筒在反作用力套筒内转动,驱动套筒带动螺母一起转动并将螺母螺纹连接在螺栓上,反作用垫圈套设在螺栓上并置于螺母的内侧,所述反作用力套筒为一体式结构,反作用力套筒的顶端面向内收缩并形成藕接面,在藕接面的中心处设有齿面孔,在驱动套筒的外壁上套设卡簧,卡簧的外端面卡设在反作用力套筒的内壁上,驱动套筒通过卡簧轴向定位在反作用力套筒内,且驱动套筒与反作用力套筒之间可相对转动,在驱动套筒内设有用于驱动不同尺寸螺母的变径套。
7.进一步地,所述变径套包括六角套、锁紧销和弹簧,在六角套的一侧端面上分层设有两个限位孔,若干个六角套相互套设,且所有六角套上的对应位置处的限位孔相互同轴并贯通,锁紧销的一端由外之内穿过所有六角套中上侧的限位孔内,另一端伸于驱动套筒内并抵触在弹簧上。
8.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套筒的侧壁上设有安装孔,在安装孔的外孔口处螺纹连接有封盖,所述弹簧置于安装孔内,且弹簧的一端抵触在封盖上,另一端抵触在锁紧销上。
9.进一步地,相互套设的所有六角套中处于最内侧的六角套上的两个限位孔均为台阶孔结构,剩余的六角套上的两个限位孔均为圆孔结构,在所有六角套相互套设且对应位
置处的限位孔相互同轴并贯通后,锁紧销的一端由外之内穿过所有六角套中上侧的限位孔并最终抵触在最内侧的六角套中对应位置限位孔的台阶面上。
10.进一步地,所述反作用力套筒的外壁上设有检修孔,所述检修孔置于封盖的一侧。
11.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套筒包括一体成型的驱动头部和变径套安装部,所述驱动头部上设有多面孔,液压扳手的驱动轴插接在所述多面孔内,在变径套安装部上设有六角孔,所述变径套置于六角孔内。
12.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头部的直径小于变径套安装部的直径,在驱动头部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卡簧槽,在反作用力套筒的内壁上面上设有第二卡簧槽,所述反作用力套筒与驱动套筒装配后,第一卡簧槽和第二卡簧槽相连通,卡簧置于第一卡簧槽和第二卡簧槽内。
13.进一步地,所述卡簧采用无耳卡簧。
14.进一步地,所述反作用垫圈的一侧端面上设有若干个盲孔,在每个盲孔内胶粘一个强磁铁。
15.进一步地,所述反作用垫圈的一侧端面上设有变形孔,在变形孔的孔底面上设有盲孔,在每个盲孔内胶粘一个锥钉,锥钉的锥尖面与反作用垫圈的对应一侧端面相齐平。
16.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将反作用力套筒采用一体式的结构,即直接将藕接面做在反作用力套筒上,采用一体式结构,可以保证反作用力套筒的强度,避免反作用力套筒的变形,提高反作用力套筒的使用寿命。
18.本实用新型中的变径套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螺母,结构设计合理,稳定性好,且结构简单,方便制造。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变径套适用于不同尺寸螺母的应用结构图。
22.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与液压扳手的装配结构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卡簧的结构图。
25.图7、图8和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反作用垫圈的三种结构图。
26.图10为现有技术中驱动套筒和反作用套筒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8.如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一种液压扳手用紧固套筒组件,包括反作用力套筒1、驱动套筒2、反作用垫圈3、螺栓4以及螺母5,驱动套筒2可转动的置于反作用力套筒1内,液压扳手驱动驱动套筒2在反作用力套筒1内转动,驱动套筒2带动螺母5一起转动并将螺母5螺纹连接在螺栓4上,反作用垫圈3套设在螺栓4上并置于螺母5的内侧。
29.本实用新型中的反作用力套筒1为一体式结构,反作用力套筒1的顶端面向内收缩并形成藕接面11,在藕接面11的中心处设有齿面孔12,在驱动套筒2的外壁上套设卡簧7,卡
簧7的外端面卡设在反作用力套筒1的内壁上,驱动套筒2通过卡簧7轴向定位在反作用力套筒1内,且驱动套筒2与反作用力套筒1之间可相对转动。
30.本实用新型将反作用力套筒1采用一体式的结构,即直接将藕接面11做在反作用力套筒1上,采用一体式结构,可以保证反作用力套筒1的强度,避免反作用力套筒1的变形,提高反作用力套筒1的使用寿命。
31.本实用新型为便于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螺母,在驱动套筒2内设有用于驱动不同尺寸螺母5的变径套6。
32.变径套6包括六角套61、锁紧销71和弹簧72,在六角套61的一侧端面上设有两个上下分层布置的限位孔611,将若干个六角套61相互套设,一个六角套61的尺寸与一个标准型号的螺母尺寸相适配。
33.若干个六角套61相互套设后,所有六角套61上两个对应位置处的限位孔611相互同轴并贯通。锁紧销71的一端由外之内穿过所有六角套61中上侧的限位孔611内,另一端伸于驱动套筒2内并抵触在弹簧72上。
34.为便于弹簧72与锁紧销71的在反作用力套筒1上的安装,在驱动套筒2的侧壁上设有安装孔21,在安装孔21的外孔口处螺纹连接有封盖73,弹簧72置于安装孔21内,且弹簧72的一端抵触在封盖73上,另一端抵触在锁紧销71上。
35.为避免锁紧销71的内侧穿出最内侧的六角套61,处于最内侧的六角套61上的两个限位孔611均为台阶孔结构,剩余的六角套61上的两个限位孔611均为圆孔结构。
36.在所有六角套61相互套设且对应位置处的限位孔611相互同轴并贯通后,锁紧销71的一端由外之内穿过所有六角套61中上侧的限位孔611并最终抵触在最内侧的六角套61中对应位置限位孔611的台阶面上。
37.锁紧销71用于限制所有六角套61的位置(轴向限位),在根据螺母5尺寸选择对应合适的六角套61时,通过一个内六角扳手抵触锁紧销71并将锁紧销71抵退到安装孔21内,然后上推选中的六角套61内侧所有的六角套61(如图3和图4),然后松开内六角扳手,锁紧销71在弹簧的作用下回位,此时锁紧销71抵触在上移后所有六角套61下侧的安装孔21内。
38.为便于相邻的六角套61之间的轴向方向的相互定位,除了处于最外侧的六角套61的为柱形结构,剩余的六角套61的顶端均设有向外延伸的定位平面612。
39.在反作用力套筒1的外壁上设有检修孔15,检修孔15置于封盖73的一侧。检修孔15一方面用于方便封盖73的拆装(在封盖73的外端面上设有十字槽),用以对锁紧销71和弹簧72的检修,另一方便检修孔15可以用于观察驱动套筒2的转动,避免驱动套筒2在封闭的环境中工作使得工人不能观察驱动套筒2,通过检修孔15直观的观察驱动套筒2的转动,在驱动套筒2出现运动不畅(卡顿)或抖动时,可以第一时间被肉眼观察。
40.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套筒2为台阶式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驱动头部211和变径套安装部212,驱动头部211的直径小于变径套安装部212的直径,驱动头部211上设有多面孔,液压扳手的驱动轴插接在所述多面孔内,在变径套安装部212上设有六角孔,变径套置于六角孔内。
41.本实用新型中卡簧7采用无耳卡簧,为方便卡簧7的装配,在驱动头部211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卡簧槽,在反作用力套筒1的内壁上面上设有第二卡簧槽,反作用力套筒1与驱动套筒2装配后,第一卡簧槽和第二卡簧槽相连通,卡簧7置于第一卡簧槽和第二卡簧槽内。
42.本实用新型中的反作用垫圈3的一侧端面上设有若干个盲孔31,在每个盲孔31内胶粘一个强磁铁,如图7。螺栓紧固后,通过强磁铁将反作用垫圈3紧紧吸附在被紧固件上,起到防松作用。在使用时强磁铁结构的反作用垫圈3时,反作用垫圈3要单独包装,并在反作用垫圈3外套设一个塑料套,避免运输或未使用时,强磁铁吸附在其他物件上。
43.本实用新型中的反作用垫圈3还可以采用锥刺的结构来起到防松作用,具体为(如图8),在反作用垫圈3的一侧端面上设有变形孔32,在变形孔32的孔底面上设有盲孔31,在每个盲孔31内胶粘一个锥钉33,锥钉33的锥尖面与反作用垫圈3的对应一侧端面相齐平。在使用时,随着螺母被逐渐锁紧,由于变形孔32处的厚度低于反作用垫圈3的边缘厚度,因此随着螺母被逐渐试压,此时变形孔32处发生轻微变形并同时下压锥钉33,将锥钉33的锥尖刺入被紧固件上,起到防松作用。
44.本实用新型中的反作用垫圈3还可以现有的齿面防滑结构,如图9,螺母紧固后通过齿面防松。
4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