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动力钳扭矩传感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590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压动力钳扭矩传感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装卸油井管柱螺纹的一种液压动力钳,特别是一种液压动力钳扭矩传感机构。
目前,油田用液压动力钳的扭矩控制是通过主钳液压马达供油系统上装设的溢流阀来间接实现的,其具体结构如专利号90216583,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由主钳背钳组合的联动式动力钳装置”;专利号为92218821.1,发明创造名称为“内曲面滚子爬坡夹紧式液动背钳”。现有动力钳的扭矩由于是溢流阀间接控制,其系统供油压力由于受液压元件不同阻力损失、不同内泄量、液压油不同粘度等因素的影响,使供油压力与扭矩的对应关系呈非线性关系变化,且不准确、不稳定。另外,动力钳通常有多个变速档次,一个供油压力将有多个扭矩值与其对应,观察与操作都很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扭矩传感机构,能够可靠的将动力钳的扭矩信号转变为液压信号输出,与扭矩控制阀配合,实现对动力钳扭矩的直接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含有缸体、活塞、主钳后支柱导杆和油缸端盖,缸体与背钳相联接,主钳后支柱导杆与主钳为钢性连接,主钳后支柱导杆设置于缸体中部的空腔内,主钳后支柱导杆在其空腔内拥有一定的径向平移行程,缸体上对称设有与活塞相配的活塞油缸,其油缸相互通连,油缸的缸壁上和活塞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限位台阶,配置于油缸内的活塞可与主钳后支柱导杆相触碰。缸体一侧的端盖上设有补充油口堵头,另一侧的端盖上设有补充油缸。
本实用新型能够准确的拾取和输出动力钳的扭矩信号,使输出的液压信号与主钳正反转扭矩的动力信号呈线性关系变化,从而使扭矩控制阀对动力钳扭矩实现准确、可靠的控制。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缸体12,活塞4,油缸端盖2,主钳后支柱导杆8组成。缸体12联接于动力钳背钳尾部,主钳后支柱导杆8与动力钳主钳为钢性联接。缸体12的中部设有载面为长圆形的柱形空腔,主钳后支柱导杆8设置在空腔内,并可在空腔内拥有一定的径向平移行程。缸体8的两侧对称设有二个与活塞4相配的活塞油缸5,配置于活塞油缸5内的活塞4可与支柱导杆8相触碰。缸体上油缸5的内侧设有台阶10,活塞上设有台阶11,台阶10为台阶11的限位止点。缸体12的外侧通过端盖2密封,使油缸5形成密封油腔,两油缸5通过油管7相沟通。动力钳工作时,主钳的正反转扭矩使主钳后支柱导杆8相对缸体12平移运动,对活塞4施加正反向压力,由于两侧油缸5相通,无论导杆8作用于那一个活塞,另一个活塞由于受到缸体17上台阶10的限位,其密封油腔均受到压缩,因而油缸5内的压力都会升高,其油压与主钳正反转扭矩成正比。
端盖2内设有油路,油缸5内的液压油通过端盖2、通油螺栓6与油管7相通连。任一端的端盖上联接管道1,即引出与扭矩成正比的扭矩传感液压油。管道1可通过三通分别与扭矩控制阀和压力表相接,压力表即显示扭矩变化数值,扭矩控制阀即实施对主钳扭矩的控制。
为了方便、及时地向油腔5内补充液压油,在一侧的端盖上设置补充油口堵头3,另一侧的端盖上设置补充油缸9。
权利要求1.液压动力钳扭矩传感机构,含有缸体、活塞、主钳后支柱导杆和油缸端盖,缸体与背钳相联接,主钳后支柱导杆与主钳为钢性连接,主钳后支柱导杆设置于缸体中部的空腔内,其特征在于,主钳后支柱导杆在其空腔内拥有一定的径向平移行程,缸体上对称设有与活塞相配的活塞油缸,其油缸相互通连,油缸的缸壁上和活塞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限位台阶,配置于油缸内的活塞可与主钳后支柱导杆相触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动力钳扭矩传感机构,其特征在于,缸体一侧油缸端盖上设有补充油口堵头,另一侧油缸端盖上设有补充油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装卸油井管柱螺纹的一种液压动力钳扭矩传感机构,主要由缸体、活塞和主钳后支柱导杆组成,缸体上对称设有两个相互通连的活塞油缸,能准确、可靠的将动力钳正反转扭矩信号转变为液压信号输出。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输出性能准确、稳定,与扭矩控制阀配合使用,克服了目前动力钳扭矩间接控制中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动力钳扭矩实现了有效的直接控制。
文档编号B25B23/145GK2354710SQ9723565
公开日1999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7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7日
发明者傅永森, 姜启罗 申请人:建湖县矿山石油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