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身零部件存放的工位器具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960055阅读:来源:国知局
接,所述第一组合板7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组合板72的一端铰接。当不使用第二承载板7时,第一组合板71与第二组合板72可折叠后侧立于所述围挡9,避免因第二承载板7整个板子完全侧立时高度过高,容易发生碰撞,造成损坏的问题,同时减少工位器具上方空间的占用。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述描述中只提到第一组合板71和第二组合板72,但是这并不说明第二承载板7所包括的组合板只有两个,组合板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可以为一个,也可为2个或2个以上。
[0039]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组合立柱8包括:组合立柱本体81以及套设在所述组合立柱本体81外面的套筒82。所述组合立柱本体81包括:与所述第一承载板I连接的第一支撑杆811、与所述第一支撑杆811垂直连接的第二支撑杆812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8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812连接的加强杆813,这样结构的组合立柱本体81,结构简单同时能够保证一定的强度。其中,所述组合立柱本体81与所述套筒82可伸缩连接。此外,所述组合立柱8可一个单独使用,也可多个同时使用,具体的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另外,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组合立柱8在不使用时,可放置在多个立柱3之间,节约占用空间。
[0040]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合立柱8的高度可以调节,当组合立柱8安装在第一承载板上I时,可根据需要调节高度,其高度调节方式优选通过设置在套筒82上的多个高度调节固定孔实现的。进一步的,所述高度调节固定孔包括指定高度调节固定孔822和指微调高度固定孔823。其中,指定高度调节固定孔822为在套筒82上每隔指定距离开设固定孔,在组合立柱本体81上也开设相适配的固定孔,通过定位结构(例如螺钉)进行定位。所述指微调高度固定孔823为可较随意调节高度的固定孔,将定位结构(例如螺钉)旋入指微调高度固定孔823中抵住所述组合立柱本体81进行定位。其中,高度调节固定孔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
[0041]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下面举例说明:
[0042]假设,每两个相邻指定高度调节固定孔822之间的间距为50mm,即指定调节高度为50mm,此时,最小高度调节为50mm。若需要将组合立柱8的高度调高8mm时,可旋松指微调高度固定孔823中的定位结构,将组合立柱本体81从套筒82中向外移出8mm后,再将定位结构旋紧进行固定,即可完成。
[0043]进一步的,为了将组合立柱8固定在所述第二承载板7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在所述组合立柱8与所述第一承载板I接触的一端设置一固定垫片,所述固定垫片上开设有用于将所述组合立柱8固定在所述第一承载板I上的第一通孔,相应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承载板I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适配的第二通孔101,当固定时,将第一通孔对准第二通孔101,再通过螺钉进行固定。其中,所述第一承载板I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孔,方便组合立柱8安装位置的选择、更换或多个组合立柱8的安装,当有多个组合立柱8安装在第一承载板I上时,可根据需求选择它们的安装位置。
[0044]如图5所示,为了将加强组合立柱8的固定强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在所述套筒82上设置有一用于将所述组合立柱8固定在所述横梁6上的连接块821,所述连接块821与所述套筒82铰接。其中,所述连接块821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8211,相应的,所述横梁6上也开设有与所述连接块821上的通孔相适配的第二固定孔61。当固定时,将连接块821翻转贴靠至横梁6,并使第一固定孔8211对准第二固定孔61,通过螺钉将连接块821固定在横梁6上。其中,横梁6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61,以适应组合立柱8的位置更换或多个组合立柱8固定。
[004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该工位器具能够根据车身零部件的结构特征,进行适当的调整,便于满足各种车身零部件的存放需要。同时,该工位器具可以用于不同车型的车身零部件的存放,通用性高,减少了工位器具的重复制造,有效的减少资源的浪费问题,且该工位器具之间能够叠加存放,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0046]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用于车身零部件存放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存放车身零部件的第一承载板(I),所述第一承载板(I)朝向地面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移动滚轮⑵; 固定在所述第一承载板(I)周边的多个立柱(3),所述立柱(3)与地面接触的一端设置有一底座(4),所述立柱(3)的另一端设置有弹性部件(5); 固定在多个所述立柱(3)上的横梁(6); 固定在所述第一承载板(I)另一侧上方的、与所述第一承载板(I)平行设置的第二承载板(7),所述第二承载板(7)的一端与所述横梁(6)铰接;以及 与所述第一承载板(I)可拆卸连接的、用于支撑车身零部件的组合立柱(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多个所述立柱(3)连接的围挡(9),所述围挡(9)为半包围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9)上设置有限位器(10),所述第二承载板(7)上具有限位孔,通过所述限位器(10)与所述限位孔的配合,对所述第二承载板(7)进行限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上设置有在所述第二承载板(7)与所述第一承载板(I)平行放置时,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承载板(7)的支撑结构(1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板(7)包括:第一组合板(71)和第二组合板(72),其中所述第一组合板(71)的一端与横梁(6)铰接,所述第一组合板(7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组合板(72)的一端铰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立柱(8)包括:组合立柱本体(81)以及套设在所述组合立柱本体(81)外面的套筒(82),所述组合立柱本体(81)与所述套筒(82)可伸缩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立柱本体(81)包括:与所述第一承载板(I)连接的第一支撑杆(811)、与所述第一支撑杆(811)垂直连接的第二支撑杆(812)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8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812)连接的加强杆(813) ο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82)上设置有多个高度调节固定孔。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立柱(8)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组合立柱本体(81)与所述第一承载板(I)接触的一端的固定垫片,所述固定垫片上开设有用于将所述组合立柱(8)固定在所述第一承载板(I)上的第一通孔,相应的,所述第一承载板(I)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适配的第二通孔(101)。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82)上设置有一用于将所述组合立柱(8)固定在所述横梁(6)上的连接块(821),所述连接块(821)与所述套筒(82)可翻转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身零部件存放的工位器具,包括:用于存放车身零部件的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朝向地面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移动滚轮;固定在所述第一承载板周边的多个立柱,所述立柱与地面接触的一端设置有一底座,所述立柱的另一端设置有弹性部件;固定在多个所述立柱上的横梁;固定在所述第一承载板另一侧上方的、与所述第一承载板平行设置的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一端与所述横梁铰接;以及与所述第一承载板可拆卸连接的、用于支撑车身零部件的组合立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位器具能够根据车身零部件的结构特征进行调整,便于满足各种车身零部件的存放需要。
【IPC分类】B25H5/00
【公开号】CN204868829
【申请号】CN201520489932
【发明人】薛正荣, 李丹彤, 高崇君, 赵雪双, 丁晖, 韩利峰, 蔡龙龙, 崔学人, 张栋梁
【申请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