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断线温电启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7390发布日期:2018-06-28 01:4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断线温电启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断线温电启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消防技术领域内大量采用温电双控启动技术,相比于原有单一的靠感温元件作为火灾探测、自动启动相关设备的技术,其优点在于能通过电子信号控制电引发器联动启动防护区内所有相关灭火设备,从而大大提高了消防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以悬挂式灭火装置为例,受灭火介质喷射时长要求,以及灭火装置结构、重量的限制,不可能将单具悬挂式灭火装置做得太大(一般灭火介质重量小于10公斤),所以在防护区面积/体积较大时,需要配置多具灭火装置并要求同时动作。电控启动技术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它通过将若干个悬挂式灭火装置的电引发器串联在一个启动回路中,使用电子信号将电引发器启动,进而实现多具灭火装置的联动。

具体到这种温电双控启动技术,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0910158487.5中给出了若干种实施方案:使用感温玻璃泡或易熔合金件作为感温元件的同时,在感温玻璃泡或易熔合金件的周围布置电引发器。在发生火灾时,环境温度升高,灭火装置既能通过感温玻璃泡内液体膨胀使玻璃球炸裂或易熔合金件熔化,从而使位于储存容器喷口处且正常情况下由感温元件支撑的堵头(启动头)失去支撑,这时储存容器内部的灭火介质将依靠压力将堵头冲开,由此释放出灭火介质的方式而进行灭火,又能通过电子信号将电引发器(内含电阻丝,通电时发热)启动,使感温玻璃泡或易熔合金件周围温度急剧上升而迅速响应,从而达到启动灭火装置的目的。

但在实际将多个上述温电双控悬挂式灭火装置串联使用的过程中发现,由于每具灭火装置的启动时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当某个灭火装置首先动作时,其储存容器内的灭火介质会瞬间高速喷出,因此有一定概率导致电引发器脱落或电引发器内的电阻丝断裂失效。由于整个启动回路的灭火装置中的电引发器是串联的,其中任一电引发器的断路都将导致整个启动回路的断路,从而使电启动方式失效,导致剩余灭火装置无法及时启动,从而无法有效地扑灭火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断线温电启动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断线温电启动装置设置在所需温控启动的设备上,包括支撑件、启动头、感温元件、电引发器和开关;其中启动头用于直接或间接地启动所需温控启动的设备;感温元件设置在支撑件上,并支撑着启动头;电引发器设置在感温元件的外部,并串联在整个启动回路中;开关与电引发器并联,并且正常情况下开关在感温元件或启动头的作用力下处于断开状态。

所述的开关选自微动开关、拉线开关、接近开关或磁力开关。

所述的感温元件为感温玻璃泡或易熔合金件。

所述的电引发器为采用通电发热原理的电引发器。

所述的启动回路中还设有一个熔断器,以防止供电装置被短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断线温电启动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可有效避免因个别需温控启动的装置动作导致的电引发器失效,致使启动回路内串联的其余装置无法电控启动的问题;

2、将已经动作的装置上的电引发器短路后,能降低整个启动回路的电启动负载,在启动电源输出功率一定的情况下,缩短了剩余装置电控启动时间,提高了装置启动速度。

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断线温电启动装置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用在大部分需温电双控启动的消防相关装置上,例如市场上常见的防火卷帘联动释放器、防火门窗联动闭门器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断线温电启动装置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断线温电启动装置的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断线温电启动装置的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断线温电启动装置的实施例三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B向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断线温电启动装置的实施例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断线温电启动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断线温电启动装置设置在所需温控启动的设备上,包括支撑件、启动头、感温元件1、电引发器2和开关3;其中启动头用于直接或间接地启动所需温控启动的设备;其中启动头用于直接或间接地启动所需温控启动的设备;感温元件1设置在支撑件上,并支撑着启动头;电引发器2设置在感温元件1的外部,并串联在整个启动回路中;开关3与电引发器2并联,并且正常情况下开关3在感温元件1或启动头的作用下处于断开状态。

所述的开关3选自微动开关、拉线开关、接近开关或磁力开关。

所述的感温元件1为感温玻璃泡或易熔合金件。

所述的电引发器2为采用通电发热原理的电引发器。

当环境温度不足以使感温元件1动作时,在感温元件1或启动头的作用下(通常为压迫或牵引开关3的触点),开关3处于断开状态;当感温元件1响应周围环境温度变化而动作后(通常为感温玻璃泡破裂,或者易熔合金件熔化),从而使用于直接或间接地启动所需温控启动的设备的启动头失去支撑而发生位移或形变,这时温控启动方式生效;与此同时,开关3失去感温元件1或启动头的作用而复位,从而使开关3切换至导通状态,导致电引发器2出现短路,这时流经电引发器2上的电流近似为0。这样一方面可避免因个别电引发器2失效导致的整个启动回路无法接通,电控启动方式失效问题,另一方面将已经启动的装置上的电引发器2短路后,整个启动回路的电控启动负载降低,可使启动剩余装置的时间减少,也就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响应速度。另外,需在电引发器2串联的启动回路中增加一个熔断器,以防止在极端情况下所有上述防断线温电启动装置上的开关3复位至导通状态,整个启动回路中无启动负载,从而使得供电装置被短路。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断线温电启动装置包括支撑件、堵头5(启动头)、感温元件1、电引发器2和微动开关31;其中支撑件包括喷头框架4和紧固螺丝6,喷头框架4连接在储存容器的喷口外部,紧固螺丝6螺纹连接在喷头框架4下端的螺纹孔中;堵头5设置在储存容器的喷口处并由感温元件1的上端支撑;电引发器2设置在感温元件1的外部,并串联在整个启动回路中;微动开关31置于紧固螺丝6上端部的内孔内,与电引发器2并联,并且正常情况下微动开关31上的触点受电引发器2下端的作用而被按下,由此使微动开关31处于断开状态。

装配时,先将微动开关31置于紧固螺丝6上端部的内孔内,然后将紧固螺丝6连同微动开关31一起拧入喷头框架4下端的螺纹孔中,通过不断拧动紧固螺丝6,便能使微动开关31与感温元件1下端接触而相互作用,直至微动开关31上的触点被按下,同时通过紧固螺丝6的端部定位锁止作用,使感温元件1达到支撑堵头5的作用,即为装配到位。然后再将微动开关31通过导线压接或焊接到电引发器2两端。最后将多个具有上述防断线温电启动装置的灭火装置串联在一个回路中(实际上就是将多个电引发器2串联在一个启动回路中)。

当发生火灾时,各灭火装置的动作时间不可避免会存在差异,当某个灭火装置首先启动时,其上感温元件1破裂或熔化,由此使堵头5失去支撑力,这时储存容器内部的灭火介质将依靠压力将堵头5冲开并向外喷出;由于在此过程中灭火介质具有极高的速度和极大的动能,因此有一定概率导致电引发器2上的电引火头飞出或内部的电阻丝断裂,但同时由于微动开关31上的压紧力消失,触点复位,微动开关31由断开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这样就使得此电引发器2两端还是形成完整回路,无论此电引发器2的电阻丝是否已经断裂失效,均不影响整个启动回路的正常连通,也就不影响其余灭火装置顺利地电控启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灭火装置的可靠性。

实施例二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断线温电启动装置包括支撑件、堵头5(启动头)、感温元件1、电引发器2和微动开关32;其中支撑件包括喷头框架4和紧固螺丝7;喷头框架4连接在储存容器的喷口外部,紧固螺丝7螺纹连接在喷头框架4下端的螺纹孔中;堵头5设置在储存容器的喷口处并由感温元件1的上端支撑;感温元件1的下端由紧固螺丝7上端支撑;电引发器2设置在感温元件1的外部,并串联在整个启动回路中;微动开关32通过支架34、紧固件33连接在喷头框架4上,与电引发器2并联,并且正常情况下微动开关32上的触点在堵头5外表面的挤压作用下而被按下,由此使微动开关32处于断开状态。

装配时,先利用紧固螺丝7将感温元件1拧紧,然后将微动开关32通过支架34、紧固件33装配到喷头框架4上,并利用堵头5的外表面挤压住微动开关32上的触点,使微动开关32处于断开状态,即为装配到位。最后再将微动开关32通过导线压接或焊接到电引发器2两端。整个防断线温电启动装置的动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断线温电启动装置包括支撑件、堵头5(启动头)、感温元件1、电引发器2和拉线开关35;其中支撑件包括喷头框架4和紧固螺丝7;喷头框架4连接在储存容器的喷口外部,紧固螺丝7螺纹连接在喷头框架4下端的螺纹孔中;堵头5设置在储存容器的喷口处并由感温元件1的上端支撑;感温元件1的下端由紧固螺丝7上端支撑;电引发器2设置在感温元件1的外部,并串联在整个启动回路中;拉线开关35通过紧固件33连接在喷头框架4上,与电引发器2并联,并且正常情况下拉线开关35上的拉线36外端缠绕在感温元件1上,由此使拉线开关35上的触点被拉下而使拉线开关35处于断开状态。

装配时,先利用紧固螺丝7将感温元件1拧紧,然后将拉线开关35通过紧固件33(根据拉线开关35的形状不同,可能需要添加中间转接板)装配到喷头框架4上,之后利用拉线36将拉线开关35系在感温元件1上,并使拉线开关35上的触点被拉下而使拉线开关35处于断开状态,即为装配到位。之后再将拉线开关35通过导线压接或焊接到电引发器2两端。最后将多个具有上述防断线温电启动装置的灭火装置串联在一个回路中(实际上就是将多个电引发器2串联在一个启动回路中)。

当发生火灾时,各灭火装置的动作时间不可避免会存在差异,当某个灭火装置首先启动时,其上感温元件1破裂或熔化,由此使堵头5失去支撑力,这时储存容器内部的灭火介质将依靠压力将堵头5冲开并向外喷出;由于在此过程中灭火介质具有极高的速度和极大的动能,因此有一定概率导致电引发器2上的电引火头飞出或内部的电阻丝断裂,但同时由于感温元件1破裂或熔化时拉线36会松开,拉线开关35触点复位,因此由断开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这样就使得此电引发器2两端还是形成完整回路,无论此电引发器2的电阻丝是否已经断裂失效,均不影响整个启动回路的正常连通,也就不影响其余灭火装置顺利地电控启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灭火装置的可靠性。

实施例四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断线温电启动装置包括支撑件41、滑块8(启动头)、感温元件1、电引发器2和微动开关32;其中滑块8通过连杆、弹簧与防火卷帘的链轮10(或防火门窗闭门器的四连杆等执行机构)的刹车片9相连;感温元件1一端由支撑件41支撑,另一端与滑块8接触,并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而压紧;电引发器2设置在感温元件1的外部,并串联在整个启动回路中;微动开关32通过实施例二中类似的方法固定在支撑件41上,并与电引发器2并联;正常情况下微动开关32上的触点被滑块8压下而使微动开关32处于断开状态。

当发生火灾时,环境温度升高(或者因为需要联动关闭多处防火卷帘,而使用电子信号将电引发器启动)使得某处上述启动装置的感温元件1首先破裂或熔化,滑块8失去支撑,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通过连杆带动刹车片9脱离链轮10,从而链轮10在防火卷帘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开始旋转,直至防火卷帘完全关闭,从而实现隔绝烟雾、阻止火势蔓延的作用。由于滑块8动作的过程中有一定概率导致电引发器2内的电阻丝断裂失效,进而导致启动回路断路;但同时由于微动开关32上的压紧力消失,触点复位,微动开关32由断开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这样就使得此电引发器2两端还是形成完整回路,无论此电引发器2的电阻丝是否已经断裂失效,均不影响整个启动回路的正常连通,也就不影响其余灭火装置顺利地电控启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灭火装置的可靠性。

上述实施例中的开关3还可以采用磁力开关、行程开关、接近开关、红外开关等,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只要能达到感温元件1动作前后开关3通断状态发生变化的目的即可。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实施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应能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化或改进,例如:将感温元件的单边支撑件更改为双边支撑件,或改变拉线开关的拉线缠绕形式,或适应开关形状而增加的固定垫板等;同时,也可将本实用新型不加改进地用在实施例未提及的其他需温电双控启动的相关装置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