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带及高空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11820发布日期:2021-05-04 10:1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逃生带及高空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空逃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逃生带及高空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在高层楼房中生活的人越来越多,针对高楼发生险情(如火灾)等紧急情况时的逃生装置也日益增多,在实际使用时,人们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场景制作逃生装置,从而满足不同楼高的使用需求。例如逃生带或逃生软梯(带状),这类逃生装置的结构比较简单,搭配保护装置使用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但是目前市面上的逃生带或逃生软梯(带状)均存在这样的问题:连接带与脚踏的连接多基于破坏连接带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换句话说就是现在市面上的连接带与脚踏在连接时都会破坏连接带,例如连接带与脚踏铆接,连接带一旦被破坏,导致其承重力会降低,例如连接带在没有任何破损情况下的承重力为10吨,一旦连接带的多个点遭遇破损后,其承重力必定会小于10吨;其次连接带与脚踏铆接的地方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撕裂,使用寿命较短,如果没有及时检修或更换,可能会在高空使用时出现断裂的情况,将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逃生带及高空逃生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逃生带,包括:

织带,设有跳空部;以及

脚踏部,包括第一罩壳和第二罩壳,所述第一罩壳进入跳空部,以撑开跳空部,所述第二罩壳罩在所述第一罩壳上,且所述织带的非跳空部贯穿第二罩壳。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织带包括偶数个织带单体,偶数个织带单体等分成两组,两组的织带单体叠加固定,且两组的织带单体之间设有跳空部。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每组的织带单体的数量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织带单体两两之间叠加固定。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罩壳的大体结构呈拱形状,包括曲面部,所述曲面部的一侧一体形成有与第二罩壳相连接的凸台。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防滑凸起,所述第一罩壳包括平面部,所述平面部面对曲面部的一面设有所述第一防滑凸起。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罩壳包括仿形罩和防护板,所述仿形罩上设有与第一罩壳相适配的仿形部,且所述仿形部的相对面设有与织带相适配的贯穿孔,所述防护板远离仿形罩的另一端一体形成有限位部。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二防滑凸起,所述防护板上设有第二防滑凸起。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仿形罩与所述防护板分体成型后固接。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织带,所述连接部上设有连接孔,连接孔被配置为用于连接固定件以实现该逃生带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空逃生装置,该装置包括上述的逃生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织带上设有跳空部,脚踏部包含的第一罩壳撑开跳空部,第二罩壳罩住第一罩壳,且织带贯穿第二罩壳,能够在不破坏织带的前提下实现织带与脚踏部的连接,一方面不会影响逃生带的承重力,另一方面织带不易撕裂,使用安全,经久耐用,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上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上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织带;11、织带单体;12、跳空部;2、脚踏部;211、曲面部;2111、凸台;212、平面部;221、仿形罩;2211、贯穿孔;222、防护板;2221、限位部;3、第一防滑凸起;4、第二防滑凸起;5、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一种逃生带,包括织带1和脚踏部2,织带1设有跳空部12,脚踏部2包括第一罩壳和第二罩壳,第一罩壳进入跳空部12以撑开跳空部12,第二罩壳罩在第一罩壳上,且织带1的非跳空部12贯穿第二罩壳,能够在不破坏织带1的前提下实现织带1与脚踏部2的连接。

基于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织带1包括偶数个织带单体11,偶数个织带单体11等分成两组,两组的织带单体11叠加固定,且两组的织带单体11之间设有跳空部12,且每组的织带单体1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织带单体11两两之间叠加固定,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织带1包括两个织带单体11,两个织带单体11之间叠加固定,且两个织带单体11之间间隔的设有多个跳空部12,跳空部12用于连接脚踏部2;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织带1选择四个织带单体11,每组包括两个织带单体11,且每组的两个织带1单体叠加固定形成整体结构;

还有为了减少对高空高度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织带1的长度可以无限增加,例如高层房屋逃生时,假设每层楼高3米,当楼层高度为5楼时,即织带1的长度至少为12米,但是为了留有余地,织带1的长度可以为13或14米即可,当楼层高度为18楼时,即织带1的长度至少为51米,织带1的长度可以为52或53米即可,当楼层高度为36楼时,即织带1的长度至少为105米,织带1的长度可以为106或107米即可,当然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高空逃生场景,例如直升机空降,这时候织带1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制。

基于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第一罩壳的大体结构呈拱形状,包括曲面部211和平面部212,在曲面部211的一侧一体形成有凸台2111,第二罩壳包括仿形罩221,仿形罩221上设有与第一罩壳相适配的仿形部,且仿形部的相对面设有与织带1相适配的贯穿孔2211;

当然本实用新型将第一罩壳设置为拱形结构,相较于其他结构而言,拱形所能承受的力量更重,不易损坏;

综上所述,织带1与脚踏部2的连接方式如下:首先将第一罩壳塞入织带1的跳空部12,使得跳空部12的内侧面抵贴第一罩壳的外表面,如图4所示,之后将跳空部12两侧的织带1通过贯穿孔2211贯穿第二罩壳包含的仿形罩221,使得仿形罩221的边缘与第一罩壳21边缘的凸台2111抵接,然后铆接固定即可,这样的连接方式不会导致织带1被破坏,一方面不会影响逃生带的承重力,另一方面织带1不易撕裂,使用安全,经久耐用。

考虑到在逃生时,人脚踩下来,被踩踏的脚踏部2会向靠近墙体的方向偏移,由于在高层房屋遭遇火灾时,墙体温度较高,如果在逃生的过程中,人脚直接接触墙体,很可能导致脚被灼伤,因此基于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第二罩壳还包括防护板222,防护板222与仿形罩221相连接,防护板222远离仿形罩221的另一端一体形成有限位部2221,防护板222的实际长度肯定是要明显大于人脚的长度,这就给人踩踏时留有一定的余地,另外限位部2221能够有效避免人脚直接接触墙体,使用安全。

考虑到踩踏时可能出现脚滑的情况,基于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防滑凸起3和第二防滑凸起4,第一防滑凸起3设于平面部212面对曲面部211的一面,第二防滑凸起4设于防护板222上,使得脚掌落下的地方均设有防滑凸起,能够具有较好的防滑效果。

考虑到成型工艺的难度,基于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仿形罩221与防护板222分体成型后固接,例如仿形罩221和防护板222单独成型后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基于本实施例的情况下,还包括连接部5,连接部5连接织带1,连接部5上设有连接孔,连接孔被配置为用于连接固定件(图中未示出)以实现该逃生带的固定,其中固定件可以是连接环等各类连接件,只要能够实现该逃生带的固定即可,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

考虑到安全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需要搭配保护装置(图中未示出)进行使用,能够有效减少心里的恐惧程度,保证逃生者的安全,其中保护装置是已经公开且广泛使用的现有技术,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保护装置的具体结构不做赘述。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一种高空逃生装置,该装置包括实施例1中的逃生带。

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