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5283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聚酰胺系树脂形成的层叠薄膜,具体涉及在高湿度下的滑动性好、透明度高、适合包装等用途的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
背景技术
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由于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及热特性和高的气体阻挡性,所以广泛用于包装用途,尤其是食品包装用途。但是,以往的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有在高湿度环境下因吸湿而软化,滑动性恶化的缺陷,因此,特别在梅雨季节,在印刷、蒸镀、层压、制袋等加工作业时,有时产生起因于滑动性差的故障。为防止这类故障,作为改进表面滑动性的手段,提出了通过延伸充填有二氧化硅或陶土等微粒子的树脂,在表面形成突起的方法,或在树脂中充填高级脂肪酸的双酰胺化合物等有机润滑剂的方法等。此外,已知还有,如专利文献1,通过充填具有特定的细孔容积的二氧化硅微粒子,抑制延伸时的空隙的发生,同时赋予表面凹凸,发现高湿度下良好的滑动性和高透明性的方法。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通过调整薄膜表面的突起形状或薄膜表层的微细空隙,而使显现出高湿度下良好的滑动性的技术。
专利文献1特开平9-143283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9-272748号公报但是,在通过延伸充填有微粒子的树脂,在表面形成突起的方法中,由于如果不大量充填微粒子,就不能得到良好的滑动性,因此随之透明度下降,不能用于包装用途。此外,在树脂中充填有机润滑剂的方法,虽不引起透明度的下降,但与其它材料的粘接性或表面的润湿性恶化,有难实施印刷、蒸镀、层压等加工的缺陷。另外,特开平9-143283号公报公开的方法,在制造薄的双轴向延伸薄膜的情况下,虽能够同时显现出某种程度的透明性和高的滑动性,但是在制造厚的双轴向延伸薄膜的情况下,无论怎样透明性都恶化。此外,根据特开平9-272748号公报公开的方法,虽能够得到即使在某种程度湿度高的气氛下也表现良好的滑动性的聚酰胺薄膜,但根据该方法的聚酰胺薄膜,在梅雨季节等湿度极高的气氛下,也不能维持良好的滑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以往的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其滑动性好,即使在高湿度环境下也具有优异的处理作业性,同时透明性好,适合包装等用途。
在本发明中,发明1所述的发明的构成在于,是利用共挤压法制造的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在基材层的至少一面上层叠被覆层,在80%RH的气氛下测定时的动态摩擦系数在0.7以下,浊度值在5.0以下。
发明2所述的发明的构成,如发明1所述的发明,在于被覆层由含有0.2~1.00重量%的细孔容积为0.3~1.0ml/g的无机微粒子的聚酰胺系树脂构成。
发明3所述的发明的构成,如发明1或2所述的发明,在于被覆层的厚度与整个基材层的厚度的比例为0.01~0.4。
发明4所述的发明的构成,如发明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发明,在于无机微粒子是二氧化硅粒子。
发明5所述的发明的构成,如发明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发明,在于含有0.05~0.30重量%的乙撑双硬脂酰胺。
发明6所述的发明的构成,如发明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发明,在于被覆层含有0.3~0.5重量%的具有1.3~1.8ml/g细孔容积的第二无机微粒子。
本发明的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由于即使在高的湿度条件下滑动性也良好,所以实施层压加工、制袋加工等各种加工时的作业性(加工特性)良好。此外,由于透明性良好,所以能够非常适合用于包装等用途。另外,薄膜表面的粘接性良好,能够容易实施利用各种墨的印刷、金属等的蒸镀、与其它薄膜的层压等加工。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本发明中,所谓形成基材层及被覆层的聚酰胺系树脂,是在分子链中具有酰胺基的高分子。作为所述聚酰胺系树脂,可列举尼龙6、尼龙7、尼龙11、尼龙12、尼龙66、尼龙6T、尼龙MXD6、尼龙46等聚酰胺树脂、及这些聚酰胺树脂的共聚物、树脂混合物、聚合物合金等,但如果采用尼龙6,由于容易制造薄膜,所以优选尼龙6。另外,通过ε-己内酰胺的开环聚合能够容易制造尼龙6。
此外,用于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优选低聚物含量在1重量%以下。如果低聚物含量增加超过1重量%,在将熔化的聚酰胺树脂卷绕在金属辊上时,由于低聚物容易附着,因此不优选超过此值。此外,用于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优选水分率在0.1重量%以下。如果水分率增加超过0.1重量%,由于熔化时产生水解作用,有在双轴向延伸时引起破断的顾虑,因此不优选水分率大于此值。此外,在作为聚酰胺系树脂使用尼龙6的时候,尼龙6的相对粘度优选在2.5以上4.0以下。如果相对粘度低于2.5,由于双轴向延伸后的薄膜的冲击强度降低,因此不优选低于此值,相反,如果相对粘度大于4.0,由于难双轴向延伸未延伸薄膜,因此不优选粘度大于此值。
本发明的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需要利用所谓的共挤压法制造。也就是,在得到未延伸薄膜时,需要采用将聚酰胺系树脂装入2台或3台挤压机,采用2层或3层的多支管、或进料装置,层叠聚酰胺系树脂,从挤压模作为熔融片挤出,用冷却辊冷却固化的方法。另外,在用该方法得到未延伸薄膜时,为提高薄板的平面性,提高薄板和旋转冷却筒之间的紧贴性,优选采用外加静电的紧贴法或涂布液体的紧贴法。
此外,在本发明中,需要使由聚酰胺系树脂构成的被覆层,含有具有规定的细孔容积的无机微粒子。无机微粒子的种类,只要是由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滑石、高岭土等金属氧化物,碳酸钙、磷酸钙、硫酸钡等金属盐,或有机聚合物构成的粒子等对聚酰胺系树脂是惰性的微粒子,就不特别限定,但从细孔容积的容易调整的角度考虑,优选采用多孔质的二氧化硅微粒子。另外,作为形成二氧化硅微粒子的方法,一般可采用粉碎、分级合成二氧化硅的方法,但也可采用在合成时直接形成球状微粒子的方法。
此外,无机微粒子,其细孔容积必须在0.3~1.0ml/g,优选在0.5~0.8ml/g的范围。另外,所谓本发明的细孔容积,是相当于1g无机微粒子所含的细孔的容积(ml/g)。如果细孔容积低于0.3ml/g,在将配合有该细孔容积的聚酰胺系树脂成形成薄膜状后,在单轴向或双轴向延伸其时,产生许多空隙,有损薄膜的透明性,因此不优选低于此值,相反,如果细孔容积大于1.0ml/g,在延伸未延伸薄膜的时候,难形成表面凹凸,不能得到足够的滑动性,因此不优选大于此值。另外,二氧化硅微粒子,是凝集一次粒子而成的凝集体,在一次粒子和一次粒子的间隙中形成细孔。此外,细孔容积不同的二氧化硅微粒子,可通过变化合成条件得到。
另外,无机微粒子在被覆层中的含量,需要在0.2重量%以上并低于1.0重量%,优选在0.3~0.6重量%。如果含量低于0.2重量%,表面粗度不足,得不到在高湿度条件下良好的滑动性,所以最好不低于此值,相反,如果含量大于1.0重量%,由于薄膜的透明性变差,所以最好不大于此值。
此外,在作为无机微粒子采用二氧化硅微粒子的情况下,作为在聚酰胺树脂中添加二氧化硅微粒子的方法,适合采用在聚酰胺系树脂的聚合工序添加的方法。在采用该方法的情况下,能够非常容易使二氧化硅微粒子分散在聚酰胺系树脂中,能够防止在薄膜的延伸中发生缩孔等缺陷。另外,在采用在聚酰胺系树脂的聚合反应工序添加二氧化硅微粒子的方法的情况下,由于在单体或低聚物的除去工序流出5~20重量%的二氧化硅微粒子,所以考虑到该流失部分,需要增加二氧化硅微粒子。
另外,二氧化硅微粒子,优选平均粒径在1.5~1.9μm,更优选在1.6~1.8μm的范围内。如果平均粒径小于1.5μm,在延伸时难形成表面凹凸,得不到足够的滑动性,所以最好不低于此值,相反,如果平均粒径大于1.9μm,薄膜的表面粗度过大,有损外观,所以最好不大于此值。
另一方面,作为本发明的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的层结构,能够采用在基材层的单面层叠被覆层的2层结构、在基材层的两面层叠被覆层的3层结构等。此外,本发明的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的厚度,能够根据具体的用途任意设定,但通常在10~200μm,优选在25~120μm。另外,被覆层的厚度与基材层的厚度的比例,优选在0.01以上并小于0.4,更优选在0.1以上并小于0.25。如果被覆层的厚度与基材层的厚度的比例小于0.05,不能表现良好的滑动性,所以最好不低于此值,相反,如果被覆层的厚度与基材层的厚度的比例大于0.4,薄膜的透明性恶化,所以最好不大于此值。此外,如果未延伸薄膜上的被覆层的厚度大于25.0μm,在延伸薄膜时难形成表面凹凸,不能表现良好的滑动性,所以最好不大于此值。
此外,本发明的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是通过单轴向或双轴向延伸未延伸薄膜制造的,该未延伸薄膜是通过熔融挤出含有聚酰胺系树脂和无机微粒子的混合物得到的。具体是,能够采用在用辊式延伸机向纵向延伸由T挤压模熔融挤出的未延伸薄板,并用展幅式延伸机向横向延伸后,进行热固定处理及张弛处理的纵横延伸方法等。在用如此的纵横延伸方法制造延伸薄膜的时候,熔融挤出时的优选的浇铸温度为240~290℃,纵向延伸条件为40~60℃、2.8~4.0倍,横向延伸条件为60~170℃、3.5~4.5倍,延伸后进行的热固定处理及张弛处理的条件为180~220℃、3~15%的范围。另外,除上述的纵-横延伸外,也可以根据用途适宜增加纵向·横向的延伸。
此外,作为制造本发明的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的方法,也能够采用所谓的纵-纵-横延伸方法。该纵-纵-横延伸方法,实质上是在纵向延伸未取向的聚酰胺薄板时,实施第一道的延伸,不冷却到Tg以下就继续进行第二道的延伸,而后以3倍以上、优选以3.5倍以上的倍率横向延伸,进而进行热固定的方法。另外,在采用纵-纵-横延伸方法的情况下,作为纵向延伸方法,能够采用热辊延伸、红外线辐射延伸等。在用上述纵-纵-横延伸方法制造本发明的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宽度方向的物性差小的双轴向延伸聚酰胺薄膜。此外,在用纵-纵-横延伸方法制造本发明的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的情况下,由于纵向延伸时的延伸应力减小,在延伸时,能够抑制在添加到聚酰胺树脂中的无机微粒子(二氧化硅微粒子等)的周围发生空隙,所以能够降低浊度。
另外,在采用上述的纵-纵-横延伸方法制造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的情况下,优选将第一道的纵向延伸规定为在65~75℃的温度下,以大约1.3~1.7倍延伸。如果第一道的延伸倍率低于上述范围,由于煮沸薄膜时的变形(所谓煮沸变形)变大,无实用性,因此不优选低于上述范围,相反,如果第一道的延伸倍率大于上述范围,由于纵向的厚斑增大,因此不优选大于上述范围。另外,在采用纵-纵-横延伸方法制造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的情况下,优选将第二道的纵向延伸规定为在80~90℃的温度下,以大约1.8~2.4倍延伸。如果第二道的延伸倍率低于上述范围,由于煮沸变形变大,无实用性,因此不优选低于上述范围,相反,如果第二道的延伸倍率大于上述范围,由于纵向的强度(5%延伸时的强度等)降低,无实用性,因此不优选大于上述范围。此外,通过进行如此的二道延伸,能够抑制延伸时的应力,从而能够利用添加的无机微粒子抑制空隙的发生。另外,优选以第一道的纵向延伸倍率与第二道的纵向延伸倍率的比例达到0.6~0.9的范围内的方式,设定第一道的纵向延伸倍率及第二道的纵向延伸倍率。
此外,在采用纵-纵-横延伸方法制造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的情况下,优选将横向延伸规定为在120~140℃的温度下,以大约4.0~5.5倍延伸。如果横向延伸的倍率低于上述范围,由于宽度方向的强度(5%延伸时的强度等)降低,无实用性,因此不优选低于上述范围,相反,如果横向延伸的倍率大于上述范围,由于宽度方向的热收缩率变大,因此不优选大于上述范围。另外,如果横向延伸的温度低于上述范围,由于煮沸变形变大,无实用性,因此不优选低于上述范围,相反,如果横向延伸的温度高于上述范围,由于宽度方向的强度(5%延伸时的强度等)降低,无实用性,因此不优选高于上述范围。
另外,在采用纵-纵-横延伸方法制造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的情况下,优选在180~230℃的温度下进行热固定处理。如果热固定处理的温度低于上述范围,由于纵向方向和宽度方向的热收缩率变大,因此不优选低于上述范围,相反,如果热固定处理的温度高于上述范围,由于双轴向延伸薄膜的冲击强度降低,因此不优选高于上述范围。
此外,在采用纵-纵-横延伸方法制造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的情况下,优选将张弛处理规定为张弛5~10%。如果张弛处理的比例低于上述范围,由于纵向方向和宽度方向的热收缩率变大,因此不优选低于上述范围,相反,如果张弛处理的比例大于上述范围,由于纵向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强度(5%延伸时的强度等)降低,无实用性,因此不优选大于上述范围。
此外,还能够在本发明的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中,在不损害特性的范围内,含有润滑剂、抗粘连剂、热稳定剂、氧化防止剂、耐光剂、耐冲击性改进剂等各种添加剂。尤其,如果添加可发挥降低表面能的效果的乙撑双硬脂酸等有机润滑剂,可更加提高薄膜的滑动性,因此优选添加该有机润滑剂。另外,如果添加的有机润滑剂的量低于0.05重量%,不能有助于提高滑动性,相反,如果有机润滑剂的量大于0.30重量%,由于薄膜的透明性或薄膜表面的粘接性恶化,因此不优选大于上述范围。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还能够根据用途施加改进尺寸稳定性的热处理或调湿处理。此外,还能够实施改进薄膜表面的粘接性的电晕处理、涂层处理或火焰处理等,或实施印刷、蒸镀、层压等加工。
另外,按如上所述得到的本发明的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其在80%RH的气氛下的动态摩擦系数必须在0.7以下,更优选在0.4以下。如果动态摩擦系数大于0.7,由于实施制袋加工等加工时的加工性变差,因此不优选大于此值。另外,如果在80%RH的气氛下的动态摩擦系数低于0.3,由于在将薄膜卷状在辊上时容易产生卷偏,因此不优选低于此值。
此外,本发明的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其浊度值必须在5.0以下,更优选在3.0以下。如果浊度值大于5.0,由于透明性变差,不适合作为食品包装用的薄膜,因此不优选大于此值。
实施例以下,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的方式。
·形成被覆层的树脂的制造采用间歇式聚合釜,通过ε-己内酰胺的开环聚合,得到尼龙6的薄片(chip)(以下称为被覆树脂)。此外,在聚合时,在ε-己内酰胺的水溶液中,按规定量添加细孔容积0.8ml/g、平均粒径1.9μm的二氧化硅微粒子(富士シリシア化学公司制造SY530),通过用高速搅拌机使其分散,将二氧化硅微粒子分散在尼龙6内。然后,在通过采用间歇式提取釜,用热水提取处理得到的尼龙6的薄片,使尼龙6的薄片中的单体和低聚物的含量达到1重量%以下后,使其干燥到水分率达到0.1重量%以下。得到的尼龙6的薄片的相对粘度,按20℃的测定值(使用96%浓硫酸溶液时)大约为3.0。另外,聚合时添加的二氧化硅微粒子的细孔容积及平均粒径,分别用以下的方法测定。
使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造的高速比表面积/细孔分布测定装置(アサツプ2400),用利用氮的吸附·脱离的BJH法,累积计算规定的细孔径(17~3000)间的细孔容积(详细情况参照岛津评论第48卷第1号35~49页)。
在使用高速搅拌机,按规定的旋转速度(大约5000rpm)搅拌的离子交换水中,分散二氧化硅微粒子,在イソトン(生理食盐水)中加入该分散液,在用超声波分散机使其进一步分散后,用库尔特计数法求出粒度分布,作为平均粒径算出重量累计分布的50%中的粒径。
·形成基材层的树脂的制造与制造形成被覆层的树脂时同样,采用间歇式聚合釜,通过ε-己内酰胺的开环聚合,得到尼龙6的薄片(以下称为基材树脂)。此外,在尼龙6的聚合中,不添加无机微粒子等。另外,与制造形成被覆层的树脂时同样,在提取处理得到的尼龙6的薄片后干燥。得到的尼龙6的薄片的相对粘度,按20℃的测定值大约为3.0。
然后,用挤压机使在被覆树脂中混合0.15重量%的N,N’-乙撑双(硬脂酰胺)(以下,称为EBS)的树脂熔化,供给T挤压模,同时,利用另一挤压机使在基材树脂中混合0.15重量%的EBS的树脂熔化,供给T挤压模,一边使被覆树脂和基材树脂层叠,一边以薄板状排出,卷绕在调温到40℃的金属滚筒上,通过冷却卷取,制造具有被覆层和基材层(与金属滚筒的接触侧)的2层结构的大约厚200μm的层叠薄膜(未延伸薄膜)。在上述的被覆树脂的聚合中,调整被覆树脂中的二氧化硅微粒子的含量,达到大约0.30重量%。另外,被覆树脂层和基材树脂层中的二氧化硅微粒子的含量,用荧光X射线分析法测定。此外,在层叠薄膜的制造中,以达到基材层的厚度的大约0.071倍的方式,调整被覆层的厚度。另外,得到的薄膜的Tg为40℃,Tc为68℃。
而后,在大约70℃的延伸温度下,在以大约1.6倍第一纵向延伸得到的未延伸薄膜后,在70℃保温,同时在大约80℃的延伸温度下以大约2.0倍进行第二纵向延伸,然后连续将该薄板导入给拉幅机,大约在130℃进行4倍的横向延伸,在用大约210℃实施热固定及5%的横向张弛处理后冷却,切去两边缘部,得到实施例1的双轴向延伸聚酰胺薄膜。另外,对于在得到的双轴向延伸聚酰胺薄膜,被覆层的厚度大约是1.0μm,基材层的厚度大约是14.0μm(因此,即使在双轴向延伸聚酰胺薄膜中,被覆层的厚度也是基材层的厚度的大约0.071倍)。
然后,采用得到的实施例1的双轴向延伸聚酰胺薄膜,评价高湿度下的动态摩擦系数、浊度(透明性)等特性。另外,采用得到的双轴向延伸聚酰胺薄膜,进行制袋加工,评价此时的作业性(加工特性)。表1示出评价结果。另外,评价结果是根据以下的测定方法测定的。
按照ASTM-D1894,测定20℃、80%RH下的动态摩擦系数。另外,只要动态摩擦系数在1.2以下,就可认为在高湿度下的滑动性良好,加工性优异。
采用日本电色(株)制造的薄膜混浊度测量仪,按照JIS-K6714,测定了薄膜的浊度值。只要浊度值在5.0以下,就可认为具有用作包装薄膜所需的透明性。
在被覆树脂的制造中,除分别按表1所示变更在聚合时添加到ε-己内酰胺中的二氧化硅微粒子的细孔容积外,与实施例1同样,得到实施例2~4的双轴向延伸聚酰胺薄膜。然后,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评价得到的实施例2~4的双轴向延伸聚酰胺薄膜的特性。表1示出评价结果。
与实施例1同样,采用间歇式聚合釜,通过ε-己内酰胺的开环聚合,得到由尼龙6构成的被覆树脂。此外,在聚合被覆树脂时,在ε-己内酰胺的水溶液中,按规定量添加细孔容积1.6ml/g、平均粒径1.9μm的二氧化硅微粒子(富士シリシア化学公司制造SY350)和细孔容积0.8ml/g、平均粒径1.9μm的二氧化硅微粒子(富士シリシア化学公司制造SY530),通过用高速搅拌机使其分散,使细孔容积不同的两种二氧化硅微粒子分散在尼龙6内。另外,在被覆树脂的聚合中,调整具有1.6ml/g的细孔容积的二氧化硅微粒子的含量,达到大约0.41重量%,调整具有0.8ml/g的细孔容积的二氧化硅微粒子的含量,达到大约0.30重量%。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采用间歇式提取釜,通过ε-己内酰胺的开环聚合,得到由尼龙6构成的基材树脂。此外,在聚合基材树脂时,在ε-己内酰胺的水溶液中,按规定量添加细孔容积1.6ml/g、平均粒径1.9μm的二氧化硅微粒子,通过用高速搅拌机使其分散,使二氧化硅微粒子分散在尼龙6内。另外,在基材树脂的聚合中,调整基材树脂层中的二氧化硅微粒子的含量,达到大约0.41重量%。然后,利用得到的被覆树脂及基材树脂,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实施例5的双轴向延伸聚酰胺薄膜。然后,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评价得到的实施例5的双轴向延伸聚酰胺薄膜的特性。表1示出评价结果。
在聚合被覆树脂时,调整具有0.8ml/g的细孔容积的二氧化硅微粒子的含量,达到大约0.15重量%,同时在聚合基材树脂时,调整基材树脂层中的二氧化硅微粒子的含量,达到大约0.42重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得到的实施例6的双轴向延伸聚酰胺薄膜。然后,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评价得到的实施例6的双轴向延伸聚酰胺薄膜的特性。表1示出评价结果。
除按表1所示调整双轴向延伸薄膜上的被覆层的厚度与基材层的厚度的比例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未延伸薄膜。而后,将得到的未延伸薄膜,分别在大约75℃的延伸温度下,以延伸倍率达到3.15倍的方式进行纵向延伸,然后将该片材连续导入拉幅机,在大约130℃下进行4倍横向延伸,在大约210℃实施了热固定及5%的横向张弛处理,然后冷却,通过切去两边缘部,得到的实施例7的双轴向延伸聚酰胺薄膜。然后,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评价得到的实施例7的双轴向延伸聚酰胺薄膜的特性。表1示出评价结果。
除按表1所示调整被覆树脂层中的二氧化硅微粒子的含量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7、8的双轴向延伸聚酰胺薄膜未延伸薄膜。然后,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评价得到的实施例7、8的双轴向延伸聚酰胺薄膜的特性。表1示出评价结果。
在被覆树脂的制造中,除分别按表1所示变更在聚合时添加到ε-己内酰胺中的二氧化硅微粒子的细孔容积外,与实施例1同样,得到比较例1、2的未延伸薄膜。而后,将得到的未延伸薄膜,分别在大约75℃的延伸温度下,以延伸倍率达到3.15倍的方式进行纵向延伸,然后将该片材连续导入拉幅机,在大约130℃下进行4倍横向延伸,大约在210℃实施了热固定及5%的横向张弛处理,然后冷却,通过切去两边缘部,得到比较例1、2的双轴向延伸聚酰胺薄膜。然后,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评价得到的比较例1、2的双轴向延伸聚酰胺薄膜的特性。表1示出评价结果。
除按表1所示调整被覆树脂层中的二氧化硅微粒子的含量,同时将未延伸薄膜的双轴向延伸方法变更为如比较例1、2的纵-横延伸方法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比较例3、4的双轴向延伸聚酰胺薄膜。然后,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评价得到的比较例3、4的双轴向延伸聚酰胺薄膜的特性。表1示出评价结果。
除按表1所示调整双轴向延伸薄膜中的被覆层的厚度与基材层的厚度的比例,同时将未延伸薄膜的双轴向延伸方法变更为如比较例1、2的纵-横延伸方法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比较例5的双轴向延伸聚酰胺薄膜。然后,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评价得到的比较例5的双轴向延伸聚酰胺薄膜的特性。表1示出评价结果。
表1

从表1看出,使被覆层所含的无机微粒子的细孔容积、含量、80%RH下的动态摩擦系数、浊度值处于本发明之1规定的数值范围的实施例1~9的薄膜,滑动性、透明性及薄膜的加工性都好。此外,使被覆层所含的无机微粒子的细孔容积、含量、80%RH下的动态摩擦系数、浊度值超出本发明之1规定的数值范围的比较例1~5的薄膜,在滑动性、透明性及薄膜的加工性内的任何一项上,都有缺陷。
本发明的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由于具有如上所述的优异的性能,所以非常适合用作包装用薄膜。
权利要求
1.一种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是利用共挤压法制造的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其特征在于在基材层的至少一面上层叠有被覆层,在80%RH的气氛下,按照ASTM-D1894测定时的被覆层的动态摩擦系数在0.7以下、浊度值在5.0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其特征在于被覆层含有0.2~1.00重量%的细孔容积为0.3~1.0ml/g的无机微粒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其特征在于被覆层的厚度相对于整个基材层的厚度的比例为0.01~0.4。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其特征在于无机微粒子是二氧化硅粒子。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其特征在于含有0.05~0.30重量%的乙撑双硬脂酰胺。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其特征在于被覆层含有0.3~0.5重量%的具有1.3~1.8ml/g细孔容积的第二无机微粒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其滑动性好,即使在高湿度环境下也具有优异的处理作业性,同时透明性好,适合包装等用途。本发明的聚酰胺系树脂层叠薄膜,利用共挤压法制造。而且,在由聚酰胺系树脂构成的基材层的至少一面,在基材层上层叠被覆层,并单轴向或双轴向延伸被覆层,该被覆层由含有0.2~1.00重量%的细孔容积为0.3~1.0ml/g的无机微粒子的聚酰胺系树脂构成。此外,在80%RH下的动态摩擦系数在0.7以下,可将浊度值调整到5.0以下。
文档编号B32B27/34GK1960869SQ2005800146
公开日2007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11日
发明者西忠嗣, 宫口义纪 申请人: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