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顶篷用聚氨酯复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6520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顶篷用聚氨酯复合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氨酯复合板,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顶篷的聚氨酯复合板。
背景技术
汽车顶篷用聚氨酯复合板常用的面料为针织面料,并且一些汽车顶篷用的针织面料是带颜色的,针织面料其本身比较薄,而且有一定的拉伸性,故在压制成型后,变形量大的地方全部露底,外观很难看,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不易露底,比较美观的汽车顶篷用聚氨酯复合板。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顶篷用聚氨酯复合板,自下而上依次有无纺布层、第一增强胶膜层、第一玻璃纤维层、第一粘接膜层、PU板、第二粘接膜层、第二玻璃纤维层、第二增强胶膜层,所述无纺布层的外表面复合有热熔胶膜层。在复合板的无纺布层的外表面复合一层热熔胶膜层,解决了由于针织面料其本身比较薄,而且有一定的拉伸性,故在压制成型后容易露底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所说的热熔胶膜层可以为改性醋酸乙烯胶膜层,也可以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胶膜层,所述的改性醋酸乙烯胶膜层或者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胶膜层的颜色与无纺布层的颜色相匹配,汽车顶篷用的针织面料带颜色时,采用与针织面料颜色相匹配的热熔胶膜层,即使针织面料由于变形量大而露底也不容易看出来,可以改善复合板整体的美观。所说的第一增强胶膜层和第二增强胶膜层可以是聚乙烯胶膜、改性聚乙烯胶膜、 乙烯-丙烯共聚物胶膜。所述的第一粘接膜层和第二粘接膜层可以是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第二增强胶膜层,2为第二玻璃纤维层,3为第二粘接膜层,4为PU 板,5为第一粘接膜层,6为第一玻璃纤维层,7为第一增强胶膜层,8为无纺布层,9为热熔胶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顶篷用聚氨酯复合板自下而上依次有热熔胶膜层9,
3无纺布层8,第一增强胶膜层7,第一玻璃纤维层6,第一粘接膜层5,PU板4,第二粘接膜层 3,第二玻璃纤维层2,第二增强胶膜层1。本实用新型中所说的热熔胶膜层9可以为改性醋酸乙烯胶膜,也可以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胶膜,当汽车顶篷用聚氨酯复合板的针织面料带颜色时,可以选择与针织面料的颜色相同的改性醋酸乙烯胶膜或者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胶膜,这样,即使面料不小心露底了也不容易看出来,可以改善复合板整体的美观。所说的第一增强胶膜层7和第二增强胶膜层1可以是聚乙烯胶膜、改性聚乙烯胶膜或者乙烯-丙烯共聚物胶膜。所述的第一粘接膜和第二粘接膜可以是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顶篷用聚氨酯复合板,自下而上依次有无纺布层(8)、第一增强胶膜层 (7)、第一玻璃纤维层(6)、第一粘接膜层(5)、PU板(4)、第二粘接膜层(3)、第二玻璃纤维层 (2 )、第二增强胶膜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层的外表面复合有热熔胶膜层(9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熔胶膜层(9)为改性醋酸乙烯胶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熔胶膜层(9)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胶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增强胶膜层(7)和第二增强胶膜层(1)是聚乙烯胶膜、改性聚乙烯胶膜、乙烯-丙烯共聚物胶膜。
5.根据权利要求1的聚氨酯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粘接膜层(5)和第二粘接膜层(3)是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聚氨酯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熔胶膜层(9)的颜色与无纺布的颜色相匹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汽车顶篷用聚氨酯复合板,自下而上依次有无纺布层、第一增强胶膜层、第一玻璃纤维层、第一粘接膜层、PU板、第二粘接膜层、第二玻璃纤维层、第二增强胶膜层,所述无纺布层的外表面复合有热熔胶膜层。在复合板无纺布层的外表面复合一层热熔胶膜层,解决了由于针织面料本身比较薄,而且有一定的拉伸性,在压制成型后容易露底的问题。
文档编号B32B17/02GK202242183SQ201120326038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日
发明者李田生 申请人:溧阳市山湖实业有限公司汽车装饰材料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