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复合结构的保暖絮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7332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层复合结构的保暖絮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保暖复合结构层,特别是一种三层复合结构的保暖絮片。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人们采用保暖材料的结构乃至形状一直采用传统的棉被方式,一成不变。近年来,有化纤被类产品在市场上流行,但都是由单一类型的聚酯纤维、或棉型纤维制作。聚酯纤维被类产品的柔软度、舒适度比较好,但回弹性不够;非棉型纤维制作的被子,回弹性比较好,但柔软度、舒适度不够。再者,由于上述一类产品的保暖性能也不够好,为保证被子的保暖性而不得不增加重量,致使被子不够轻盈,降低睡眠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要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这种不足严重地影响了人们对高品质睡眠的需求。诸如此类的报导虽然常见于报刊或杂志上,也长期来广为睡眠用品生产厂商和被、褥、垫类的生产厂家及社会各界所关注。但是,由于睡眠用品,特别是芯类产品的制造还处在初级阶段,而它又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它的研发常常被其他高利润产业所取代,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厂商的实现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化纤絮片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够优化睡眠舒适度、温度环境,增加产品回弹性,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的多层复合结构的新型保暖絮片,该新型保暖纤维层能有效改善产品质量,满足高品质生活需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种三层复合结构的保暖絮片,包括相互叠加的上层棉型聚酯纤维层、下层棉型聚酯纤维层及设于上下层棉型聚酯纤维层之间的聚酯纤维层。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棉型聚酯纤维层和下层棉型聚酯纤维层采取O. 78-1. 67dtex棉型聚酯纤维,所述聚酯纤维层采取2. 5-7dtex聚酯纤维。所述上层棉型聚酯纤维层与下层棉型聚酯纤维层厚度相同;分布于上下层棉型聚酯纤维层之间的聚酯纤维层厚度大于上下层棉型聚酯纤维层的厚度,或聚酯纤维层厚度与上下层棉型聚酯纤维层厚度相同。所述棉型聚酯纤维层与聚酯纤维层厚度比例为I : 5 5 : I。所述棉型聚酯纤维、聚酯纤维为涤纶短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或功能纤维。所述功能纤维为竹炭纤维、抗菌纤维、大豆纤维、玉米纤维、牛奶纤维或远红外纤维。本实用新型三层复合结构的保暖纤维层可以藉由流水线作业制成;也可以经由单台设备,多次复合而成。经由前者方法制作时,是采用两端梳棉机中间梳理机并联共同组合
3成一条流水线,经由铺网机叠加而成,然后再通过针刺或者热熔制成絮片。经由后者方法制作时,需要由梳棉机和梳理机分别制成各自的絮片,再叠加在一起制成絮片。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I.三层复合结构的新型保暖絮片,中间2. 5-7dtex聚酯纤维层的应用,增加了产品的回弹性,经过针刺或者热熔后,絮片拉伸强度得以充分加强,从而有效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满足高品质生活的需求。2.三层复合结构的新型保暖絮片,三层复合的特殊结构,能有效提高产品保暖性能、增加产品柔软性,提高产品舒适度,保证人体睡眠环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有效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提高产品的健康属性。3.三层复合结构的新型保暖絮片,层次分明,材质配比一目了然,可以实现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该产品适合广泛使用。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的产品状态示意图;图2是附图I的A-A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间2. 5-7dtex聚酯纤维层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层棉型聚酯纤维层;2、聚酯纤维层;3、下层棉型聚酯纤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地描述。如图I所示,该三层复合结构的新型保暖絮片,包括相互叠加的上层棉型聚酯纤维层I、下层棉型聚酯纤维层3及设于上层棉型聚酯纤维层I、下层棉型聚酯纤维层3之间的聚酯纤维层2,该三层纤维层经针刺或热熔成三层复合结构的新型保暖絮片。本实用新型的上层棉型聚酯纤维层I和下层棉型聚酯纤维层3均采取
O.78-1. 67dtex棉型聚酯纤维,中间层的聚酯纤维层2采取2. 5-7dtex聚酯纤维。图2给出了分布于上层棉型聚酯纤维层I、下层棉型聚酯纤维层3之间聚酯纤维层 2三者厚度相同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聚酯纤维层2的厚度大于上层棉型聚酯纤维层I、下层棉型聚酯纤维层3的厚度。本实用新型三层结构的上层棉型聚酯纤维层1+下层棉型聚酯纤维层3与聚酯纤维层2的比例为I : 5 5 : I。本实用新型可根据不同地区寒冷程度的需要情况调整棉型聚酯纤维层和聚酯纤维层的厚度比例,以便达到最佳的睡眠环境。在制作热熔型絮片时, 需要事先把热熔纤维按照科学配比均匀的混进聚酯纤维中。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机器设备制作,聚酯纤维是在生产被胎时通过设备加进去, 被胎可以一次成型,制作成通常的I. 5 X 2米,I. 8 X 2. 2米,2 X 2. 3米等规格,也可以制作成宽度一定的被胎坯料,按照需要裁剪成不同规格的被胎。图3给出了聚酯纤维层2的结构示意图。聚酯纤维采取涤纶短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材质或功能纤维(如竹炭纤维、抗菌纤维、大豆纤维、玉米纤维、牛奶纤维或远红外纤维)。本实用新型的棉型聚酯纤维材质同聚酯纤维,两者所采用的型号不同,构成不同的密度和使用效果。这种复合的新型保暖材料的上下两层为O. 78-1. 67dtex棉型聚酯纤维,保证产品舒肤、亲肤效果,保证产品的生态自然属性。并且新型保暖材料具备三层结构,中间部分为
2.5-7dteX聚酯纤维(涤纶短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或功能纤维),用以增加产品的弹性,增加产品的透气、导湿性能等。本实用新型三层复合结构的新型保暖材料,经梳理、铺网后,由针刺或热熔成絮片,用以制作被、褥、垫类产品,从而有效提高睡眠环境的质量。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化纤絮片的不足,能有效增加被子的保暖性,从而减轻被子的重量,使被子更加轻盈;能有效增加被子的柔软性能,使被子更加贴身舒适;能有效增加被子的回弹性能和拉伸强度,从而延长产品使用寿命。下面给出一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以430克/平方米的三层复合结构的新型保暖材料制作的被胎(以适合西北部地区)为例,在生产时,首先要对O. 78-1.67dteX棉型聚酯纤维(即每小时梳棉重量)进行控制,以保证O. 78-1. 67dtex棉型聚酯纤维层(包括上层棉型聚酯纤维层I和下层棉型聚酯纤维层3)与2.5-7dtex聚酯纤维层2的厚度比例为2 1,在后端需要热熔时,需要事先把热熔纤维按照科学配比均匀的混进聚酯纤维中,经由联合机组自动化生产而成。也可以经由单台设备,即需要由梳棉机和梳理机分别制成各自的絮片,多次叠加复合而成,然后再通过针刺或者热熔制成絮片。这样,不但使产品层次分明,材料配比一目了然,更使产品的舒适性、亲肤性、透气性、导湿性得到进一步的张扬,同时,产品回弹力的增强,又有效的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使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达到了前述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三层复合结构的保暖絮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叠加的上层棉型聚酯纤维层、 下层棉型聚酯纤维层及设于上下层棉型聚酯纤维层之间的聚酯纤维层。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层复合结构的保暖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棉型聚酯纤维层和下层棉型聚酯纤维层采取0. 78-1. 67dtex棉型聚酯纤维,所述聚酯纤维层采取 2. 5-7dtex聚酯纤维。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层复合结构的保暖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棉型聚酯纤维层与下层棉型聚酯纤维层厚度相同;分布于上下层棉型聚酯纤维层之间的聚酯纤维层厚度大于上下层棉型聚酯纤维层的厚度,或聚酯纤维层厚度与上下层棉型聚酯纤维层厚度相同。
4.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三层复合结构的保暖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棉型聚酯纤维层+下层棉型聚酯纤维层与聚酯纤维层厚度比例为I : 5 5 : I。
5.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三层复合结构的保暖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棉型聚酯纤维、 聚酯纤维为涤纶短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或功能纤维。
6.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三层复合结构的保暖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纤维为竹炭纤维、抗菌纤维、大豆纤维、玉米纤维、牛奶纤维或远红外纤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层复合结构的保暖絮片,包括相互叠加的上层棉型聚酯纤维层、下层棉型聚酯纤维层及设于上下层棉型聚酯纤维层之间的聚酯纤维层。上层棉型聚酯纤维层和下层棉型聚酯纤维层采取0.78-1.67dtex棉型聚酯纤维,聚酯纤维层采取2.5-7dtex聚酯纤维。经针刺或热熔成三层复合结构的新型保暖絮片。该复合结构的新型保暖材料增加了产品的回弹性,保暖纤维层的拉伸强度得到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三层复合的特殊结构,能有效提高产品保暖性能和使用性能、增加产品柔软性和舒适度,保证人体睡眠环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并能够提高产品的健康属性,从而满足人们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文档编号B32B27/02GK202344961SQ20112044665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1日
发明者张家强, 郭焱焱 申请人:张家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