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级玻璃钢容器内表面白化的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2459326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食品级玻璃钢容器内表面白化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器皿的制作工艺,具体是一种采用玻璃纤维通过缠绕工艺制得本体,然后进行拼接制得器皿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玻璃钢制品具有耐腐蚀、抗老化、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且具有重量轻、强度高、防渗、隔热、绝缘、无毒和表面光滑等特点。用玻璃钢制作的容器可用于储存各种腐蚀性介质, 耐多种酸、碱、盐和有机溶剂,也可用于各种食品容器。如醋、酱油与酸性食品容器;食品发酵罐、晒缸;酒类、含醇类和脂肪类食品容器等,产品具有表面光滑,清洁易清洗,抗微生物腐蚀,无毒无味,导热率低,有效保持恒温储存,使用寿命长,无须维护等优点。是食品酿造、发酵工业上替代不锈钢、碳钢衬胶等发酵罐的理想换代产品。不同于普通耐腐蚀用途容器,作为食品容器使用的玻璃钢容器在使用前需经过严格的多步骤清洗程序,如热水喷淋, 碱冲洗,酸冲洗,高温消毒等。通过清洗最终达到食品酿造、医药工业的要求。大型食品容器至少分筒身,顶封头,底部三部分单独成型,筒身采用缠绕工艺,顶封头和底部采用手糊工艺,最后组装成一个整体,在内表面顶封头或底部与筒身的对接处, 采用手糊玻璃钢补强,手糊玻璃钢采用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或乙烯基树脂表面接触空气后, 由于空气中氧气及湿气的阻聚作用及表面树脂中交联剂苯乙烯挥发损失,最表层树脂极易欠固化,导致接触湿气后易白化,白化现象不符合行业标准《JC/T 587纤维缠绕增强塑料贮罐》的要求,常规情况下,可通过在树脂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蜡液解决,树脂在固化过程中, 蜡液浮在树脂表面隔绝空气,树脂表面能达到较好的固化效果,另外,如果在平面处手糊, 也可以在表面覆盖聚酯薄膜并通过刮板排除内部空气从而达到树脂与空气隔绝的目的。对容器产品由于内表面接缝为曲面,只能采取树脂加加蜡液的办法解决,对于食品级容器,由于加蜡液增加了表面清洗困难,甚至造成污染,因此,有些容器明确规定不允许加蜡液,另外对于一些易受氧气湿气影响固化的树脂,由于蜡液不能完全隔绝空气,加了蜡液的表面, 在未清洗前尽管内表面没有白化现象,但经过严格的热水,碱,酸反复冲洗程序后,接缝补强处仍有白化现象的发生。试验发现通过配合加热后固化处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白化现象,但也不能完全杜绝白化现象,因此,对于一些易受氧气湿气影响固化的树脂,如何杜绝白化现象是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食品级玻璃钢容器内表面白化的处理方法,具体是一种能确保食品容器内表面接缝补强玻璃钢能完全杜绝白化现象的方法,同时该方法施工方便,且保证产品表面易冲洗,无残余气泡,符合食品级要求。本发明的方法是一种食品级玻璃钢容器内表面白化的处理方法,主要为采用缠绕工艺制得顶封、筒身、底部,然后将顶封头与筒身,筒身与底部进行接缝补强,所述接缝补强采用的是人工手糊补强工艺,其特征在于人工手糊补强工艺之后,增加贴合脱模布工艺;具体步骤如下对人工手糊补强的最外层------补强玻璃钢层加糊一层与树脂固化
后不相粘合的化学纤维脱模布,履盖该补强区域糊制的补强玻璃钢层表面,然后在静置固化完全后,撕去化学纤维脱模布,完成该工艺。进一步地,所述化学纤维脱模布为尼龙纤维脱模布或涤纶纤维脱模布。本发明的优点是
1,空气对树脂固化的影响仅在化学纤维脱模布的表面,撕去化学纤维布后的表面完全没有受空气的影响,因此,无需在树脂中添加蜡液,也不需加热后固化处理,即可以获得充分固化的补强内表面,彻底杜绝了白化问题,
2,化学纤维布柔软,可变形性好,排气性好,和玻璃纤维布工艺相似,因而在手糊过程中对于弧面,拐角等区域施工方便,效率高,且易于排除树脂中的气泡,更好地保证了制品的内表面质量。3,树脂固化后,化纤脱模布易于从补强层上人工剥离,对补强玻璃钢表面无任何污染,且撕去化纤脱模布后的制品内表面光滑度优于自然暴露在空气中的表面,无常规手糊可能存在的针孔,气泡及纤维外露痕迹,更易于清洗灭菌,不易结垢和滋生微生物,增强耐腐蚀性能。


图I为本发明玻璃钢容器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发明玻璃钢容器的A向剖视图3为本发明玻璃钢容器的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O按常规缠绕工艺生产玻璃钢容器筒身I,常规手糊工艺制作罐顶2及罐底3 ;将筒身I,罐顶2,罐底3进行常规拼接处理;
(2)对筒身1,罐顶2,罐底3内外表面对接接缝加强区域按常规进行表面打磨清理;筒身I与罐顶2的接缝加强区为A、筒身I与罐底的接缝加强区为B,如图I所示;
(3)如图2-3所示按常规在外部对接接缝加强区域充填腻子5及糊制纤维补强玻璃钢4 ;
(4)按常规对内表面对接接缝加强区域充填腻子5及糊制补强玻璃钢;
(5)在内表面补强区用与糊制补强层相同的粘合剂均匀糊制一层化纤脱模布7,履盖该处所有糊制玻璃钢区域,本发明用化纤脱模布可采用尼龙或涤纶脱模布,与固化后树脂不相粘合;
(6)补强玻璃钢区域采用常规方式固化;
(7)补强玻璃钢层完全固化后人工撕去化纤脱模布。撕去化纤脱模布后的制品内表面光滑度优于自然暴露在空气中的表面,无常规手糊可能存在的针孔,气泡等缺陷,易于清洗灭菌,在热水,碱液,酸液的反复冲洗下无白化现象,使用过程中不易结垢和滋生微生物,增强耐腐蚀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食品级玻璃钢容器内表面白化的处理方法,主要为采用缠绕工艺制得顶封、筒身、底部,然后将顶封头与筒身,筒身与底部进行接缝补强,所述接缝补强采用的是人工手糊补强工艺,其特征在于人工手糊补强工艺之后,增加贴合脱模布工艺;具体步骤如下对人工手糊补强的最外层------补强玻璃钢层加糊一层与树脂固化后不相粘合的化学纤维脱模布,履盖该补强区域糊制的补强玻璃钢层表面,然后在静置固化完全后,撕去化学纤维脱模布,完成该工艺。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食品级玻璃钢容器内表面白化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纤维脱模布为尼龙纤维脱模布或涤纶纤维脱模布。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品级玻璃钢容器内表面白化的处理方法,主要为采用缠绕工艺制得顶封、筒身、底部,然后将顶封头与筒身,筒身与底部进行接缝补强,所述接缝补强采用的是人工手糊补强工艺,其特征在于人工手糊补强工艺之后,增加贴合脱模布工艺;具体步骤如下:对人工手糊补强的最外层-补强玻璃钢层加糊一层与树脂固化后不相粘合的化学纤维脱模布,然后在静置固化完全后,撕去化学纤维脱模布,完成该工艺。本工艺无需在树脂中添加蜡液,也不需加热后固化处理,即可以获得充分固化的补强内表面,彻底杜绝了白化问题;化学纤维布柔软,因而在手糊过程中对于弧面,拐角等区域施工方便,效率高,更好地保证了制品的内表面质量。
文档编号B32B37/00GK102602108SQ201210066430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4日
发明者储开明, 崔伯军, 胡林 申请人:江苏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