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及用其制备的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9347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及用其制备的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偏氟乙烯薄膜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及用其制备的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背板是指具有25年以上使用寿命的含氟塑料薄膜或涂料作为保护层,与作为基层的耐高压绝缘性能优异的不透水性的片材(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PET)复合而成。由于需要对能够进行光伏转化的芯片封装、保护和绝缘,使其能够长时间、高效率地进行光电转化,因此要求背板具有较高的电绝缘性能、耐水、隔湿、耐紫外、耐酸碱和烟雾,耐冷热冲击性。含氟塑料薄膜层是背板中起保护作用的最关键膜层。含氟塑料包括聚氟乙烯(PVF),聚偏氟乙烯(PVDF),聚三氟氯乙烯(PCTFE),聚四氟乙烯以及一些含氟共聚物。目前,复合型太阳能电池背板用氟膜采用若干可热塑加工的氟塑料,如聚氟乙烯(PVF)薄膜,商品名为Tedlar,美国杜邦公司生产;3M公司有四氟乙烯、六氟丙烯与偏二氟乙烯的三元共聚物(简称THV)的薄膜;Honeywell公司采用三氟氯乙烯-乙烯共聚物(简称ECTFE)制备氟膜。现有复合型氟塑料背板都采用干式复合的工艺,与双向拉伸过的PET防水卷材形成三明治结构。其中,上下两层或其中的一层采用氟塑料薄膜,而中间层为PET厚膜。氟塑料和PET的粘合需要使用粘结剂,现在通用的做法是使用聚氨酯胶水,乙酸乙酯作为溶剂。PET薄膜先由放卷机构放出,上胶,然后经过一个热通道烘箱,短时间之内把溶剂挥发掉,涂好胶的PET薄膜通过两个压紧辊和与氟塑料薄膜干式复合成型,最后复合好的放置于烘箱中,一般需要2 3天以上的熟化过程。在上述复合工艺中,需要使用单价很高的聚氨酯胶水,加工过程中还需要使用溶齐U,如果直接排放,对环境产生污染。此外,溶剂挥发和聚氨酯胶水的固化过程中还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工业上急切需要使用一种创新的工艺,使上述过程变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且更为节能和环保。公开号CN101847667A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专用背封膜,该太阳能电池专用背封膜是由三层层膜材料经真空热压叠层而构成的复合膜,该三层层膜材料为外层为下列材料之一聚氟乙烯、聚偏氟乙烯、氟塑料、乙烯一三氟氯乙烯共聚物或三元乙丙橡胶;中层为下列材料之一乙烯-醋酸乙烯酯或环氧树脂;内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该膜在太阳能电池背板制作时需要使用粘结剂,成本高,对环境影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使用该膜可以简易、方便地制备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节能,对环境影响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制备的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所述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包括聚偏氟乙烯层,所聚偏氟乙烯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复合有粘结层形成双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或所聚偏氟乙烯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复合有粘结层形成三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本发明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为复合结构,具有较好的自粘性,在制作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时,去除了使用溶剂型胶粘剂的步骤;薄膜复合成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的生产速度大幅提高,从现有的10- 20 m/min提高到30-40m/min,甚至更高;去除了薄膜烘干和后续固化的过程,节能超过50%,节省材料成本超过10%。在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生产的复合操作上更为方便、简易。由于使用了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背板的层与层之间结合力更加牢固,耐UV和湿热老化性能更加优越,十分适合应用于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背板,给太阳能电池在室外应用提供可靠的长期保护。本发明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采用热塑性材料多层共挤的加工方式制备,该工艺为塑料加工行业公知技术。作为优选,所述聚偏氟乙烯层的厚度为10-50微米,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2-20微米。作为优选,所述粘结层的材料选择与马来酸酐共聚或接枝改性的聚合物、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或接枝的聚合物、极性基团改性的苯乙烯-氢化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极性基团改性的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热塑性聚氨酯中的一种。与马来酸酐共聚或接枝改性的聚合物如马来酸酐-乙烯共聚物(简称E-MAH)、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乙烯(简称PE-g-MAH)、马来酸酐接枝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简称EVA-g-MAH)、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丙烯(简称PP-g-MAH)或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烃弹性体(简称 POE-g-MAH)。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或接枝的聚合物(与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或接枝的聚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或接枝的聚合物)如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简称E-GMA)、乙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E-MMA-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改性聚乙烯(简称PE-g-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改性聚丙烯(简称PP-g-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改性聚烯烃弹性体(简称 POE-g-GMA)。极性基团改性的苯乙烯-氢化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简称SEBS,极性基团选择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或噁唑啉中一种;极性基团改性的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简称SIS,极性基团选择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或噁唑啉中一种。热塑性聚氨酯,简称TPU。作为优选,所述聚偏氟乙烯层的材料为聚偏氟乙烯纯聚合物或聚偏氟乙烯混配物。作为优选,所述聚偏氟乙烯纯聚合物采用挤出级规格,分子量在1(T100万之间。这样限定,在熔融加工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聚偏氟乙烯混配物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如下热稳定助剂0. 1-2%,无机填料2-20%,加工助剂2-20%,受阻酚/亚磷酸酯类抗氧剂< 0. 5%,增粘剂1-10%,聚偏氣乙稀余量。热稳定助剂优选添加量0. 5-2%。本发明的聚偏氟乙烯混配物中加入增粘剂,增粘剂与粘结层材料相对应,这样聚偏氟乙烯层具有一定的粘性,聚偏氟乙烯层与粘结层复合时更容易,结合更牢固。作为优选,所述增粘剂选择与马来酸酐共聚或接枝改性的聚合物、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或接枝的聚合物、极性基团改性的苯乙烯-氢化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极性基团改性的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热塑性聚氨酯中的一种。作为优选,所述热稳定助剂选自有机锡类、金属皂类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无机填料选自二氧化钛、硫化锌、硫酸钡、硫化锌/硫酸钡混合物、碳酸钙、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无机填料的平均粒径为0. 1-50微米;所述加工助剂为丙烯酸树脂与PMMA的混合物。有机锡类的热稳定剂可以是马来酸二正辛基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双(马来酸单丁酯)二丁锡、双(月桂基硫醇)二丁基锡、S,s’ -双(硫代甘醇酸异辛锡)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锡等;金属皂类的热稳定剂可以是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硬脂酸锂、硬脂酸锌、硬脂酸铝、双硬脂酸铝、月桂酸钙、月桂酸锌、蓖麻醇酸钙、2-乙基己酸锌等。二氧化钛俗称钛白粉,硫化锌/硫酸钡混合物俗称立德粉,无机填料的平均颗粒尺寸不超过50微米时,薄膜韧性较好。一种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所述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具有三明治结构,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的中间层为聚酯薄膜层,上、下两层中至少有一层采用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作为优选,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的中间层为聚酯薄膜层,上、下两层中的一层采用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上、下两层中的另一层聚烯烃层。本发明的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其结构为3层结构。分为2大类型,即SPS和SPE型结构。在SPS结构中,“S”层为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即权I所述薄膜),背板的外侧(上层)使用双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内侧(下层)采用双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或三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p”层为聚酯薄膜(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PET),一般为双向拉伸PET薄膜或耐水解、阻隔型聚酯薄膜,厚度范围100-400微米。在SPE结构中,“S”层为双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P”层为聚酯薄膜,一般为双向拉伸PET薄膜或为耐水解、阻隔型聚酯薄膜,厚度范围100-400微米;“E”层为聚烯烃层,如线性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或乙烯的共聚物,厚度范围10-100微米。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采用干式复合的加工方式制备,该工艺为塑料加工行业所公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制作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时,去除了使用溶剂型胶粘剂的步骤;薄膜复合成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的生产速度大幅提高,从现有的10-20 m/min提高到30-40m/min,甚至更高;去除了薄膜烘干和后续固化的过程,节能超过50%,节省材料成本超过10%。在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生产的复合操作上更为方便、简易。由于使用了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背板的层与层之间结合力更加牢固,耐UV和湿热老化性能更加优越,十分适合应用于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背板,给太阳能电池在室外应用提供可靠的长期保护。


图I是本发明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的一种结构示意 图2是本发明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另一种结构示意 图3是本发明的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的一种结构示意 图4是本发明的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粘结层,2、聚偏氟乙烯层,3、双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4、聚酯薄膜层,
5、三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6、聚烯烃层。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本发明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结构如下
如图I所示,本发明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包括聚偏氟乙烯层2,所聚偏氟乙烯层2的上表面上复合有一层粘结层I形成双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包括聚偏氟乙烯层2,所聚偏氟乙烯层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复合有一层粘结层I形成三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聚偏氟乙烯层的厚度为10-50微米,粘结层的厚度为2-20微米。本发明的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结构如下
一、如图3所示,一种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所述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具有三明治结构,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的中间层为聚酯薄膜层4,上层(背板外侧)为双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3,下层(背板内侧)为聚烯烃层6。二、如图4所示,一种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所述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具有三明治结构,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的中间层为聚酯薄膜层4,上层(背板外侧)为双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3,下层(背板内侧)为三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5。聚烯烃层厚度为10-100微米,聚酯薄膜层厚度100-400微米。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采用热塑性材料多层共挤的加工方式制备,该工艺为塑料加工行业公知技术,在此不做详述。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采用干式复合的加工方式制备,该工艺为塑料加工行业所公知,在此不做详述。当可热塑加工聚偏氟乙烯的分子量介于10万与100万之间时,原料可以熔融加工,且薄膜力学性能优良。实施例I中聚偏氟乙烯层的材料采用纯PVDF树脂,实施例2-7中聚偏氟乙烯层的材料采用PVDF混配物。以下是对PVDF混配物的组份进行说明
聚偏氟乙烯混配物中的无机填料是二氧化钛(俗称钛白粉)、硫化锌、硫酸钡、硫化锌/硫酸钡混合物(俗称立德粉)、碳酸钙、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无机填料的平均粒径为0. 1-50微米,无机填料添加量为2-20%。聚偏氟乙烯混配物中的热稳定助剂为有机锡类、金属皂类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的组合。其中,有机锡类的热稳定助剂是马来酸二正辛基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双(马来酸单丁酯)二丁锡、双(月桂基硫醇)二丁基锡、S,s’ -双(硫代甘醇酸异辛锡)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锡中的一种;金属皂类的热稳定助剂是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硬脂酸锂、硬脂酸锌、硬脂酸铝、双硬脂酸铝、月桂酸钙、月桂酸锌、蓖麻醇酸钙、2-乙基己酸锌中的一种。热稳定助剂优选添加量为0. 5-2%重量份。聚偏氟乙烯混配物中的加工助剂是一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简称PMMA)与一种丙烯酸树脂(简称ACR) 50 50 (重量比例)的组合,其中聚甲基丙烯酸树脂的商品名是IRS-306,供应商为三菱丽阳(南通)高分子有限公司。丙烯酸树脂的商品名是AcrylicK-355P,供应商为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加工助剂添加量为2-20%重量份。聚偏氟乙烯混配物中的增粘剂使用极性或极性基团改性的聚合物,该聚合物和大多数其它聚合物、陶瓷、玻璃和金属基体具有很强的粘结力,所选择的聚合物优选与马来酸酐共聚或接枝改性的聚合物,如马来酸酐-乙烯共聚物(简称E-MAH)、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乙烯(简称PE-g-MAH)、马来酸酐接枝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简称EVA-g-MAH)、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丙烯(简称PP-g-MAH)或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烃弹性体(简称POE-g-MAH)中的一种。同样,本发明粘结层主要使用极性或极性基团改性的聚合物,该聚合物和大多数 其它聚合物、陶瓷、玻璃和金属基体具有很强的粘结力,所选择的聚合物如与马来酸酐共聚或接枝改性的聚合物、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或接枝的聚合物、极性基团改性的苯乙烯-氢化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简称SEBS)、极性基团改性的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简称SIS)、热塑性聚氨酯中的一种。在实施例中,采用马来酸酐接枝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简称EVA-g-MAH),如美国杜邦公司的Bondfast系列产品。在实施例2-7中,聚偏氟乙烯塑料和其它各种添加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混合,使各种物料充分混合。在接下来的多层共挤制膜过程中,所得混配物和EVA-g-MAH粒料经多层共挤成膜。在共挤成膜过程中,使用3台单螺杆挤出机。在制备双层自粘性聚偏氣乙稀薄I旲时,在其中的2台挤出机中挤出氣塑料,另一台挤出EVA-g-MAH粒料,复合膜结构为EVA-g-MAH | PVDF。在制备三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时,在其中的2台挤出机中挤出加工EVA-g-MAH粒料,另外一台挤出加工氟塑料的混配料,复合膜结构为EVA-g-MAHIPVDF|EVA-g-MAH。在实施例中,制成不同厚度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然后测试聚偏氟乙烯薄膜的粘结性能、拉伸强度、水蒸汽透过率和耐候性等关键性能指标。实施例I
聚偏氟乙烯层厚度10-50mm,本实施例中聚偏氟乙烯层厚度为20mm,成份组成如下 PVDF 100%
EVA-g-MAH粘结层厚度为2-20mm,本实施例中粘结层厚度选择IOmm 双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厚度30mm
SPE型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双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IPET薄膜I LLDPE薄膜,厚度为 30mm I 260mm | 10mnin双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和背板性能见表-I。实施例2
聚偏氟乙烯薄膜厚度20mm,成份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
PVDF 81. 8%,钛白粉10%,马来酸二正辛基锡 2%,PMMA/ACR (50/50) 5%,受阻酚/亚磷酸酯抗氧剂(50/50) 0. 2%,EVA-g-MAH 1% ;PMMA/ACR (50/50)指PMMA和ACR按I :1的重量比例混合;
受阻酚/亚磷酸酯抗氧剂(50/50) 指受阻酚和亚磷酸酯按I :1的重量比例混合; EVA-g-MAH粘结层厚度10_
双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EVA-g-MAH I PVDF,厚度IOmm | 20mmSPE型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双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IPET薄膜I LLDPE薄膜,厚度为 30mm I 260mm | 10mnin双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和背板性能见表-I。实施例3
聚偏氟乙烯薄膜厚度20mm,成份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PVDF 74. 8%,立德粉2%,二月桂酸二丁基锡1%,PMMA/ACR (50/50) 20%,受阻酚/亚磷酸酯抗氧剂(50/50) 0. 2%,E-MMA-GMA 2% ;
EVA-g-MAH粘结层厚度10_
双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EVA-g-MAH|PVDF,厚度10_|20_
SPE型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双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IPET薄膜I LLDPE薄膜,厚度为 30mm I 300mm1100mm。双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和背板性能见表-I。实施例4
聚偏氟乙烯薄膜厚度20mm,成份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
PVDF 80. 4%,二氧化硅5%,硬脂酸镁I. 5%,PMMA/ACR (50/50)3%,受阻酚/亚磷酸酯抗氧剂(50/50) 0. 1%,PE-g-MAH 10% ;
E-MAH粘结层厚度10mm、2mm
双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E-MAH|PVDF,厚度IOmmI 20_
三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E-MAHIPVDFI E-MAH, 2mm | 20mm | 2mmsps型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双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Ipet薄膜I三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厚度为30mm I 320mm I 24mm。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和背板性能见表I。实施例5
聚偏氟乙烯薄膜厚度10mm,成份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
PVDF 75. 4%,钛白粉20%,马来酸二正辛基锡+ 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锡(I 1重量比混合)0. 1%,PMMA/ACR (50/50) 2%,受阻酚 / 亚磷酸酯抗氧剂(50/50) 0. 5%, E-MMA-GMA 2% ;E-MMA-GMA粘结层厚度IOmm
双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E-MMA-GMA|PVDF,厚度10_| 10_
SPE型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双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IPET薄膜I LLDPE薄膜,厚度为 20mm I 260mm | 10mnin双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和背板性能见表-I。实施例6
聚偏氟乙烯薄膜厚度50mm,成份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
PVDF 76. 8%,硫酸钡+碳酸钙(1:1重量比混合)10%,马来酸二正辛基锡2%,PMMA/ACR(50/50) 5%,受阻酚 / 亚磷酸酯抗氧剂(50/50) 0. 2%,E-MAH 5% ;EVA-g-MAH粘结层厚度20mm
双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EVA-g-MAH|PVDF,厚度20_|50_
SPE型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双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Ipet薄膜|lldpe,厚度为
70mm I 260mm | 10mnin双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和背板性能见表-I。实施例7
聚偏氟乙烯薄膜厚度20mm,成份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
PVDF 79. 8%,钛白粉 10%,月桂酸钙 2%,PMMA/ACR (50/50 ) 5%,
受阻酚/亚磷酸酯抗氧剂(50/50) 0. 2%,E-MMA-GMA 2% ;
EVA-g-MAH粘结层厚度5mm
三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EVA-g-MAH I PVDF | EVA-g-MAH, 5mm | 20mm | 5mmSPE型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三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IPET薄膜I LLDPE薄膜,厚度为 30mm I 400mm | 10mnin三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和背板性能见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包括聚偏氟乙烯层,所聚偏氟乙烯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复合有粘结层形成双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或所聚偏氟乙烯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复合有粘结层形成三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氟乙烯层的厚度为10-50微米,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2-20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的材料选择与马来酸酐共聚或接枝改性的聚合物、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或接枝的聚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或接枝的聚合物、极性基团改性的苯乙烯-氢化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极性基团改性的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热塑性聚氨酯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氟乙烯层的材料为聚偏氟乙烯纯聚合物或聚偏氟乙烯混配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氟乙烯纯聚合物采用挤出级规格,分子量在i(Tioo万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氟乙烯混配物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如下热稳定助剂0. 1-2%,无机填料2-20%,加工助剂2-20%,受阻酚/亚磷酸酯类抗氧剂< 0. 5%,增粘剂1-10%,聚偏氟乙烯余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剂选择 与马来酸酐共聚或接枝改性的聚合物、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或接枝的聚合物、极性基团改性的苯乙烯-氢化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极性基团改性的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热塑性聚氨酯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稳定助剂选自有机锡类、金属皂类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无机填料选自二氧化钛、硫化锌、硫酸钡、硫化锌/硫酸钡混合物、碳酸钙、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无机填料的平均粒径为0. 1-50微米;所述加工助剂为丙烯酸树脂与PMMA的混合物。
9.一种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具有三明治结构,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的中间层为聚酯薄膜层,上、下两层中至少有一层采用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其特征在于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的中间层为聚酯薄膜层,上、下两层中的一层采用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上、下两层中的另一层聚烯烃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及用其制备的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复合型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生产时需要使用粘结剂和溶剂,工艺复杂,效率低,生产成本高,能耗高,对环境影响大的缺陷。本发明所述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包括聚偏氟乙烯层,所聚偏氟乙烯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复合有粘结层形成双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或所聚偏氟乙烯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复合有粘结层形成三层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使用本发明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可以简易、方便地制备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节能,对环境影响小。
文档编号B32B27/30GK102653154SQ2012100721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9日
发明者郑泓, 顾方明 申请人:杭州福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