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合移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5992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贴合移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合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贴合移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趋向微型化,而电子产品制程中,会出现许多零配件加工及相组装的工序,例如,在触摸屏的制程中,通常使用胶贴合触控面板和玻璃基板。在目前的贴合过程中,常常需要较多的人工操作,例如将待贴合之产品转移至贴合平台上,以及将完成贴合之产品转移至下一加工工序。较多的人工操作会导致产品贴合效率低,并在转移过程中可能会因人工操作的不小心导致产品的损坏,以及使产品受到污染,降低产品良率。因此,需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提供一种贴合移载装置,可实现广品贴合的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并可进一步提闻广品良率和贴合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贴合移载装置,包括支架;两第一轨道,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支架相对两侧;平移机构,设置于所述两第一轨道之间,并可沿该两第一轨道水平移动,所述平移机构包括两侧壁及第一支撑板,所述两侧壁通过所述支撑板相连接;两第二轨道,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侧壁相对的两侧;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平移机构两侧壁之间,并可沿该两第二轨道上下移动;第一平台,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的下方,并通过转轴与所述升降机构相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固化装置,所述固化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台的上方,并与该升降机构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平移机构还包括一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平行设置于所述两侧壁之间。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升降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该升降机构沿所述第一轨道上下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为气压缸,所述气压缸垂直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并连接于所述升降机构顶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台为真空平台,所述第一平台上设置有复数个真空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合移载装置,采用平移机构沿第一轨道移动,升降机构沿第一轨道上下移动,可实现产品贴合的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并可进一步提高产品良率及贴合效率。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I是为本实用新型之贴合移载装置的剖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贴合移载装置与贴合设备结合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贴合移载装置与贴合设备结合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贴合移载装置与贴合设备结合的再一角度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贴合移载装置与贴合设备结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 I、点胶工位2、第一入料工位3、贴合工位4、第二入料工位10、支架20、点胶模组21、供胶装置22、点胶模组轨道30、前段移载机构31、第一移载手臂32、第一载台面40、贴合移载装置41、第一平台42、转轴43、升降机构44、平移机构45、第一轨道46、第二轨道47、升降驱动装置440、侧壁441、第一支撑板442、第二支撑板50、下贴合模组51、第二平台60、后段移载机构61、第二移载手臂62、第二载台面70、对位检测系统71、CCD光学镜头72、第三移载装置73、第三轨道80、UV固化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I是为本实用新型之贴合移载装置的剖面图。请结合参照图1,贴合移载装置40,包括支架10 ;两第一轨道45,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支架10相对两侧;平移机构44,设置于所述两第一轨道45之间,并可沿该两第一轨道45水平移动,所述平移机构44包括两侧壁440及第一支撑板441,所述两侧壁440相对设置并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板441相连接;两第二轨道46,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侧壁440相对的两侧;升降机构43,设置于所述平移机构44的两侧壁440之间,并可沿该两第二轨道46上下移动;第一平台41,用于放置待贴合之产品,所述第一平台41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43的下方,并通过转轴42与所述升降机构43相连接。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贴合移载装置40还包括一固化装置80、一升降驱动装置47。所述固化装置80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台41的上方,并与该升降机构43相连接。该固化装置80可用于对贴合后之产品进行固化,例如,产品以紫外光固胶贴合时,固化装置80可产生紫外光线对贴合之产品进行固化。升降驱动装置47,用于驱动升降机构43沿第一轨道45上下移动。例如,升降驱动装置47可为气压缸。平移机构44还包括一第二支撑板442,第二支撑板442与第一支撑板441平行设置于平移机构44的两侧壁440之间。该气压缸垂直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44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442,并连接于所述升降机构44的顶部。通过气压缸的驱动可带动该平移机构44沿该第二轨道46上下移动,并配合平移结构44沿第一轨道45水平移动,可使放置于第一平台41上的产品转移至目的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贴合移载装置可独立设置,用于运载待贴合之产品以及完成贴合之产品,以减少人工操作。另外,其也可与一贴合设备相结合,实现两产品的贴合 。以下以贴合移载装置与一贴合设备相结合来进一步说明本贴合移载装置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图2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贴合移载装置与贴合设备结合的具体结构,在此,以玻璃基板与触控面板贴合为例作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如图5所示,该贴合设备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点胶工位I、第一入料工位2、贴合工位3及第二入料工位4。该点胶模组20位于点胶工位I,该前段移载机构30位于点胶 工位I和第一入料工位2之间,该贴合移载装置40可平移的位于第一入料工位2和贴合工位3之间,该下贴合模组50可旋转的位于贴合工位3和第二入料工位4之间,该后段移载机构60位于第二入料工位4后方。请参考图2和图3,其中,该点胶模组20包括有供胶装置21和带动该供胶装置21于X轴、Y轴、Z轴方向移动的第一移载装置;该第一移载装置包括有伺服马达、联轴器、螺杆、点胶模组轨道22及气压缸,该点胶模组轨道22开设于前述支架10上。藉由第一移载装置中的各零件配合带动下,供胶装置21可前后、上下、左右移动,其以X、Y轴方向移动控制点胶范围,以Z轴方向移动控制其点胶之厚度,如此,点胶模组20按照制程的参数变化作方向位置调整,其可更精确的点胶在玻璃基板上。请结合参照图3和图5,该前段移载机构30位于点胶模组20和贴合移载装置40之间,其包括有第一移载手臂31,该第一移载手臂31上设置有第一载台面32 ;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移载手臂31分别设置有前述第一载台面32,且该第一载台面32采用夹爪机构,若采用传统的吸盘结构,极易产生胶印、灰尘等,导致玻璃基板贴合良率降低,而夹爪结构可以有效减少玻璃基板上胶印、灰尘的产生。前述第一移载手臂31可利用伺服马达、减速机等将第一载台面32作90°之旋转动作,把已点胶完毕的玻璃基板放至第一载台面32上,然后第一移载手臂31再旋转180°将玻璃基板转送至下述贴合移载装置40的第一平台41上。请结合参照图I和图3,该贴合移载装置40包括有用于置放第一待加工产品(例如玻璃基板)的第一平台41和用于驱动该第一平台41翻转的第一旋转装置,固化装置80设置于该第一平台41的上方;该第一旋转装置包括转轴42和用于驱动该转轴42的驱动电机(图未示),该转轴42固定于前述第一平台41上。该贴合移载装置40进一步设置有升降机构43和平移机构44,该转轴42连接于升降机构43上,升降机构43连接于平移机构44上,该平移机构44通过第一轨道45连接于前述支架10上,该第一旋转装置、升降机构43及平移机构44的搭配运作,使得该贴合移载装置40作X、Y方向直线运动,以将玻璃基板准确的移动到达贴合工位3。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平台41系真空平台,其台面上开设有数个真空孔,以配合气压系统形成真空,以将玻璃基板固定于第一平台41上。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4,该下贴合模组50包括有用于置放第二待加工产品(例如触控面板)的第二平台51和用于驱动该第二平台51移动的第二移载装置(图未示);该第二移载装置系用于带动第二平台51旋转的第二旋转装置,该第二平台51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第二平台51 —体连接并彼此间距式设置,第一旋转装置设置于该两个第二平台51的中间位置,该两个第二平台51可藉由第二旋转装置的带动绕其中心点旋转180度,使该两个第二平台51的位置互换,以将触控面板移动至贴合工位3上。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平台51亦系真空平台,其台面上开设有数个真空孔,以配合气压系统形成真空将触控面板固定于第二平台51上。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4,该后段移载机构60位于下贴合模组50所在侧,其用于移送触控面板。后段移载机构60包括有第二移 载手臂61,该第二移载手臂61上设置有第二载台面62 ;同样,该第二载台面62采用夹爪机构拾取触控面板,以减少触控面板上的灰尘等产生。该第二移载手臂61向下夹爪触控面板,水平旋转90°以将触控面板送至前述第二平台51上。该对位检测模组70包括有至少一个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光学镜头71,还包括有带动该CXD光学镜头71于X轴、Y轴、W轴方向移动的第三移载装置72,第三移载装置72包括有伺服马达、联轴器、螺杆、第三轨道73及气压缸,其中,该第三轨道73开设于前述支架10上。对位检测模组70是利用一支以上的CXD光学镜头71,做寻找定位标记的功能,其目的是用CCD光学镜头71检测玻璃跟触控面板标记,并利用X、Y、W自动调整机构,做玻璃跟触控面板标记的配合,以定位玻璃跟触控面板的相对位置,以达到较好的成品。另夕卜,在CXD光学镜头71上加装W、U、W轴利用滚柱滑轨可微调W、U、V轴,使CXD光学镜头71于贴合定位使用时更精确。下面,描述前述贴合转移装置与贴合设备相结合实现产品的贴合的大致工作过程:一、玻璃基板先行点胶点胶模组20的动作是以螺杆、气压缸控制其上、下、前、后、左、右之动作,气压缸先向下动作至定位,其目的是让供胶装置21达到上胶之高度,X轴原点向左涂胶至玻璃左边点,Y轴向前涂胶至前边点,X轴向右涂胶至右边点,Y轴向后涂胶至后边点,X轴向左涂胶回至原点气压缸向上回归原点其点胶动作以口字型涂胶。二、前段移载及后段移载前段移载机构30将点胶完毕之玻璃基板放至贴合移载装置40的第一平台上,其动作是将第一载台面32作90°之旋转动作,把已点胶完毕的玻璃基板放夹至第一载台面32上,然后再旋转180°将玻璃基板转送至下述贴合移载装置40的第一平台41上;后段移载机构60将触控面板放置在下贴合模组50的第二平台51上,其动作是前述第二移载手臂31向下夹爪触控面板,然后第二移载手臂31水平旋转90°将触控面板送至前述第二平台51上。三、贴合贴合分前、后段动作,前段动作是第一平台41于Z轴向上提高至定位,第一平台41翻转180°后,其沿Y轴前进至贴合定位;后段动作是第二平台51旋转180°至贴合定位,待对位检测模组70 (CCD光学镜头71)上下检测完毕进行上下后,与点胶完后放置在第一平台41上的玻璃基板相贴合,并利用固化装置80对贴合后的产品进行固化。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主要系通过平移机构沿第一轨道移动,升降机构沿第一轨道上下移动,可实现产品贴合的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并可进一步提高产品良率及贴合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合移载装置可与贴合设备的其他工序相结合,实现全自动化的贴合作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 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ー种贴合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两第一軌道,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支架相对两侧; 平移机构,设置于所述两第一轨道之间,并可沿该两第一轨道水平移动,所述平移机构包括两侧壁及第ー支撑板,所述两侧壁相对设置并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板相连接; 两第二軌道,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侧壁相対的两侧; 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平移机构两侧壁之间,并可沿该两第二轨道上下移动; 第一平台,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的下方,并通过转轴与所述升降机构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贴合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固化装置,所述固化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台的上方,并与该升降机构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贴合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机构还包括一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平行设置于所述两侧壁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用于驱动该升降机构沿所述第一轨道上下移动的升降驱动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合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为气压缸,所述气压缸垂直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并连接于所述升降机构顶部。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贴合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为真空平台,所述第一平台上设置有复数个真空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贴合移载装置,包括支架;两第一轨道,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支架相对两侧;平移机构,设置于所述两第一轨道之间,并可沿该两第一轨道水平移动,所述平移机构包括两侧壁及第一支撑板,所述两侧壁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板相连接;两第二轨道,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侧壁相对的两侧;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平移机构两侧壁之间,并可沿该两第二轨道上下移动;第一平台,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的下方,并通过转轴与所述升降机构相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合移载装置,可实现产品贴合的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并可进一步提高产品良率及贴合效率。
文档编号B32B37/10GK202753549SQ20122016205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7日
发明者中西昭, 陈英哲, 江益增, 郭益振 申请人:威鸿(厦门)光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