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599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贴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合设备领域技术 ,尤其是指一种常用于贴合触控面板与玻璃基板的贴合设备。
背景技术
触摸屏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在触摸屏的制程中,使用0CA(Optical ClearAdhesive,光学胶)贴合,其效率低、粘性不够好,易出现脱胶、缝隙及表面不规则处填充不佳等现象,严重影响产品品质。后来,有研究出通过UV (Ultraviolet Rays,紫外光固化)胶贴合,UV胶具有对环境空气无污染、固化速度快、固化设备简单及使用方便等多种优点。在实际生产中会发现,利用目前的UV胶贴合设备仍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生产效率低、生产的产品胶量不均、产品位置精度不闻等。因此,需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贴合设备,其对位精准、提闻了广品质量,实现了全自动化,提闻了生广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种贴合设备,包括有机座和设置于机座上的点胶模组、固化装置、前段移载机构、上贴合模组、下贴合模组、后段移载机构及对位检测模组;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点胶工位、第一入料工位、贴合工位及第二入料工位;该点胶模组位于点胶工位,该前段移载机构位于点胶工位和第一入料工位之间,该上贴合模组可平移的位于第一入料工位和贴合工位之间,该下贴合模组可旋转的位于贴合工位和第二入料工位之间,该后段移载机构位于第二入料工位后方;该上贴合模组包括有用于置放第一待加工产品的第一平台和带动该第一平台平移的滑架,该第一平台相对滑架可翻转、可升降式设置;该下贴合模组包括有用于置放第二待加工产品的第二平台;该对位检测模组包括有至少一个可伸至贴合工位CXD光学镜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段移载机构包括有第一移载手臂,该第一移载手臂上设置有第一载台面;以及,所述后段移载机构包括有第二移载手臂,该第二移载手臂上设置有第二载台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载台面和第二载台面均系夹爪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移载手臂两端分别设置有前述第一载台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点胶模组包括有供胶装置和可带动该供胶装置于X轴、Y轴、Z轴方向移动的第一移载装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对位检测模组还包括有带动该C⑶光学镜头于X轴、Y轴、W轴方向移动的第三移载装置。[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移载装置包括有伺服马达、联轴器、螺杆、轨道及气压缸,其中,该轨道开设于前述机座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平台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第二平台一体连接并彼此间距式设置,该两个第二平台可绕其中心点旋转180度,该两个第二平台的位置互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均系真空平台,该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上均开设有数个真空孔。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一、通过点胶模组、前段移载机构、上贴合模组、下贴合模组、后段移载机构及对位检测模组的配合,实现了高精准、高效率、全自动化的贴合作业。二、各工位依次呈直线型分布,使得整个设备结构更为合理、紧凑,有利于生产车间的布置与管理。三、第一移载装置带动供胶装置于X轴、Y轴、Z轴方向移动以更精确的点胶在玻璃上,其点胶的厚度也更为均匀一致,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贴合质量。四、对位检测模组之CXD光学镜头可以于X轴、Y轴、W轴方向移动调整其位置,能够更好地检测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精准定位,定位待加工产品的相对位置,提升了产品的贴合精度。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I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再一角度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I、点胶工位2、第一入料工位3、贴合工位4、第二入料工位10、机座20、点胶模组21、供胶装置22、轨道30、前段移载机构31、第一移载手臂32、第一载台面40、上贴合模组41、第一平台42、旋转轴43、升降机构44、平移机构45、轨道50、下贴合模组51、第二平台60、后段移载机构61、第二移载手臂62、第二载台面70、对位检测模组71、CCD光学镜头72、第三移载装置73、轨道80、固化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I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在此,第一待加工产品和第二待加工产品分别以玻璃基板与触控面板为例作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该贴合设备包括有机座10和设置于机座10上的点胶模组20、固化装置80、前段移载机构30、上贴合模组40、下贴合模组50、后段移载机构60及对位检测模组70。如图4所示,该贴合设备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点胶工位I、第一入料工位2、贴合 工位3及第二入料工位4。该点胶模组20位于点胶工位I,该前段移载机构30位于点胶工位I和第一入料工位2之间,该上贴合模组40可平移的位于第一入料工位2和贴合工位3之间,该下贴合模组50可旋转的位于贴合工位3和第二入料工位4之间,该后段移载机构60位于第二入料工位4后方。请参考图I和图2,其中,该点胶模组20包括有供胶装置21和带动该供胶装置21于X轴、Y轴、Z轴方向移动的第一移载装置;该第一移载装置包括有伺服马达、联轴器、螺杆、轨道22及气压缸,该轨道22开设于前述机座10上。藉由第一移载装置中的各零件配合带动下,供胶装置21可前后、上下、左右移动,其以X、Y轴方向移动控制点胶范围,以Z轴方向移动控制其点胶之厚度,如此,点胶模组20按照制程的参数变化作方向位置调整,其可更精确的点胶在玻璃基板上。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4,该前段移载机构30位于点胶模组20和上贴合模组40之间,其包括有第一移载手臂31,该第一移载手臂31上设置有第一载台面32 ;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移载手臂31分别设置有前述第一载台面32,且该第一载台面32采用夹爪机构,若采用传统的吸盘结构,极易产生胶印、灰尘等,导致玻璃基板贴合良率降低,而夹爪结构可以有效减少玻璃基板上胶印、灰尘的产生。前述第一移载手臂31可利用伺服马达、减速机等将第一载台面32作90°之旋转动作,把已点胶完毕的玻璃基板放至第一载台面32上,然后第一移载手臂31再旋转180°将玻璃基板转送至下述上贴合模组40的第一平台41上。请结合参照图I和图3 ,该上贴合模组40包括有用于置放第一待加工产品(例如玻璃基板)的第一平台41和用于驱动该第一平台41翻转的第一旋转装置,固化装置80设置于该第一平台41的上方;该第一旋转装置包括旋转轴42和用于驱动该旋转轴42的驱动电机(图未示),该旋转轴42固定于前述第一平台41上。该上贴合模组40进一步设置有升降机构43和平移机构44,该旋转轴42连接于升降机构43上,升降机构43连接于平移机构44上,该平移机构44通过轨道45连接于前述机座10上,该第一旋转装置、升降机构43及平移机构44可以采用伺服马达、联轴器、滑轨、螺杆等零件配合,使得该上贴合模组40作X、Y方向直线运动,以将玻璃基板准确的移动到达贴合工位3。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平台41系真空平台,其台面上开设有数个真空孔,以配合气压系统形成真空,以将玻璃基板固定于第一平台41上。请继续参考图I和图3,该下贴合模组50包括有用于置放第二待加工产品(例如触控面板)的第二平台51和用于驱动该第二平台51移动的第二移载装置(图未示);该第二移载装置系用于带动第二平台51旋转的第二旋转装置,该第二平台51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第二平台51 —体连接并彼此间距式设置,第一旋转装置设置于该两个第二平台51的中间位置,该两个第二平台51可藉由第二旋转装置的带动绕其中心点旋转180度,使该两个第二平台51的位置互换,以将触控面板移动至贴合工位3上。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平台51亦系真空平台,其台面上开设有数个真空孔,以配合气压系统形成真空将触控面板固定于第二平台51上。请继续参考图I和图3,该后段移载机构60位于下贴合模组50所在侧,其用于移送触控面板。后段移载机构60包括有第二移载手臂61,该第二移载手臂61上设置有第二载台面62 ;同样,该第二载台面62采用夹爪机构拾取触控面板,以减少触控面板上的灰尘等产生。该第二移载手臂61向下夹爪触控面板,水平旋转90°以将触控面板送至前述第二平台51上。该对位检测模组70包括有至少一个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光学镜头71,还包括有带动该CXD光学镜头71于X轴、Y轴、W轴方向移动的第三移载装置72,第三移载
装置72包括有伺服马达、联轴器、螺杆、轨道73及气压缸,其中,该轨道73开设于前述机座10上。对位检测模组70是利用一支以上的CXD光学镜头71,做寻找定位标记的功能,其目的是用CCD光学镜头71检测玻璃跟触控面板标记,并利用X、Y、W自动调整机构,做玻璃跟触控面板标记的配合,以定位玻璃跟触控面板的相对位置,以达到较好的成品。另外,在CXD光学镜头71上加装W、U、W轴利用滚柱滑轨可微调W、U、V轴,使C⑶光学镜头71于贴合定位使用时更精确。下面,描述前述贴合设备的大致工作过程一、玻璃基板先行点胶点胶模组20的动作是以螺杆、气压缸控制其上、下、前、后、左、右之动作,气压缸先向下动作至定位,其目的是让供胶装置21达到上胶之高度,X轴原点向左涂胶至玻璃左边点,Y轴向前涂胶至前边点,X轴向右涂胶至右边点,Y轴向后涂胶至后边点,X轴向左涂胶回至原点气压缸向上回归原点其点胶动作以口字型涂胶。二、前段移载及后段移载前段移载机构30将点胶完毕之玻璃基板放至上贴合模组40的第一平台上,其动作是将第一载台面32作90°之旋转动作,把已点胶完毕的玻璃基板放夹至第一载台面32上,然后再旋转180°将玻璃基板转送至下述上贴合模组40的第一平台41上;后段移载机构60将触控面板放置在下贴合模组50的第二平台51上,其动作是前述第二移载手臂31向下夹爪触控面板,旋转90°以将触控面板送至前述第二平台上51。三、贴合贴合分前、后段动作,前段动作是第一平台41于Z轴向上提高至定位,第一平台41翻转180°后,其沿Y轴前进至贴合定位;后段动作是第二平台51旋转180°至贴合定位,待对位检测模组70 (CCD光学镜头71)上下检测完毕进行上下后,与点胶完后放置在第一平台41上的玻璃基板相贴合,并利用固化装置80对贴合后的产品进行固化。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主要系通过点胶模组、前段移载机构、上贴合模组、下贴合模组、后段移载机构及对位检测模组的配合,实现了高精准、高效率、全自动化的贴合作业;各工位依次呈直线型分布,使得整个设备结构更为合理、紧凑,有利于生产车间的布置与管理;其次是,第一移载装置带动供胶装置于X轴、Y轴、Z轴方向移动以更精确的点胶在玻璃上,其点胶的厚度也更为均匀一致,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贴合质量;以及,对位检测模组之CXD光学镜头可以于X轴、Y轴、W轴方向移动调整其位置,能够更好地检测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精准定位,定位玻璃基板和触控面板的相对位置,提升了产品的贴合精度。[005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座和设置于机座上的点胶模组、固化装置、前段移载机构、上贴合模组、下贴合模组、后段移载机构及对位检测模组; 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点胶工位、第一入料工位、贴合工位及第二入料工位;该点胶模组位于点胶工位,该前段移载机构位于点胶工位和第一入料工位之间,该上贴合模组可平移的位于第一入料工位和贴合工位之间,该下贴合模组可旋转的位于贴合工位和第二入料工位之间,该后段移载机构位于第二入料工位后方; 该上贴合模组包括有用于置放第一待加工产品的第一平台和带动该第一平台平移的滑架,该第一平台相对滑架可翻转、可升降式设置;该下贴合模组包括有用于置放第二待加工产品的第二平台;该对位检测模组包括有至少一个可伸至贴合工位CXD光学镜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移载机构包括有第一移载手臂,该第一移载手臂上设置有第一载台面;以及,所述后段移载机构包括有第二移载手臂,该第二移载手臂上设置有第二载台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台面和第二载台面均系夹爪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载手臂两端分别设置有前述第一载台面。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模组包括有供胶装置和可带动该供胶装置于X轴、Y轴、Z轴方向移动的第一移载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检测模组还包括有带动该CCD光学镜头于X轴、Y轴、W轴方向移动的第三移载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移载装置包括有伺服马达、联轴器、螺杆、轨道及气压缸,其中,该轨道开设于前述机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台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第二平台一体连接并彼此间距式设置,该两个第二平台可绕其中心点旋转180度。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均系真空平台,该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上均开设有数个真空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贴合设备,包括有机座和设置于机座上的点胶模组、固化装置、前段移载机构、上贴合模组、下贴合模组、后段移载机构及对位检测模组,通过前述各组件的配合,实现了高精准、高效率、全自动化的贴合作业;各工位依次呈直线型分布,使得整个设备结构更为合理、紧凑,有利于生产车间的布置与管理;其次是,第一移载装置带动供胶装置于X轴、Y轴、Z轴方向移动以更精确的点胶在待加工产品上,其点胶的厚度也更为均匀一致,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贴合质量;以及,对位检测模组之CCD光学镜头可以于X轴、Y轴、W轴方向移动调整其位置,能够更好地检测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精准定位,提升了产品的贴合精度。
文档编号B32B37/12GK202702803SQ20122016205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7日
发明者中西昭, 陈英哲, 江益增, 郭益振 申请人:威鸿(厦门)光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