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及其贴合制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2386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触控装置及其贴合制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装置及其贴合制程,以可行紫外光或热硬化的油墨框胶取代现有的黑色遮光油墨,将油墨框胶涂布在保护玻璃或单片式触控面板的显示区外,显示区内则涂布液态光学胶,再进行贴合与曝照紫外光或加热方式而达到硬化,因黑色遮光油墨已由油墨框胶所取代,可以有效阻挡液态光学胶产生溢胶,而且使保护玻璃和触控感测面板之间、或单片式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之间的贴合面积加大,因此接着强度也有相当的提升,尤其可改善界面剥离的问题。
【专利说明】触控装置及其贴合制程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技术,特别是指一种触控装置及其贴合制程。
【背景技术】
[0002]触控面板一般由保护玻璃(Cover lens)与感测薄膜或玻璃(Sensor film orglass)所组成;请参见图1,为现有的双片式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此双片式触控装置包含保护玻璃10、触控感测面板(薄膜或玻璃)20、及显示面板30,且使用光学胶40、50在保护玻璃10和触控感测面板20之间,以及触控感测面板20和显示面板30之间,光学胶40、50需要均匀地形成于保护玻璃10的背面、触控感测面板20的两侧面和显示面板30的表面上,使保护玻璃10、触控感测面板20、及显示面板30接合为一体。
[0003]而低成本与轻薄化是下一代触控技术发展的首要考虑,因此,仅在显示面板外加上一层保护玻璃的单片玻璃解决方案(One Glass Solution,0GS)需求越来越受到瞩目,OGS即为将保护玻璃和传感器整合在一起以实现产品轻薄化。现有单片式触控装置的堆叠结构,请参见图2,其具有保护玻璃上设有铟锡氧化物(ITO)传感器的单片式触控面板60,并使用光学胶40将单片式触控面板60和显示面板30相接合。
[0004]为了遮蔽背光模块的光线,以图2的单片式触控装置来说,单片式触控面板60上设有传感器的一面(对于双片式触控装置则为触控感测面板朝着保护玻璃那一面)会涂布黑色遮光油墨70,即BM层(Black Matrix),以达到遮光或保护电极线路等效果,但在贴合制程上会产生以下缺点:
[0005](I)以固态光学胶(OCA)将单片式触控面板60 (或触控感测面板20)与显示面板30 (或保护玻璃10)贴合时,会在黑色遮光油墨70与显示区间因厚度段差造成应力回弹,外观上会造成肉眼可视的气泡,在提高制程良率上需改以液态光学胶(OCR)来克服。
[0006](2)使用液态光学胶(OCR)贴合单片式触控面板60 (或触控感测面板20)与显示面板30 (或保护玻璃10)时,因黑色遮光油墨70遮蔽的关系,使得边缘的液态光学胶无法受到紫外光(UV)来达到固化的效果,导致其贴合后容易在搬运或组装时因外力使触控装置的角落剥离。
[0007]如图3A所示,利用液态光学胶40贴合可改善固态光学胶因段差带来的气泡问题,但必须使用框胶(Dam)41做液态光学胶40的挡墙,避免液态光学胶40胶料溢出,在生产制作上造成额外的光学胶支出,且一般贴合制程因考虑成本并不会增加光学胶涂布面积,仅涂布在显示区,在一定外力下容易在角落边缘地方产生剥离,如图3B和图3C所示,即分别表示胶料溢出和角落剥离的情况。

【发明内容】

[0008]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及其贴合制程,能有效解决现有的贴合制程中因使用黑色遮光油墨所导致的各种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单片式触控装置,包含有第一面板、油墨框胶、液态光学胶和第二面板,第一面板背面具有显示区,而油墨框胶形成于第一面板的显示区外的整个背面,且油墨框胶为紫外光硬化树脂或热硬化树脂,液态光学胶则形成于显示区内,第二面板用油墨框胶和液态光学胶贴合于第一面板的背面。
[001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第一面板为保护玻璃,该第二面板为触控感测面板。
[001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第一面板为单片式触控面板,该第二面板为显示面板,且该单片式触控面板为保护玻璃上制作有触控传感器的结构。
[001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油墨框胶可为甲基丙烯酸树脂、不饱和聚酯或环氧树脂;进一步,油墨框胶可包含添加剂,该添加剂为颜料、染剂或反光材质的塑料。
[0013]本发明也提供一种触控装置的贴合制程,其步骤包含:首先,提供一第一面板,其背面具有显示区,然后,形成油墨框胶于第一面板的显示区外的整个背面,且油墨框胶为紫外光硬化树脂或热硬化树脂,再形成液态光学胶于显示区内,最后,用油墨框胶和液态光学胶,将第二面板贴合于第一面板的背面,而构成触控装置。
[001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第一面板为保护玻璃,该第二面板为触控感测面板。
[001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第一面板为单片式触控面板,该第二面板为显示面板,且该单片式触控面板为保护玻璃上制作有触控传感器的结构。
[001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形成油墨框胶的步骤之后,还包含用紫外光照射或加热方法,使油墨框胶固化。
[0017]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将第二面板贴合于第一面板的步骤之后,还包含用紫外光照射,使液态光学胶固化。
[0018]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触控装置及其贴合制程,是以可行紫外光或热硬化的油墨框胶取代现有的黑色遮光油墨,将其使用在触控感测面板和保护玻璃之间、或单片式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间的贴合上,此着色的油墨框胶不仅具有艳丽色彩,增加外观视觉效果,还可改善溢胶与接口剥离(peeling)等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先前技术所提供的双片式触控装置的堆叠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先前技术所提供的单片式触控装置的堆叠结构示意图。
[0021]图3A为先前技术所提供的使用液态光学胶的单片式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B图与图3C为先前技术所提供的使用液态光学胶的单片式触控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分别表示液态光学胶溢出和边缘发生剥离的情况。
[0023]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A?图5F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装置的贴合制程的结构流程图。
[0025]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添加有反光亮片的油墨框胶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0保护玻璃
[0028]20触控感测面板
[0029]30显示面板
[0030]40、50 光学胶
[0031]41 框胶[0032]60单片式触控面板
[0033]70黑色遮光油墨
[0034]100 第一面板
[0035]101显示区
[0036]110油墨框胶
[0037]111反光亮片
[0038]120液态光学胶
[0039]130 第二面板
[0040]200紫外光照射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42]请参照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3]此触控装置包含有第一面板100、油墨框胶110、液态光学胶120和第二面板130。其中,第一面板100可为保护玻璃,则第二面板130为触控感测面板;或者,第一面板100可为单片式触控面板,则第二面板130为显示面板,而单片式触控面板为保护玻璃上制作有触控传感器的结构,显示面板可例如为液晶面板或液晶模块(LCD/LCM)。且油墨框胶110形成于第一面板100的显示区101外的整个背面,液态光学胶120则形成于显示区101内,且用油墨框胶110及液态光学胶120,使得第二面板130和第一面板100可相互紧密贴合。
[0044]本发明省略了原本涂布于触控感测面板表面或单片式触控面板设有传感器一面的黑色遮光油墨,而以可着色的油墨框胶取代。此油墨框胶为紫外光硬化树脂或热硬化树月旨,包括甲基丙烯酸树脂、不饱和聚酯或环氧树脂等等,也可加入一种或多种添加剂,以使油墨框胶的色彩、图案呈现变化,其中的添加剂可为颜料、染剂或反光材质的塑料等等,在紫外光照射或加热下聚合反应,表面仍有黏性,其物理性质与贴合用的光学胶雷同,差别在于,贴合用的光学胶必须是完全透明(穿透率>90%),而可着色的油墨框胶在不考虑光学特性下可添加染剂与其它颜料(穿透率>0.1%)。
[0045]接续,请参照图5A?图5F,依序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使用前述油墨框胶的触控装置的贴合制程的流程步骤。
[0046]首先,如图5A所示,提供一第一面板100,此第一面板100可为保护玻璃或单片式触控面板,单片式触控面板为保护玻璃上制作有触控传感器的结构,且不需在显示区外涂布现有的黑色遮光油墨。
[0047]然后,如图5B所示,在第一面板100上涂布一层油墨框胶110,此油墨框胶110是形成于第一面板100的显示区101外的整个背面(保护玻璃朝着触控感测面板的一面,或单片式触控面板上设有触控传感器的一面)。其中,油墨框胶110采用紫外光硬化树脂或热硬化树脂,包括甲基丙烯酸树脂、不饱和聚酯或环氧树脂等材料,是在受紫外光(UV)照射下或电热等加热下能硬化、固化的物质。
[0048]之后,如图5C所示,则再用紫外光照射200或加热方法,使光硬化型或热硬化型的油墨框胶Iio进行固化。
[0049]接着,如图所示,将液态光学胶120涂布于第一面板100的显示区101内。[0050]如图5E所示,将第一面板100和第二面板130相互贴合,并等待液态光学胶120胶材扩散;若第一面板100为保护玻璃,则第二面板130为触控感测面板,若第一面板100为单片式触控面板,则第二面板130为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例如为液晶面板或液晶模块(LCD/LCM)。
[0051]最后,如图5F所示,再进行紫外光照射200,使液态光学胶120达到硬化,即完成整个涂布贴合的程序。
[0052]由于本发明已将黑色遮光油墨由可行紫外光或热硬化的油墨框胶来取代,可以有效阻挡光学胶胶材的溢流,故不需再进行涂布框胶的作业,而且,因单片式触控面板或保护玻璃的背面是整面涂布有油墨框胶和液态光学胶(显示区内为液态光学胶,显示区外为油墨框胶),使其贴合面积加大,因此接着强度也有相当的提升,尤其是针对黏着力较弱的四个角落。
[0053]再者,本发明所提供的油墨框胶110为一般的紫外光硬化树脂或热硬化树脂,成本较贴合用的光学胶低,并在其中可添加各类添加剂,譬如各种颜色的染剂、颜料或反光亮片111等等,使其外观鲜艳,增添绚丽感,如图6所示,其外观样式不再单调无变化,且不限添加剂的涂布宽度、厚度、位置、颜色及形状,其材料可为玻璃、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聚酯)、PMM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酸甲酯)、TAC (三聚氰酸三烯丙酯)、COP (环状聚烯烃,Cyclic Olefin Copolymer)等应用在显示触控模块的材料。
[0054]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触控装置及其贴合制程,相较于先前技术的改善要点如下:
[0055](I)本发明可省略黑色遮光油墨的喷印制程:本发明的触控面板不需先涂布黑色遮光油墨,再进行贴合制程。本发明使用的油墨框胶,可在贴合制程时与液态光学胶同步进行涂布,使流程简化。
[0056](2)本发明可减少光学级框胶的使用:本发明采用油墨框胶,其框围于液态光学胶的外围,不需再进行涂布框胶,即可避免产生液态光学胶溢胶的风险,另外,由于油墨框胶涂布面积为布满显示区外的整个表面,可增加边缘区黏着力,而且不会发生黑色遮光油墨遮蔽区域下的液态光学胶反应不完全的问题。
[0057](3)本发明的油墨框胶特别适用于触控面板的贴合:由于油墨框胶为一般的紫外光硬化树脂或热硬化树脂,成本较贴合用的光学胶低,并可在其中添加各类颜色的染剂、颜料或反光亮片等等的材质,使外观鲜艳,增添绚丽感,对于触控面板的外观设计上将有莫大帮助。
[0058]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 一第一面板,其背面具有一显示区; 一油墨框胶,形成于该第一面板的该显示区外的整个背面,且该油墨框胶为紫外光硬化树脂或热硬化树脂; 一液态光学胶,形成于该显示区内;及 一第二面板,由该油墨框胶和该液态光学胶贴合于该第一面板的背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面板为保护玻璃,该第二面板为触控感测面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面板为单片式触控面板,该第二面板为显示面板,且该单片式触控面板为保护玻璃上制作有触控传感器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油墨框胶为甲基丙烯酸树脂、不饱和聚酯或环氧树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油墨框胶包含一添加剂,该添加剂为颜料、染剂或反光材质的塑料。
6.一种触控装置的贴合制程,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 提供一第一面板,其背面具有一显示区; 形成一油墨框胶于该第一面板的该显示区外的整个背面,且该油墨框胶为紫外光硬化树脂或热硬化树脂; 形成一液态光学胶于该显示区内;及 用该油墨框胶和该液态光学胶,将一第二面板贴合于该第一面板的背面,而构成该触控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装置的贴合制程,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面板为保护玻璃,该第二面板为触控感测面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装置的贴合制程,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面板为单片式触控面板,该第二面板为显示面板,且该单片式触控面板为保护玻璃上制作有触控传感器的结构。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装置的贴合制程,其特征在于:其中形成该油墨框胶的步骤之后,还包含用紫外光照射或加热方法,使该油墨框胶固化。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片式触控装置的贴合制程,其特征在于:其中将该第二面板贴合于该第一面板的步骤之后,还包含用紫外光照射,使该液态光学胶固化。
【文档编号】B32B37/12GK103970349SQ201410086877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0日
【发明者】锺曜阳 申请人: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