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彩色触感纸的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8853阅读:18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超高光纸张制造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彩色触感纸的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纸张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而生产触感纸是要平整光滑的,所以要填平后再涂上触感光油。传统的触感纸的生产工艺为:在原纸上涂胶水,再对胶水压平,然后再涂上光油触感。如此工艺的缺点在于:

1、不能连续作业,因为是一张一张的上胶水后,再一张一张的压平后,再上光油触感;

2、因为胶水的特性决定渗透力不强,因为纸的表面是凹凸不平和许多毛孔,在用胶水填平纸张表面时,由于胶水的特性,毛孔是无法渗透填平,后期纸张表面就会产生气泡使压平的胶水层出现凸起影响产品的表面光滑度;

3、使用传统的工艺生产,因为是使用涂胶水在压光的方法,生产出来的半成品纸张也是无法作为一产品销售,因为压平的纸张表面平整度不够无法流通;

4、使用传统的工艺生产触感纸的生产效率低;

5、使用传统的工艺生产不能直接在一台机器上生产出成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彩色触感纸的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彩色触感纸的生产设备,包括放卷部一、放卷部二、印刷部一、复合部一、复合部二、收卷部一、收卷部二、印刷部二和印刷部三;复合部一的下游一侧设有加湿加热部一,复合部二的下游一侧设有加湿加热部二;

所述放卷部一和复合部一之间设有导向轴一;所述放卷部二与印刷部一之间设有导向轴二;所述加湿加热部二与收卷部一、印刷部二之间分别设有导向轴三和导向轴四;所述印刷部二和印刷部三之间设有干燥间一,所述印刷部三和收卷部二之间设有干燥间二;

所述放卷部一包括放卷托架一和放卷辊一;所述放卷部二包括放卷托架二和放卷辊二;所述印刷部一包括uv光油槽,uv光油槽处设有蘸取油墨的版辊,版辊上方设有相外切的压力轴,版辊一侧设有刮刀;所述复合部一包括加压轴一和加热轴一,所述复合部二包括加压轴二和加热轴二;所述收卷部一包括收卷托架一和收卷辊一,所述收卷部二包括收卷托架二和收卷辊二;所述加湿加热部一包括加湿装置一和加热装置一,加湿加热部二包括加湿装置二和加热装置二;所述印刷部二包括色油槽,色油槽处设有蘸取油墨的版辊,版辊上方设有相外切的压力轴,版辊一侧设有刮刀;所述印刷部三包括触感油槽,触感油槽处设有蘸取油墨的版辊,版辊上方设有相外切的压力轴,版辊一侧设有刮刀。

工作时,所述纸张起初收卷在放卷部中,通过导向轴一转向通过复合部一的加压轴一和加热轴一之间,与此同时,薄膜起初收卷在放卷部二中,通过导向轴二通过印刷部一的压力轴和版辊之间,然后,与纸张一同进入复合部一的加压轴一和加热轴一之间,之后,纸张与薄膜重又来后共同通过加湿加热部一,再通过复合部一的加压轴二和加热轴二之间,再通过加湿加热部二,然后,薄膜经导向轴三转向进入收卷部一,纸张经导向轴四转向进入印刷部二,再经干燥间一进入印刷部二,然后再经干燥间二,最终进入收卷部二。

一种彩色触感纸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放卷并上uv光油:纸张通过放卷部一经过导向轴一进入复合部一的压力轴与加热轴之间,压力轴是可以上下运动的,加热轴的温度为度,压力轴与加热轴表面都是平滑镜面;与此同时,薄膜通过放卷部二放出,通过导向轴二进入印刷部一的版辊和压力轴之间,薄膜经印刷部一后涂布上uv光油;

(2)第一次复合:纸张和薄膜同时进入复合部一与纸张复合;

(3)第一次干燥:纸张和薄膜在复合部一复合后,经过加湿加热部一,经leduv395光源照射的加热装置一,预干80%光油的光引发剂,同时经加湿装置一对纸张加湿,使纸张不变形;

(4)第二次复合:经复合部一和加湿加热部一之后,纸张、光油、薄膜已经结合在一起,在复合部二进一步复合,加热轴二温度60度,加压轴二5-13n的压力下,光油表面把加热轴的镜面和薄膜表面平整非常完美的复制下来;

(5)第二次干燥:出复合部二镜面复合后,经过波段为389的leduv光源加热发挥作用,把剩下的20%的光油的光引发剂干燥完毕;同时经加湿装置二对纸张加湿,使纸张不变形;

(6)薄膜剥离:薄膜在出复合部二后,与纸张剥离通过导向轴三进入收卷部一进行收卷,此时uv光油将和膜分离,全部附着在纸张上,并且uv光油表面拥有薄膜,具有和镜面一样的光亮度;此时纸张表面不仅平整,而且由于uv光油本身的特性,使得纸张所有的凹点均被填满,是一般水性涂料和溶剂型涂料不能得到的效果;

(7)上色油:薄膜剥离后,纸张进入印刷部二涂布上色油,然后进入干燥间一进行干燥;

(8)上触感油:干燥后,纸张进入印刷部三涂布上色油,然后进入干燥间二进行干燥;

(9)收纸:纸张通过导向轴进入收卷部二,此时工艺完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

1、uv光油的是百分百凝固的,不像胶水一样凝固还要挥发一部分溶剂后再凝固,同时uv光油可以渗透进纸张的毛孔,后期不会产生气泡。

2、膜转移法生产出来的纸张表面平整度要比传统上胶水压光的平整度好,同时生产出来的半成品是成卷的可以销售。

3、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气味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述。

如图1所示,一种彩色触感纸的生产设备,包括放卷部一1、放卷部二2、印刷部一3、复合部一4、复合部二5、收卷部一6、收卷部二7、印刷部二16和印刷部三17;复合部一4的下游一侧设有加湿加热部一8,复合部二5的下游一侧设有加湿加热部二9;

所述放卷部一1和复合部一4之间设有导向轴一10;所述放卷部二2与印刷部一3之间设有导向轴二11;所述加湿加热部二9与收卷部一6、印刷部二16之间分别设有导向轴三12和导向轴四13;所述印刷部二16和印刷部三17之间设有干燥间一18,所述印刷部三17和收卷部二7之间设有干燥间二19;

所述放卷部一1包括放卷托架一1-1和放卷辊一1-2;所述放卷部二2包括放卷托架二2-1和放卷辊二2-2;所述印刷部一3包括uv光油槽3-1,uv光油槽3-1处设有蘸取油墨的版辊3-2,版辊3-2上方设有相外切的压力轴3-3,版辊3-2一侧设有刮刀3-4;所述复合部一4包括加压轴一4-1和加热轴一4-2,所述复合部二5包括加压轴二5-1和加热轴二5-2;所述收卷部一6包括收卷托架一6-1和收卷辊一6-2,所述收卷部二7包括收卷托架二7-1和收卷辊二7-2;所述加湿加热部一8包括加湿装置一8-1和加热装置一8-2,加湿加热部二9包括加湿装置二9-1和加热装置二9-2;所述印刷部二16包括色油槽16-1,色油槽16-1处设有蘸取油墨的版辊16-2,版辊16-2上方设有相外切的压力轴16-3,版辊16-2一侧设有刮刀16-4;所述印刷部三17包括触感油槽17-1,触感油槽17-1处设有蘸取油墨的版辊17-2,版辊17-2上方设有相外切的压力轴17-3,版辊17-2一侧设有刮刀17-4。

工作时,所述纸张14起初收卷在放卷部中,通过导向轴一10转向通过复合部一4的加压轴一4-1和加热轴一4-2之间,与此同时,薄膜15起初收卷在放卷部二2中,通过导向轴二11通过印刷部一3的压力轴3-3和版辊3-2之间,然后,与纸张14一同进入复合部一4的加压轴一4-1和加热轴一4-2之间,之后,纸张14与薄膜15重又来后共同通过加湿加热部一8,再通过复合部一4的加压轴二5-1和加热轴二5-2之间,再通过加湿加热部二9,然后,薄膜15经导向轴三12转向进入收卷部一6,纸张14经导向轴四13转向进入印刷部二16,再经干燥间一18进入印刷部二17,然后再经干燥间二19,最终进入收卷部二7。

一种彩色触感纸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放卷并上uv光油:纸张14通过放卷部一1经过导向轴一10进入复合部一4的压力轴3-3与加热轴之间,压力轴3-3是可以上下运动的,加热轴的温度为60度,压力轴3-3与加热轴表面都是平滑镜面;与此同时,薄膜15通过放卷部二2放出,通过导向轴二11进入印刷部一3的版辊3-2和压力轴3-3之间,薄膜15经印刷部一3后涂布上uv光油;

(2)第一次复合:纸张14和薄膜15同时进入复合部一4与纸张14复合;

(3)第一次干燥:纸张14和薄膜15在复合部一4复合后,经过加湿加热部一8,经leduv395光源照射的加热装置一8-2,预干80%光油的光引发剂,同时经加湿装置一8-1对纸张14加湿,使纸张14不变形;

(4)第二次复合:经复合部一4和加湿加热部一8之后,纸张14、光油、薄膜15已经结合在一起,在复合部二5进一步复合,加热轴二5-2温度60度,加压轴二5-13n的压力下,光油表面把加热轴的镜面和薄膜15表面平整非常完美的复制下来;

(5)第二次干燥:出复合部二5镜面复合后,经过波段为389的leduv光源加热发挥作用,把剩下的20%的光油的光引发剂干燥完毕;同时经加湿装置二9-1对纸张14加湿,使纸张14不变形;

(6)薄膜剥离:薄膜15在出复合部二5后,与纸张14剥离通过导向轴三12进入收卷部一6进行收卷,此时uv光油将和膜分离,全部附着在纸张14上,并且uv光油表面拥有薄膜15,具有和镜面一样的光亮度。此时纸张14表面不仅平整,而且由于uv光油本身的特性,使得纸张14所有的凹点均被填满,是一般水性涂料和溶剂型涂料不能得到的效果。

(7)上色油:薄膜剥离后,纸张14进入印刷部二16涂布上色油,然后进入干燥间一18进行干燥;

(8)上触感油:干燥后,纸张14进入印刷部三17涂布上色油,然后进入干燥间二19进行干燥;

(9)收纸:纸张14通过导向轴进入收卷部二7,此时工艺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