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涤纶纯纺有色纱线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46962阅读:7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涤纶纯纺有色纱线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时尚审美水平的提高,在追求服装面料色彩绚丽、功能齐全的基础上,人们对服装的安全环保性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健康成为当下的主流。因而,原液着色炫彩功能性涤纶短纤得到开发。

原液着色炫彩差别化涤纶短纤,采用纺前染色工艺,加入特殊原料和功能性结合,填补了传统原液着色纤维的部分缺陷,相比于之前的纤维,颜色更加绚丽,功能更加齐全,不仅安全环保,而且色牢度高,稳定性好。原液着色炫彩功能性涤纶短纤,因为加入特殊原料,颜色特别艳丽,变化丰富,时尚感强。可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打造成特细、异型、除臭彩色纤维,填补传统原液着色功能单一的特点。原液着色炫彩功能性涤纶短纤采用纺前染色,着色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对人体无害,是环保型、健康型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涤纶纯纺有色纱线的生产方法,通过将涤纶无色短纤与炫彩差别化涤纶短纤分别按开清棉工序、梳棉工序制成涤纶无色短纤生条和炫彩差别化涤纶短纤生条;将3根涤纶无色短纤生条和3根炫彩差别化涤纶短纤生条按三道并条工序制成混合熟条;将两根混合熟条同时喂入粗纱机,经粗纱工序制成混合粗纱;将两根混合粗纱由赛络纺方式喂入细纱机,经细纱工序制得涤纶纯纺有色纱线,该纱线及其制成的织物色彩绚丽、色牢度好、时尚感强、功能齐全、绿色健康,成纱结构得到优化,纱线质量更优,在涤纶纯纺有色纱线的生产方法的普及上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涤纶纯纺有色纱线的生产方法,所述涤纶纯纺有色纱线的成分包括涤纶无色短纤和炫彩差别化涤纶短纤,所述涤纶纯纺有色纱线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涤纶无色短纤、炫彩差别化涤纶短纤分别经开清棉工序、梳棉工序制成涤纶无色短纤生条和炫彩差别化涤纶短纤生条;

(a)开清棉工序:

采用开清棉工序制得棉卷,开清棉工序中,采用“多梳少打、多松少落、防粘卷”的工艺原则,抓棉机打手刀片伸出肋条距离为7.5-8.5mm,小车每次下降距离为1.5-2mm,豪猪开棉机梳针打手转速为460-500r/min,综合打手转速为860-900r/min,棉卷定量为380-400g/m,棉卷长度为30-32m,环境湿度不低于60%;

(b)梳棉工序:

采用梳棉工序分别制得涤纶无色短纤生条和炫彩差别化涤纶短纤生条,梳棉工序中,采用“轻定量、慢速度、充分梳理、顺利转移”的工艺原则,锡林速度为330-350r/min,刺辊速度为850-880r/min,道夫速度为18-22r/min,锡林-盖板隔距为0.30mm、0.25mm、0.25mm、0.25mm、0.30mm,锡林-道夫隔距为0.12-0.15mm,生条定量为18-22g/5m;

(2)将3根涤纶无色短纤生条和3根炫彩差别化涤纶短纤生条经三道并条工序制成混合熟条;

(c)三道并条工序:

采用三道并条工序将涤纶无色短纤生条和炫彩差别化涤纶短纤生条制成混合熟条,三道并条工序包括第一道并条工序、第二道并条工序和第三道并条工序,采用“重加压、大隔距、充分并合、防缠防堵、合理张力牵伸”的工艺原则,第一道并条工序中,采用3根涤纶无色短纤生条和3根炫彩差别化涤纶短纤生条并合,前罗拉线速度为150-160m/min,罗拉隔距为14mm、21mm,总牵伸倍数6.0-7.33,后区牵伸倍数1.83,第一道并条定量18g/5m,喇叭口直径3.2mm,第二道并条工序中,前罗拉线速度为150-160m/min,8根第一道并条并合,罗拉隔距为14mm、21mm,总牵伸倍数为8.23,后区牵伸倍数为1.56,第二道并条定量为17.5g/5m,喇叭口直径为3.0mm,第三道并条工序中,前罗拉线速度为140-150m/min,8根第二道并条并合,罗拉隔距为14mm、21mm,总牵伸倍数为8.75,后区牵伸倍数为1.3,混纺熟条定量为16g/5m,喇叭口直径2.8mm;

(3)粗纱工序:

将两根混合熟条同时喂入粗纱机,经粗纱工序制成混合粗纱;粗纱工序中,采用“大隔距、重加压、小捻度、小张力”的工艺原则,将两根混合熟条同时喂入粗纱机,定量为5-7g/10m,前罗拉转速为150-160r/min,锭翼转速为650-700r/min,罗拉隔距为 28mm、40 mm,后区牵伸倍数为1.25,总牵伸倍数为9.14-12.8,钳口为7-9mm,捻系数为50-60;

(4)细纱工序:

将两根混合粗纱由赛络纺方式喂入细纱机,经细纱工序制得涤纶纯纺有色纱线;细纱工序中,采用“大罗拉隔距、大后区牵伸、大钳口”的工艺原则,采用四罗拉网格圈式紧密纺环锭细纱机,将所得粗纱由赛络纺方式喂入细纱机,成纱捻系数为390-400,罗拉隔距为21mm、43mm,锭速为10000-12000r/min,前罗拉速度为200-220r/min,钳口隔距为3.5mm,选用低弹抗绕胶辊,配置自润滑钢领,摇架压力为280 N/双锭、180 N/双锭、240N/双锭,集聚负压为2100-2400Pa。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涤纶纯纺有色纱线的重量成分配比包括50%涤纶无色短纤和50%炫彩差别化涤纶短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涤纶纯纺有色纱线的生产方法制造的涤纶纯纺有色纱线及织物色彩绚丽、色牢度高、安全环保、时尚感强,该产品附加值高,成纱结构得到优化,纱线质量更优,在涤纶纯纺有色纱线的生产方法的普及上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涤纶纯纺有色纱线的生产方法,所述涤纶纯纺有色纱线的成分包括涤纶无色短纤和炫彩差别化涤纶短纤,所述涤纶纯纺有色纱线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涤纶无色短纤、炫彩差别化涤纶短纤分别经开清棉工序、梳棉工序制成涤纶无色短纤生条和炫彩差别化涤纶短纤生条;

(a)开清棉工序:

采用开清棉工序制得棉卷,开清棉工序中,采用“多梳少打、多松少落、防粘卷”的工艺原则,抓棉机打手刀片伸出肋条距离为7.5-8.5mm,小车每次下降距离为1.5-2mm,豪猪开棉机梳针打手转速为460-500r/min,综合打手转速为860-900r/min,棉卷定量为380-400g/m,棉卷长度为30-32m,环境湿度不低于60%,由于涤纶杂质疵点少、蓬松、回潮率低,纺纱过程中静电现象严重,采用“多梳少打”的工艺原则,加强分梳与开松,减少纤维损伤,降低打手转速,保持环境湿度,减少静电集聚;

(b)梳棉工序:

采用梳棉工序分别制得涤纶无色短纤生条和炫彩差别化涤纶短纤生条,梳棉工序中,采用“轻定量、慢速度、充分梳理、顺利转移”的工艺原则,锡林速度为330-350r/min,刺辊速度为850-880r/min,道夫速度为18-22r/min,锡林-盖板隔距为0.30mm、0.25mm、0.25mm、0.25mm、0.30mm,锡林-道夫隔距为0.12-0.15mm,生条定量为18-22g/5m,上述梳棉工序中,采用“充分梳理、顺利转移”的工艺原则,适当降低整体梳理速度,提高锡林、剌辊的线速比,适当放大盖板与锡林隔距,保证纤维分梳缓和、转移顺利,提高棉网质量和清晰度;

(2)将3根涤纶无色短纤生条和3根炫彩差别化涤纶短纤生条经三道并条工序制成混合熟条;

(c)三道并条工序:

采用三道并条工序将涤纶无色短纤生条和炫彩差别化涤纶短纤生条制成混合熟条,三道并条工序包括第一道并条工序、第二道并条工序和第三道并条工序,采用“重加压、大隔距、充分并合、防缠防堵、合理张力牵伸”的工艺原则,第一道并条工序中,采用3根涤纶无色短纤生条和3根炫彩差别化涤纶短纤生条并合,前罗拉线速度为150-160m/min,罗拉隔距为14mm、21mm,总牵伸倍数6.0-7.33,后区牵伸倍数1.83,第一道并条定量18g/5m,喇叭口直径3.2mm,第二道并条工序中,前罗拉线速度为150-160m/min,8根第一道并条并合,罗拉隔距为14mm、21mm,总牵伸倍数为8.23,后区牵伸倍数为1.56,第二道并条定量为17.5g/5m,喇叭口直径为3.0mm,第三道并条工序中,前罗拉线速度为140-150m/min,8根二道并条并合,罗拉隔距为14mm、21mm,总牵伸倍数为8.75,后区牵伸倍数为1.3,混纺熟条定量为16g/5m,喇叭口直径2.8mm,由于涤纶具有较好的弹性和纤维整齐度、摩擦因数大,采用顺牵伸,头并后区牵伸倍数和后区隔距偏大掌握,有利于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和改善条干均匀度;

(3)粗纱工序:

将两根混合熟条同时喂入粗纱机,经粗纱工序制成混合粗纱;粗纱工序中,采用“大隔距、重加压、小捻度、小张力”的工艺原则,将两根混合熟条同时喂入粗纱机,定量为5-7g/10m,前罗拉转速为150-160r/min,锭翼转速为650-700r/min,罗拉隔距为 28mm、40 mm,后区牵伸倍数为1.25,总牵伸倍数为9.14-12.8,钳口为7-9mm,捻系数为50-60,采用“大隔距”的工艺原则,避免粗纱牵伸不开、岀“硬头”,罗拉加压比纺纯棉时加重20%-30%,粗纱捻系数是纺纯棉时的50%-60%,在能顺利开车、不影响纱条下垂的基础上,采用“小张力”的工艺原则;

(4)细纱工序:

将两根混合粗纱由赛络纺方式喂入细纱机,经细纱工序制得涤纶纯纺有色纱线;细纱工序中,采用“大罗拉隔距、大后区牵伸、大钳口”的工艺原则,采用四罗拉网格圈式紧密纺环锭细纱机,将所得粗纱由赛络纺方式喂入细纱机,成纱捻系数为390-400,罗拉隔距为21mm、43mm,锭速为10000-12000r/min,前罗拉速度为200-220r/min,钳口隔距为3.5mm,选用低弹抗绕胶辊,配置自润滑钢领,摇架压力为280 N/双锭、180 N/双锭、240N/双锭,集聚负压为2100-2400Pa。

优选地,所述涤纶纯纺有色纱线的重量成分配比包括50%涤纶无色短纤和50%炫彩差别化涤纶短纤。

以在QFA1528型四罗拉网格圈紧密纺细纱机上生产18tex涤纶纯纺有色纱线为例,其生产的具体方案如下:将涤纶无色短纤、炫彩差别化涤纶短纤分别经开清棉工序、梳棉工序制成涤纶无色短纤生条和炫彩差别化涤纶短纤生条;将3根涤纶无色短纤生条和3根炫彩差别化涤纶短纤生条经三道并条工序制成混合熟条;将两根混合熟条同时喂入粗纱机,经粗纱工序制成混合粗纱;将两根混合粗纱由赛络纺方式喂入细纱机,经细纱工序制得涤纶纯纺有色纱线。

(1)开清棉工序:抓棉机打手刀片伸出肋条距离为8.0mm,小车每次下降距离为2.0mm,豪猪开棉机梳针打手转速为480r/min,综合打手转速为860r/min,棉卷定量为380g/m,棉卷长度为32m,环境湿度不低于60%。

(2)梳棉工序:锡林速度为330r/min,刺辊速度为880r/min,道夫速度为18r/min,锡林-盖板隔距为0.30mm、0.25mm、0.25mm、0.25mm、0.30mm,锡林-道夫隔距为0.15mm,生条定量为20g/5m。

(3)三道并条工序:第一道并条工序中,采用3根涤纶无色短纤生条和3根炫彩差别化涤纶短纤生条并合,前罗拉线速度为155m/min,罗拉隔距为14mm、21mm,总牵伸倍数6.67,后区牵伸倍数1.83,第一道并条定量18g/5m左右,喇叭口直径3.2mm;第二道并条工序中,前罗拉线速度为150m/min,8根第一道并条并合,罗拉隔距为14mm、21mm,总牵伸倍数为8.23,后区牵伸倍数为1.56,第二道并条定量为17.5g/5m,喇叭口直径为3.0mm;第三道并条工序中,前罗拉线速度为150m/min,8根第二道并条并合,罗拉隔距为14mm、21mm,总牵伸倍数为8.75,后区牵伸倍数为1.3,混纺熟条定量为16g/5m,喇叭口直径2.8mm。

(4)粗纱工序:将两根混合熟条同时喂入粗纱机,定量为5g/10m,前罗拉转速为150r/min,锭翼转速为700r/min,罗拉隔距为 28mm、40 mm,后区牵伸倍数为1.25,总牵伸倍数为12.8,钳口为8mm,捻系数为860。

(5)细纱工序:采用四罗拉网格圈式紧密纺环锭细纱机,将所得粗纱由赛络纺方式喂入细纱机,成纱捻系数为390,罗拉隔距为21mm、43mm,锭速为11000r/min,前罗拉速度为200r/min,钳口隔距为3.5mm,选用低弹抗绕胶辊,配置自润滑钢领,摇架压力为280N/双锭、180N/双锭、240N/双锭,集聚负压为2400Pa。

经检测,根据上述方法生产涤纶纯纺有色纱线的各项指标如下;

本发明涤纶纯纺有色纱线的生产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涤纶无色短纤与炫彩差别化涤纶短纤分别按开清棉工序、梳棉工序制成涤纶无色短纤生条和炫彩差别化涤纶短纤生条;将3根涤纶无色短纤生条和3根炫彩差别化涤纶短纤生条按三道并条工序制成混合熟条;将两根混合熟条同时喂入粗纱机,经粗纱工序制成混合粗纱;将两根混合粗纱由赛络纺方式喂入细纱机,经细纱工序制得涤纶纯纺有色纱线,该纱线及其制成的织物色彩绚丽、色牢度好、时尚感强、功能齐全、绿色健康,成纱结构得到优化,纱线质量更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