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包缠平行纱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15545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到纺纱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到一种双包缠平行纱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



背景技术:

平行纺又称包缠纺,其利用空心锭子进行纺纱,用平行纺纱机生产的纱称为平行纱,也称P.L纱。平行纺试讲一根无捻平行纤维条作为芯纱,外包长丝或已纺成的短纤纱,经包缠成纱后绕在筒子上,由于芯纱的纤维没有加捻,因此称为平行纺。当纱线收到拉伸作用时,长丝对短纤条施加径向压力,使短纤维之间产生摩擦力而使平行纱具有一定的强力。

平行纱可以纱代线,以独特的成纱结构而适用于无捻、弱捻和起绒类产品,给人以一种高档的感觉。但是目前的平行纺纱装置均采用单根长丝或者短纤纱进行外包,使得纺纱品种和成纱质量受到一定的限制。

针对此,本发明给出一种双包缠平行纱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以实现对芯纱的双包缠,同时两次包缠的方向和包缠的密度可调,从而丰富纱线的外观效果,提高纱线的附加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给出一种双包缠平行纱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以实现对芯纱的双包缠,同时两次包缠的方向和包缠的密度可调,从而丰富纱线的外观效果,提高纱线的附加值。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包缠平行纱纺纱装置,包括牵伸装置,所述牵伸装置包括后罗拉对、中罗拉对和前罗拉对,所述在牵伸装置的下部设置有上空心锭子,在所述上空心锭子下部设置有下空心锭子,所述上空心锭子的顶端开放,在所述上空心锭子的外侧圆周上固定连接有上托盘,所述上托盘为圆盘结构,在所述上托盘上固定加装有上嵌入销,在所述上托盘上放置有上纱筒,所述上纱筒的底端固定嵌入在上嵌入销内,在所述上纱筒上缠绕有上外包纱,在位于所述上纱筒上部的上空心锭子的一侧开有上喂入孔,在所述下空心锭子的外侧圆周上固定连接有下托盘,所述下托盘为圆盘结构,在所述下托盘上固定加装有下嵌入销,在所述下托盘上放置有下纱筒,所述下纱筒的底端固定嵌入在下嵌入销内,在所述下纱筒上缠绕有下外包纱,在位于所述下纱筒上部的下空心锭子的一侧开有下喂入孔,在位于所述下纱筒下部的下空心锭子的外圆周上加装有皮带盘,所述皮带盘通过皮带由电机带动转动,在所述皮带盘下部加装有吸风管,所述吸风管通过吸风口与负压风机相连,在所述吸风管下部加装有引纱罗拉对,在所述引纱罗拉对下部加装有细纱筒,所述上空心锭子的底端通过齿轮与下空心锭子的顶端互通性连接,所述齿轮为换向齿轮,此时上外包纱以Z捻向或S捻向包缠在芯层的短纤须条的外侧,得到内单包缠纱,下外包纱以S捻向或Z捻向包缠在内单包缠纱的外侧,得到双包缠纱,所述上外包纱在芯层的短纤须条上的包缠螺距等于下外包纱在内单包缠纱上的包缠螺距,且上外包纱在芯层的短纤须条上包缠方向与下外包纱在内单包缠纱上的包缠方向相反;所述齿轮为同向齿轮,此时上外包纱以Z捻向或S捻向包缠在芯层的短纤须条的外侧,得到内单包缠纱,下外包纱以Z捻向或S捻向包缠在内单包缠纱的外侧,得到双包缠纱,所述上外包纱在芯层的短纤须条上的包缠螺距等于下外包纱在内单包缠纱上的包缠螺距,且上外包纱在芯层的短纤须条上包缠方向与下外包纱在内单包缠纱上的包缠方向相同;所述齿轮为换向变速齿轮,此时上外包纱以Z捻向或S捻向包缠在芯层的短纤须条的外侧,得到内单包缠纱,下外包纱以S捻向或Z捻向包缠在内单包缠纱的外侧,得到双包缠纱,所述上外包纱在芯层的短纤须条上的包缠螺距与下外包纱在内单包缠纱上的包缠螺距不相等,且上外包纱在芯层的短纤须条上包缠方向与下外包纱在内单包缠纱上的包缠方向相反;所述齿轮为同向变速齿轮,此时上外包纱以Z捻向或S捻向包缠在芯层的短纤须条的外侧,得到内单包缠纱,下外包纱以Z捻向或S捻向包缠在内单包缠纱的外侧,得到双包缠纱,所述上外包纱在芯层的短纤须条上的包缠螺距与下外包纱在内单包缠纱上的包缠螺距不相等,且上外包纱在芯层的短纤须条上包缠方向与下外包纱在内单包缠纱上的包缠方向相同。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双包缠平行纱纺纱方法,双包缠平行纱包括芯纱、上外包纱和下外包纱,所述芯纱为罗布麻/天丝混纺无捻须条,所述上外包纱为原色腈纶有捻环锭细纱,所述下外包纱为纯棉有捻环锭细纱,所述上外包纱紧紧包缠在芯纱的外侧组成内包缠纱,所述下外包纱紧紧包缠在内包缠纱的外侧组成双包缠平行纱,上外包纱在芯层上的包缠螺距大于下外包纱在内单包缠纱上的包缠螺距,且上外包纱在芯层上包缠方向与下外包纱在内单包缠纱上的包缠方向相反,具体包括以下生产步骤:

第一步:将罗布麻纤维采用2%的油脂与10%的水喷湿后进行焖麻预处理,而后将预处理后的罗布麻纤维与天丝纤维采用手工混合的方式进行原料阶段的混合,而后将混合后的纤维依次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第一开清棉、第一梳棉、第一精梳、第一并条、第一粗纱工序制得罗布麻/天丝混纺粗纱,其中罗布麻纤维的比例在70%以上;

第二步:将原色腈纶纤维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第二开清棉、第二梳棉、第二精梳、第二并条、第二粗纱、第一细纱工序制成原色腈纶有捻环锭细纱,其中第一细纱工序采用环锭纺细纱机;

第三步:将棉纤维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第三开清棉、第三梳棉后制得棉条,而后将棉条手工撕扯成散纤维状,而后对撕扯得到的棉散纤维采用超声波、微波、生物酶生态联合预处理,而后将预处理后的棉散纤维采用植物染料进行染色得到染色棉纤维,其中的植物染料为橘皮染料,而后将染色棉纤维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第四开清棉、第四梳棉、第一预并条、第三精梳、第三并条、第三粗纱、第二细纱工序制成染色棉环锭细纱,其中第二细纱工序采用环锭纺细纱机;

第四步:将罗布麻/天丝混纺粗纱、染色棉环锭细纱、原色腈纶有捻环锭细纱共同经第三细纱工序制成所需的双包缠平行纱,其中第三细纱采用本专利的双包缠平行纱纺纱装置,纺纱时,电机通过皮带带动皮带盘转动,继而带动下空心锭子转动,罗布麻/天丝混纺粗纱经牵伸装置喂入,经由后罗拉对、中罗拉对和前罗拉对的牵伸作用后得到无捻的罗布麻/天丝混纺须条,罗布麻/天丝混纺须条经上空心锭子的开放顶端喂入上空心锭子,原色腈纶有捻环锭细纱作为上外包纱由上喂入孔进入上空心锭子,染色棉环锭细纱作为下外包纱由下喂入孔进入下空心锭子,齿轮选用换向变速齿轮时,下空心锭子的转速大于上空心锭子转速且转动方向相反,此时原色腈纶有捻环锭细纱以Z捻向或S捻向包缠在罗布麻/天丝混纺须条的外侧,得到内单包缠纱,染色棉环锭细纱以S捻向或Z捻向包缠在内单包缠纱的外侧,得到双包缠平行纱,此时,原色腈纶有捻环锭细纱在罗布麻/天丝混纺须条上的包缠螺距大于染色棉环锭细纱在内单包缠纱上的包缠螺距;最后,双包缠平行纱在吸风管吸风的作用下向下输出,而后被引纱罗拉对引出,最后卷绕在细纱筒上。

本发明可实现对芯纱的双包缠,同时两次包缠的方向和包缠的密度可调,从而丰富纱线的外观效果,提高纱线的附加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双包缠平行纱纺纱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双包缠平行纱纺纱装置,包括牵伸装置,牵伸装置包括后罗拉对4、中罗拉对5和前罗拉对6,在牵伸装置的下部设置有上空心锭子7,在上空心锭子下部设置有下空心锭子8,上空心锭子的顶端开放,在上空心锭子的外侧圆周上固定连接有上托盘10,上托盘为圆盘结构,在上托盘上固定加装有上嵌入销,在上托盘上放置有上纱筒11,上纱筒的底端固定嵌入在上嵌入销内,在上纱筒上缠绕有上外包纱2,在位于上纱筒上部的上空心锭子的一侧开有上喂入孔12,在下空心锭子的外侧圆周上固定连接有下托盘13,下托盘为圆盘结构,在下托盘上固定加装有下嵌入销,在下托盘上放置有下纱筒14,下纱筒的底端固定嵌入在下嵌入销内,在下纱筒上缠绕有下外包纱3,在位于下纱筒上部的下空心锭子的一侧开有下喂入孔15,在位于下纱筒下部的下空心锭子的外圆周上加装有皮带盘16,皮带盘通过皮带17由电机带动转动,在皮带盘下部加装有吸风管18,吸风管通过吸风口19与负压风机相连,在吸风管下部加装有引纱罗拉对20,在引纱罗拉对下部加装有细纱筒21,上空心锭子的底端通过齿轮9与下空心锭子的顶端互通性连接,齿轮为换向齿轮,此时上外包纱以Z捻向或S捻向包缠在芯层的短纤须条的外侧,得到内单包缠纱,下外包纱以S捻向或Z捻向包缠在内单包缠纱的外侧,得到双包缠纱,上外包纱在芯层的短纤须条上的包缠螺距等于下外包纱在内单包缠纱上的包缠螺距,且上外包纱在芯层的短纤须条上包缠方向与下外包纱在内单包缠纱上的包缠方向相反;齿轮9为同向齿轮,此时上外包纱以Z捻向或S捻向包缠在芯层的短纤须条的外侧,得到内单包缠纱,下外包纱以Z捻向或S捻向包缠在内单包缠纱的外侧,得到双包缠纱,上外包纱在芯层的短纤须条上的包缠螺距等于下外包纱在内单包缠纱上的包缠螺距,且上外包纱在芯层的短纤须条上包缠方向与下外包纱在内单包缠纱上的包缠方向相同;齿轮9为换向变速齿轮,此时上外包纱以Z捻向或S捻向包缠在芯层的短纤须条的外侧,得到内单包缠纱,下外包纱以S捻向或Z捻向包缠在内单包缠纱的外侧,得到双包缠纱,上外包纱在芯层的短纤须条上的包缠螺距与下外包纱在内单包缠纱上的包缠螺距不相等,且上外包纱在芯层的短纤须条上包缠方向与下外包纱在内单包缠纱上的包缠方向相反;齿轮9为同向变速齿轮,此时上外包纱以Z捻向或S捻向包缠在芯层的短纤须条的外侧,得到内单包缠纱,下外包纱以Z捻向或S捻向包缠在内单包缠纱的外侧,得到双包缠纱,上外包纱在芯层的短纤须条上的包缠螺距与下外包纱在内单包缠纱上的包缠螺距不相等,且上外包纱在芯层的短纤须条上包缠方向与下外包纱在内单包缠纱上的包缠方向相同。

纺纱时,电机通过皮带17带动皮带盘16转动,继而带动下空心锭子8转动,短纤粗纱1经牵伸装置喂入,经由后罗拉对4、中罗拉对5和前罗拉对6的牵伸作用后得到弱捻的短纤须条,短纤须条经上空心锭子的开放顶端喂入上空心锭子,上外包纱2由上喂入孔12进入上空心锭子7,下外包纱3由下喂入孔15进入下空心锭子8,齿轮9为换向齿轮时,下空心锭子和上空心锭子转速相同且转动方向相反,此时上外包纱以Z捻向或S捻向包缠在芯层的短纤须条的外侧,得到内单包缠纱,下外包纱以S捻向或Z捻向包缠在内单包缠纱的外侧,得到双包缠纱,上外包纱在芯层的短纤须条上的包缠螺距等于下外包纱在内单包缠纱上的包缠螺距,且上外包纱在芯层的短纤须条上包缠方向与下外包纱在内单包缠纱上的包缠方向相反;齿轮9为同向齿轮时,下空心锭子和上空心锭子转速相同且转动方向相同,此时上外包纱以Z捻向或S捻向包缠在芯层的短纤须条的外侧,得到内单包缠纱,下外包纱以Z捻向或S捻向包缠在内单包缠纱的外侧,得到双包缠纱,上外包纱在芯层的短纤须条上的包缠螺距等于下外包纱在内单包缠纱上的包缠螺距,且上外包纱在芯层的短纤须条上包缠方向与下外包纱在内单包缠纱上的包缠方向相同;齿轮9为换向变速齿轮时,下空心锭子和上空心锭子转速不同且转动方向相反,此时上外包纱以Z捻向或S捻向包缠在芯层的短纤须条的外侧,得到内单包缠纱,下外包纱以S捻向或Z捻向包缠在内单包缠纱的外侧,得到双包缠纱,上外包纱在芯层的短纤须条上的包缠螺距与下外包纱在内单包缠纱上的包缠螺距不相等,且上外包纱在芯层的短纤须条上包缠方向与下外包纱在内单包缠纱上的包缠方向相反;齿轮9为同向变速齿轮时,下空心锭子和上空心锭子转速不同且转动方向相同,此时上外包纱以Z捻向或S捻向包缠在芯层的短纤须条的外侧,得到内单包缠纱,下外包纱以Z捻向或S捻向包缠在内单包缠纱的外侧,得到双包缠纱,上外包纱在芯层的短纤须条上的包缠螺距与下外包纱在内单包缠纱上的包缠螺距不相等,且上外包纱在芯层的短纤须条上包缠方向与下外包纱在内单包缠纱上的包缠方向相同,最后,双包缠纱在吸风管18吸风的作用下向下输出,而后被引纱罗拉对20引出,最后卷绕在细纱筒21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