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制品去污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96292发布日期:2019-01-14 19:41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纸制品去污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去污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纸制品去污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书籍需求和出版量在持续增长,除书籍纸张外,还有笔记本、便签纸、复印纸、包装箱等大量纸质物品,在制造、存放、运输和使用时,难免会出现错印漏印、污渍侵染、遇潮发皱等情况。这些纸质物品如果直接作废,未免显得浪费;如果将其中的部分继续使用,又或多或少会对后续的阅读或收藏等体验造成影响。显然,人们对能选择性地去除纸质物品上污渍或油墨的去污产品有着极大的需求,而市场上这类产品却十分稀缺。

因此,亟待研发一种主要用于纸质物品的去污剂来满足此类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作为本发明其中一个方面,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纸制品去污剂组合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纸制品去污剂组合物,其包括,溶剂、分散渗透剂、防腐剂、除污助剂,以质量份数计,所述溶剂含量为940~990份、所述分散渗透剂含量为2~12份、所述防腐剂含量为3~13份、所述除污助剂含量为5~25份,其中,所述溶剂包括水、乙醇、异丙醇、丁酮、双戊烯、醋酸异戊酯,所述分散渗透剂包括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聚丙烯酸钠,所述防腐剂包括异噻唑啉酮、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纸制品去污剂组合物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除污助剂包括沙雷肽酶、中性脂肪酶、中性纤维素酶、花色素酶。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纸制品去污剂组合物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除污助剂包括碳酸氢钠、中性纤维素酶、碎浆增白酶、油墨分解渗透酶。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纸制品去污剂组合物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香精,以质量分数计,所述香精含量为0.5~2份。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纸制品去污剂组合物的一种优选方案:以质量份数计,所述水含量为120~125份、乙醇含量为430~435份、异丙醇含量为100~103份、丁酮含量为80~83份、双戊烯含量为130~135份、醋酸异戊酯含量为100~105份,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含量为4.5~5份、聚丙烯酸钠含量为2.5~3份,所述异噻唑啉酮含量为2.5~3份、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含量为5~5.5份。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纸制品去污剂组合物的一种优选方案:以质量份数计,所述除污助剂中,沙雷肽酶含量为2.5~3份、中性脂肪酶含量为5~5.5份、中性纤维素酶含量为1.5~2份、花色素酶含量为2.5~3份。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纸制品去污剂组合物的一种优选方案:以质量份数计,所述水含量为120~125份、乙醇含量为400~405份、异丙醇含量为95~98份、丁酮含量为100~105份、双戊烯含量为130~135份、醋酸异戊酯含量为115~120份,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含量为4~4.5份、聚丙烯酸钠含量为2.5~3份,所述异噻唑啉酮含量为2.5~3份、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含量为5份。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纸制品去污剂组合物的一种优选方案:以质量份数计,所述除污助剂中,碳酸氢钠含量为4.5~5份、中性纤维素酶含量为2.5~3份、碎浆增白酶含量为2~2.5份、油墨分解渗透酶含量为1.5~2份。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所述的纸制品去污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纸制品去污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除污助剂各组分与去离子水、乙醇混合,搅拌均匀后再向其中加入分散渗透剂、防腐剂以及香精,最后加入其余的溶剂,用搅拌机以280~360rpm的转速搅拌3~5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去污、消字原理为通过酶的分解作用与毛刷的物理摩擦作用相结合的原理,由于主要以温和的酶促反应来达到对纸质物品去污消字的目的,故绿色安全。由于反应迅速但不剧烈,所以效果突出而不影响纸质物品的外观和其他性能。相较于现有技术所采用的依靠强氧化性、强酸性等物质来消字的原理,本发明环保无害,安全实用,且功能更完善,适应面更广。

本发明添加了绿色防腐剂,使得纸质物品在被处理后,还能安然储存较长的时间。纸质物品不易再发霉、发黄、变皱,减少了需再次处理的成本,延长了存放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去污剂对a4白纸上的咖啡、辣椒油、泥浆、虫便迹处理前后对照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去污剂对a4白纸上的圆珠笔字迹、钢笔字迹、碳素笔字迹、复写纸印迹处理前后对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去污率测定方法:

选取干净a4白纸,在纸面上定量涂刷各类污渍(油污、饮料、各种笔墨、泥渍等),尽量保证其污渍范围为矩形,待污渍干燥后使用本发明去污剂进行除污,并在去污前后以相同拍摄参数进行拍照,保证照片中纸面大小一致、白度相同;

通过与去污前照片比对,运用绘图软件选取去污后照片中原污渍范围内的纸面,并把这部分矩形范围命名为s,得到s范围内的总像素,记为s1,并对其中干净纸面处进行取色,得到其rgb值,统计s范围内所有与干净纸面处rgb值相同的总像素,记为s2,则去污率r(%)=s2/s1*100%。

实施例1:

首先在容器中加入2.5份的沙雷肽酶、1.5份的中性纤维素酶、5份的中性脂肪酶、2.5份的花色素酶以及125份的去离子水、430份的乙醇,搅拌均匀后再向其中加入4.5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2.5份的聚丙烯酸钠、2.5份的异噻唑啉酮、5份的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以及1份的香兰素,最后加入100份的异丙醇、80份的丁酮、135份的双戊烯、103份的醋酸异戊酯,用搅拌机以320rpm的转速搅拌5min即得成品。

所得成品为无色透明溶液,香草香型。

测试: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去污剂对a4白纸上的咖啡、辣椒油、泥浆、虫便迹处理前后对照图,图1a为去污前,图1b为去污后,污渍从上到下依次为咖啡、辣椒油、泥浆、虫便迹。结果表明,本配方对于各类纸张如印刷用纸、文化用纸、艺术用纸上的大部分饮料、油污、泥渍、虫便迹等污渍使用1次后去污率在95%以上。

实施例2:

首先在容器中加入2.5份的沙雷肽酶、2份的中性纤维素酶、5份的中性脂肪酶、3份的花色素酶以及120份的去离子水、435份的乙醇,搅拌均匀后再向其中加入5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2.5份的聚丙烯酸钠、3份的异噻唑啉酮、5份的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以及1份的香兰素,最后加入103份的异丙醇、80份的丁酮、133份的双戊烯、100份的醋酸异戊酯,用搅拌机以320rpm的转速搅拌5min即得成品。

所得成品为无色透明溶液,香草香型。

测试:对于各类纸张如印刷用纸、文化用纸、艺术用纸上的大部分饮料、油污、泥渍、虫便迹等污渍使用1次后去污率在98%以上。

实施例3:

首先在容器中加入3份的沙雷肽酶、1.5份的中性纤维素酶、5.5份的中性脂肪酶、2.5份的花色素酶以及120份的去离子水、430份的乙醇,搅拌均匀后再向其中加入4.5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3份的聚丙烯酸钠、3份的异噻唑啉酮、5.5份的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以及0.5份的香兰素,最后加入103份的异丙醇、83份的丁酮、130份的双戊烯、105份的醋酸异戊酯,用搅拌机以320rpm的转速搅拌5min即得成品。

所得成品为无色透明溶液,香蕉香型。

测试:对于各类纸张如印刷用纸、文化用纸、艺术用纸上的大部分饮料、油污、泥渍、虫便迹等污渍使用1次后去污率在96%以上。

对照例1:

首先在容器中加入2.5份的沙雷肽酶、2份的中性纤维素酶、5份的中性脂肪酶、3份的花色素酶以及123份的去离子水、230份的乙醇,搅拌均匀后再向其中加入5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2.5份的聚丙烯酸钠、3份的异噻唑啉酮、5份的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以及1份的香兰素,最后加入150份的异丙醇、130份的丁酮、185份的双戊烯、153份的醋酸异戊酯,用搅拌机以320rpm的转速搅拌5min即得成品。

所得成品为无色透明溶液,静置1min即分层,因极易分层,故需摇匀后使用,香蕉香型。

测试:对于各类纸张如印刷用纸、文化用纸、艺术用纸上的大部分饮料、油污、泥渍、虫便迹等污渍使用1次后去污率75%;易使字迹变浅甚至褪色。

实施例1~3及对照例1~7配方如下表:

实施例4:

首先在容器中加入5份的碳酸氢钠、2.5份的中性纤维素酶、2.5份的碎浆增白酶、1.5份的油墨分解渗透酶以及125份的去离子水、400份的乙醇,搅拌均匀后再向其中加入4.5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2.5份的聚丙烯酸钠、2.5份的异噻唑啉酮、5份的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以及1份的香兰素,最后加入95份的异丙醇、100份的丁酮、135份的双戊烯、118份的醋酸异戊酯,用搅拌机以320rpm的转速搅拌5min即得成品。

所得成品为无色透明溶液,香草香型。

测试: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去污剂对a4白纸上的圆珠笔字迹、钢笔字迹、碳素笔字迹、复写纸印迹处理前后对照图,图2a为去污前,图2b为去污后,污渍从上到下依次为圆珠笔字迹、钢笔字迹、碳素笔字迹、复写纸印迹。结果表明,本配方对于各类纸张如印刷用纸、文化用纸、艺术用纸上的大部分圆珠笔、钢笔、中性笔、记号笔、复写纸印迹、印刷油墨等字迹使用一次后消字率在95%以上。

实施例5:

首先在容器中加入4.5份的碳酸氢钠、3份的中性纤维素酶、2份的碎浆增白酶、2份的油墨分解渗透酶以及120份的去离子水、405份的乙醇,搅拌均匀后再向其中加入4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2.5份的聚丙烯酸钠、3份的异噻唑啉酮、5份的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以及1份的香兰素,最后加入98份的异丙醇、105份的丁酮、130份的双戊烯、115份的醋酸异戊酯,用搅拌机以320rpm的转速搅拌5min即得成品。

所得成品为无色透明溶液,香草香型。

测试:对于各类纸张如印刷用纸、文化用纸、艺术用纸上的大部分圆珠笔、钢笔、中性笔、记号笔、复写纸印迹、印刷油墨等字迹使用一次后消字率在98%以上。

实施例6:

首先在容器中加入4.5份的碳酸氢钠、2.5份的中性纤维素酶、2.5份的碎浆增白酶、2份的油墨分解渗透酶以及120份的去离子水、400份的乙醇,搅拌均匀后再向其中加入4.5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3份的聚丙烯酸钠、2.5份的异噻唑啉酮、5份的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以及0.5份的香兰素,最后加入98份的异丙醇、105份的丁酮、130份的双戊烯、120份的醋酸异戊酯,用搅拌机以320rpm的转速搅拌5min即得成品。

所得成品为无色透明溶液,香蕉香型。

测试:对于各类纸张如印刷用纸、文化用纸、艺术用纸上的大部分圆珠笔、钢笔、中性笔、记号笔、复写纸印迹、印刷油墨等字迹使用一次后消字率在96%以上。

对照例8:

首先在容器中加入4.5份的碳酸氢钠、3份的中性纤维素酶、2份的碎浆增白酶、2份的油墨分解渗透酶以及100份的去离子水、205份的乙醇,搅拌均匀后再向其中加入4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2.5份的聚丙烯酸钠、3份的异噻唑啉酮、5份的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以及1份的香兰素,最后加入153份的异丙醇、160份的丁酮、185份的双戊烯、170份的醋酸异戊酯,以320rpm的转速均质5min即得成品。

所得成品为无色透明溶液,静置30s即分层,因极易分层,故需摇匀后使用,香草香型。

测试:对于各类纸张如印刷用纸、文化用纸、艺术用纸上的大部分圆珠笔、钢笔、中性笔、记号笔、复写纸印迹、印刷油墨等字迹使用一次后消字率有75%。

实施例4~6及对照例8~13如下表:

本发明的去污、消字原理为通过酶的分解作用与毛刷的物理摩擦作用相结合的原理,由于主要以温和的酶促反应来达到对纸质物品去污消字的目的,故绿色安全。由于反应迅速但不剧烈,所以效果突出而不影响纸质物品的外观和其他性能。相较于现有技术所采用的依靠强氧化性、强酸性等物质来消字的原理,本发明环保无害,安全实用,且功能更完善,适应面更广。

本发明添加了绿色防腐剂,使得纸质物品在被处理后,还能安然储存较长的时间。纸质物品不易再发霉、发黄、变皱,减少了需再次处理的成本,延长了存放寿命。

本发明各成分间存在着协同增效作用,例如,除污助剂中单独用沙雷肽酶与花色素酶时,对大部分饮料、虫便迹污渍使用1次后去污率有75%,但对油污、泥渍等使用3~5次后去污率仅50%;单独用中性脂肪酶与中性纤维素酶时,对大部分油污、泥渍等使用1次后去污率有75%,但对饮料、虫便迹污渍使用3~5次后去污率仅60%;然而,当这两组酶制剂共同使用时,出乎意料地发现,在用量都各自减半的情况下,其对应的去污效果也并没有变差,反而显著提升到了98%以上的去污率,并且污渍的适应范围也更广,获得了理想的纸张去污性能。

本发明的去污系列产品,其溶剂各组分间存在着协同增效作用,且各成分不可随意更换,由于本发明需要满足作用时间较短(8~15s)的需求,故其中挥发性溶剂的比例相对较大,且不能含丙二醇、丁二醇这类吸水性的溶剂,这样才能同时保证去污效果的迅捷性和再次利用的及时性。

本发明溶剂、助剂、分散渗透剂与防腐剂之间存在着协同增效的作用,一方面水性溶剂与油性溶剂在配比上达到平衡,使其能相互混合、融为一体,另一方面其中的丁酮、醋酸异戊酯这些可以溶解油污、油墨的溶剂所占的比例也不至于太小,从而能充分发挥其一部分溶解污渍的作用;并且只有在均一稳定的溶液体系内,除污助剂、分散渗透剂和防腐剂也才会更具活性、完成各自的任务;分散渗透剂、防腐剂与碳酸氢钠等又给予了溶液合适的ph值范围,方便除污助剂中的酶制剂在适宜环境下进行酶促反应;分散渗透剂使得酶制剂充分地分散于纸张表面并渗透其中,从而深入作用于纸张表面的细小纤维、油墨颗粒、联结剂、胶粘物颗粒及其他污渍等,并进一步使细小纤维与油墨颗粒、胶粘物颗粒等之间的微观层面的分子结合力变弱,便于其从纸张表面的纤维上剥离,再加上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本身就具有的洗涤功效,最终使得去污剂具有优异的除字迹功能并兼具去污作用,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本发明除污、除字等功能一应俱全,且作用迅速,效果明显,轻巧方便,几乎可以应对纸质物品去污的所有问题和现象。本发明去污剂还可配置有吸污棉,有利于残迹的处理和活性成分的去除,这不仅使得纸质物品在去污、消字后更加洁净、白度更高,更能保证纸质物品可二次使用,即在经过短时间后(处理干净后5~10s)就可以继续进行书写、印刷等,而不会对后续书写或印刷的字迹造成影响,即使是后续添加的字迹,仍能方便地去除。

另外,在使用本发明的去污剂时,可以对去污剂瓶体作出改进,使本发明去污剂更节约地使用,例如在喷雾导管下可连接微型毛刷。在一般情况下使用时,仅需拧开瓶口,以喷雾导管下连接的毛刷蘸取少量去污剂,并沿污渍或字迹轻轻擦拭,待8~15s后,再盖上吸污棉轻轻抹去残迹即可;在遇到大面积污渍、字迹时,则可直接在距纸面10~15cm处喷雾,均匀喷洒后待8~15s,再盖上吸污棉轻轻抹去残迹即可,故可根据施用面积大小的不同而按需使用,灵活节约。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