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腈纶喷气涡流纺纱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0872发布日期:2019-03-27 10:00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阻燃腈纶喷气涡流纺纱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涡流纺纱线,特别涉及一种阻燃腈纶喷气涡流纺纱线。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纺织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纺织设备和纺织工艺的快速发展,同时促使了大量功能性面料的出现,涡流混纺是一种工艺简单、制作效率较高的一种纺织工艺,深受各大纺织厂的青睐,涡流纺纱线是一种利用空气涡流作用使开松成单根状态的纤维凝聚和加拈成的纱线。

而在一些篷布、遮阳布的编织中,通常会使用涡流纺纱线编织,而传统的涡流纺纱线阻燃效果较低,遇到明火容易燃烧,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同时传统的的涡流纺纱线韧性较差,容易断裂,而且传统的涡流纺纱线内部容易滋生细菌。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阻燃腈纶喷气涡流纺纱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燃腈纶喷气涡流纺纱线,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阻燃腈纶喷气涡流纺纱线,包括芯纱和腈纶,所述腈纶包裹于芯纱表面,所述腈纶表面包裹有银纤维,所述银纤维表面绕系粘连有碳纤维和芳纶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碳纤维和芳纶纤维之间绕系粘连有阻燃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阻燃纤维表面粘连有阻燃剂层。

进一步地,所述芯纱内部填充有玻璃纤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种阻燃腈纶喷气涡流纺纱线通过芯纱表面包裹的腈纶,使得整个纺纱线具有柔软、膨松、易染、色泽鲜艳、耐光、抑菌、不怕虫蛀的性能,通过腈纶表面包裹的银纤维,使整个纺纱线具有抗辐射、隔热保温的功能,通过银纤维表面绕系粘连的碳纤维和芳纶纤维,可有效提高整个纺纱线的耐温性,提高了整个纤维的隔温效果。

2、该种阻燃腈纶喷气涡流纺纱线通过碳纤维和芳纶纤维之间绕系粘连的阻燃纤维,可阻碍纤维的热分解,抑制可燃性气体生成和稀释可燃性气体,改变热分解反应机理,阻断热反馈回路,以及隔离空气和热环境,来达到消除或减轻燃烧三要素(可燃物质、温度、氧气)的影响,而达到阻燃目的。

3、该种阻燃腈纶喷气涡流纺纱线通过阻燃纤维表面粘连的阻燃剂层,可对整个纺纱线进行覆盖保护,阻燃剂受热后,在纤维材料表面熔融形成玻璃状覆盖层,成为凝聚相和火焰之间的一个屏障。既隔绝氧气、阻止可燃性气体的扩散,又可阻挡热传导和热辐射,减少反馈给纤维材料的热量,从而抑制热裂解和燃烧反应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纱线的阻燃性,通过芯纱内部填充的玻璃纤维,提高了整个纺纱线的韧性,避免纺纱线出现易断裂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阻燃腈纶喷气涡流纺纱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阻燃腈纶喷气涡流纺纱线的整体结构内部示意图。

图中:1、芯纱;2、玻璃纤维;3、腈纶;4、银纤维;5、碳纤维;6、芳纶纤维;7、阻燃剂层;8、阻燃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阻燃腈纶喷气涡流纺纱线,包括芯纱1和腈纶3,所述腈纶3包裹于芯纱1表面,所述腈纶3表面包裹有银纤维4,所述银纤维4表面绕系粘连有碳纤维5和芳纶纤维6。

其中,所述碳纤维5和芳纶纤维6之间绕系粘连有阻燃纤维8。

其中,所述阻燃纤维8表面粘连有阻燃剂层7。

其中,所述芯纱1内部填充有玻璃纤维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阻燃腈纶喷气涡流纺纱线,工作时,通过芯纱1表面包裹的腈纶3,使得整个纺纱线具有柔软、膨松、易染、色泽鲜艳、耐光、抑菌、不怕虫蛀的性能,通过腈纶3表面包裹的银纤维4,使整个纺纱线具有抗辐射、隔热保温的功能,通过银纤维4表面绕系粘连的碳纤维5和芳纶纤维6,可有效提高整个纺纱线的耐温性,提高了整个纤维的隔温效果,通过碳纤维5和芳纶纤维6之间绕系粘连的阻燃纤维8,可阻碍纤维的热分解,抑制可燃性气体生成和稀释可燃性气体,改变热分解反应机理,阻断热反馈回路,以及隔离空气和热环境,来达到消除或减轻燃烧三要素(可燃物质、温度、氧气)的影响,而达到阻燃目的,同时通过阻燃纤维8表面粘连的阻燃剂层7,可对整个纺纱线进行覆盖保护,阻燃剂受热后,在纤维材料表面熔融形成玻璃状覆盖层,成为凝聚相和火焰之间的一个屏障。既隔绝氧气、阻止可燃性气体的扩散,又可阻挡热传导和热辐射,减少反馈给纤维材料的热量,从而抑制热裂解和燃烧反应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纱线的阻燃性,通过芯纱1内部填充的玻璃纤维2,提高了整个纺纱线的韧性,避免纺纱线出现易断裂的情况。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