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形喷丝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7860发布日期:2019-03-22 20:39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异形喷丝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异形喷丝板,属于纺丝化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喷丝板又称纺丝帽,其作用是将黏流态的高聚物熔体或溶液,通过微孔转变成有特定截面状的细流,经过凝固介质如空气或凝固浴固化而形成丝条。溶液中包含多种原料搅拌混合制成,溶液在流动过程中会出现些许原料沉淀或是混合不均匀,导致染色效果不佳,现有的喷丝板结构生产出的成品形状单一,一种喷丝板只能生产出一种形状的丝条,生产效率低,且喷丝板的透风面积小,冷却效果差,从而影响最终的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成品质量好的异形喷丝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异形喷丝板,包括喷丝板本体和喷丝孔,其特点是:所述喷丝板本体上设置有冷却风通道,所述冷却风通道包括第一圆环形通道、第二圆环形通道、第一矩形通道、第二矩形通道、第三矩形通道和第四矩形通道,所述第一圆环形通道和第二圆环形通道均以喷丝板本体中心为圆心,且第二圆环形通道内径大于第一圆环形通道内径,所述第一矩形通道、第二矩形通道、第三矩形通道和第四矩形通道均匀环设于喷丝板本体上,所述第一矩形通道、第二矩形通道、第三矩形通道和第四矩形通道内端相互连通,且位于喷丝板本体中心上,所述第一矩形通道与第一圆环形通道右端、第二圆环形通道右端相连通,且第一矩形通道外端延伸至喷丝板本体右边沿处;所述第二矩形通道与第一圆环形通道上端、第二圆环形通道上端相连通,且第二矩形通道外端延伸至喷丝板本体上边沿处;所述第三矩形通道与第一圆环形通道左端、第二圆环形通道左端相连通,且第三矩形通道外端延伸至喷丝板本体左边沿处;所述第四矩形通道与第一圆环形通道下端、第二圆环形通道下端相连通,且第四矩形通道外端延伸至喷丝板本体下边沿处,所述喷丝板本体上均匀设置有以喷丝板本体中心为圆心的多圈喷丝孔,从内而外排列的内三圈喷丝孔出料口设置为三岔形,中间三圈喷丝孔出料口设置为圆形,外两圈喷丝孔出料口设置为方形。

进一步的,内三圈喷丝孔设置于第一圆环形通道内圈中,中间三圈喷丝孔设置于第一圆环形通道外圈和第二圆环形通道内圈之间,外两圈喷丝孔设置于第二圆环形通道外圈与喷丝板本体边沿之间,所述冷却风通道上不设置喷丝孔。

进一步的,所述喷丝孔包括导向段、过渡段和输出段,所述导向段设置为锥状,且内径自后至前缩小,所述导向段后端设置为喷丝孔的进料口,所述导向段内腔中设置有螺旋导向筋,所述过渡段设置为圆柱状,所述过渡段设置于导向段与输出段之间,所述过渡段后端与导向段相连通,过渡段前端与输出段相连通,所述输出段设置为锥状,且内径自后至前缩小,所述输出段前端设置为喷丝孔的出料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异形喷丝板,该喷丝板本体中心及四周均设置有冷却风通道,可将丝条记性充分冷却,提高成品质量;冷却风通道将喷丝板本体分隔成多个区域,多个区域中设置有多种形状的喷丝孔,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在喷丝孔内腔中设置有螺旋导向筋,使得溶液在快速挤压流动过程中,延长溶液在喷丝孔内滞留的时间,且按螺旋路径流动,有助于让溶液中的多种原料混合更加均匀,提高染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异形喷丝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喷丝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

喷丝板本体1

冷却风通道2、第一圆环形通道2.1、第二圆环形通道2.2、第一矩形通道2.3、第二矩形通道2.4、第三矩形通道2.5、第四矩形通道2.6

喷丝孔3、导向段3.1、过渡段3.2、输出段3.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异形喷丝板,包括喷丝板本体1和喷丝孔3,所述喷丝板本体1上设置有冷却风通道2,所述冷却风通道2包括第一圆环形通道2.1、第二圆环形通道2.2、第一矩形通道2.3、第二矩形通道2.4、第三矩形通道2.5和第四矩形通道2.6,所述第一圆环形通道2.1和第二圆环形通道2.2均以喷丝板本体1中心为圆心,且第二圆环形通道2.2内径大于第一圆环形通道2.1内径,所述第一矩形通道2.3、第二矩形通道2.4、第三矩形通道2.5和第四矩形通道2.6均匀环设于喷丝板本体1上,所述第一矩形通道2.3、第二矩形通道2.4、第三矩形通道2.5和第四矩形通道2.6内端相互连通,且位于喷丝板本体1中心上,所述第一矩形通道2.3与第一圆环形通道2.1右端、第二圆环形通道2.2右端相连通,且第一矩形通道2.3外端延伸至喷丝板本体1右边沿处;所述第二矩形通道2.4与第一圆环形通道2.1上端、第二圆环形通道2.2上端相连通,且第二矩形通道2.4外端延伸至喷丝板本体1上边沿处;所述第三矩形通道2.5与第一圆环形通道2.1左端、第二圆环形通道2.2左端相连通,且第三矩形通道2.5外端延伸至喷丝板本体1左边沿处;所述第四矩形通道2.6与第一圆环形通道2.1下端、第二圆环形通道2.2下端相连通,且第四矩形通道2.6外端延伸至喷丝板本体1下边沿处。该结构的冷却风通道2可使每个角落的丝条都能够被充分冷却,提高成品质量。

所述喷丝板本体1上均匀设置有以喷丝板本体1中心为圆心的多圈喷丝孔3,从内而外排列的内三圈喷丝孔3出料口设置为三岔形,且内三圈喷丝孔3设置于第一圆环形通道2.1内圈中;中间三圈喷丝孔3出料口为圆形,且中间三圈喷丝孔3设置于第一圆环形通道2.1外圈和第二圆环形通道2.2内圈之间;外两圈喷丝孔3出料口设置为方形,且外两圈喷丝孔3设置于第二圆环形通道2.2外圈与喷丝板本体1边沿之间;所述冷却风通道2上不设置喷丝孔3。该喷丝板本体1上设置有三种形状的喷丝孔3出料口,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喷丝孔3包括导向段3.1、过渡段3.2和输出段3.3,所述导向段3.1设置为锥状,且内径自后至前缩小,所述导向段3.1后端设置为喷丝孔3的进料口,所述导向段3.1内腔中设置有螺旋导向筋3.11,所述过渡段3.2设置为圆柱状,所述过渡段3.2设置于导向段3.1与输出段3.3之间,所述过渡段3.2后端与导向段3.1相连通,过渡段3.2前端与输出段3.3相连通,所述输出段3.3设置为锥状,且内径自后至前缩小,所述输出段3.3前端设置为喷丝孔3的出料口。

溶液进入喷丝孔,经过导向段时,在挤压力和螺旋导向筋的作用下,按螺旋路径流动,使得溶液中的多种物质原料能够充分混合均匀,再经过过渡段消除溶液表面的纹路,最后在通过锥状的输出端喷出丝条,从而使得成品染色均匀且质量高。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