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络筒均匀的纺纱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3145发布日期:2019-10-23 01:19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络筒均匀的纺纱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纺纱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络筒均匀的纺纱工艺。



背景技术:

络筒机是纺纱的一道重要工序,主要是将前道工序运来的纱线加工成容量较大、成形良好,有利于后道工序(整经、无梭织机供纬、卷纬或漂染等)的筒子,同时检查纱线条干均匀度,消除纱线上的疵点、杂质。在摩擦传动的络筒过程中,筒子直径逐渐增大,筒子转速逐渐降低。

当筒子卷绕到某些特定的卷绕直径时,在一个或几个导纱往复周期中,筒子恰好转过整数转,这时,在筒子大端和小端端面上某些纱圈折回点相互重合,纱圈卷绕轨迹相互重合。由于筒子直径增加很慢,筒子上卷绕的纱圈会前后重叠,筒子表面产生菱形的重叠纱条。重叠的条带使筒子与槽筒接触不良,造成后道加工工序纱线断头、纱身起毛,还会产生脱圈和乱纱,对于直接用筒纱染色的松式筒子,还会产生染色不匀,叠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络筒均匀的纺纱工艺,其可以做到结构稳定,能够更好的防止机器发生叠条、纱线络筒更加均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络筒均匀的纺纱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纤维混合:将椰汁纤维、土豆纤维、秸秆纤维按比例混合;以重量百分比,为30%-40%的椰汁纤维、20%-40%的土豆纤维、25%-50%的秸秆纤维;

步骤2,染色:按比例将将椰汁纤维、土豆纤维、秸秆纤维分别染成所需要的颜色;

步骤3,梳棉:梳理要兼顾梳理质量和降低原料损耗两方面,梳理直接影响到以后各工序半成品中毛粒含量,由于三种纤维长度整齐度不一,在梳棉配置上采用“中定量、低速度、中隔距、轻加压、小张力、高锡刺比、降低道夫速度”;

步骤4,并条:并条采用三道并合,确保纤维充分混和均匀,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采用“重加压、中定量、低速度、中隔距”的配置;

步骤5,粗砂:采用“轻定量、低速度、大隔距、大捻系数、小张力”的配置,防止粗纱意外伸长而产生细节,造成成纱条干恶化;

步骤6,细砂:采用“低速度、大后区隔距、中捻度、中加压”的配置;

步骤7,络筒:采用络筒装置进行络筒,络筒装置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的上方安装有驱动箱6,所述驱动箱6的上方安装有控制箱7,所述控制箱7的一侧安装有电动机12,所述控制箱7的一端安装有连接柱8,所述连接柱8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支撑柱9,所述第一支撑柱9的上方安装有限位块10,所述限位块10的一端安装有圆盘14,所述圆盘14的一端安装有滚轴13,所述圆盘14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固定块5,所述第一固定块5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杆2,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固定块4,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下方安装有第二支撑柱11,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连接杆3,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底部一侧安装有第三支撑柱15;络筒速度控制在800-1000m/min。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滚轴13的两端均安装有圆盘14。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限位块10与圆盘14固定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第二支撑柱11与第一连接杆2固定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电动机12分别与驱动箱6和控制箱7电性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限位块10通过第一支撑柱9与连接柱8固定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第二固定块4通过第一连接杆2与第二支撑柱11固定连接。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的络筒均匀的纺纱工艺,通过滚轴的两端均安装有圆盘,圆盘固定滚轴的位置,限位块与圆盘固定连接,固定圆盘的位置,防止发生叠条,第二支撑柱与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固定第一连接杆的位置,电动机分别与驱动箱和控制箱电性连接,电动机提供电能使得机器运转,限位块通过第一支撑柱与连接柱固定连接,更好的固定圆盘的位置,防止叠条,第二固定块通过第一连接杆与第二支撑柱固定连接,使得第一连接杆的位置更稳定,络筒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络筒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络筒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络筒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撑架;2、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4、第二固定块;5、第一固定块;6、驱动箱;7、控制箱;8、连接柱;9、第一支撑柱;10、限位块;11、第二支撑柱;12、电动机;13、滚轴;14、圆盘;15、第三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络筒均匀的纺纱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纤维混合:将椰汁纤维、土豆纤维、秸秆纤维按比例混合;以重量百分比,为30%-40%的椰汁纤维、20%-40%的土豆纤维、25%-50%的秸秆纤维;

步骤2,染色:按比例将将椰汁纤维、土豆纤维、秸秆纤维分别染成所需要的颜色;

步骤3,梳棉:梳理要兼顾梳理质量和降低原料损耗两方面,梳理直接影响到以后各工序半成品中毛粒含量,由于三种纤维长度整齐度不一,在梳棉配置上采用“中定量、低速度、中隔距、轻加压、小张力、高锡刺比、降低道夫速度”;

步骤4,并条:并条采用三道并合,确保纤维充分混和均匀,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采用“重加压、中定量、低速度、中隔距”的配置;

步骤5,粗砂:采用“轻定量、低速度、大隔距、大捻系数、小张力”的配置,防止粗纱意外伸长而产生细节,造成成纱条干恶化;

步骤6,细砂:采用“低速度、大后区隔距、中捻度、中加压”的配置;

步骤7,络筒:采用络筒装置进行络筒,络筒装置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的上方安装有驱动箱6,所述驱动箱6的上方安装有控制箱7,所述控制箱7的一侧安装有电动机12,所述控制箱7的一端安装有连接柱8,所述连接柱8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支撑柱9,所述第一支撑柱9的上方安装有限位块10,所述限位块10的一端安装有圆盘14,所述圆盘14的一端安装有滚轴13,所述圆盘14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固定块5,所述第一固定块5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杆2,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固定块4,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下方安装有第二支撑柱11,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连接杆3,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底部一侧安装有第三支撑柱15;络筒速度控制在800-1000m/min。

进一步的,滚轴13的两端均安装有圆盘14,圆盘14固定滚轴13的位置。

限位块10与圆盘14固定连接,固定圆盘14的位置,防止发生叠条。

第二支撑柱11与第一连接杆2固定连接,固定第一连接杆2的位置。

电动机12分别与驱动箱6和控制箱7电性连接,电动机12提供电能使得机器运转。

限位块10通过第一支撑柱9与连接柱8固定连接,更好的固定圆盘14的位置,防止叠条。

第二固定块4通过第一连接杆2与第二支撑柱11固定连接,使得第一连接杆2的位置更稳定。

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支撑架1的上方安装有驱动箱6,驱动箱6的上方安装有控制箱7,控制箱7的一侧安装有电动机12,电动机12分别与驱动箱6和控制箱7电性连接,电动机12提供电能使得机器运转,控制箱7的一端安装有连接柱8,连接柱8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支撑柱9,第一支撑柱9的上方安装有限位块10,限位块10通过第一支撑柱9与连接柱8固定连接,更好的固定圆盘14的位置,防止叠条,限位块10的一端安装有圆盘14,限位块10与圆盘14固定连接,固定圆盘14的位置,防止发生叠条,圆盘14的一端安装有滚轴13,滚轴13的两端均安装有圆盘14,圆盘14固定滚轴13的位置,圆盘14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固定块5,第一固定块5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杆2,第一连接杆2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固定块4,第一连接杆2的下方安装有第二支撑柱11,第二固定块4通过第一连接杆2与第二支撑柱11固定连接,使得第一连接杆2的位置更稳定,第二支撑柱11与第一连接杆2固定连接,固定第一连接杆2的位置,第一连接杆2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连接杆3,第一连接杆2的底部一侧安装有第三支撑柱1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