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用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02491发布日期:2021-05-28 11:0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基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用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用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聚乙烯纤维是继碳纤维、芳纶纤维之后出现的第三代高性能纤维,是高度取向、高度结晶的伸直链结构的纤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干法制备路线以高挥发性十氢萘为溶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末为原料,采用冻胶湿法纺丝→超倍热拉伸→溶剂回收系统一体化制取高性能聚乙烯纤维,是目前主要的制备方法。

因此在进行该种纤维的生产加工之前需要对其主要原料—高分子量聚乙烯粉末进行充分的搅拌混料作业,这个环节的执行直接决定了是否能够生产出质量良好的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21776978.7公开的一种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用混料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面上固定安装有传输桶2,传输桶2左侧上固定安装有轴承座3,轴承座3中转动连接有绞龙4,且绞龙4左端穿过传输桶2左侧设置有的开孔和轴承座3并且其左端上固定安装有传动齿轮5,传输桶2顶部右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架6,支撑架6顶部固定安装有混料桶7,混料桶7底端设置有的出料口固定连接于传输桶2顶部左端设置有的开口上,混料桶7左上端固定安装有斜面平台8,斜面平台8顶部平台上设置有振动进料机构9,混料桶7右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板10,支板10上固定安装有一号电机11,一号电机11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搅拌轴12,搅拌轴12上设置有三组搅拌叶片14,且搅拌轴12下端穿过混料桶7左下端设置有的开孔,并且,搅拌轴12底端上固定安装有驱动齿轮13,驱动齿轮13下端啮合连接有传动齿轮5。

上述实用新型虽然采用混料桶和传输桶双重搅拌方式,提高了混料搅拌效率,但该实用新型混料桶内的搅拌效果不佳,且通过齿轮组件(包括驱动齿轮和传动齿轮)带动绞龙进行送料,由于齿轮组件长期暴露在传输桶外部使用,容易损坏,从而影响后续搅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基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用混料装置,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的生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用的混料装置混料搅拌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基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用混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一侧固定有传输桶,与所述传输桶相远离的一侧,所述底座上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顶部设有混料桶,所述混料桶的顶部一侧设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与混料桶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混料桶的顶端中部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穿过所述混料桶并延伸到所述混料桶内部,所述混料桶内,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搅拌机构。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转轴外部的轴套,所述轴套上对称设有两组连接杆,每组所述连接杆下方均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下方对称设有多个第一搅拌杆,每组所述第二转轴上对称设有多个第二搅拌杆,多个所述第一搅拌杆和多个所述第二搅拌杆呈错位分布。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下方,所述第一转轴的末端设有第三搅拌杆,所述第三搅拌杆滑动设置在所述混料桶的内壁上。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混料桶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通过导料管与所述传输桶相连通,且所述导料管上设有电磁阀门。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靠近所述混料桶的一端,所述传输桶的一侧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设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输出端穿过所述传输桶并延伸到所述传输桶内,所述第三转轴上设有送料绞龙,沿着所述送料绞龙的送料方向上,所述送料绞龙穿过所述传输桶并延伸至所述传输桶的外部。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混料桶为一种双层结构,包括内层和外层,在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设有蒸汽管,远离所述蒸汽管的一侧,所述混料桶内设有温度传感器。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转轴上设有轴套,轴套上设有两组连接杆,每组连接杆下方均设有第二转轴,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一搅拌杆和多个第二搅拌杆,且多个第一搅拌杆和多个第二搅拌杆呈错位设置,提高混料桶的整体搅拌效率,且在第一转轴的末端设有第三搅拌杆,第三搅拌杆滑动设置在混料桶的底部内壁上,从而第三搅拌杆可将沉积在混料桶底部的原料进行刮取后进一步搅拌,提高搅拌效率,且通过将混料桶搅拌完成的原料送入到传输桶内,在送料绞龙的作用下进行再一次搅拌,搅拌完成后的原料通过送料绞龙输送到传输桶外进行收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混料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输桶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底座;2-传输桶;3-安装支架;4-混料桶;401-进料口;402-出料口;5-进料管;6-第一电机;7-第一转轴;8-搅拌机构;801-轴套;802-连接杆;803-第二转轴;804-第一搅拌杆;805-第二搅拌杆;806-第三搅拌杆;9-导料管;10-电磁阀门;11-第二电机;12-第三转轴;13-送料绞龙;14-蒸汽管;15-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

参照图1-3,基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用混料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端一侧固定有传输桶2,与所述传输桶2相远离的一侧,所述底座1上设有安装支架3,所述安装支架3顶部设有混料桶4,所述混料桶4的顶部一侧设有进料管5,所述进料管5与混料桶4的进料口401相连通,所述混料桶4的顶端中部设有第一电机6,所述第一电机6输出端设有第一转轴7,所述第一转轴7穿过所述混料桶4并延伸到所述混料桶4内部,所述混料桶4内,所述第一转轴7上设有搅拌机构8。

在本实施例中,生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需要用到聚乙烯粉末,聚乙烯粉末在入料时容易产生飞扬,通过进料管5直接与混料桶4的进料口401相连通,避免了在倒入聚乙烯粉末时产生的飞扬。

在本实施例中,可在进料管5的顶部设有进料漏斗,进料漏斗的内部设有过滤杂质的过滤网,在进料漏斗的外部一侧设有振动器。

所述搅拌机构8包括固定在第一转轴7外部的轴套801,所述轴套801上对称设有两组连接杆802,每组所述连接杆802下方均设有第二转轴803,所述第一转轴7下方对称设有多个第一搅拌杆804,每组所述第二转轴803上对称设有多个第二搅拌杆805,多个所述第一搅拌杆804和多个所述第二搅拌杆805呈错位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轴套801上也可以对称设有四组连接杆802,每组连接杆802下方均设有第二转轴803。

多个所述第一搅拌杆804的下方,所述第一转轴7的末端设有第三搅拌杆806,所述第三搅拌杆806滑动设置在所述混料桶4的内壁上,由于第三搅拌杆806与混料桶4的内壁相抵,第三搅拌杆806转动时,可将沉积在混料桶4底部的原料进行刮取后进行进一步搅拌,从而提高混料桶4内整体搅拌效率。

所述混料桶4的底部设有出料口402,所述出料口402通过导料管9与所述传输桶2相连通,且所述导料管9上设有电磁阀门10。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混料桶4的搅拌效果较传输桶2的搅拌效果好,设有电磁阀门10,可控制原料在混料桶4内的搅拌时间。

靠近所述混料桶4的一端,所述传输桶2的一侧设有第二电机11,所述第二电机11输出端设有第三转轴12,所述第三转轴12输出端穿过所述传输桶2并延伸到所述传输桶2内,所述第三转轴12上设有送料绞龙13,沿着所述送料绞龙13的送料方向上,所述送料绞龙13穿过所述传输桶2并延伸至所述传输桶2的外部。

所述混料桶4为一种双层结构,包括内层和外层,在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设有蒸汽管14,远离所述蒸汽管14的一侧,所述混料桶4内设有温度传感器15。

在本实施例中,在蒸汽管14的进气口处设有阀门,加工人员可根据温度传感器15检测的温度对蒸汽管进行辅助控温,需要说明的是混料桶4内设有加热盘管,蒸汽管14用于辅助控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3外部设有控制器,控制器均与电性产品相连接,即该控制器与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11、温度传感器15、电磁阀门10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加工人员将原料从进料管5通过进料口401进入到混料桶4内,此时开启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转轴7转动,又第一转轴7上设有轴套801,轴套801上设有两组连接杆802,每组连接杆802下方均设有第二转轴803,在第一转轴7和第二转轴803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一搅拌杆804和多个第二搅拌杆805,且多个第一搅拌杆804和多个第二搅拌杆805呈错位设置,从而第一转轴7转动时带动第二转轴803转动,即带动多个第一搅拌杆804和多个第二搅拌杆805对原料进行搅拌,同时,第一转轴7末端设有的第三搅拌杆806在转动时,可将沉积在混料桶4底部的原料进行刮取后进行进一步搅拌,混料桶4内的混合料搅拌完成后通过导料管9输送到传输桶2内,通过开启第二电机,从而混合料在送料绞龙13的挤压搅拌下输送到传输桶2外部进行收集。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某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