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中空复合纤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0263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新型中空复合纤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新型中空复合纤维,其属于化学纤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吸水纤维主要有中空纤维和异型纤维。中空纤维,其管壁有微孔,通过虹吸现象把水份吸进管内,但是当管壁稍微厚一点时微孔溶不透,水分就无法渗透进去。异形纤维是相对于圆形纤维而言的,是指截面呈一定几何形状的非圆形纤维。异形纤维跟一般的圆形纤维相比,比表面积大,覆盖能力强,减小织物的透明度。还能改善圆环纤维易起球的不足。因截面呈特殊形状,能增强纤维间的抱合力,改善纤维的蓬松性和透气性,其织物的抗抽丝性能优于圆形纤维。目前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中空桔瓣、H型或米字型等纤维的形状来吸附水分,其原理是水分靠表面张力吸附在纤维上,以提高吸水率,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现有技术的吸水率不超过10%。

【发明内容】

[0003]鉴于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中空复合纤维,通过C型腔体直接包裹水分,大大提高了纤维的吸水率;纤维管壁有微孔及微坑,提高了纤维的柔软度等指标,同时C型截面比普通中空纤维的圆形截面刚度变小,约下降40%,也提高了纤维的柔软度,手感非常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中空复合纤维,是纤维轴向具有管状贯通空腔结构的化学纤维,管壁沿纤维轴向由A成分和B成分构成,管壁断面由C型截面和C型截面的缺口截面构成,C型截面由A成分构成,缺口截面由B成分构成,填充C型截面的缺口。B成分是可溶性组分。所述B成分溶解后,形成由A成分构成,管壁断面为C型截面,具有空腔的化学纤维。所述可溶性组分是COPET。所述A成分是由非可溶性组分构成。所述非可溶性组分为PET。A成分由含有非可溶性组分和可溶性组分的多组分构成,可溶性组分含量大于0%且小于50%。所述A成分中的可溶性组分溶解后,在管壁内、夕卜表面形成多孔结构。多孔结构的孔是管壁表面上的微孔或微坑。内表面上的孔和外表面上的孔贯通形成通孔。所述化学纤维为长丝或短丝。所述缺口截面的大小占整个环形的比例为大于0%且小于50%。所述管壁断面为圆形环、椭圆形环或封闭弧形环;管壁的厚度根据需要可调。
[0005]通过C型腔体直接包裹水分,无论纤维管壁厚薄,水份都能通过缺口进入中空纤维的C型腔体,纤维管壁中可溶性组分可以选用带有大基团的可溶性物质,以便在管壁表面形成较好的多孔结构。纤维管壁有微孔、微坑、通孔,通过虹吸原理吸入水分。
[0006]采用上述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新型中空复合纤维溶解B成分COPET之后,纤维就变成了带缺口的中空纤维,其断面是C型截面。这种纤维不仅提高纤维与水的接触面积,更重要的是水分通过缺口进入中空纤维的C型腔体,即直接用C型腔体包裹水份,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纤维的吸水率。缺口的大小及中空度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可控性强。同时由于截面为C型,也改善了纤维的柔软度等指标。除此之外,纤维管壁可以根据需要改变为带有微孔及微坑的管壁,改变纤维表面的光洁度,也改善了纤维的吸水性,同时提高了纤维柔软度等指标。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中空纤维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溶解B成分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溶解A成分中的可溶性组分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调整缺口大小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调整管壁厚度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管壁断面为椭圆形的截面示意图。
[0008]图中:1.空腔,2.管壁,3.缺口,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0]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新型中空复合纤维是纤维轴向具有管状贯通空腔结构的长丝。管壁沿纤维轴向由PET、COPET复合构成。管壁断面为圆形,由C型截面和缺口截面构成。C型截面由PET构成。COPET填充C型截面的缺口。缺口截面的大小占整个管壁断面的5%。管壁厚度为管壁断面半径的五分之一。最终形成由PET、C0PET两种成分构成的具有管状空腔结构的长丝。
[0011]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新型中空复合纤维是纤维轴向具有管状贯通空腔结构的长丝,管壁沿纤维轴向由PET、COPET复合构成,管壁断面为圆形,管壁断面由C型截面和缺口截面构成。C型截面由PET构成。COPET填充C型截面的缺口。所述缺口截面的大小占整个管壁断面的5%ο管壁厚度为管壁断面半径的五分之一。COPET通过后道工序溶解,形成由PET构成,管壁断面为C型,具有缺口和空腔结构的长丝,水分子通过缺口进入空腔。
[0012]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新型中空复合纤维是纤维轴向具有管状贯通空腔结构的长丝,管壁沿纤维轴向由PET、COPET复合构成,管壁断面为圆形,管壁断面由C型截面和缺口截面构成。C型由PET和COPET充分混合构成,其中COPET含量为30%。C型的缺口也由COPET填充。所述缺口截面的大小占整个管壁断面的5%。管壁厚度为管壁断面半径的五分之一。COPET通过后道工序溶解后,最终形成由PET构成,管壁断面为C型,管壁内、外表面有微孔或微坑,具有缺口和空腔结构的长丝。实施例3与实施例2相比,长丝的管壁表面增加了微孔及微坑。微孔及微坑既具有吸水作用,也使纤维表面光洁度变差,提高了纤维的柔软度等指标。在实际应用中,既可以通过控制C型截面的形状、厚度及中空度等指标,也可以可以通过控制C型截面部分中COPET的含量,来控制纤维的柔软度及含水率等指标。
[0013]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新型中空复合纤维是纤维轴向具有管状贯通空腔结构的短丝,管壁沿纤维轴向由PET、COPET复合构成,管壁断面为圆形,管壁断面由C型截面和缺口截面构成。C型截面由PET构成。缺口截面由COPET构成,填充C型截面的缺口。缺口截面的大小占整个管壁断面的15%。管壁厚度为管壁断面半径的五分之一。将COPET经水溶解后,最终形成由PET构成,管壁断面为C型,具有缺口和空腔结构的短丝。实施例4与实施例2相比,缺口截面的大小不同。缺口大小的变化可以控制水分子进入空腔的速度,同时可以控制吸水率。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控制缺口的大小调节纤维的吸水速率及吸水率。
[0014]实施例5
如图5所示,新型中空复合纤维是纤维轴向具有管状贯通空腔结构的长丝,管壁沿纤维轴向由PET、COPET复合构成,管壁断面为圆形,管壁断面由C型截面和缺口截面构成。C型截面由PET构成。COPET填充C型截面的缺口。缺口截面的大小占整个管壁断面的5%。管壁厚度为管壁断面半径的五分之二。将COPET经水或碱溶液溶解后,最终形成由PET构成,管壁断面为C型,具有缺口和空腔结构的长丝。实施例5与实施例2相比,管壁厚度不同。当纤维直径相同的情况下,管壁厚度增加,会减少纤维的空腔大小,即改变纤维的中空度。纤维的中空度影响纤维的吸水能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纤维的中空度来控制达到最合适的吸水能力。
[0015]实施例6
如图6所示,新型中空复合纤维是纤维轴向具有管状贯通空腔结构的长丝,管壁沿纤维轴向由PET、COPET复合构成,管壁断面为椭圆形,管壁断面由C型截面和缺口截面构成。C型截面由PET构成。COPET填充C型截面的缺口。缺口截面的大小占整个管壁断面的5%。将COPET经水溶解后,最终形成由PET构成,管壁断面为C型的具有管状空腔结构的长丝。
【主权项】
1.新型中空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是纤维轴向具有管状贯通空腔结构的化学纤维,管壁沿纤维轴向由A成分和B成分构成,管壁断面由C型截面和C型截面的缺口截面构成,C型截面由A成分构成,缺口截面由B成分构成,填充C型截面的缺口,B成分是可溶性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中空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B成分溶解后,形成由A成分构成,管壁断面为C型截面,具有空腔的化学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中空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组分是COPE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中空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A成分是由非可溶性组分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中空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可溶性组分为PE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中空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A成分由含有非可溶性组分和可溶性组分的多组分构成,可溶性组分含量大于0%且小于5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中空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A成分中的可溶性组分溶解后,在管壁内、外表面形成多孔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中空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纤维为长丝或短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中空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截面的大小占整个环形的比例为大于0%且小于5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中空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壁断面为圆形环、椭圆形环或封闭弧形环;管壁厚度为管壁环形断面的大于0%且小于100%。
【专利摘要】新型中空复合纤维,其属于化学纤维技术领域,是纤维轴向具有管状贯通空腔结构的化学纤维,管壁沿纤维轴向由A成分和B成分构成,管壁断面由C型截面和C型截面的缺口截面构成,C型截面由A成分构成,缺口截面由B成分构成,填充C型截面的缺口,B成分是可溶性组分。溶解B成分COPET之后,纤维就变成了带缺口的中空纤维,其断面是C型截面。这种纤维直接用C型腔体包裹水份,大大提高了纤维的吸水率。缺口的大小及中空度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可控性强。同时由于截面为C型,也改善了纤维的柔软度等指标。除此之外,纤维管壁可以根据需要改变为带有微孔及微坑的管壁,改善了纤维的吸水性,同时提高了纤维柔软度等指标。
【IPC分类】D01D5-253, D01F1-08, D01F6-92, D01D5-24
【公开号】CN104726948
【申请号】CN201510190045
【发明人】井孝安, 高志勇, 朱湘萍, 万溯, 孙彦洁, 孟庆兴, 李凯
【申请人】井孝安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